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五章 江陵城二將對話

劉備打發信使離開,讓其去領賞了。不管怎麼說,如今是團結人心的時候,所以哪怕對方沒有派援軍來,但是這也算自己所料之中,和信使沒什麼關係。因此,這有功必賞,他當然是能得到賞賜,自己向來都是賞罰分明的,此次也不例外。

信使退下後,劉備無奈地對徐庶和劉巴兩人說道:“這如今襄陽的情況,果不出所料,朱贊和曹真兩人,卻是按兵不動,不予發兵來援!”

徐庶聽了自己主公的話,他說道:“主公,雖說如此,但是他們主公曹孟德,卻是絕不會如此,如今我軍的希望還在,等着兗州軍來援軍即可!”

劉備聞言點頭,要說如今也只能是這樣兒了。而劉巴也對自己主公說道:“主公,屬下以爲,這與其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倒是不如靠自己!我軍主力在辰陽,此處有仲邈將軍守禦,那馬孟起涼州軍卻是未必能討得什麼便宜來!”

-----------------------------------------------------

在劉巴看來,這他確實是沒指望着霍峻就能靠着己方在辰陽的這些人馬,抵擋得住馬超涼州軍大軍的進攻。但是他肯定也相信,霍峻能抵擋得住很多事日,發揮好了,一個月,他認爲也許都沒問題。他是也在心裡承認。馬超涼州軍之強,但是同樣兒,他也知道霍峻的本事。畢竟這也算是他親歷的東西,所以……

說起來,己方單兵的戰力,是不如人家涼州軍的士卒。可是如今己方是處在有優勢的守禦一方,而且還有霍峻這樣兒的守城大將,因此好像還真是,沒有什麼就一定是不可能的。

馬超一方。負責攻城的是他族弟馬岱,說起來馬岱本事好像不錯。但可卻沒聽過其人是什麼攻城的大將。所以哪怕是他,對上了己方的霍峻霍仲邈,劉巴也覺得其人是佔不到什麼大便宜,能破城就不錯了。至於說什麼時候,這個自己也不知道啊。

當然,自己肯定是希望越晚越好,越慢越好,甚至根本就破不了己方的城池,那才最好!

-----------------------------------------------------

此時劉備對徐庶說道:“元直之言甚是,確實如此!”

不過他也對劉巴說道:“子初之言也沒錯,其實我與曹孟德之間的關係,我軍與兗州軍的關係。你們都知道,所以有些東西沒,其實也不必多說了!”

頓了一下後。劉備對兩人說道:“援軍我們是要等,畢竟如今還是三方結盟的時候。但是我們確實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他們的身上,這是肯定的!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徐庶和劉巴兩人是趕緊拱手說道:“主公所言極是!”

劉備是笑着點了點頭,哪怕是劉備其人,他也不能免俗。肯定也是喜歡聽好話,這都是人之常情了。

“想必去北方和江東的信使。最後會給我們帶回來好消息!”

劉備一句話,明着是給自己屬下兩人希望,安慰兩人,但是這何嘗又不是安慰他自己呢。

-----------------------------------------------------

確實,說起來劉備這話,也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他可絕對不是安慰兩人才說的。他那是說給自己聽的,當然也是給徐庶和劉巴兩人聽的。而且也算是他自己給自己加油打氣,鼓勵一下,絕對是沒有問題,而且也有點兒像心理暗示似的,確實如此。

兩人聞言點頭,頭腦如他們這樣兒的,還不懂自己主公的意思嗎,但是兩人顯然都沒有說破的意思。真是,那樣兒去做的話,可就沒有什麼意思了。所以與其那樣兒,還不如就這樣兒裝糊塗,就相當自己主公給自己兩人說的,就這麼過去吧。

劉備最後說道:“其實派往江陵的人,我認爲到時候會給我們帶來好消息的,二位以爲呢?”

徐庶拱手說道:“主公所言甚是,屬下認爲,確實如此!”

劉巴聽了自己主公的話也說道:“主公,屬下也是如此認爲。不過按道理來說,這去襄陽的人都回來了,可這去江陵的,卻是到如今也還沒有歸來,不知道這其中是怎麼回事兒?”

-----------------------------------------------------

算起來江陵距離辰陽,絕對比襄陽距離辰陽更近,但是這如今去往襄陽的人都回來了,可這派去江陵的沒有什麼動靜,這不得不讓劉巴懷疑什麼。

還是徐庶反應快,直接說道:“主公,屬下認爲,也許信使是因爲什麼事兒而耽誤了,這也說不定!”

