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沉唸的一剎那,便感覺秘甲獸和他的聯繫微弱,近乎被切斷。
往昔即便進入崑崙墟,或秦嶺的4號墓,這兩隻墨子親制的秘甲獸,與他的聯繫也從沒受到過影響。
但此刻,曹操只能隱約感覺到秘甲獸的存在。
他通過秘甲獸的眼睛,看見氤氳的五色光暈。
從泰山下來的時候,曹操已發現隨着封禪的氣運回落,山下出現的五色祭壇在閉合。
他當時嘗試以訊珠聯繫過令晉等人。
但彼端沒有迴應。
這時聯繫秘甲獸,感覺其似乎遠在千里之外的……秦嶺方向。
曹操大訝。
是感知受阻後產生的錯覺,還是秘甲獸在短短的時間裡,真的去到了千里外的秦嶺?
曹操一直猜測秦嶺,泰山,黃河墓,崑崙,四處位置有莫測的聯繫。
武帝,秦皇,還有更久遠時間前的一些人,似乎都在探查這些地方。
歷代的一些帝王,也發現了這幾處區域的特殊性,死後將其作爲葬地,寄望能復生。
而帝王、國君的葬入,愈發增加了這幾處位置的複雜和神秘性。
曹操繼續嘗試感應秘甲獸,藉助它們的眼睛,看見的依然是朦朧的五色光暈。
不少古籍當中,都有提到五色土。
諸如《山海經》《禹貢》《周禮》《史記》不約而同的記載着,五色土多用於諸侯建國立社、帝王封禪等重大儀式。
在商周以前,就存在“社稷祭祀”的制度。
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壇,包含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用意。
社稷壇是江山社稷的象徵,而五色土指的是青,紅,黃,白,黑五色。
秘甲獸,令晉等人進入五色祭壇消失,不過憑他們的身手,經驗,一時半會應該不會有安全之慮。
曹操念頭閃爍,心忖武帝一次次封禪,說不定也有探查五色祭壇的用意。
那泰山下的五色壇,只在封禪祭祀時,纔會出現。
曹操遂喚出詞條看了看。
【龍魂進化:98】
還有最後兩點兒,便能進化至祖龍層次的龍魂。
剛纔祭祀時看見的情景,秦皇最後就是憑祖龍,衝進了天門。
武帝卻沒動。
他的氣運龍相,應該沒達到祖龍級,所以沒繼續前進。
【你登泰山封禪,人道氣運大盛,聲望+1000000,+++……你當前聲望:兩千三百七十六萬餘】
泰山封禪,聲望竟直接遞增了百萬,而後續還有一連串加號。
曹操收起詞條,閉目開始修行,體內力量流轉。
一個時辰後,日落黃昏,天際一片火紅。
曹操睜開眼,吐納呼氣,隨後緩緩起身。
封禪帶來的國運增長,讓曹操有了和以往不同的修行體會,對力量也有了新的認知。
他從盤坐站起來的過程,彷彿呼應着某一種韻律,每個瞬間都在動,給人的觀感又像是處於靜止當中,動靜結合。
而就在站起來的一霎,曹操往前邁出一步,雙手分前後,一手掌心向上,一手掌心向下,對應陰陽,隨着步履緩緩前推。
他起身時如老龜,動作遲緩。
但是當完全站起來,身軀突然一抖,若霸王抖甲,又如巨熊出洞,充滿了強勁的力感。
他以兩手交錯前推,步伐隨行,在靜室內動作起來,整個人行雲流水般連行數步。
忽然,曹操左手震動如雁翼張開,凌空抽擊。
這一擊看似重若千鈞,實則沒半點力道,是一記虛招。
真正的發力點,來自曹操左手藏而不顯的前推,如毒蛇探信,猝發攻勢,一擊致命。
曹操這一番動作,融合了他對陰陽,對自身力量,對兵法,聲東擊西,此虛彼實,暗渡陳倉等道理的理解。
最簡單的動作,卻被他打出了一種妙不可言的觀感。
他突然發力,一掌推出,面前虛空如漣漪,層層盪開,似乎要破碎一般。
同一刻,曹操的另一隻手,從虛化實,再次聚力,全身體竅震動。
千百經脈共同傳導出一股力量,匯聚到指端,一指點出。
這一指集聚了他全身的力量,是過往十年如一日,修行所聚。
當全部的力量爆發,喀嚓一聲輕響,從曹操指端接觸的空間處傳出。
那一點漣漪盪開的位置,虛空彷彿變成了實體,有一個明顯的凹痕出現。
甚至有龜裂的痕跡擴散。
但虛空如水,轉眼便平復如初。
之前在祭壇上眺望到的天門,曹操並不覺得它真實存在,而是天地的投影,介於虛實之間,無數人意念匯聚形成的東西。
