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潁川陳文禮

“我聽聞潁川有奇才,文若,可聽聞這陳文禮?”

寬廣肅穆的大堂中,身穿西川大紅袍的黑麪漢子,跪坐在擺放滿書卷案几前,將目光望向了右側處理公文的年輕儒雅的文士身上。

儒雅文士手中批改公文的毛筆下意識的停了下來,猶豫了一下,將其放到一旁。

“稟將軍,陳文禮之才深不可測,有周初太公之略,漢初留侯之智,愚以爲天下之才無出其右。”

文士思索片刻,最終面容帶着感慨的對着其回答道。

黑臉大漢將手撐在案几上,眼珠稍微轉動了幾下,才緩緩開口詢問道:“他的才華,比起文若和仲德,以及公臺怎麼樣!”

黑臉大漢不是別人正是如今兗州的主人曹操,那儒雅文士正是剛從袁紹處投奔過來的荀彧。

至於仲德和公臺,仲德則是曹操手下的老牌謀士程昱,公臺則是曹操麾下兗州的官員陳宮。

“呵呵!他的才華恐怕我們三個人加起來也比不過他!”

荀彧苦笑的看着曹操那好奇的目光,語氣沉穩的對着曹操回答道。

“哦!那這人我可要去瞧瞧,我曹某人最愛結交這天下的奇人,文若你和他熟悉,不妨和我同去!”

曹操心裡對於這樣的人才也更加的渴望,臉上露出激動的笑容盯着對面的荀彧。

“將軍有令,文若哪敢不從!”

荀彧聽到曹操所說的話,呵呵一笑,半開玩笑的對着曹操打趣道。

……

潁川城外古樸的草廬,門外倒是籬笆環繞,院子裡的菜地裡種着些綠油油的蔬菜,遠遠望去。顯得額外寧靜。

陳儀身穿厚厚的襖子站在院子裡,手裡拿着葫蘆瓢,不斷向着身旁的水桶中挖水,向菜地之中澆了過去。

陳儀本是二十一世紀的高材生,卻因爲一場車禍,莫名的附身在了一位十多歲將死的孩童陳儀身上。

陳儀是潁川陳家的庶子,祖父是鼎鼎有名的陳寔,父親則是大儒陳紀,也就是在語文課本之中常出現的陳元方。

而陳儀則是陳紀和一名小妾的兒子,而陳儀的嫡兄也是後來掌管大魏的文官之首,陳羣。

陳儀來到了這個世界六年,剛剛十六歲,在這六年的日子裡,他和潁川的荀彧,荀攸,郭嘉,戲志纔等人交往密切,同時也爲自己帶來了奇才的名聲。

前年初平元年,董卓被關東的諸侯打敗,被迫遷都長安,火燒洛陽。

去年袁紹佔據了冀州,曹操奪取了東郡在兗州站穩了腳跟,前些日子孫堅因瑣事北上攻打劉表,最終死在了劉表軍的手下,而一直默默無聞的劉備也成功擔任了平原相。

陳儀眼看天下已經逐漸亂起來了,羣雄爭霸的時代即將到來,陳紀爲了能夠找尋機遇,於是在去年年末從陳家大院搬出,在這草廬之中居住下來。

“這天下大亂,我該何去何從呢?”

陳儀身在這草廬中,卻心中想着這天下,那拿着葫蘆瓢的手也隨意的向着菜地撒着水。

陳儀現在心中還是猶豫着,自己應該趁勢而上割據天下一方,成就一方霸業。還是順勢而爲投靠一方諸侯,爲其謀得天下安定。

“咚!咚!”

隨着敲門聲響起,陳儀放下了自己手中水瓢,邁着慵懶的腳步向着院子的大門走去。

這郭酒鬼,莫非一大早就起來了,跑自己這裡來討酒喝了嗎?

