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九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續)

而不少江東軍士卒的心裡,這時候都把陳生和荊州軍士卒的十八代祖宗都給問候了個遍。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誰不知道,要不是因爲他們,己方今夜能如此嗎,城池能被人家這麼輕易就攻破了嗎。

不過如今說什麼都沒有用了,還是趕緊逃命要緊。所以在韓噹的一聲撤退之後,江東軍士卒如潮水般就退卻了。當然了,實在是來不及跑的,就只能是且戰且退,一邊兒抵擋着涼州軍的進攻,一邊兒往後撤。

可是涼州軍涌進來的人馬是越來越多,並且戰力可不是江東軍所能比的。再說了,之前江東軍和反叛了的荊州軍戰了一會兒了,所以他們是吃虧了。而人家涼州軍之前可是一直都在休息,所以沒有消耗體力,自然是比江東軍士卒強多了。

韓當雖然是不甘心就這麼退走,不過他心裡也清楚,今日不走是不行了。好在自己已經是斬殺了罪魁禍首狗賊陳生,也算是消了自己一點兒氣兒吧。

-----------------------------------------------------

確實是如此,要不是因爲最後斬殺了陳生,算是報仇雪恨了,估計不如此的話,韓當這時候都得吐血。

對於羅縣城被涼州軍攻破,韓當也是迴天無力。這時候在不跑,那就是傻子,不過估計傻子都早跑了。而韓當他心裡清楚,涼州軍,以後有的是機會再和他們對上,畢竟他們是敵對,是己方的對手、敵人,所以來日方長。可今夜要是讓陳生之前跑了的話。那麼就不一定什麼時候才能殺了他報仇雪恨了。

所以此時對於韓當來說,唯一滿意的,就是斬殺了陳生,至於那些反叛的荊州軍士卒。還有涼州軍。不要着急,自己總會有所報的。

最後在馬上回望了一眼從城門處涌進來的無數涼州軍。然後韓當是頭也不回的,就策馬而去。他當然不可能衝出去,北門這邊兒都是涼州軍,所以他也只能是帶殘兵從南門逃走。

-----------------------------------------------------

不過韓當卻是暗下決心。今夜之恥,他日必報。不管涼州軍如何強大,以後自己也必須要報仇雪恨。多少年了,自己都沒吃虧這麼大虧。說實話,雖然主要還是因爲自己這邊兒,陳生的原因,可是引起陳生反叛的。就是他們涼州軍之計,那封帛書,所以如今陳生是死了,不過韓當把這事兒也算在了涼州軍的頭上。

並且他還認爲。拋開那勸降書不說,就說要是沒有涼州軍大軍攻城,還能有今夜陳生反叛的事兒嗎。

最後羅縣今夜發生的戰事,就以陳生被斬殺,而韓當帶己方的殘兵退走,馬岱帶領涼州軍士卒順利地攻佔了羅縣而結束。

看到戰事已了,黃忠便帶着士卒也進了羅縣。已經成,便看到了馬岱,不過張飛卻是沒了蹤影兒。

-----------------------------------------------------

黃忠對馬岱說道,“今夜伯瞻辛苦了,當記一大功!只是不知益德,卻是身在何處?”

馬岱一聽,苦笑着搖了搖頭,“大帥,益德兄去追擊韓當去了!”

黃忠一聽,就是一皺眉,“帶多少人馬去的?”

“一千騎!”

黃忠聽了馬岱的話後,他也是苦笑了一下。不過對張飛的這個做法,他還是能理解的。但是說實話,黃忠認爲張飛這個做法卻是不可取。就不說他不和自己打招呼,就直接帶兵去追擊敵軍,這個可以不提。但是俗話說窮寇莫追,尤其是大半夜的,根本就是對己方不利。

是,他帶了一千騎兵,速度戰力什麼的都不錯,但是人家江東軍士卒也不是廢物。你張飛武藝也是比韓當高,可是你要知道的是,這長沙可不是己方的地盤,而是人家江東軍的,所以你認爲你張益德能在這兒討到什麼好處、便宜不成。

-----------------------------------------------------

在黃忠看來,最好的結果就是張飛沒有追到韓當他們,因爲他不熟悉路,而韓當,爲將者,尤其還是一座縣城的主將。可以說當他當上主將的那一日開始,就一定是慢慢對城池周邊的情況是熟悉了。所謂是“未料勝,先料敗”嗎,正因爲說不定哪一日己方可能就要守不住城池而敗退,所以退路肯定是早已經想好了,那自然不是你想追上,就能那麼容易追到的。

黃忠搖了搖頭,這事兒也不能怪馬岱,馬岱是不可能不阻攔,不過張飛那個性格,黃忠還不知道嗎,馬岱是肯定攔不住就是了。自己說話都不一定好使,也就自己主公能鎮得住他。

而此時黃忠對馬岱說道,“益德不是沒有分寸的人,想來追不到韓當,他便會馬上返回。至於韓義公其人,卻是不足爲慮!”