比如祖龍,也是一代代神州民衆存想,凝聚的氣運靈物。
天門亦如此,它不是真的,卻又無所不在,對內求己,當力量到了,隨處都可開天門。
曹操轟出這一指,聚集全身力量,試圖破開虛空,就是在驗證自己的理解。
數年前開始,他得國運加身,就發現自己隱然能洞察到虛空的薄弱點,有些位置的空間,好像並不穩定。
當力量持續提升,他更是對天地多了另一種層次的感知。
進而纔有了近乎擊穿虛空的表現。
他凝立片刻,往門口走去。
室外。
封禪的人潮正在散去。
魏軍斥候,則往四面八方,快馬傳訊。
封禪後要昭告天下,重定國之疆界,各州府都將張榜。
隔日早上。
羣臣聯袂上表,更迭大魏十六州爲二十三州,將草原納入後,重新劃分增加州郡。
荀彧聯合衆臣,已迅速制定了往草原北推,拓展建城的計劃。
擬建部分城池,作爲草原上的聚居地。
便於草原民衆,以其爲核心,形成販賣,貿易,物資交換等區域。
草原其實不適合建城,因爲他們需要放牧,四處追逐豐茂的水草。
但在一些固定區域建城,能夠給草原進行劃區,讓其有側重點的發展,同時形成競爭關係,減少其相互串聯,便於長治久安,拉高經濟。
等到諸事商議妥當,荀彧在六月中旬,率衆返回鄴城。
曹操和衆妃嬪,卻是繼續往東,來到沿海區域。
大魏號早在海岸處等待,曹操等人登船後,放船南下。
曹操要巡視海疆,順便看能不能找到一種新稻穀,以增加收成,提高大魏的糧食產能。
大魏號沿海岸行駛,不日便來到南部沿海。
甘寧帶領錦帆軍,早等候多時,縱身登上大魏號,單膝跪伏執禮道:
“陛下。”
如今的甘寧,和數年前相比明顯穩重了許多。
他身穿將甲,常年在南部沿海拓邊,讓他的皮膚曬得黝黑。
但更爲精健,目光四射。
他給曹操執禮後,續道:
“末將雖位於沿海,但陛下親征鮮卑,吞納草原,臣及麾下部衆,在海上亦有聞訊。可惜沒能追隨陛下,揚我大魏之威,除北方數百年積患。”
“你在南部沿海,爲國戍邊,功勞並不弱於北征。” wWW •ttκā n •C〇
曹操:“朕此來,有新命令給你。”
“朕多方探查,知前朝有象郡,繼續往南與我國海疆比鄰,有一小國名占城。
興霸你統領我大魏水軍,沿南海往西登陸,尤其是占城國,要格外注意。其國內有一種稻穀,你幫朕帶回來,於天下都是大功。”
“若能找到,朕會提拔你爲十虎將之一。”
甘寧明顯愣了下,大喜:
“臣斗膽請詢陛下,占城的稻穀是何模樣,如此重要,臣別弄錯了。”
簡單說來,占城稻是產於後世的越|南國,一種早熟、耐旱的稻種。
歷史上,占城稻在北宋時,才引入神州,並在江南推廣。
其原產地,位於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而得名。
其特點是“耐旱”,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
且生長週期短,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
將佔城稻引入神州,與晚稻配合成爲雙季稻,可使穀物,產量大增。
有了糧備,人口提升就有了基礎。
人口數量,在冷兵器時代,永遠是強國最結實的組成部分。
曹操此前就在思慮相關事,地瓜,馬鈴薯,玉米三大高產作物,原產地在南美,太遠了。
現階段還夠不上。
某次視察農耕的時候,曹操偶爾想起北宋時神州人口大增,好像有一種占城稻,可以試試。
六月末。
曹操乘船登陸巡視了夷島,以及朱崖洲,兩處南部沿海最邊緣的地區。
朱崖洲就是後世的海南。
甘寧從這裡繼續往西,跨過一處短距離的海峽,便能到達越地,開始尋找占城稻。
曹操在視察後,乘船北返,七月下旬回到東部沿海,棄船登陸,重返鄴城已快要九月了。
許褚也從高原返回。
高原地區的戰事,初步穩定下來。
許褚回來就進入了修行狀態,嘗試衝擊神將境。
與此同時,有一支使節隊伍,不遠萬里的來到鄴城,並帶來了一個出乎意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