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八章 孫文臺首戰失利

結果不出所料,韓當到最後還是敗了,而且還受了點兒輕傷

當他大意分心的時候,就被華雄抓住了機會,如果說這種大好時機都抓不住的話,那麼他華雄也真是白練武那麼多年,也白征戰沙場那麼多年了華雄跟着董卓都多少年了,而他的經驗確實比韓當可是要多的,而且多得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的zxsm

好機會,華雄心中暗道接着就用最快的速度,一刀橫掃向韓當,因爲他一定要在祖茂參戰前徹底解決韓當才行,要不必然也是麻煩畢竟他華雄可不是呂布,雖然對戰這樣兒的兩個人也不是不能,但是還是儘量不要這樣兒

實際如今的華雄已經過了那種爭強好勝的年紀,儘管以前他還是如此,但是見過了呂布的勇武后,他慢慢地就變了如今他身負董卓交給他的重任,他自然是以退敵爲主,而不是以自己去爭鬥爲主哪怕自己單挑敗了,但是能勝利,那麼也是值得的可是自己哪怕單挑勝了多超但是大軍最後卻敗了,那麼他也會覺得不值

而韓當此時他的注意力卻是非常地不集中,眼看着刀橫着過來,他想都沒想就直接橫刀招架,但是他卻一時忘記了華雄比他力大的事實結果華雄當然就使上了全力,這就是大好機會艾之前一直都讓韓當給避開了嘛他此招雖然簡單而沒什麼花樣兒,但是卻勝在勢大力沉,用大刀的刀背直接就砍到了韓當大刀的刀柄上,結果韓當手一發麻,兵器沒握賺就直接脫手了

韓當手中的大刀脫手,他也不得不驚訝了一下不過韓當的經驗還是有的,然後是馬上就反應了過來,他心道不好,自己居然是大意了,是如此分心艾結果立即是撥馬就想撤退但是華雄可能就這樣兒讓他走嗎,趁你鉑要你命也許華雄不知道這句話,但是意思他卻是知道的,而他的反應明顯是比韓當更快前一招剛過,後一招馬上就到了,他直接是一刀就刺向了韓當而韓當雖然也躲了,但雖說是躲過了要害,不過最後華雄的一刀還是扎到了他的胳膊上,然後韓當便負傷而走

“威武!威武!”這是華雄身後的士卒和汜水關上的士卒所喊的

華雄明顯也是滿意,而其實這些就發生在按秒來計算的時間裡,這邊兒韓當剛跑,那邊兒的祖茂就已經到了而華雄此時則大喊道:“趙將軍守好關隘,大家隨我衝啊”

華雄的前半句是對汜水關守將趙岑說的,他是一直都在汜水關守着,而華雄則是董卓派來給他助陣的此時趙岑一聽,華雄要全軍衝殺了,他是親自去給華雄擂鼓助陣

“咚……咚……咚……咚……”

說完,華雄便一馬當先去迎戰祖茂,華雄是乘勝追擊,不給孫堅什麼機會孫堅一看,華雄都出兵了,自己這邊也不能就這樣,所以一樣是大喊道:“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們長沙勇士的厲害!”說着,也帶着大軍衝了上去

祖茂一見韓當負傷而走,他眼睛都紅了,暗自埋怨自己來得晚了

於是對華雄大喝:“吳郡祖茂,前來會你!”

“少廢話,看招!”

華雄心說,兩軍都打開了,還說這些有什麼用艾直接就來真格的吧

兩軍兩人都戰在了一處,等交上手後,孫堅才知道華雄所帶的士卒的戰力,那時絕對要超過自己這邊兒士卒的這對方要是再多些人馬的話,今日自己可就要敗了,結果孫堅是剛想到了此處,汜水關關門就大開,趙岑則帶着援兵殺了出來,孫堅一看,完了晚了,趙岑這是吃定自己這邊兒必敗了,要不他敢打開關門帶兵出戰?

孫堅一看不好,在戰場上大喝:“全軍撤退,撤退!”

孫堅憋屈艾這還沒多多久呢,自己就要全軍撤退了可如今卻也顧不了別的了,自己就這麼多的人馬,真要是全軍覆沒了,自己還拿什麼去討伐董卓啊所以還是薄家底要緊,沒辦法,形勢不如人,是不得不如此了雖然孫堅也不想這樣兒,但是還是領着殘兵敗將撤退了,這一退就直接回到了諸侯會盟的地方

衆人一看,孫堅這“江東猛虎”都出師不利,直接是帶着殘兵敗將回來了,看來這汜水關果然還真是塊兒難啃的骨頭啊

有人趕緊過來勸說孫堅,算是安慰他一下,怕他想太多而袁紹心說,孫文臺首戰不利,於己方軍馬士氣影響不小但是孫堅此人能力卻不容小覷,而且在衆路諸侯之中影響頗大,自己可也不好真去處罰他太多而此人也只能去結交,不可去得罪袁紹眼珠一轉,有了主意

結果孫堅趕緊來向袁紹請罪,畢竟他這首戰失利了,他有過而無功,這是肯定的,“堅此次作戰不利,還請盟主處罰!”

