第121章 逍遙遊

王大人忽然有想起了一個說辭道:“陛下,如今時近盛夏,若是從滁州趕赴應天,舟車勞頓,恐怕於聖體不利,若是聖躬違和,我等臣民必當不堪。臣不敢阻攔殿下前去應天,還請稍微延緩一二,待得秋涼時節,天氣溫和了一些,才宜上路。”

“這話倒也不錯。”小明王覺得時候確實有些熱,不堪忍受盛暑途中趕路的熾熱之苦。

“啓奏陛下,我主也知此時非是奉迎陛下來應天的絕好時節,只是陳友諒大軍旦夕便至,應天諸路軍馬,若是不等陛下御駕親征,勢必無人能夠使得這些人意義聽令。所以吳國公在吩咐我前來的之時,也對此事有了籌劃。”徐達不疾不徐的對着小明王奏報說道。

小明王一聽,面若疑惑之色的說道:“哦,吳國公戎機繁忙,居然還能掛心此事,足見忠心耿耿。徐將軍不妨說來聽聽。”

“吳國公命我來滁州之後,馬上就着手召集工匠,建造專門奉迎小明王去應天的船隻,伺候小明王乘舟前往應天。吳國公以爲陸路顛簸,天又如此大熱,易生勞頓,坐船平穩舒適,可減卻幾分旅途疲睏。”

“難道吳國公思慮周全,坐船倒是很合適,既不太熱,還可以看看沿途的景緻,確實是逍遙自在的好法子,只是不知道會不會耽誤了軍機大事。”小明王笑了笑道。

徐達連忙說道:”乘船也不過是遲個兩三日的時間,就算陳友諒乘隙來攻應天,應天決計不會三兩日也守不住的,這一點還請小明王放心就是。“

李大人也在一旁幫腔說道:“小明王殿下,臣奉命去接徐達將軍剛入滁州城市的時候,徐將軍已然命令屬下的侍從去找滁州的木匠去建造船隻了,相信三五日之內必然可以見到新船下水。”

“如此甚好。”小明王嘉許的說道。

徐達一見,連忙繼續說道:“另外還派人搜求了滁州附近的好庖廚隨侍在船爲陛下烹調美味佳餚,還會甄選一批姿色才藝俱佳的花娘隨行,以供殿下怡情取樂,一解路途的幽悶之苦。”

小明王聞言,眼睛射出異樣的光彩來,對着徐達說道:“久聞徐達將軍戰功赫赫,在吳國公帳下是皆爲知名。不想徐將軍對於風月之事也別有所鍾,實在是當今世上一等一的儒將。等本王到了應天就同吳國公說一聲,也升你一個國公的職,調你到本王身邊伺候。”

徐達聞言,連忙乖巧的跪下來磕頭致意道:“徐達不才,多謝小明王加恩栽培,此後定當盡心竭力的侍奉小明王,縱使粉身碎骨也毫不言悔。”

小明王欣喜萬分說道:“徐將軍快快請起,只要徐將軍備好了船隻,本王就隨同徐將軍前去應天。”

徐達聞言,就跪拜了一番,隨即退了出去。李大人也跟了出來,向徐達道賀了一回,徐達也和李大人綢繆了一番,便拜託李大人關照自己部下滁州的活動,李大人只是不無應命。

徐達出了宮殿,便去備辦船隻,手下的侍從極爲得力,重金請來的木匠也極爲用心,果然不出五日,便造好了十多隻多隻小船。

此時其他侍從奉命從滁州附近各處搜求好庖丁和姿色才藝出衆的花娘也都就位了,鶯鶯燕燕的住忙滿了一座大客棧,惹得滁州城裡頭的無賴垂涎不已,可是也只能望洋興嘆,應爲李大人已然派了好多衛士,將這座客棧團團的給圍着起來,加以保護。所以滁州城裡頭的青皮無賴們也只有望洋興嘆份了。

