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夜之星痕、多看**不好兩位兄弟的打賞!
“主公,萬萬不可如此,天子乃天下共主,一旦天子身死,即使是主公也是難逃天下悠悠衆口啊!”沮授狠狠的瞪了賈詡一眼之後,臉上滿是焦急的對着曹操說道。
ωwш☢ Tтkan☢ C〇
原本有些心動賈詡那番計策的曹操,聽到沮授的話後,有些遲疑了,不得不說沮授的話很對,即使能夠成功將誅殺漢獻帝的名聲嫁禍給了袁紹三人,他曹操也要背上一個護駕不力的罪名,不說兩敗俱傷,但是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了。
“主公,依卑職之見,不如製作天子鑾駕三輛,明日出城之後,向着三處方向而去,而真正的天子,就在今夜,趁着夜色,在十多位士卒的護衛之下,從小道秘密前往陳留。”
在曹操有些猶豫不決的時候,荀攸開口,給了曹操另外一個建議,那就是瞞天過海,用三輛假的天子鑾駕欺騙袁紹等人,至於真正的天子,則是在今夜,趁着夜色,在十多位士卒的護衛之下,從小道,前往陳留。
“主公,依照卑職看來,不如用天子的命令,下詔,命令袁紹等人立即退兵,袁紹等人若從,那麼圍困之危立解,不從,則是違抗天子,意圖謀反,大逆不道,而且,袁紹等人出兵,想外打出的名聲,就是迎接天子,他們要是感想天子親軍發起攻擊的話,那麼則是自污於天下!”
郭嘉的話出口之後,讓曹操眼神一亮,迎接天子之後,曹操雖然已經有了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心理準備,但是還是沒有從最開始那種單純的打天下的心理之中轉變過來,直到此時,曹操才明白,天子的名義,已經到了可以使用的時候了。
“奉孝此計雖好,但是若如袁紹等人不封詔,甚至稱其爲矯詔該如何是和?”
魯肅對於郭嘉此策提出了反對意見,在他看來,天子詔書雖然有用,但是要是袁紹等人鐵了心的話,那麼詔書只不過一個廢紙罷了,魯肅的這一番疑問,讓曹操的目光再次移向了郭嘉,想要看看,他是怎麼回答的。
“嘉從來就沒有想過,一紙詔書能夠讓其退兵,這個詔書,不過是明面上的而已,要是袁紹等人遵從詔書退兵,那麼當然沒有什麼,但是要是他們不奉詔書的話,那麼嘉這裡還有一封密信,那就是請天子出場,將袁紹等三人打上叛逆的名聲,號召天下諸侯,羣起攻之,凡是攻打三人的諸侯,即可得到朝廷封賞,最高可有三公之位,想來天下諸侯,幾乎不會放過,這個名正言順,出兵進攻的機會!”
說道這裡的郭嘉,微微一笑道:“嘉相信,袁紹三人的麾下,想來還是有不少的有識之士的!”
郭嘉話落之後,整個場面安靜了下來,如果說賈詡的計策是毒辣,荀攸的計策則是有跡可循的話,那麼郭嘉的計策,即是天馬行空又是環環相扣,同時對於人心的把握也是到了一個恐怖的程度。
最起碼曹操自問,要是自己處於袁紹等人的位置之上,是使命奪取天子,還是回稟保護老巢,劉備不好說,但是袁紹、張揚,其中袁紹百分之百會回稟,張揚也有百分之六七十,剩下一個劉備,即使不回兵,也是彈指可滅了。
這樣一想,曹操看向郭嘉的目光之中,滿是讚賞,郭嘉此番計策看起來很白日做夢,一番詔書就能夠讓袁紹三位諸侯退兵,這不是在說笑嗎,其實其中真正主要的,是郭嘉已經把袁紹三位諸侯的心理、性格都看的一清二楚了。
議事到此,曹操看了下,其餘的文武他們有沒有什麼建議,發現沒有之後,曹操排版決定道:“好,既如此就先使用奉孝你的計劃,同樣的,公達,天子鑾駕也再次製作兩輛,文和的計策也是如此,要是前兩策相繼失敗,那麼就使用文和你的計策!”
說道這裡的曹操,眼中閃過了一道狠辣之色,所謂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要是到最後真的保不住漢獻帝,曹操寧願被上護駕不力的罪名,都不可能讓漢獻帝被袁紹等其中一個搶走,變成自己的阻礙。
不過此時曹操麾下的謀士,關注點卻不在這了,而是完全被曹操剛剛的那一番話給震撼住了,要知道,此時,可沒有後世所謂的計劃abc,大多數就是採用一個計策,其他的計策全部放棄,也就是所謂的一條路走到死的情況,曹操今日的這番話,可謂是開歷史之先河了。
“主公英明,三策並用,即使最後其中兩策失敗,但是情況也不至於脫離掌控,卑職佩服!”
看着魯肅那閃爍着崇拜的光芒的眼神,以及麾下其餘文武都是一臉敬佩的樣子,曹操後知後覺的想到,似乎自己開了一個歷史的先河。
不過能夠加深自己的威望,曹操當然不會放棄了,因此咳嗽了一聲道:“這三個計策,分別爲天一、天二、天三,如同名字,要是天一計策失敗,那麼就實施天二計策,天二失敗,則是天三計策!”
對於三策,曹操沒有按照後世abc那樣來說,先不說曹操本人對於把中華的計策套上西方蠻夷採用的名字,心理不舒服,就是此時的人,誰又知道abc是那裡出來的鳥語,因此曹操決定簡單一些,直接就天一、天二這樣命名了。
當然曹操更加不知道,就是因爲今日他的舉動,日後大魏帝國參謀團的雛形,就是從此開始誕生而出。
夜晚,虎牢關的關隘打開,三名帶着印着天子璽印的詔書的使者,快馬向着袁紹等三位諸侯所在而去,當然他們的包裹之中,除了那封詔書之外,還有郭嘉親筆寫着那封信件。
袁軍大營,作爲袁軍先鋒的顏良,在接到了天子詔書之後,不敢怠慢,理解就將此事已經詔書、書信,快馬交給了後方的袁紹處,等着袁紹的最終反應和回答,與此同時,其他兩處在接到詔書之後,都是和顏良一樣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