陳儀心中暗想着打開了草廬的大門,只見曹操帶着期待的站在門口,身後站着持戟大漢,而荀彧則帶着和善笑容的站在曹操的身旁望着陳儀。

“草民陳儀拜見曹將軍!文若兄!”

陳儀見到門外的情形,稍微的遲疑了一下,便猜到了大概是怎麼回事,於是充滿禮節的彎腰向着門外的曹操和荀彧行禮道。

“文禮!”

荀彧見陳文禮行禮,也躬身回了一禮。

“哦!陳文禮見過我曹某!?”

曹操看着對方直接對自己行禮,並且念出自己的名字,頓時臉上露出了一絲好奇的表情。

“前些時日,我聽文若離開袁紹而投靠曹將軍,今日見這樣的陣勢,哪還猜不出曹將軍的姓名!”

陳儀呵呵一笑,根據對方的相貌還有身後那大漢特別顯著的武器,以及荀彧站在身後的特徵,陳儀非常容易認出這黑臉大漢便是曹操,而站在曹操身後,那強壯的漢子應該是曹操的護衛典韋。

“哈哈!早聽文若說陳文禮智謀無雙,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不知可願邀請我到院子裡坐坐?”

曹操聽到了陳儀的解釋,露出一絲豪放的笑容,然後用着眼睛打量着面前的陳儀,微笑的對着陳儀詢問道。

陳儀呵呵一笑將自己身子讓到一旁,語氣柔和的說道:“曹將軍,文若兄,快快請進!”

……

破舊的木屋中,曹操目光好奇的看着身下的椅子,下意識的搖晃了幾下。

而陳儀和荀彧倒是一臉淡然,畢竟這椅子雖然是陳儀發現的,但是荀彧早就使用過了。

“沒想到文禮對於這奇工巧技還有所研究啊!”

曹操舒服的坐在椅子上,盯着對面面色稍有青澀的陳儀,帶着笑容稱讚道。

“曹將軍,不知此處從東郡過來,可是有何事?”

陳儀聽着曹操的誇讚,拿着正燒着的水壺分別給曹操和荀彧倒了一杯茶水,目光平和的望着對面笑臉盈盈的曹操。

“聽聞文禮有奇才,在下請文禮隨我前去兗州,和曹某人共治兗州,造福萬民,興復漢室!”

曹操見陳儀盯着自己,彷彿有種自己被看穿的樣子,不過曹操很快回復過來,面色激動的開始邀請陳儀加入自己的陣營。

果然!

陳儀抿了下嘴巴,偏頭看向一旁低頭喝茶,默然無語的荀彧,臉上的笑容也靜止下來。

“曹將軍有造福百姓,興復漢室的志向,真是當今天下人的表率,不過……”

陳儀見曹操緊緊盯着自己,心中正猶豫着,不過最終陳儀決定還是暫時先不上曹操的船,先且觀望一下,再說不遲。

曹操原本聽到陳紀前面的一句,臉上露出了極爲興奮的時候,不過聽到後面的那一句,曹操的臉色也沉了下來,不過很快的又恢復了談笑風生的模樣。

坐在一邊的荀彧也愣住了,原本放在嘴邊的茶杯也停了下來,眼神詫異的看着陳儀面容淡然的樣子。

相當初你陳文禮談笑風生的時候,可是對曹操推崇備至,怎麼今天卻拒絕了曹操的招攬。

“不知,文禮可有什麼難言之隱不成?”

曹操伸着腦袋向着面色平和的陳儀詢問道。

而一旁的荀彧也將腦袋望向了陳儀,等待對方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冀州袁本初前些日子派人招我前去冀州仕官,在下推脫不過,過些日子恐怕要前往冀州一趟!”

陳儀看着曹操那刨根問底的向自己詢問,思索了一會,面容冷靜的向着曹操回答道。

“那可是太可惜了!”