徐達心知事情就要成了,就派人知會的李大人,讓李大人代自己去請求小明王出宮。

滁州城外有數條河流,其中去應天的那條水流平緩,清澈見底,時有游魚遊過,兩岸遍栽垂柳,煙堤柳樹,自是清幽可人。

此河河面窄迫,水位又淺,行不得大船,所以小明王雖早有泛舟其上的念頭,一則宮中大船吃水太深,容易擱淺,二者下臣時有規諫遊樂之舉,如此兩不得便,所以小明王也不敢太過縱情于山水,故而一直抱憾於此。眼下聽完李大人奏請說,徐將軍已然安排好了諸般食物,只等擇日船隻下水了,便按捺不住,想要過去看看。

王大人連忙勸住,規諫說不宜勞動,這才決定令擇吉日出發。

不提小明王宮中之事情,轉過來再看徐達。徐達見諸事妥當,便叫人將這先造好的奉迎小明王去應天的花船請人用桐油拌石灰塗抹了一番,方纔將這十多隻餘隻全部下水,這才親自去請小明王啓程。

那小明王雖然繼承他爹爹韓山童的遺位,當好些年的皇帝,可是確實長於深宮婦人之手,毫無才具可言,只是知道因人成事,事事聽人安排。

原本是劉福通保着他,可是安豐之役後劉福通身死,此後身邊就更無能臣良將了,吳國公朱元璋將他至安豐救了出來,便將他安置在了滁州,身邊雖然不乏老臣子,可是也是勾心鬥角的鬥得厲害。小明王受過朱元璋的搭救,本來是惟朱元璋之命是從,可是後來聽了身邊大臣的攛掇,便不甘心只作吳國公朱元璋手中的傀儡,先要跳出來自己做主。

眼下應天大戰在即,朱元璋同意了他的意思派徐達接他到應天去正大位,左右臣下自是無不同聲贊好。除了個別人絕對時機不甚對頭意外,均覺得此事毫無壞處。在加上已然派出了雄兵數萬去了應天,自然就更加的放心了

小明王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也久慕秦淮乃胭脂之地,風月之鄉,更兼之富庶繁華甲於天下,早便有心想要應天玩玩,品一品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韻味。

如今見徐達來請,便高高興興地攜帶一衆臣子和愛妃,隨同徐達上了船。

出了五條小船先行前去前面安排之外,剩下的十多條插滿旌旗的小船首尾相銜,依次出了滁州,順流而下,小明王的座船位居正中,猶如衆星拱月一般的堂堂出行。

此時正是盛夏季節,驕陽似火,暑氣逼人。

小明王一面聽着花娘彈奏絲竹管絃,一邊憑窗眺望兩岸風光,只見數峰清秀,叢林蒼翠,炊煙裊裊,屋舍儼然,倒也心曠神怡,比一年到頭都呆在滁州那座無比悶人的宮殿內有趣得多。

