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幾事不密則成害

五千字,求月票一二。

——

荀緄的回信剛到不久,荀貞還沒有派人去東郡和東郡太守細議換糧之事,卻怎麼就有糧食從東郡運來了?卻原來,這批糧食不是換來的,而是荀貞掏錢買來的。

早前,荀貞叫尚正負責重修郡縣學校,重修學校是需要錢糧的,這一批糧食正是爲此而買,——現在還沒到秋種之時,屯田所需的糧種可以等,但是學校的重建卻不能等,倒不只是因爲荀貞對此很重視,主要是因爲只有趁農事不忙,才能徵調民夫搞學校建設。

萬沒想到,好容易把糧買來,結果剛到元城就被劫了!

東郡是一個地形狹長的郡,魏郡共有四個縣與之接壤,從西南到東北依次是:繁陽、陰安、元城、館陶。繁陽、陰安離東郡的郡治較近,元城、館陶則與東郡東北部的東武陽、陽平、發乾、樂平等幾個縣比較近。這批被劫的糧食是從東武陽運到魏郡的,入魏郡之後,元城是第一站,換言之,這批糧食剛入魏郡的地界就被人給劫走了。

荀貞來到前院,登上大堂,詢問從元城來報訊之人:“何時被劫的?”

“昨天中午。”

元城距鄴縣一百四十里,昨天中午糧食被劫,這個報訊之人今天上午就趕到了鄴縣,一夜半天,趕了一百四十里,難怪看起來滿面塵土,疲憊不堪。

要說起來,這個報訊之人之所以這麼不要命地趕路,一來固是因爲郡糧被劫這件事太大了,二則卻也是被元城的守長催的,元城的守長本是郡吏,被荀貞擢任爲此職,高高興興地走馬上任當縣長,卻沒想到剛上任沒多長時候就出了這種事,很是惶恐不安,生怕被荀貞免職是輕,害怕荀貞會嚴懲他是重,所以在這個報訊之人出發前再三交代他要快點把訊息送給荀貞。

荀貞停下話頭,吩咐堂外的典韋叫人取來溫水,給這個報訊之人洗臉,又叫送來溫湯飯食,叫他吃。這個報訊之人甚是感動,草草地洗了把臉,吃了點東西,精神一振。

荀貞接着問他:“在哪裡被劫的?”

“元城縣邑東南,五鹿故城附近。”

“五鹿故城”,說的是春秋時五鹿城的遺蹟,“齊桓公築五鹿,以衛諸侯”。荀貞這次行縣,行至元城時,還曾去五鹿故城吊過古,在這裡和荀攸、徐福、許季談起過晉公子重耳的故事,重耳當年出亡,路經五鹿,在這裡向“野人”乞過食。

“可知是何人劫的?”

“這股賊寇很狡猾,沒有留下什麼有價值的線索,連同夥的屍體也全都帶走了。”

“一點線索也沒有?”

“案發後,鄙縣守長親去查勘,有兩個押糧的縣兵僥倖重傷未死,從他兩人口中得知:劫糧的賊寇人數衆多,約有百餘人,皆蒙面,不能識其面目,然聞其口音,似有本地人在內。”

“有元城縣人在內?”

“可能是元城縣人,也可能是魏縣人,但總之不會出此兩縣範圍之內。”

俗話說,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元城、魏縣、鄴縣雖同屬魏郡,但如細分辨之,元城人、魏縣人的口音和鄴縣人的口音還是有差別的,就如潁陰和許縣,儘管這兩個縣離得很近,但荀貞和陳芷的口音卻並不完全相同。

荀貞點了點頭:“還有別的線索麼?”

“這些賊寇行動敏捷,對地形很熟悉,從動手到撤走總共只用了半個時辰。”

這個時候,荀攸、王淙、審配等人陸續來到。

王淙插話說道:“對地形很熟悉?……,明公,能熟悉地形的只有本地人,其中必有當地人。”

荀貞頷首說道:“不錯。”接着問這個報訊之人,“還有麼?”