孫堅雖然不服,就這麼敗給了華雄,但是袁紹這個盟主要處罰他,他還會心甘情願地接受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如果治軍不利,還怎麼統領衆路諸侯啊不過他卻並不認爲自己有多大的錯誤,所以就看袁本初如何處吩己吧

袁紹言道:“此卻非文臺之過,而文臺拿下汜水關,屆時將功補過便是!”

“多謝盟主!堅定當拿下這汜水關!”

敗給了華雄,孫堅是深以爲恥,雖說“勝敗乃兵家陳”,但是這麼些年了,自己還真就沒經歷過太多的失敗不過就是前些年,自己跟着皇甫義真戰涼州,然後敗給了當時韓遂他們的羌漢聯軍之後就是這次了,結果是敗給了華雄要說敗給韓遂,孫堅認了,畢竟韓遂邊章那都是涼州名士,頗有謀略,不是自己能比的但是這華雄,孫堅確實有點兒接受不了難道真是自己大意輕敵了?沒有艾但怎麼最後這卻還是輸了但是孫堅也明白,無論自己如何想,敗都敗了,這卻是無法挽回,無法改變的

回到了自己的大帳,孫堅看到了正在處理自己傷勢的韓當,韓當直接向孫堅請罪,孫堅則擺擺手,“如今首戰失利,盟主尚且沒處罰於我,我又怎能處罰義公?華雄此人武藝高超,確實不是義公所能力敵的,不必多說了,好好養傷纔是!”

“諾!”

韓當心中有些感動,自己主公對自己不但是有知遇之恩,而且對自己也還不錯,自己這輩子,這條命就交給主公了,而在旁邊兒的其他幾人也一樣兒是深有同感

華雄首戰告捷,捷報傳至雒陽,董卓大喜,賞賜了他不少東西,而且還把他升了官

“今華雄首戰告捷,我觀諸侯聯軍烏合之衆耳,各位以爲如何?”

李儒聽了自己主公的話就是一皺眉,心說主公你也想得也太簡單了,華雄勝了孫堅,不過是僥倖,可諸侯那邊兒除了孫堅還有袁紹曹操馬超他們,你真以爲華雄能是他們的對手?

想到此處,李儒還是出言道:“主公,‘勝敗乃兵家陳’,孫文臺一時失利,不代表他就一定就會徹底失敗而華將軍雖然一時得勝,但是卻也不能小看孫文臺和諸侯聯軍啊”

董卓一聽,臉色不悅,心說,文優表面上看好像是在說華雄不能大意輕敵,實則就是在說我,讓我不要大意輕敵諸侯聯軍,一羣烏合之衆,我有什麼大意輕敵的?

“文優你就是過於小心,看華雄如何把孫文臺他們給徹底打敗!”

李儒暗自搖頭,心說主公依舊是什麼話也聽不進艾如今還是說什麼都沒用

其實孫堅這人的本事如何,董卓當然是知道得很清楚,畢竟都在朝中爲官,更何況兩人還一起征討過黃巾,算是瞭解不少但是孫堅的本事是他自己的本事,而且手下四員大將,卻也是不能小看但是個人的本事和士卒的本事不可能相提並論的,董卓也承認孫堅他們的本事不錯,但是華雄既然能勝,那麼就說明己方的士卒戰力比對方要強而華雄雖然謀略上比不上孫堅,但是武藝上卻是不差,而孫堅手下的黃蓋程普韓當和祖茂的武藝卻是不如華雄的所以,在董卓看來,靠着華雄和趙岑的配合,勝過孫堅也不是不能

董卓此時突然又想起了什麼,“對了,奉先快去把袁家那幫老東西的一家老小都給我砍了!”

“諾!”呂布領命而去

李儒這回是什麼都不說了,反正自己主公都殺了那麼多人了,也不在乎這些人而雖然自己並不想讓主公動袁家,但是如今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董卓的一句話,雒陽袁家上下都讓呂布給殺了消息傳到汜水關諸侯會盟的地方,袁紹當場差點兒沒倒下自己當了個盟主,結果袁家就遭逢大難艾自己真是虧對家族

比起袁紹來,袁術心裡就比袁紹平靜得多了當然表面上他還是做出了一副異乘痛的樣子出來,讓人看着比袁紹都傷心其他人也沒辦法,只能是安慰幾句吧

袁紹言道:“多謝各位,紹無大礙今董賊殺我袁家老鞋他日必報此仇!”

袁術也說道:“不錯,此仇不報非君子!”

