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逼曹北撤

bookmark

秦宓先下去休息了,內堂上只剩下孫權君臣三人,這時,孫權嘆口氣道:“我們究竟要不要曹軍離去?”

張昭遲疑一下道:“之前吳侯不是公開表過態,希望曹軍撤離江東嗎?”

孫權搖了搖頭,“那是去年十一月的事情,當時曹操和曹丕都沒有理會,現在形勢又有不同,曹軍已經撤回淮河以北,如果江東的曹軍再走,恐怕我就沒有助力了,但曹軍若不走,我又無法負擔軍隊的錢糧開支,說實話,我處境兩難啊!”

說到這,孫權又取出一封信,遞給張昭和步騭,“這是前天曹操命人送來的一封緊急快信,曹操的意思是希望我們能公開挽留曹軍。”

張昭和步騭都不由一愣,他們竟然不知道曹操送來了這封信,吳侯也沒有告訴他們,張昭急接過信看了一遍,孫權注視着他問道:“子布是什麼態度?”

張昭將信遞給步騭,沉吟半響道:“微臣以爲曹操是受制於和劉璟的協議,不得不表示撤軍,但他又不想離開江東,所以就希望由我們來挽留,這樣他就可以給劉璟一個交代。”

“長史的意思呢?”孫權的目光又轉向了步騭。

步騭嘆了口氣道:“曹操是想把責任推給我們,其實責任什麼倒無足輕重,關鍵是漢軍是否會從太湖撤軍,如果漢軍不肯撤,那曹軍也最好留下,但如果漢軍肯撤,曹軍也就沒有必要留在江東了。”

步騭看得很透徹,直接點到了問題的根源,最好雙方艘能撤軍!

只是漢軍撤軍的首要條件是曹軍要離開,這就使得江東必須冒一個險,先讓曹軍撤軍,然後再和漢軍談判,孫權沉思良久,終於點了點頭,“曹軍留在江東,作用其實也不大,反而會給劉璟一個進攻的藉口,也罷!我們就明確表態,曹軍必須撤離江東。”

毗陵郡也就是今天的常州一帶,在三國時期,這裡是江東的屯田重地,江東特地在此設置了毗陵典農校尉,負責屯田。

但在合肥之戰期間,曹操爲了協助江東對抗會稽郡漢軍,命大將於禁率兩萬軍隊進入江東,便駐紮在毗陵郡,一晃已過去了大半年,嚴重影響到了江東在毗陵郡的屯田。

此時合肥戰役已經結束,曹軍全部退到了淮河以北,按照雙方的協議,于禁的軍隊也必須退到淮河以北,只是于禁的軍隊是由曹操親自部署,不屬於曹丕管轄,所以他的軍隊北撤,必須要有曹操的命令。

當然,曹丕和劉璟簽署的停戰協議代表了漢魏兩國,于禁也必須遵循,只是這中間有一個時間差問題,需等曹操批准了停戰協議後,再下達命令,讓于禁軍隊北撤。

這是必須要做的流程,用通俗的話說,急也急不來,不過漢曹兩軍不知簽署了多少協議,大多數都沒有遵守,雙方也習以爲常,曹操也不會把合肥簽署的協議當回事,在他看來,合肥之戰不過是實力不濟,用一種體面的方式敗退罷了,一旦恢復了實力,他還會派軍隊南下奪回合肥。

同樣,一旦漢軍有足夠的實力,他們同樣也會找藉口撕毀協議,大軍渡過淮河北上,絕不會真的受制於兩年停戰期限。

也正是雙方心中有默契,所以曹操實際上並不想撤回江東的曹軍,他希望用這支軍隊來牽制漢軍進攻江東,從而保住江東。

不過曹操卻沒有考慮到江東的承受能力,沒有想到江東會負擔不起曹軍的錢糧開支,孫權已公開表示,希望這支曹軍能儘快撤出江東。

但更讓曹操爲難的是,儘管曹軍已經從壽春北撤,但彭城的漢軍卻遲遲沒有南撤的意思,儘管雙方都沒有明言,但曹操心裡卻明白,如果江東的曹軍不北撤,那徐州的漢軍也不會南撤。

正是考慮到一點,曹操便給於禁發來一封緊急鴿信,信中原則上同意于禁北撤,但要看江東的態度,也就是說,江東如果不讓曹軍北撤,那曹軍就繼續呆在毗陵郡,至於徐州的漢軍遲遲不肯南撤,曹操會再和劉璟交涉。