“他們有大量的弓弩,不少人騎的有馬,一些人穿了皮甲,心狠手辣,不但押糧的縣兵被他們幾乎盡數殺死,而且當時在近處田中勞作的幾個農人也被他們殺了。”

荀攸蹙眉問道:“有多少弓?多少弩?多少馬?”

“弓約二十餘,弩約十餘,騎馬者近二十人,穿皮甲者約三十人。”

兩漢雖不禁兵器買賣,但弩、皮甲卻不好買到,且價格昂貴,冀州儘管產馬,但買馬及養馬之所費皆甚多,荀貞帳下現在也不過只有四百餘騎兵,就算這近二十個騎馬的賊寇騎的不是戰馬,是普通的馬,可能夠擁有近二十匹馬的也絕非普通之人,加上弩、皮甲和本地口音,作案人的身份已經呼之欲出了。

荀攸說道:“其中必有元城或魏縣的豪猾強徒!”

這個報訊之人說道:“鄙縣守長也這麼判斷的,此案應是元城或魏縣的豪猾勾結羣盜作下的。”

劫糧的賊寇有百餘人,這麼多人,不太可能是全部出自某姓豪強,在於毒佔據期間,元城、魏縣的豪強都被摧折得差不多了,單隻一家一姓絕難湊出這麼多行事狠辣之人。最大的可能是幾姓豪強聯合在一塊兒,又或者是勾結外邊的盜賊,而把這兩個可能性放到一處比較,後者的可能性又更大一點,因爲劫郡糧是重罪,不會有太多豪強大姓敢幹這種事的。

荀貞瞥了眼審配,嘆了口氣,說道:“我本欲禮重地方,欲以魏人治魏,故連月擢請郡名士、大儒出仕郡朝,以求地方清平,百姓安居,卻奈何竟有豪猾勾結羣盜、劫郡府之糧!”

審配神色嚴峻,出席下拜,說道:“魏與元城被於毒佔據,久受其害,賴明公之能,乃得光復,地方大姓不思回報,反劫郡糧,不可忍也!配雖不才,願爲明公查案捕兇!”

審配是陰安人,陰安離元城直線距離只有八十里,離魏縣更近,只有六十里,審配對這兩個縣都很熟悉,熟知當地的士族、大姓,也熟知當地都有哪些橫行不法的輕俠、豪猾。

聽得他自告奮勇,願去查案,荀貞大喜,下到堂上,把他扶起,故作不捨地說道:“我行縣今歸,對郡中的情況剛略有了解,正要借君之助,行施政事,當此之時,君豈可離郡?況如君者,郡之名士也,才高望重,用君查案,豈不牛刀殺雞,大材小用?”

見荀貞如此地重視自己,審配十分感動,但他這個人的性子是越感動,越要肝腦塗地地爲你辦事,堅持說道:“正是爲了利於明公施政,這樣的豪猾之賊才需早除!”

荀貞說道:“既然君意堅決,也罷,那此案就由君偵辦。”問審配,“不知君欲如何偵辦此案?”

“光天化日之下道劫郡糧、殺傷數十縣卒,並殺傷無辜農人,此重案也。配以爲,當速破之。”

魏郡、元城等縣剛光復不久,此案如不速破,也許會引起連鎖的不良反應。

荀貞以爲然,說道:“君言甚是。”

“因此之故,配斗膽,求公一道‘許配便宜行事’之檄。”

“君想如何便宜行事?”