曹操聽了陳儀的話,面色惋惜的向着陳儀說道,緊接着悄悄的望着那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荀彧。

荀彧看着曹操那示意的眼神,將自己手中的茶杯緩緩放下,對着身邊的陳儀說道:“文禮,當初我投袁紹,你可說過袁紹優柔寡斷見利忘義,難成大器,說我一定會離開袁紹另投明主,既然你已經知道袁紹的爲人,爲何又要去投袁紹呢?”

荀彧說的確實是大實話,當初荀彧聽從自己兄長荀諶投靠袁紹,陳儀也勸說過荀彧,果然後來荀彧真的離開了袁紹。

荀彧從陳儀這看到對曹操推崇備至,荀彧離開袁紹後,才最終投奔了曹操。

經過一些日子的交往,荀彧也認可了曹操,覺得陳儀看人的本事簡直是太厲害了。

陳儀原本想要打發了曹操,卻發現一旁的荀彧在給自己拆臺,最終無奈的向着曹操荀彧僵硬的解釋道:“這袁家勢大,我小小陳儀可招惹不起!還望文若兄和曹將軍見諒!”

荀彧原本還想要繼續勸說,卻發現另外一邊曹操已經從位置上站了起來。

“文禮先生,既然如此的話在下也不好再強求,若是先生在袁紹那裡不如意的話,隨時可以南下兗州,我曹某人的大門可爲先生永遠的打開!”

曹操對着陳儀抱拳行禮,然後目光平和的望向了身後的典韋和坐着的荀彧,準備離開陳儀的草廬。

陳儀一臉平靜的跟隨着三人來到草廬外面,臉上始終帶着柔和的笑容。

“曹將軍,文若兄,恕我招待不週,慢走!”

陳儀站在門口看着曹操和荀彧,一臉和善的說道。

曹操倒是一臉笑容的點了點頭,轉身帶着典韋離開,而荀彧意味深長的看了陳儀一眼,飛快的向着曹操跟了過去。

“孟德,回來了,怎麼樣?”

潁川城門不遠處,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惇帶着一部分衛隊在此等候着,夏侯惇看着曹操回來了,連忙迎了過去。

曹操看了一眼迎接自己夏侯惇,帶着輕蔑的笑意回答道:“持才傲物,高人一等,暫時不願跟隨我!”

“既然如此我們暫時回去吧!”

夏侯惇看着曹操表面上是笑容滿面,其實心裡卻是不舒服的很,連忙向着曹操提議道。

“天色已晚,不如先在城中居住一晚再走不遲!”

曹操看了一眼夏侯惇,輕輕拍了拍夏侯惇的肩膀,向着城池之內走去。

潁川倒是無人佔領,居住一晚也不會有人說什麼。

荀彧跟在曹操的身後,看着曹操和夏侯惇並肩而行的模樣,想要說些什麼,最後還是閉上了嘴巴!

……

夜裡倒是極爲的安靜,月光明亮的照射在草廬外,伴隨着陣陣的蟲子的鳴叫聲。

而草廬的窗戶下散射屋子內那挑燈夜讀的人影,而柵欄外已經悄悄的走過來幾個人影,正暗暗的在草廬外觀察着。

過了不久那草廬附近,四面八方的燃起了熊熊的大火,並不斷向着草廬裡面燃燒過去,很快便將整個火海將房子給吞了下去。

這讀書人的骨頭還真是硬!

看着火焰已經完全燃燒起來,瞬間染紅了黑漆漆的天空,看着屋子中的人不喊不叫,那黑色人影心中不由的感嘆道,這種情況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救不了這屋子裡面的人了。

“走吧!這火勢沖天,到時候定然會吸引到人來查看,我們不宜久留!”

那一羣黑衣人的領頭人稍微咳嗽幾聲,沙啞的對着手下吩咐道,趕忙帶着人離開了燃起熊熊大火的草廬。

過了不久,草廬之外,來了一羣人,爲首的正是陳家大少爺陳羣,陳羣看着燃起熊熊大火的草廬,整個人面色都凝重了,遲遲的說不出話來。

“沒救了!你回去稟報父親!”