馬岱明白黃忠的意思,黃忠這就是明着說,張飛要追不上人家韓當殘兵。或者是走錯路了,或者是其他的什麼情況。不過最後張飛馬上就能回來,至於說韓當其人,也不是小看他,他還沒本事能讓張飛吃虧。再說己方一千騎兵,那是吃素的嗎?涼州鐵騎,天下聞名,可絕對不是江東軍那幾千殘兵能比得了的。

-----------------------------------------------------

“大帥所言不錯,想來益德必然能平安返回!”

馬岱也沒說接應不接應的事兒,他和黃忠其實都一樣,都是知道張飛的本事,所以必然是能安然無恙地回來。至於說韓當,他們還真是沒認爲他有那個能讓張飛吃虧的本事。別說他如今是殘兵敗將,都是對戰沙場,兩軍交鋒,讓他韓當佔據一些優勢。他都不一定是張飛的對手。只是馬岱也是認爲。張飛是追不上或者說追不到韓當的。

黃忠命士卒打掃戰場,然後他便於馬岱一道。去了韓當的府邸,其實也就是他在羅縣住得地方。他們倒是沒有別的意思,只是總得找個地方落腳,而且黃忠和馬岱。本來他是有話要對馬岱他們說,結果張飛不在,所以暫時也只能是先放一放了。

張飛帶着一千騎兵去追韓當,結果都跑出羅縣多遠了之後,他才發現,韓當怎麼着就沒影兒了呢。或者說,其實他是一直也都沒有看到韓當。張飛在馬上一皺眉,心說,那麼多人都丟了不成?

-----------------------------------------------------

不過稍微一想,他就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了。他嘆了口氣,對己方士卒喊道,“撤退,回兵!”

“諾!”

張飛是無功而返,整個就是徒勞,不過他雖然是有些不甘沒錯,但是這個事兒,他也算是早預料到可能會發生。所以雖然是有點兒不甘,但還是可以接受的。

兗州軍連續不斷地進攻,讓霍峻感覺是壓力極大。說實話,對他來說,還真是,第一次面對如此強勁的對手,感到如此大的壓力。之前自己還是荊州軍將領的時候,面對着如今自己主公人馬,說實話,還沒有如今面對着曹操兗州軍的壓力大。當然了,這個也不得不承認什麼呢,就是兗州軍真正的戰力,肯定是要超過己方的,這個是沒錯,哪怕己方也不弱,但是事實就是事實。

此時站在城頭上,望着兗州軍大營,霍峻心說,城池是兗州軍暫時算是久攻未下,可是自己心裡清楚,所謂是久守必失,至於說自己能再支撐多少時日,自己也不知道了。

-----------------------------------------------------

這兩日曹操的心情是特別差,一是因爲己方如今沒了退路,房陵和襄陽都丟了。二則是,臨沅城的戰事,城池久攻不下,讓自己也是不得不着急。如果說這個時候孫劉聯軍來了的話,那麼己方可就要被動了,被動就要被捱打,所以曹操的心情還能好嗎。

還有就是因爲呂建,這呂建也實在是讓曹操生氣,他一想起來就生氣,不過呂建捱打之後,他也不管了,像呂建如此人物,兗州軍是一抓一大把。曹操自認爲,自己這個主公其實還算不錯了,至少沒直接讓人給呂建斬了,雖然他還剩下半條命,不過半條命不還是活着嗎。只要休養多時日,那麼到時候他呂建還是依舊活蹦亂跳的。

今日在兗州軍進攻臨沅城之前,曹操是特意給全軍將軍誓師了一次。他知道,不這樣兒是不行了,所以自己是必須親自出馬,行動起來。而效果還算好,兗州軍是士氣高漲。其實說起來這幾日以來,就只有三千人馬守禦的臨沅城,己方几萬大軍都攻不下來,確實也是讓兗州軍士卒臉上無光。怎麼說士卒也不是不知道面子的,再說天底下誰不知道,己方戰力之強,可是如今卻是受阻在了這麼一個臨沅城前,所以不少士卒也是想了很多。

-----------------------------------------------------

而如今聽了自己主公一番慷慨激昂的話後,兗州軍絕大多數的士卒都是熱血沸騰的。而他們心裡也清楚,這如今自己主公是如何希望能奪取臨沅城,所以才和自己這些人說了這麼多。而他們對此都明白。所以不少士卒都暗下決心,一定要早日拿下臨沅城,要不都對不起自己主公啊。