“此案有元城、魏之豪猾參與,欲破此案,非由此入手不可,配憂恐此二縣之吏、卒會不服從配之調遣,故希望明公能書檄一道,令此二縣之吏、卒聽命於配。”

Www▪ тt kдn▪ C 〇

依漢之慣例,郡中的吏員多由本郡人擔任,縣之掾吏則多由本縣人擔任,審配此去元城,首先之要務就是調查元城、魏縣兩縣的豪強大姓,可以預料到,此二縣的豪強大姓家子弟必有不少在縣中爲吏,他們可能會不配合審配,所以審配請求荀貞給他調令此二縣吏卒的權力。

荀貞說道:“此易耳。”

當即命主簿尚正寫了檄文一道,交給審配,又親寫了檄文一道,也交給審配。

他親寫的這道檄文是寫給守元城長的。

他前不久行縣時給各地的縣令長下過嚴令,命他們加緊清繳境內的羣盜,並給他們限定了一個期限,凡是期限內不能完成任務的都要給以重處。守元城長不但沒有能把境內的羣盜清繳乾淨,還把郡糧給弄丟了,荀貞在檄文裡對他嚴加訓斥,說:“本該嚴懲你,然念你初上任,姑且再給你一個機會,如能配合審掾把劫糧的寇賊抓住,則免你之過,如不能,兩罪並罰”。

魏縣的守令是陳褒,對荀貞的命令肯定服從。

有了這兩道檄文,魏、元城上至縣令長,下到吏卒都不敢違背審配之令了。

荀貞問審配:“還有別的需要麼?”

“如能再得明公義從百人,以震懾不軌,自是最好。”

“這也簡單!”

荀貞傳令堂外,命左伯侯馬上去縣外兵營,調義從百人出營,又問審配:“還需要別的麼?”

“有公檄令,可以調縣吏卒,有公義從,可以震豪猾不軌,足矣!事不宜遲,配現就去元城!”

審配雷厲風行,辭別荀貞,與那個來報訊的元城主簿齊出堂下,大步出院。

望着他遠去的背影,荀攸笑對荀貞說道:“審正南剛決果斷,與公宰頗有相像。”

審配性格里剛果的這一面的確是和邯鄲榮有點像。

堂下的王淙、尚正、康規諸吏均表情沉重。

尚正說道:“明公方滅於毒,威震郡縣,而今糧方入境,卻即被賊劫,正竊以爲,此案背後或會有指使之人。”

荀貞剛消滅了於毒,收編了於毒的近萬部衆,光復了郡西、郡南、郡東八縣,在魏郡的聲威正盛,而就在這個時候,他買來的糧食剛入魏郡卻就被劫了,要說此案背後沒有黑手,堂上諸人誰都不會相信,——只憑元城或魏縣的一個或幾個大姓,他們沒膽子幹這種事。

王淙、康規也都想到了這一點,而且他兩人也隱約猜出了背後指使之人可能會是誰,只是他兩人不如尚正清節直道、砥礪名節,心中存有顧慮,因此沒有開口提出這個疑點。

荀貞瞧了他兩人一眼,笑問尚正:“以卿看來,如有背後指使之人,則此人會是誰?”

尚正真的是名如其人,是個“崇尚正直”、剛正無畏的人,他毫不猶豫地說道:“郡中敢行此事者,唯有一家。”

“誰家?”

“本縣趙氏。”

“不可胡言,趙氏乃趙常侍之族,國家重之,其族中仕朝堂、州郡者衆多,可謂滿門青紫,又豈會犯國法,觸漢律,行此惡事,犯劫糧重罪?”

趙家出仕的不止趙忠一人,在趙忠的提攜下,趙氏族人裡很多在朝中、地方爲官,就不說縣令長、郡丞、郎官等等千石以下這一級了,爲二千石的就爲數不少,因而荀貞說趙家是“滿門青紫”,公、侯、將軍紫綬,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能配青、紫的都是高官貴人。

“明公初至郡時,樑期無吏迎,郡朝無吏迎,此背後即是趙家之指使。”

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但尚正是第一個說破的。

他當時吏職低微,只是時曹的一個書佐,消息渠道不靈通,不知道荀貞何時上任,因此沒來得及主動出迎,但王淙、康規當時卻是知道荀貞到郡的,然因趙家之故,他倆雖沒請假,留在了府中,卻也沒有主動迎接,此時聞得尚正說破這一點,他倆人俱面現羞愧,不安起來。

荀貞笑了笑,裝糊塗說道:“我與趙氏無冤無仇,他又何必針對於我?”