該報的仇還是要報的,不管是袁紹還是袁術,這是必然

第九五四章 郭嘉出言驚四座第一六七章 崔福達問詢主公第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一)第八六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四)第八十四章 馬超親至玉門關第三六二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九)第六二七章 涼州軍進攻陰館第二一七章 成公英勸說韓遂第四六四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續)第二七〇章 謀士計破燒當(三)第二九八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完)第一四九章 戰祝融孟達失利第六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耒陽(二)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衆說前事第八七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四)第六三〇章 攻縣城作戰不力第五三〇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二)第二三二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五)第五六二章 漢室宗親終正名第三六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七)第三二三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續)第八八五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續一)第二〇七章 守美陽等待戰機第十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一)第一〇六章 馬超試探陸伯言(續)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一)第二四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四)第三五九章 李肅遊說呂奉先(續)第五五四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五)第三十四章 木馬帶兵到前線(續)第四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七)第四十八章 劫大財三人喪命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八)第一三一章 三日後兩軍決戰第二〇五章 馬超說服何遂高第七二四章 劉備隆中訪諸葛第三四九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第一七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六)第七〇八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第九〇四章 蘄春城聯軍停戰第二七二章 謀士計破燒當(五)第一八三章 韓約孤身入賊營第三七五章 涼州軍火燒藤甲第三十五章 西陵城孟德議事(續)第二七九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第四四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一)第五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完)第四十六章 聯軍繼戰涼州軍(續)第八七七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六)第九三八章 呂建被留房陵城第八四〇章 徐庶帳中解衆惑第二四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一)第二〇七章 守美陽等待戰機第五十七章 刺史府中拜會陶謙第三十章 涿縣城馬超診病第四六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五)第二〇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四)第九三七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第三八二章 得勝凱旋迴長安(續)第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五)第一一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第一九八章 馬超楊鋒促合作(續)第四二八章 張德容求見主公第四二四章 涼州軍破葭萌關第五八〇章 孫策周瑜赴丹徒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一七三章 中軍帳孟獲談妥第六十六章 兄妹爲難有人援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七)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二)第五八六章 兗州江東退零陵第八一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三)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一)第一二九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第九十一章 爲報仇十八子離去第八八九章 曹操帶兵到樊城第七四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八)第四三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三)第一二一章 援軍至大敗黃巾第三五〇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續)第四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二)第五七二章 兩軍戰江東戰敗第五四〇章 關羽投效暫歸曹第六八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五)第八八二章 伯符帶兵赴前約第四五〇章 大戰雒縣傷亡重第六五〇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續)第一五五章 陳到帶人赴青州第三一三章 長安出兵到宛城第八三三章 霍仲邈身死江陵(續)第三十八章 入邾縣相商對敵第六三四章 涼州軍佔據便縣第二一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四八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第四八六章 涼州軍夜襲縣城(續)第五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完)第三三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一)第三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四)第二八六章 時機至董卓入京
第九五四章 郭嘉出言驚四座第一六七章 崔福達問詢主公第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一)第八六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四)第八十四章 馬超親至玉門關第三六二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九)第六二七章 涼州軍進攻陰館第二一七章 成公英勸說韓遂第四六四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續)第二七〇章 謀士計破燒當(三)第二九八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完)第一四九章 戰祝融孟達失利第六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耒陽(二)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衆說前事第八七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四)第六三〇章 攻縣城作戰不力第五三〇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二)第二三二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五)第五六二章 漢室宗親終正名第三六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七)第三二三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續)第八八五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續一)第二〇七章 守美陽等待戰機第十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一)第一〇六章 馬超試探陸伯言(續)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一)第二四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四)第三五九章 李肅遊說呂奉先(續)第五五四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五)第三十四章 木馬帶兵到前線(續)第四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七)第四十八章 劫大財三人喪命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八)第一三一章 三日後兩軍決戰第二〇五章 馬超說服何遂高第七二四章 劉備隆中訪諸葛第三四九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第一七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六)第七〇八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第九〇四章 蘄春城聯軍停戰第二七二章 謀士計破燒當(五)第一八三章 韓約孤身入賊營第三七五章 涼州軍火燒藤甲第三十五章 西陵城孟德議事(續)第二七九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第四四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一)第五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完)第四十六章 聯軍繼戰涼州軍(續)第八七七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六)第九三八章 呂建被留房陵城第八四〇章 徐庶帳中解衆惑第二四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一)第二〇七章 守美陽等待戰機第五十七章 刺史府中拜會陶謙第三十章 涿縣城馬超診病第四六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五)第二〇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四)第九三七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第三八二章 得勝凱旋迴長安(續)第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五)第一一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第一九八章 馬超楊鋒促合作(續)第四二八章 張德容求見主公第四二四章 涼州軍破葭萌關第五八〇章 孫策周瑜赴丹徒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一七三章 中軍帳孟獲談妥第六十六章 兄妹爲難有人援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七)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二)第五八六章 兗州江東退零陵第八一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三)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一)第一二九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第九十一章 爲報仇十八子離去第八八九章 曹操帶兵到樊城第七四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八)第四三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三)第一二一章 援軍至大敗黃巾第三五〇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續)第四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二)第五七二章 兩軍戰江東戰敗第五四〇章 關羽投效暫歸曹第六八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五)第八八二章 伯符帶兵赴前約第四五〇章 大戰雒縣傷亡重第六五〇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續)第一五五章 陳到帶人赴青州第三一三章 長安出兵到宛城第八三三章 霍仲邈身死江陵(續)第三十八章 入邾縣相商對敵第六三四章 涼州軍佔據便縣第二一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四八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第四八六章 涼州軍夜襲縣城(續)第五二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完)第三三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一)第三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四)第二八六章 時機至董卓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