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知命起行於願中

“願?”

兩界山上,陸正疑惑地重複了一遍白衣人師父說出的這個字。…≦,當他跪着向師父詢問爲什麼垂象、成形、遇於自然三者相合還不足以言命的時候,白衣人師父沒有再跟之前一樣繞彎子反問,而是直截了當地丟過來這個“願”字!

“沒錯,就是願!”見陸正似乎有所懷疑,白衣人師師父加重語氣強調了一遍。

陸正道:“弟子愚鈍,不明白師父的話,這個願字是什麼意思?”

白衣人不答,反而呵呵一笑,問道:“陸正,我來問你,你在這天地之間究竟是爲了什麼而活?”

陸正一愣,道:“爲什麼而活?這個弟子可沒有好好想過,有生即有生之慾,既然活着,那就好好活下去就是了。”

“好個混吃等死的笨蛋!”白衣人笑罵一聲,又問道,“不過生即有欲,這句倒是不錯。除了活着之外,難道你就沒有什麼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沒有生外之慾嗎?”

生外之慾?陸正想了想,慢慢答道:“以前在人間的時候,我和九哥每天唯一的願望就是想要吃飽肚子,只要是能夠有東西吃,不會捱餓,我就心滿意足了,真的是沒什麼其他的願望。倒是九哥,整天想着出人頭地,他還想做大將軍呢!不過後來我被大和尚帶到了日月廬,就天天吃得飽也吃得好了,心裡想着的也不再是填飽肚子。那時候如果說有什麼願望,就是想……想……”

白衣人見陸正有些害羞,就替他說道:“就是想永遠和心兒那小姑娘在一起!哦,你還真是見色忘義,那時候你不是還有一個心願,要找到那蛇妖給唐小九報仇。不是嗎?這個你怎麼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陸正臉上一紅,道:“我可沒忘記要報仇的事,只是現在我已經知道了九哥沒有死,當然再沒有什麼報仇的事了,所以沒有說罷了。”

從凡人向知身境的求證是心之求證,而從知身境向知心境的求證是身之求證,心先有證,次及其身。在知道境之後,這一切卻反轉了過來,從知道境界向知命境的求索是身之求證,而從知命境向知天境的纔是心之求證,所以是身先有證,次及其身。

“有什麼不一樣?”白衣人見陸正如此迷糊,苦笑道,“簡直是太不一樣了!修行界哪一個弟子是像你這麼修行的,心性直透境界即成,法力不修而自有玉佩之中的神龍法力供你煉化。陸正。你的修行跟一般的修行人大不一樣,這一點我以前就跟你提及過。不僅是跟修行人不一樣,就連一般的人間凡人,你跟他們也大不一樣?”

至此無爭之境之後呢?修行人難道就什麼也不求了嗎?當然不是。無爭是一種修行成就,境界圓滿的表現。但身已無所求,不代表心也無所求。不過知命之後,心之所求,不謀一身之私,故而不可稱爲求,而要稱爲願!不足方爲求,自足而有行,是爲願行。

白衣人知道陸正面皮薄,不再逗他。繼續道:“後來呢?你還有些什麼願望?”

白衣人道:“要了解什麼是無求,你必須先知道世人有所求……”

因此生之慾隨生心之求,即是世間之人因欲生心,現於爭求之中。所求福祿壽喜,所爭財色名利,如此種種,不一而足。乃至心隨事變,欲求之心離事抽象而成幻妄之念,如雲遮日, 是世人意識之幻,所以元神不顯。

萬物健行,人是萬物之一,那麼人之健行是怎麼樣呢?人之健行,首先表現在欲求,因其有身,故而有生之慾。無論是修行人還是人間凡人,雖然所求不同,但是皆有其欲是相同的。人間之人求衣食飽暖,修行之人求知身,都可以用有生之慾概括。

白衣人忽然深深嘆了口氣,有些好笑,又有些無奈道:“這一點你說的倒是大實話,像你這樣的性格,也算是世間罕見。有欲而無求,有情而不縱。有行而不亂,有命而無得。活脫脫就是一個傻小子,難怪你的修行之路與別人是那樣的不同!”

但不管是在哪一層境界之中,身心都是同在的,兩者往往交攝互用。比如在知身境中,其實求證乃是元神化顯,恰恰是真心之起。而在知心境中,恰恰是攝伏外感之魔,鎮絕內作之邪,使神識應運如常於一身之內,生成法力,從身之用而起諸般神通。

陸正道:“其實想要爲九哥報仇也的確是很大的心願,應該就是師父說的生外之慾了。後來我到了天宗,乃至此後種種的遭遇,努力修習神通法術,很大一部分緣故就是爲了能夠讓自己強大起來,好找到蛇妖,幫九哥報仇。在修行的過程之中,我也漸漸對修行有了種種的感受,卻都是應外緣劫變所致而起。要說到自己本身什麼願望,卻是真的沒有,這一點師父你應該也很清楚。”

陸正道:“怎麼?我的修行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嗎?”