“明公是皇甫公的故吏,皇甫公昔過鄴縣,奏趙家屋宅僭制,請朝廷沒收,趙家因銜恨之,遷怒明公。”

荀貞默然,看了荀攸一眼。

荀攸領會他的意思,笑對尚正說道:“今劫糧案剛發,是何人所爲尚不知也,主簿請慎言,……審掾已去元城,具體到底是何人犯下的此案,想必不久後就能真相大白。”

尚正怫然不悅,欲待再說,荀貞起身笑道:“行了兩個月的縣,着實夠累。……,王卿,新來郡朝的那些各縣士子可安排好了?”

荀貞行了兩個月的縣,沿途又召闢了不少各縣的士子,昨天到鄴縣後,荀貞叫王淙安頓他們。王淙是郡功曹,人事安排是其本職,他答道:“諸新吏之名均已錄入官牒,住宿之舍也俱給他們安排妥當,其所屬之各曹曹掾、史也都和他們見過,依明公吩咐,後天他們就可上值了。”

“甚好。我昨天說給卿等放兩天假,讓卿等好好休息休息,今兒卻又把卿給召來朝中了,還好,這會兒時辰還早,卿請歸家吧,待後日再來上值。”

王淙是鄴縣本地人,家本在鄉中住,後遷入城裡,家宅離郡府不遠,來去方便。

他應諾起身,辭別出堂,借在堂門口穿鞋的機會,偷覷荀貞面色,見他面色如常,又窺看尚正的面色,尚正漲紅了臉,一副生氣的樣子。

王淙暗歎了口氣,心道:“府君行事剛健,入郡先斬郡兵裡的趙家門客,繼逐郡府親附趙家之吏,復逐樑期之令,我原本以爲他是要與趙氏爲敵,然今日觀其舉止,聽其言談,卻竟似不欲與趙氏爲敵。如此,他往日之種種作爲,莫非只是爲立足魏郡?唉,趙常侍權傾朝野,本不就是一二千石可與爲敵的啊!……只是可惜了尚主簿!”

如果荀貞不願與趙氏爲敵,那尚正的下場就會很可悲了。

王淙穿上鞋,下堂出院。

快要秋收了,康規這個東部勸農掾正忙的時候,也辭別下堂。

康規如王淙一般,也趁出堂穿鞋的機會,暗覷荀貞、尚正,亦是暗自嘆息。他出了院子沒幾步,聽見後邊腳步聲響,扭頭看去,卻是尚正滿臉激憤地緊跟他出了院子。

康規停步轉身,行禮問道:“主簿何去?”

“回舍!”尚正硬邦邦地丟下了兩個字,一步不停地去了。

康規回過身,瞧着他按劍疾走的背影,不覺又嘆了口氣。

堂上只剩下了荀貞、荀攸兩人。

荀攸向外看了看,院中沒有外人,笑對荀貞說道:“明公,主簿似可用也。”

“雖然可用,奈何性急,豈不知‘幾事不密則成害’?趙氏在魏郡經營數十年,根深蒂固,不可輕撼之,朝中阿附趙家的郡吏雖然被我大多逐走,但留下的這些又怎會知有無心向趙家之人?這府中的奴婢、吏卒裡又怎會知有無趙家的耳目?於朝堂之上,怎能輕議趙家是非?”