孫權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纔派步騭和秦宓同去毗陵,明確表明江東的態度,希望曹軍撤離江東。

毗陵縣城外的曹軍大營內,于禁獨自一人坐在大帳內,顯得心事重重,在桌上放着一封信,是他族弟於澤剛剛派人送來。

於澤在南陽投降漢軍之事,于禁也有所聽聞,剛開始他頗有些緊張,唯恐於澤會連累到自己,但曹操依舊任命他爲駐江東的曹軍主帥,于禁這才鬆了口氣,曹操對自己的信任,他也深爲感激。

而此時於澤寫來了一封信,建議他看清天下大勢,及早做出明智選擇,同時信中還透露,漢王對他特別重視,他若投降,必會得到漢王的重視。

其實于禁也很清楚形勢對曹魏一步步不利,漢國不僅軍事上和國力上超過了曹魏,而且劉璟定都長安後,便取得了政治上的優勢,天下人已經漸漸忘記了鄴都的傀儡天子,而把劉璟視爲大漢王朝的繼承者,劉璟統一天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形勢已到如此地步,于禁怎麼會不考慮自己的前途,只是曹操待他不薄,而且在於澤投降後,還這般信任他,這讓于禁怎麼忍心背叛曹操。

至於劉璟對他的特別看重,于禁當然知道原因何在,他也只能報以苦笑,或許當年遇到劉璟確實是一種上天安排的緣分吧!

正想着,有士兵快步走到大帳門前稟報:“啓稟將軍,漢王使者秦宓和吳侯使者步騭在軍營外求見。”

于禁一下愣住了,兩個使者居然聯袂而來,他沉思片刻便道:“請他們到偏帳稍坐,我馬上就來!”

不多時,一名軍官將秦宓和步騭請進了偏帳,“兩位使君請稍坐,我這就去請於將軍過來。”

軍官匆匆而來,步騭低聲提醒秦宓道:“于禁未必肯北撤,子敕可含蓄地提醒他,態度和語氣都不可強硬,防止他扣留我們爲質。”

秦宓笑着點點頭,“放心吧!我心裡有數。”

片刻,于禁快步走進了大帳,進帳便爽朗笑道:“不知兩位使者到來,未曾遠迎,恕罪!恕罪!”

秦宓和步騭同時起身,一起向于禁施禮,“於將軍太客氣了。”

于禁和兩人分賓客落座,于禁先問步騭道:“軍中糧草只能支撐數日,不知吳侯何時才能送糧草至?”

步騭有些尷尬地笑笑,“吳侯已經在安排!”

“那還得請長史替我催一催吳侯,曹軍軍紀尚好,可一旦絕糧,我擔心士兵們會被迫做出一些傷害平民的行爲,這是我們雙方都不希望發生之事。”

于禁赤裸裸的威脅令步騭臉色一變,他臉上笑容消失,陰沉着臉一言不發,于禁森冷的目光盯着步騭,見步騭不再回應自己,這才暗暗哼了一聲,臉上堆起笑容,轉頭對秦宓道:“不知秦主薄遠道而來,有什麼要緊事需要于禁效勞?”

秦宓取出一隻卷軸,遞給於禁,“這是漢曹兩軍簽署的停戰協議,上面有魏公世子代表魏國的親筆簽名,我相信於將軍也知道這件事了,那麼按照雙方協議,曹軍必須要撤退到淮河以北,也包括於將軍的軍隊,漢王殿下想知道,於將軍準備幾時撤軍?”

于禁慢慢接過卷軸,打開看了看,竟然是原件,上面有世子曹丕的簽名畫押,他沉默半晌道:“這件事我也有所耳聞,按照協議規定,我確實應該北撤,只是曹軍軍規森嚴,我必須要接到撤軍虎符和魏公手令,才能撤軍,鄴都到江東路途遙遠。需要一點時間,請秦主薄轉告漢王殿下,一旦魏公令到,我會立刻北撤。”

說到這,于禁又看了一眼步騭,笑道:“當然,曹軍北撤還須得到江東同意,畢竟當初是江東邀請曹軍南下,主人不開口,做客人的也不好隨意離去。”