有身即有欲,此欲可斷嗎?不入知命境,此欲不能斷。不要說是凡人,哪怕是知命境之下的修行人,也只能順欲求生,不能逆欲圖存。所謂順欲,非縱慾,足欲以保身而已。入知命境,方知萬物如何而來,才能真正求證萬物變化之道,身可與萬物爲一,神念法力恆定得自成洞天,得生生化化之道,不必仰賴萬物而自足,是爲歷萬物劫。

陸正道:“與人間的凡人也不一樣?師父,這又是什麼意思?”

歷萬物劫而入知命之後,萬物爲身,知變化之道,身欲即斷,身的圓滿之境而無不足,修行人以此爲無爭之境。何爲無爭?無爭非不爭,實內具生化之道,一切自足,故無所爭。到此地步,修行人纔可算與凡人真正有了分別,無食而飽,不假外物,在人間凡人眼中就是神仙了。

這就是爲什麼知道境乃是修行之中的一個關口,因爲只有經歷這一步變化,才能從萬物之中求證身之來處,亦從萬物之中見一切行跡,繼而在化身心爲天地的過程之中,先進入知命境。其實修行的過程就是化身心爲天地的過程,而知命境則是其中的轉化之關鍵。

修行之道,起於身心,不離於身心。知身境、知心境以至於身心相合之知道境,在知道境之中,身心並非不存不分,而是自在相守而不相欺。而從知道境之後的知命境與知天境,其實正好是以知道境爲界限,可以說所求的是另外一層的知身境和知心境。不過此時身已化爲命,而心則以天爲名,其中玄妙與之前的身心已有了天壤之別。

當修行進入知道境界,是身心相合所生之我行於萬物之中,講求的是身心變化之極,也就是與物相合之道。此時修行人與萬物相見,一切所行,念念自守,不可悖逆於所求證之自我。於此之中求索萬物自成自顯之道,有交於物卻有不迷於物,身心正而不偏,方能成就諸身變化。

這其中的道理說來玄妙,但是從人間之事而言,也可以說是十分簡單。譬如有人積累家財,財用已至恆足而所用不缺,不必爲溫飽而奔忙,這時候他之所行,當然會與之前的作爲有所不同。所行離於足身之求而更具內心之嚮往。

白衣人道:“無求。這就是你的不一樣!”

所證者,於身行變化,於心則知變化。那麼在知命境向知天境的求索之中,便是心之展開,此時談願。因身已足,所以不必談欲。那麼願又是什麼呢?凡夫也有願,其實與修行人並沒有差別。所謂願者,就是天地在我心中該有的樣子。與欲不同,欲是求之已存之物,願則涉及造化未現之形。

陸正不解:“什麼是無求?”

什麼叫做天地在我心中該有的樣子?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人更願意見到自己,或者是天地之間的一切事情是怎麼樣的,而不是眼前天地的真實,更趨向於一種未曾發生的可能與變化。這就是願,也稱爲願景。其實換言之,就是修行人自身所求證的一切在天地之間展開。

這是什麼意思呢?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極爲簡單。簡單來說,所謂的願就是修行人自己願意做的事,願意成爲的樣子。這幾乎可以是任何事,比如有的修行人的願就是將自己一生修行所求所證流傳下去,這幾乎是最普遍的。也有的修行人是想追尋各種修行境界的極致,比如道門地宗的任道直長老,他的願就是追求煉器之極致。再有可能許多修行人到此地步,所發之願簡單到只是能夠清淨無擾……

當然這些都是修行人個人之願,也稱小願。然而還有一些修行人,卻會發出一些大願,就不只是限於自己願意成爲和去做的事情,而是直面天地之間一切事情的發生。對於那些大願就很難解釋了,所以白衣人很乾脆地向陸正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佛祖的大願。

當初佛祖在修行之中所發的願是令一切衆生皆得解脫。此願之所以稱大,是因爲已經出於一身之外。小者,自身之內,大者,與他人同在。當然此願之成要到佛祖真正成就諸緣不及之境才真正成就,纔有確實之行。

佛祖自身已經成就解脫,爲什麼還要讓其他一切衆生解脫?在佛門稱此爲無緣之慈,同體之悲,有此慈悲,故而有此大願,因行此大願,所以佛祖所成之境界,也不是一般修行人所能比。(未完待續。。)