荀貞對趙家寸步不讓是一回事兒,大張旗鼓地告訴郡人他要收拾趙家又是一回事,如只是前者,尚可與趙家周旋,如是後者,怕今天把話說出去,明天朝中就有詔書下來,或免其職,或治其罪。

“主簿雖急,然明公正用人之際,似亦不宜對其置之不理。”

“你今晚或明晚,悄悄地去他舍中,可將你我心意微吐露一二,叮囑他幾句,叫他耐心等待。”

“諾。”

相比功曹,對長吏而言,主簿更是心腹。功曹管的是郡朝人事,是對外的,主簿負責的多是長吏的私事,如起草文書,包括私信,如受長吏之遣去辦私事,等等。實際上,荀貞當初選擇用尚正爲主簿,就是看重了他的耿直正氣,就是準備在除滅趙氏中重用他的。

院外進來一人,稟道:“外有一人,持守樑期令陳到之奏記,自稱明公義從,求見明公。”

“叫他進來。”

不多時,一人來到院內,脫鞋登堂,伏拜在地,奉上了一道公文:“小人奉守樑期令陳到之令,呈送此奏記於明公。”

荀貞看時,這人確是他的一個義從,在樑期時,他留給陳到了幾個人,此人是其中之一。

荀攸接過奏記,轉呈給荀貞。

荀貞打開觀看,親筆回了一道檄文,細細封好,交給這個義從,不動聲色地說道:“將此交給陳到,命他按此行事。”

義從應諾,捧着檄文出去了。

荀攸問道:“是何奏記?”

荀貞遞給他,叫他自看。荀攸看完,問荀貞:“不知明公給陳到下了何令?”

荀貞笑道:“我叫他嚴守不發,再接再厲。”

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81 捕拿張直(上)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61 仲業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26 鄉中四姓雷電災害啊,晚點更65 歸來解甲抵足眠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5 尋賢不遇(上)58 關張各有惆悵情45 天寒遙寄冬衣去4 留錢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4 臧霸風從元直言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4 唯恨之流年悄逝3 習射61 最令人懼是毒計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97 趙子龍進克歷城44 高家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60 文直4 初雪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31 除惡務盡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19 惡奴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57 市恩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64 戲忠26 鄉中四姓92 虛席問賊進退意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84 威震陽翟(中)19 圍不赦以威生仁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23 大獲豐收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0 防寇28 原師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93 兵臨西華(下)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59 吾候諸君久矣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17 推功相讓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19 誅滅沈家(下)56 買馬(下)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8 第一天(下)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0 牽掛者何22 文高初見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27 朱公偉奉天子詔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33 破敵(下)14 陽城治吏(上)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9 二荀優劣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
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81 捕拿張直(上)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61 仲業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26 鄉中四姓雷電災害啊,晚點更65 歸來解甲抵足眠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5 尋賢不遇(上)58 關張各有惆悵情45 天寒遙寄冬衣去4 留錢101 兩軍對陣煙塵起111 朝中爭鬥起風波(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4 臧霸風從元直言83 襲陣兵退夏侯惇(一)14 唯恨之流年悄逝3 習射61 最令人懼是毒計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35 文遠突陷潁川營(上)97 趙子龍進克歷城44 高家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60 文直4 初雪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31 除惡務盡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19 惡奴224 破敵潰阻驕兵計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57 市恩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64 戲忠26 鄉中四姓92 虛席問賊進退意11 孟德窮窘設摸金104 汝輩亦我漢家民84 威震陽翟(中)19 圍不赦以威生仁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23 大獲豐收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10 防寇28 原師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93 兵臨西華(下)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0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一)82 了卻山中寇賊事(六)89 風捲雷動誅鄴趙(五)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59 吾候諸君久矣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17 推功相讓55 此子乃忠直奇節士19 誅滅沈家(下)56 買馬(下)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8 第一天(下)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0 牽掛者何22 文高初見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27 朱公偉奉天子詔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33 破敵(下)14 陽城治吏(上)雷電災害啊,晚點更19 二荀優劣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15 孫文臺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氣吞聲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21 惜乎未能諸路共 定了文武建制成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