一百七十五章 以德服人第27章 火場救人朝堂卷四十六惠妃自縊第38章 殺降不祥一百三十六章 戰避兩難朝堂卷四十四欲誅宋濂第31章 調查內奸六十一生死抉擇第63章 情根初種,未開長恨第78章 智鬥廖大亨三十九和談大計第109章 殺雞儆猴(下)一百二十七章 網開一面第73章 愛而無情五十四力踐前言第96章 黑衣人第75章 美人計第61章 巧言設局三十投誠歸順第59章 死而復生第50章 情何以堪一百一十六章 好戰之徒上朝堂卷三十二聯名上書一百六十八章 意氣用事第104章 疑兵之策(上)第35章 落魄少年六十八料事如神第18章 比試(下)三十七投門望止第8章 大事聰明,小事糊塗一百三十章 兩軍對壘五十三收服部衆一百七十四章 招降納俘朝堂卷四十五連降三級第70章 追殺第10章 出逃第33章 仁愛兼施第48章 錦囊妙計三十一時乖運蹇第48章 依約是湘靈第56章 母存子喪一百六十七章 首施兩端第80章 殺伐之機(上)第77章 此去漢陽,應是良辰美景虛設第106章 掣肘第107章 皇帝夢一百三十七章 以己之性命化干戈爲玉帛第3章 客棧第110章 進退失據十三廟算佳兵四十八弔祭故人第110章 進退失據朝堂卷十六弱水一瓢第31章 調查內奸一百一十八章 大開殺戒上第84章 分兵誘敵(上)二十四練氣老才第10章 端倪初現六慾行厥志第47章 羈押鬼屋第34章 幡然變計第34章 幡然變計第83章 突如其來(二)第91章 疑心第96章 黑衣人第113章 點將臺二十五因人成事第77章 伊人已去第74章 亭中相會十大略雄才第30章 府中密謀第93章 謀算一百二十三章 別有洞天第69章 窮寇宜追第51章 宛轉蛾眉馬前死第66章 計謀陳友諒第102章 女扮男裝第34章 幡然變計第83章 勸降四十八弔祭故人第74章 出走亳州朝堂卷十六弱水一瓢第97章 重傷第125章 沉船第14章 醒轉第35章 白衣女子第59章 死而復生第6章 漢陽奸細一百三十六章 戰避兩難第23章 爭霸和州一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25章 突兀第24章 兄弟情仇第28章 集慶,就在眼前!第66章 計謀陳友諒第68章 竹林密會第11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1章 浙江之行第50章 情何以堪五十三收服部衆
一百七十五章 以德服人第27章 火場救人朝堂卷四十六惠妃自縊第38章 殺降不祥一百三十六章 戰避兩難朝堂卷四十四欲誅宋濂第31章 調查內奸六十一生死抉擇第63章 情根初種,未開長恨第78章 智鬥廖大亨三十九和談大計第109章 殺雞儆猴(下)一百二十七章 網開一面第73章 愛而無情五十四力踐前言第96章 黑衣人第75章 美人計第61章 巧言設局三十投誠歸順第59章 死而復生第50章 情何以堪一百一十六章 好戰之徒上朝堂卷三十二聯名上書一百六十八章 意氣用事第104章 疑兵之策(上)第35章 落魄少年六十八料事如神第18章 比試(下)三十七投門望止第8章 大事聰明,小事糊塗一百三十章 兩軍對壘五十三收服部衆一百七十四章 招降納俘朝堂卷四十五連降三級第70章 追殺第10章 出逃第33章 仁愛兼施第48章 錦囊妙計三十一時乖運蹇第48章 依約是湘靈第56章 母存子喪一百六十七章 首施兩端第80章 殺伐之機(上)第77章 此去漢陽,應是良辰美景虛設第106章 掣肘第107章 皇帝夢一百三十七章 以己之性命化干戈爲玉帛第3章 客棧第110章 進退失據十三廟算佳兵四十八弔祭故人第110章 進退失據朝堂卷十六弱水一瓢第31章 調查內奸一百一十八章 大開殺戒上第84章 分兵誘敵(上)二十四練氣老才第10章 端倪初現六慾行厥志第47章 羈押鬼屋第34章 幡然變計第34章 幡然變計第83章 突如其來(二)第91章 疑心第96章 黑衣人第113章 點將臺二十五因人成事第77章 伊人已去第74章 亭中相會十大略雄才第30章 府中密謀第93章 謀算一百二十三章 別有洞天第69章 窮寇宜追第51章 宛轉蛾眉馬前死第66章 計謀陳友諒第102章 女扮男裝第34章 幡然變計第83章 勸降四十八弔祭故人第74章 出走亳州朝堂卷十六弱水一瓢第97章 重傷第125章 沉船第14章 醒轉第35章 白衣女子第59章 死而復生第6章 漢陽奸細一百三十六章 戰避兩難第23章 爭霸和州一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25章 突兀第24章 兄弟情仇第28章 集慶,就在眼前!第66章 計謀陳友諒第68章 竹林密會第11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1章 浙江之行第50章 情何以堪五十三收服部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