劉備聽了徐庶的話,他是面無表情的,說起來他也不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兒。但是自己此時此刻就是有種預感,江陵的援軍,肯定是快要到了。自己是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但是應該快了。

卻說江陵那邊兒,當江陵城中幾人得知了馬超大兵壓境的時候,就想着派援軍去武陵,不過因爲沒有自己主公(叔父)的命令,所以無論是太史慈也好,還是魏延和劉琦也罷,他們都沒敢輕舉妄動。

-----------------------------------------------------

畢竟私自動兵,絕對不是什麼小事兒,你看被動防禦什麼的,那自然是隨便,但是要帶兵去武陵,在沒有自己主公(叔父)的命令之前,三人可都沒敢動,直到武陵來了劉備派來的信使。

三人看到己方的信使,確實是漢軍的人,拿過劉備的信,魏延先看,畢竟他是江陵的主將,然後是太史慈,最後纔是劉琦。畢竟他可不是劉備的手下,只是劉備的晚輩,所以他作爲客人,只能是最後看這信了。

魏延先讓信使下去,然後說的清楚,等過一會兒給他回覆,不過他也言明,肯定會派援軍。

援軍是肯定要派,但是誰去,這是個問題。魏延還是有不少考慮的,按道理來說,應該是讓太史慈去,畢竟自己是江陵主將,而太史慈算是協助自己守城的,所以讓他去,其實是最爲合適的。

-----------------------------------------------------

至於說劉琦,那魏延是想都沒想過,畢竟其人算起來,雖說是劉備的晚輩,但是同樣兒也是他們一方的客人,所以這事兒哪有讓客人去當援軍的。因此,對於劉琦,魏延確實是沒想什麼,他就是想了一下,到底是自己去好,還是太史慈去更好。

而最後他所想的,心說還得是自己前去更好,至於太史慈,那麼正好就讓他來當這個江陵的主將吧,這個可謂是一舉數得啊。爲什麼魏延是如此認爲呢,這當然是有他這麼認爲的依據的。

因爲魏延知道,當初太史慈在襄陽被馬超涼州軍打敗後,帶着殘兵逃到了將領,最後跟着自己一起守禦此城。說起來他太史慈無論是資歷還是武藝,自己都認爲對方都比自己強,自己也承認這個,清楚這些。

但自己卻是自己主公親命的江陵主將,所以他太史慈也得歸自己轄制,要不然就別在江陵待着了。

-----------------------------------------------------

可自己也看得出來,更是感覺得出來,劉琦因爲是客人,而且還是自己主公的子侄,所以他在江陵,其實也沒什麼。

但是太史慈,他絕對是不服,因爲他認爲很多方面都比自己強,但是自己一直都是江陵主將,他就只能是當個副手,所以他自然是不甘心。但是自己主公一直也沒有其他的命令,所以如此的情況就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那麼如今這個時候,自己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帶兵離開,去沙場立功。而他太史慈太史子義呢,也可以如願以償地當上這個主將了,如此難道還不值得去這麼做嗎。反正魏延他認爲是沒有問題,這樣兒的話,最後太史慈只要同意,那麼就是皆大歡喜的局面,不是嗎。

所以他此時是對太史慈說道:“不知道子義將軍以爲,如今該如何去做?”

-----------------------------------------------------

太史慈一笑,說道:“自然和文長之前所說一樣兒,派援軍去武陵!”