于禁原以爲步騭會說去請示吳侯云云,一起和自己婉拒秦宓的撤軍要求,不料步騭因爲剛纔于禁的逼糧,心中極爲不高興,早把提醒秦宓要含蓄委婉之話拋到腦後,于禁話音剛落,他便冷冷接口道:“吳侯已經決定,接受漢軍和曹軍之間的停戰協議,如果曹軍要渡江北撤,江東絕不阻攔,同時會提供渡江船隻。”

于禁的臉色頓時陰冷下來,三人誰也沒有說話,大帳內的氣氛變得極爲壓抑,過了良久,于禁才點了點頭道:“江東的態度我會及時轉告魏公,另外撤軍之事,正如我剛纔所言,只要魏公之令下達,我會立刻撤軍,這也算是我的正式表態,也請秦主薄回稟漢王殿下。”

秦宓微微一笑便起身道:“既然如此,我就告辭了。”

于禁也冷冷看了一眼步騭,又道:“軍糧之事,還望步長史放在心上,我的軍糧只夠支持三天,三天後會發生很多不愉快之事,到時就別怪我沒有提醒江東了。”

步騭一言不發,跟隨秦宓告辭離去,于禁一直把他們送出大營,望着隊伍遠去,他心中也不由嘆了口氣,現在自己該怎麼辦?是撤還是不撤?

他其實已經接到曹操的撤軍令,只是曹操讓他用江東來搪塞,儘量拖延時間,最終使撤軍之事不了了之。

但現在江東已經明確表態,要自己撤軍,而且他的軍糧最多隻能支持十天,看江東的意思,是不準備撥付糧食給自己了,難道真要逼他縱兵洗劫毗陵郡嗎?

魏公讓自己看着辦,他又能怎麼辦?漢軍是先禮後兵,先派使者來催自己北撤,若自己不肯撤軍,漢軍必然會大舉增兵太湖,直接威脅毗陵郡,說不定會趁機滅了江東。

于禁心中亂成一團,這時他又想到了兄弟於澤寫來的秘信,躊躇良久,于禁終於嘆了口氣,自己確實不能得罪劉璟,須給自己留條後路啊!

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72章 無理取鬧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117章 劍法如謀第677章 致命弱點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422章 諸葛出使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764章 江東風雲(八)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226章 遠到的貴客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74章 意外來信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412章 攻城不利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735章 出使漢軍第943章 烏程激戰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1128章 漢魏決戰(中)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1057章 灕水建城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335章 漢江初見第1045章 鍾繇出使第477章 秭歸出事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337章 江陵之危第50章 新官上任第568章 大軍壓境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257章 賈詡請辭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343章 夜訪諸葛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808章 清算士族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998章 折戟姑臧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785章 相妻教子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670章 第二戰線第65章 請君入甕第14章 初入劉府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907章 雙面間諜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505章 司馬懿遇刺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624章 千里救援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108章 鹿門書院第324章 附加條件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24章 禮尚再往來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337章 江陵之危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448章 陶湛憂思
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72章 無理取鬧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117章 劍法如謀第677章 致命弱點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422章 諸葛出使第899章 殿前議親第764章 江東風雲(八)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226章 遠到的貴客第462章 孫尚香的選擇(上)第197章 暗流激盪第300章 飲馬漢水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74章 意外來信第753章 釜底抽薪第121章 江夏左王第412章 攻城不利第454章 荊州使者第735章 出使漢軍第943章 烏程激戰第1052章 旁敲側擊第1128章 漢魏決戰(中)第877章 高明的抉擇第846章 魔高一丈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181章 黃祖之死第1057章 灕水建城第383章 後院起火第392章 功虧一簣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631章 荀彧到來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633章 倒逼江東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335章 漢江初見第1045章 鍾繇出使第477章 秭歸出事第1042章 意外之喜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806章 御史臺新官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337章 江陵之危第50章 新官上任第568章 大軍壓境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257章 賈詡請辭第170章 重甲步兵第343章 夜訪諸葛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808章 清算士族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998章 折戟姑臧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785章 相妻教子第601章 是降是逃第670章 第二戰線第65章 請君入甕第14章 初入劉府第1041章 長安新相第549章 公開取士(上)第907章 雙面間諜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505章 司馬懿遇刺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144章 陶府弔孝第624章 千里救援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108章 鹿門書院第324章 附加條件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24章 禮尚再往來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52章 荊州第一肥缺第777章 江東風雲(二十一)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235章 偷樑換柱第337章 江陵之危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675章 痛擊援軍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1063章 諸葛亮的選擇第448章 陶湛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