陳羣沉吟許久,最終表情失落的對着下人吩咐道。

陳羣看着這熊熊大火,腦海中浮現三年前陳寔去世前將自己和父親,叔父叫到牀前的那臨終前的一句話。

文禮,乃我陳家崛起的希望,我陳家子弟務必善待他!

如今一切都沒了!陳儀走不出這場大火。

陳羣面容沉重的看着那漸漸消散的大火,心中不知道是失落還是欣慰。

次日,潁川之內陳儀草廬被大火燃燒的消息被傳來了。

“曹將軍!文禮昨夜草廬起火,葬身於火海之中了,如今被大火燒的屍骨無存!”

一大清早,荀彧就來到了曹操休息的房間,看着曹操正平靜跪坐地上閱讀着書籍,面容傷感的說道。

陳儀可是荀彧的好友,荀彧對於陳儀可是佩服的很,沒想到一場突然的大火卻要了他的命。

“什麼!”

曹操聽了這個消息,面色也變得凝重起來,趕忙從位置上站了起來,目光緊緊的盯着荀彧失聲說道。

荀彧也盯着面前驚訝的曹操,最終收回了自己的目光,面容哀傷的回答道:“昨夜草廬起了無名大火,可憐的文禮來不及逃脫,卻葬身於火海之中!”

“文若不必這麼哀傷,免得傷了身體,死者已逝,生者還需繼續的活着!”