第二七六章 張繡帶兵到雒陽第四一四章 銀坑洞孟獲等候第七八一章 孫伯符帳中問詢第五二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九)第三九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四)第二五四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完)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繼戰葭萌第八六〇章 郭奉孝帳中提醒第六〇七章 涼州軍按兵不動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九八三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完)第八十四章 兗州終奪髙句驪第九七二章 賞罰分明戰事了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一一二章 傷蠻將雷銅取勝第五五八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七)第五三五章 荊州戰事又復起第八八七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第六五四章 郭嘉出言勸敵將第二六三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一)第五六五章 夜襲敵營兗州退第六九六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八)第八七四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三)第四一三章 馬孟起帶兵回返(完)第三章 聯軍進攻雲杜城第五三八章 曹操得見徐公明第七九〇章 劉玄德帶兵南下第五十八章 十八子夜襲敵營第六八九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一)第五一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二)第四七一章 吳班夜歸成都城第五〇二章 涼州軍三攻零陽第九八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七)第一三〇章 左豐索賄盧子幹第二一〇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下)第二八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一)第四二四章 客廳馬超宴衆人第五五三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四)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繼戰葭萌第八四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一 )第一四一章 爲立功董卓中計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七四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一)第三九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九)第九章 欲遊學故人來投第二一二章 見孟優與之相談第九六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七)第二七一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六)第四五一章 馬煥拜師陸伯言第七九七章 馬孟起聚衆決議(續)第四二三章 涼州軍攻破閬中第三九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第二六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第四五〇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完)第八三四章 曹操聚衆謀襄陽(續)第六五一章 甘寧帶兵攻江陵第八七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七)第三三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第三二一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續)第二二九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完)第二三三章 追敵軍誤中埋伏(續)第八一八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第四七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八)第四八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三)第二〇四章 謀官位拜訪何進第四五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九)第三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七)第五五四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五)第四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四)第九四四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第九八八章 邾縣城破武安撤(續)第一八二章 太守陳懿問計韓約第三五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五)第二八〇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四)第二八三章 劉宏崩何進被殺第五十三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二)第五一一章 找士卒指認信使第九〇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七十二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三)第七六七章 孫周說服龐士元(完)第六一四章 文丑苦求劉玄德第一四四章 李文優趕到漢營第八六一章 張既點將詢閻圃第三八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三五〇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續)第八七八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七)第九十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五)第四七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八)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一四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九)第四〇〇章 兩洞主值守三江(續)第三八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七)第四十五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完)第六九八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第五七五章 涼州軍回到原地第三七八章 涼州軍追擊敵軍(續)第六〇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八)第六四七章 聯軍受阻臨湘城第一二七章 爲大計李儒入京
第二七六章 張繡帶兵到雒陽第四一四章 銀坑洞孟獲等候第七八一章 孫伯符帳中問詢第五二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九)第三九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四)第二五四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完)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繼戰葭萌第八六〇章 郭奉孝帳中提醒第六〇七章 涼州軍按兵不動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九八三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完)第八十四章 兗州終奪髙句驪第九七二章 賞罰分明戰事了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一一二章 傷蠻將雷銅取勝第五五八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七)第五三五章 荊州戰事又復起第八八七章 房陵城內衆議事第六五四章 郭嘉出言勸敵將第二六三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一)第五六五章 夜襲敵營兗州退第六九六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八)第八七四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三)第四一三章 馬孟起帶兵回返(完)第三章 聯軍進攻雲杜城第五三八章 曹操得見徐公明第七九〇章 劉玄德帶兵南下第五十八章 十八子夜襲敵營第六八九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一)第五一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二)第四七一章 吳班夜歸成都城第五〇二章 涼州軍三攻零陽第九八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七)第一三〇章 左豐索賄盧子幹第二一〇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下)第二八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一)第四二四章 客廳馬超宴衆人第五五三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四)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繼戰葭萌第八四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一 )第一四一章 爲立功董卓中計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七四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一)第三九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九)第九章 欲遊學故人來投第二一二章 見孟優與之相談第九六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七)第二七一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六)第四五一章 馬煥拜師陸伯言第七九七章 馬孟起聚衆決議(續)第四二三章 涼州軍攻破閬中第三九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第二六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第四五〇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完)第八三四章 曹操聚衆謀襄陽(續)第六五一章 甘寧帶兵攻江陵第八七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七)第三三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第三二一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續)第二二九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完)第二三三章 追敵軍誤中埋伏(續)第八一八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第四七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八)第四八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三)第二〇四章 謀官位拜訪何進第四五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九)第三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七)第五五四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五)第四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四)第九四四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第九八八章 邾縣城破武安撤(續)第一八二章 太守陳懿問計韓約第三五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五)第二八〇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四)第二八三章 劉宏崩何進被殺第五十三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二)第五一一章 找士卒指認信使第九〇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七十二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三)第七六七章 孫周說服龐士元(完)第六一四章 文丑苦求劉玄德第一四四章 李文優趕到漢營第八六一章 張既點將詢閻圃第三八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三五〇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續)第八七八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七)第九十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五)第四七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八)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一四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九)第四〇〇章 兩洞主值守三江(續)第三八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七)第四十五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完)第六九八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第五七五章 涼州軍回到原地第三七八章 涼州軍追擊敵軍(續)第六〇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八)第六四七章 聯軍受阻臨湘城第一二七章 爲大計李儒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