第五十章 棲仙之府名琉璃第十四章 入真第六十七章 飲食男女第十八章 行不疑第四十四章 丹穴山第三十二章 相對第三十八章 大賢弟第四十一章 六識陰毒第三十二章 擊西聲在東第九十章 呼之將欲出第一百零五章 擇地安我身第五十七章 方知我是誰第八十五章 脫身第八十三章 食我心第四十五章 當時尚留一線緣第四十三章 何所失第八十八章 幾人無處覓來由第五十九章 蓮華不滅第四十五章 當時尚留一線緣第三十九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十七章 天地根第四章 酒鄉第七章 孰者爲真第七章 無情第七十二章 此德此身此千年第八十二章 握晨曦兮化利劍第七十三章 我本妖孽第三十四章 瘋第五十一章 諸慧生第三十三章 師兄不及第三十八章 追月去 逐恨來第十六章 葉小秋第七十五章 剝盡還復第三十五章 他知道第九十一章 變起不測第三十章 算計第十四章 光明咒第八十五章 賭兩命第一百零八章 御之以無形第七十九章 落淚知不知第三十七章 天地閉第一章 地有第三十二章 生滅一心第五十九章 無知意不誠第一百一十八章 問紅顏粉面第八章 忘形攝意任風狂第七十四章 風吹海動暗流涌第六十章飢 琴中機第三十八章 無生之地第五十二章 萬妖至第七十一章 赤焰舊事第七章 牧牛第五十二章 萬妖至第九章 六辯第五十八章 九霄雲動異雷生第四十二章 何所取第七十六章 犯上作亂第六十章 紫炎散人第八十二章 法自然第七十九章 死火之林第十二章 千心狐第十六章 觀我生第十七章 此何人哉第五十八章 狠心第四十四章 物歸原主第五十三章 銀絲拂塵第九十四章 正心第七十六章 險動乎其中第八十五章 機鋒應對法王身第二十五章 道見有八法第九章 六辯第五十四章 挖肺掏心飼虎狼第十六章 小神通第二章 陰陽第五十七章 功德催促大器成第九十章 同心第七十三章 氤氳中第九十一章 好向心頭自修求第六十七章 趕山鞭第二十一章 知我命中有七飛第四十七章 雲葉尊者第三十五章 神通劫第三十章 此時心第五十四章 九龍繞佛第四十二章 山鬼第五十三章 人與妖物合一身第九章 麒麟第七十九章 機巧千般喪天真第七十八章 金蟾第二十八章 種籬人第九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八十六章 欲求正行叩三問第八十九章 知心第七十四章 聚散一片雲第三章 各自有前塵第八十三章 同氣可相求第六十章 七劫琴第七十九章 關鍵第九十三章 何能自守
第五十章 棲仙之府名琉璃第十四章 入真第六十七章 飲食男女第十八章 行不疑第四十四章 丹穴山第三十二章 相對第三十八章 大賢弟第四十一章 六識陰毒第三十二章 擊西聲在東第九十章 呼之將欲出第一百零五章 擇地安我身第五十七章 方知我是誰第八十五章 脫身第八十三章 食我心第四十五章 當時尚留一線緣第四十三章 何所失第八十八章 幾人無處覓來由第五十九章 蓮華不滅第四十五章 當時尚留一線緣第三十九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十七章 天地根第四章 酒鄉第七章 孰者爲真第七章 無情第七十二章 此德此身此千年第八十二章 握晨曦兮化利劍第七十三章 我本妖孽第三十四章 瘋第五十一章 諸慧生第三十三章 師兄不及第三十八章 追月去 逐恨來第十六章 葉小秋第七十五章 剝盡還復第三十五章 他知道第九十一章 變起不測第三十章 算計第十四章 光明咒第八十五章 賭兩命第一百零八章 御之以無形第七十九章 落淚知不知第三十七章 天地閉第一章 地有第三十二章 生滅一心第五十九章 無知意不誠第一百一十八章 問紅顏粉面第八章 忘形攝意任風狂第七十四章 風吹海動暗流涌第六十章飢 琴中機第三十八章 無生之地第五十二章 萬妖至第七十一章 赤焰舊事第七章 牧牛第五十二章 萬妖至第九章 六辯第五十八章 九霄雲動異雷生第四十二章 何所取第七十六章 犯上作亂第六十章 紫炎散人第八十二章 法自然第七十九章 死火之林第十二章 千心狐第十六章 觀我生第十七章 此何人哉第五十八章 狠心第四十四章 物歸原主第五十三章 銀絲拂塵第九十四章 正心第七十六章 險動乎其中第八十五章 機鋒應對法王身第二十五章 道見有八法第九章 六辯第五十四章 挖肺掏心飼虎狼第十六章 小神通第二章 陰陽第五十七章 功德催促大器成第九十章 同心第七十三章 氤氳中第九十一章 好向心頭自修求第六十七章 趕山鞭第二十一章 知我命中有七飛第四十七章 雲葉尊者第三十五章 神通劫第三十章 此時心第五十四章 九龍繞佛第四十二章 山鬼第五十三章 人與妖物合一身第九章 麒麟第七十九章 機巧千般喪天真第七十八章 金蟾第二十八章 種籬人第九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八十六章 欲求正行叩三問第八十九章 知心第七十四章 聚散一片雲第三章 各自有前塵第八十三章 同氣可相求第六十章 七劫琴第七十九章 關鍵第九十三章 何能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