曹操看着面前的荀彧不由的安慰道。

最終和荀彧前往陳家,拜祭了死去陳儀的靈牌,面容愁苦的離開了潁川。

第一百四十九章 劉備向北去第一百八十三章 陳家兩父子第十章 政變董卓隕第一百三十七章 曲阿城突圍第三百五十二章 叫罵的敵軍第三百八十章 倭國俾彌呼第二百八十四章 孫家小老虎第二百一十九章 皇后的野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鬧的島嶼第四百二十九章 海洋的秘密第三百一十章 烏龜的防守第四百二十章 兵臨襄平城第九十章 狠毒成公英第三百八十七章 兩方的爭鬥第四百二十五章 召見的鳳雛第四百三十九章 來襲的援軍第四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九十八章 進攻或等待第三百三十八章 製造霹靂車第二百四十章 袁公路的死第六十五章 行軍草原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小沛城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堅守的鄴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回的漢帝第四十九章 周泰的堅持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表探劉備第一百七十八章 火燒敵軍糧第五十九章 司馬懿拜師第二百章 逃亡的呂布第八十二章 重歸長安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連續的戰敗第十七章 離別長安城第三百三十章 零陵的猛將第三百四十一章 魏延的計劃第九章 長安風雲涌第二百三十六章 強壯的孫策第八十四章 借策嚇馬騰第一百五十章 殺不殺劉備第一百一十六章 擺兵劍門外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西羌軍第三十九章 悲慘於夫羅第三百四十三章 潰敗的劉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科舉制推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撤退的盟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王和丞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周瑜勸孫策第四百零八章 法律的設定第一百零五章 準備攻漢中第三百零八章 夏侯淵之子第二百零二章 包圍晉陽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永遠不撤離第三百一十一章 永遠不撤離第二百二十二章 山越的來襲第三百六十六章 沒路的劉備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熙和張遼第二百一十三章 猛攻江夏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九里山昌稀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夜襲曹營第一百零七章 騙開陽平關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宮的後悔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表傻兒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關羽的兒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連續的戰敗第三百六十章 孫權的氣量第三百六十七章 父親的仇恨第十九章 富貴錦衣還第二百零五章 袁紹的仇恨第三百五十三章 奸雄的末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奸雄的末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的攻勢第三百七十一章 圍攻倭國島第二百八十九章 美髯公程昱第一百六十五章 叛軍攻長安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譚的初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關羽斬文丑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敵的大炮第六章 酒後呂奉先第二十八章 大族的裂痕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二百零三章 攻打晉陽城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於重洋第七十九章 馬超會坑爹第二百三十三章 孫策的霸業第五章 坐穩守宮令第三百零八章 夏侯淵之子第六章 酒後呂奉先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州的末路第六十一章 兗州終動亂第四百章 敵方的策略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雲的到來第三百九十七章 兩面夾攻謀第六十一章 兗州終動亂第二百四十六章 成功的襲營第八十九章 西羌軍到來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熙和張遼第二十九章 世家的臣服第二百三十八章 擾亂的計劃第二百六十八章 呂布的危機第四百二十四章 襄陽狂鳳雛
第一百四十九章 劉備向北去第一百八十三章 陳家兩父子第十章 政變董卓隕第一百三十七章 曲阿城突圍第三百五十二章 叫罵的敵軍第三百八十章 倭國俾彌呼第二百八十四章 孫家小老虎第二百一十九章 皇后的野心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鬧的島嶼第四百二十九章 海洋的秘密第三百一十章 烏龜的防守第四百二十章 兵臨襄平城第九十章 狠毒成公英第三百八十七章 兩方的爭鬥第四百二十五章 召見的鳳雛第四百三十九章 來襲的援軍第四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九十八章 進攻或等待第三百三十八章 製造霹靂車第二百四十章 袁公路的死第六十五章 行軍草原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小沛城之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堅守的鄴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奪回的漢帝第四十九章 周泰的堅持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二百一十二章 劉表探劉備第一百七十八章 火燒敵軍糧第五十九章 司馬懿拜師第二百章 逃亡的呂布第八十二章 重歸長安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連續的戰敗第十七章 離別長安城第三百三十章 零陵的猛將第三百四十一章 魏延的計劃第九章 長安風雲涌第二百三十六章 強壯的孫策第八十四章 借策嚇馬騰第一百五十章 殺不殺劉備第一百一十六章 擺兵劍門外第一百五十三章 震懾西羌軍第三十九章 悲慘於夫羅第三百四十三章 潰敗的劉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科舉制推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撤退的盟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王和丞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周瑜勸孫策第四百零八章 法律的設定第一百零五章 準備攻漢中第三百零八章 夏侯淵之子第二百零二章 包圍晉陽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永遠不撤離第三百一十一章 永遠不撤離第二百二十二章 山越的來襲第三百六十六章 沒路的劉備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熙和張遼第二百一十三章 猛攻江夏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九里山昌稀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夜襲曹營第一百零七章 騙開陽平關第二百六十七章 陳宮的後悔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表傻兒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關羽的兒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連續的戰敗第三百六十章 孫權的氣量第三百六十七章 父親的仇恨第十九章 富貴錦衣還第二百零五章 袁紹的仇恨第三百五十三章 奸雄的末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奸雄的末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的攻勢第三百七十一章 圍攻倭國島第二百八十九章 美髯公程昱第一百六十五章 叛軍攻長安第二百九十一章 袁譚的初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關羽斬文丑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敵的大炮第六章 酒後呂奉先第二十八章 大族的裂痕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二百零三章 攻打晉陽城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於重洋第七十九章 馬超會坑爹第二百三十三章 孫策的霸業第五章 坐穩守宮令第三百零八章 夏侯淵之子第六章 酒後呂奉先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州的末路第六十一章 兗州終動亂第四百章 敵方的策略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雲的到來第三百九十七章 兩面夾攻謀第六十一章 兗州終動亂第二百四十六章 成功的襲營第八十九章 西羌軍到來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熙和張遼第二十九章 世家的臣服第二百三十八章 擾亂的計劃第二百六十八章 呂布的危機第四百二十四章 襄陽狂鳳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