自己主公是何等人物,可是如今己方受阻於臨沅城,也是讓自己主公有些着急破城了。兗州軍的士卒不是不懂,所以他們都知道。自己等人要盡力才行,就算是不讓自己主公着急,也得如此。

而最後曹操看到了不少士卒的表情後,他就知道。自己的目的是達到了。要是如此再破不了臨沅城的話。那麼自己也是無話可說。說實話,霍峻霍仲邈其人守城之能。自己也真是,平生僅見,絕對是平生僅見啊。

-----------------------------------------------------

要說曹操也確實是愛惜霍峻之才,哪怕如今分屬兩個不同陣營。而且還是互爲敵對。不過這個卻也影響不到曹操的想法,反而其實也正是因爲雙方爲敵對,所以才讓曹操看到了霍峻之能,霍峻的才華。聽別人去說,道聽途說的東西,肯定是沒有親眼所見的,有那麼個直觀的認識。就比如說如今的曹操。

他確實是不止一次聽到別人說霍峻如何如何,不過曹操雖然之前也沒有輕視其人,可卻絕對沒有如今這麼重視。至少曹操他自己心裡最爲清楚,要是自己之前就知道霍峻是個如此難纏的人物的話。那麼自己絕對一開始就無比重視於他了。所謂是眼見爲實啊,真正看到了其人的本事,曹操纔是更加清楚地感覺到了,道聽途說的東西,也未必就都是假的。

而親眼所見的那些,卻也並不一定都是真的。所謂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就是如此。

-----------------------------------------------------

伴隨着嘹亮的號角聲和震天的戰鼓聲,于禁是再一次帶着己方士卒攻向了臨沅城。

霍峻此時是眯縫着眼睛,心說如今自己盡力就好,能守什麼時候,就守到什麼時候吧。兗州軍士卒戰力之強,人馬之多,這都是他們的優勢,所以哪怕己方守禦城池不錯,但在這兩個方面,卻是還處在劣勢的。

此時霍峻大喊一聲,“弟兄們,想想主公對我們的囑託,我不在多言,一切全在各位了!”

別看臨沅城正規的劉備軍士卒就只有三千,但是還有之前跟着霍峻一起投降的荊州軍士卒呢,雖然不多,不過卻也是一些戰力不是。

霍峻的話,還真是,有些用,至少在劉備軍的士卒和跟着他一起投降的荊州軍士卒聽起來,確實是有煽動性。說實話,面對着好幾萬的兗州軍士卒激烈進攻,要說他們一點兒不怕,那真都是假的。不過就因爲有霍峻,所以就還算是好一些吧。

-----------------------------------------------------

但是即便如此,可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己方終究還是守不住這臨沅城,畢竟實力相差太懸殊了。如果說不是如此的話,那麼己方還真可能守得住城池,可是哪有那麼多如果啊。如今的情況就是己方要頂不住了,人家兗州軍士卒是每日都大舉進攻,而己方已經支持這麼些時日,其實還真是,足以自傲了,難道不是嗎。

于禁是再一次咬着牙,帶着己方士卒登上了雲梯車,開始了激烈進攻。今日自己主公是特意誓師了一次,于禁的壓力也真是不小,可以說和霍峻相比,只多不少。畢竟在於禁看來,自己前任,也就是樂進樂文謙,人家表現多好,可如今自己呢,看自己主公就知道,自己主公對自己終究還是不滿意啊。

不過對此,于禁卻也是沒有辦法。經過了前幾日和樂進的接觸,于禁和他的關係,算是緩和了,至少於禁的想法是改變了很多。本來於禁也不是那嫉妒心特別強的人,只是之前兩人幾乎是沒有什麼溝通,所以都彼此不瞭解,樂進那兒還好,可於禁卻是看不上樂進。

-----------------------------------------------------

不過如今好了,于禁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兩人關係雖然不至於說如何如何好,但肯定不會不好就是了。而從樂進的身上,于禁還真是,看到了自己身上許多的不足之處,至少很多地方,他也是不得不承認,自己是不如人家樂進的。所以他確實是知道了,也明白了,自己主公爲何重用樂進。而如今自己去帶兵攻城,很顯然,自己主公期望是有的,可是卻還是很失望,這個于禁還是看得出來的。

今天就一更,還是明天儘量補上。

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五)第五三四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續)第三四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三)第七十三章 潁川陽翟別郭嘉第五四六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續)第三五三章 涼州軍司隸徵兵第三二三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續)第八八一章 周瑜諫言論聯合第三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六)第四九七章 費文偉帳中解惑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六九一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第七七九章 漢軍荊州退藤甲第八〇八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三)第四五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〇)第七三一章 虎豹先登三交鋒第三三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八)第七二五章 郭伯濟說服守將第一五一章 涼州敗南蠻軍勝第一八五章 南蠻王再會楊鋒第八〇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八)第七八二章 劉備軍攻破江陵(續)第五六〇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九)第六十八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完)第二五四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完)第一四五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三)第二二三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第四八八章 欲創大業謀大計第二八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第九十四章 孟起說解南蠻事第十五章 比試畢沒有敗者第九六七章 陳生異心反羅縣第三七二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第六五六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六)第二五六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一)第八三六章 兗州軍再攻襄陽(續)第一三五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一)第四二三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完)第三四六章 孟獲搬兵返銀坑(續)第八八五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續一)第七十四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五)第七十章 議出兵長安召將第五十一章 休整畢雙方再戰第八一三章 謀取臨沅賺蔡霍(續)第八四〇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七)第一五一章 石全返回襄平城第三章 聯軍進攻雲杜城第一七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七)第三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九)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十)第五十六章 四人投奔兗州軍第二三六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完)第三〇〇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四)第五二〇章 謀士計算計魏延第一八四章 北宮反勸韓文約第六八六章 冀州軍夜襲敵營第一四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七)第八八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一)第七八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第九八〇章 滿寵許褚見孫劉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五一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九)第七九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六)第七〇七章 兩大謀士見主公第四三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〇)第九〇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四)第二一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二)第四九七章 費文偉帳中解惑第八四四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續)第八六二章 德容府中批二將第一百零六章 宛城外初戰黃巾第四九八章 樊稠中計死長安第九〇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四)第二五八章 馬超兵進西羌第一九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三)第三六一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八)第九十四章 過扶風入河南雒陽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八)第三四六章 衆人散相繼離開第三七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七)第二三六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中)第五八二章 孫伯符戰呂奉先第五七〇章 江東軍撤出西陵(二)第六二七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一)第二四七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續)第四七八章 涼州軍再攻作唐第八三五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二)第九十四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六)第六〇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七)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猛獸建功第七二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第五四二章 司馬懿遊說曹操(續)第一一七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完)第八七三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二)第五七六章 兗州軍探馬入營第二四六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八)第二六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第六〇四章 聯合馬超伐袁紹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七)第三十二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續)
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五)第五三四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續)第三四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三)第七十三章 潁川陽翟別郭嘉第五四六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續)第三五三章 涼州軍司隸徵兵第三二三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續)第八八一章 周瑜諫言論聯合第三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六)第四九七章 費文偉帳中解惑第三一六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續)第六九一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第七七九章 漢軍荊州退藤甲第八〇八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三)第四五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〇)第七三一章 虎豹先登三交鋒第三三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八)第七二五章 郭伯濟說服守將第一五一章 涼州敗南蠻軍勝第一八五章 南蠻王再會楊鋒第八〇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八)第七八二章 劉備軍攻破江陵(續)第五六〇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九)第六十八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完)第二五四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完)第一四五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三)第二二三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第四八八章 欲創大業謀大計第二八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第九十四章 孟起說解南蠻事第十五章 比試畢沒有敗者第九六七章 陳生異心反羅縣第三七二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第六五六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六)第二五六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一)第八三六章 兗州軍再攻襄陽(續)第一三五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一)第四二三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完)第三四六章 孟獲搬兵返銀坑(續)第八八五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續一)第七十四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五)第七十章 議出兵長安召將第五十一章 休整畢雙方再戰第八一三章 謀取臨沅賺蔡霍(續)第八四〇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七)第一五一章 石全返回襄平城第三章 聯軍進攻雲杜城第一七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七)第三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九)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十)第五十六章 四人投奔兗州軍第二三六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完)第三〇〇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四)第五二〇章 謀士計算計魏延第一八四章 北宮反勸韓文約第六八六章 冀州軍夜襲敵營第一四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七)第八八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一)第七八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第九八〇章 滿寵許褚見孫劉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五一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九)第七九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六)第七〇七章 兩大謀士見主公第四三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〇)第九〇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四)第二一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二)第四九七章 費文偉帳中解惑第八四四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續)第八六二章 德容府中批二將第一百零六章 宛城外初戰黃巾第四九八章 樊稠中計死長安第九〇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四)第二五八章 馬超兵進西羌第一九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三)第三六一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八)第九十四章 過扶風入河南雒陽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八)第三四六章 衆人散相繼離開第三七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七)第二三六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中)第五八二章 孫伯符戰呂奉先第五七〇章 江東軍撤出西陵(二)第六二七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一)第二四七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續)第四七八章 涼州軍再攻作唐第八三五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二)第九十四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六)第六〇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七)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猛獸建功第七二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第五四二章 司馬懿遊說曹操(續)第一一七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完)第八七三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二)第五七六章 兗州軍探馬入營第二四六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八)第二六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第六〇四章 聯合馬超伐袁紹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七)第三十二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