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馮嫽之後
話說王越在王允府邸,請示南林劍派海選劍主之事。王允卻不慌不忙,說起大漢朝一位女英雄,解憂公主的故事。
解憂公主和親異域,到七十歲才得以還鄉,與細君公主都爲了大漢疆域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王越聽得悠然神往,但還是奇怪問道:“這與南林劍派海選劍主何干?”
王允滿頭白髮微晃,呵呵笑道:“虎賁稍安勿躁,聽我慢慢道來。”
“解憂公主多次力挽狂瀾,挽救烏孫和大漢之間的關係,而且幫助烏孫抵抗匈奴的魔爪,可謂勞苦功高的偉大女性。可是,在解憂公主身邊,還有一位更偉大的女性,與解憂公主可謂雙星閃耀。”
王越點頭道:“大司徒說的是馮夫人?她又有什麼故事?”
王允點頭道:“正是馮夫人馮嫽,她是隨同解憂公主一起遠赴烏孫的侍女中最非常出色的女性,可以說以一己之力撐起了大漢西域外交。馮嫽雖然出身低微,但是知書達禮,聰慧而富有見識,尤其能言善辯,沉着穩健,深得解憂喜愛,常以姐妹相待。馮嫽到烏孫後,嫁給顯赫的右將軍爲妻,又因爲才華出衆,被烏孫上層乃至西域各國貴族尊稱爲馮夫人。”
“漫漫長路,她不僅陪伴着解憂公主度過了在異國他鄉的漫長歲月,還與解憂公主在宮廷內外互爲犄角之勢,互相支持,在出現危機的情況下挺身而出,以使節的身份斡旋於西域諸國之間,化干戈爲玉帛,立下了汗馬功勞。”
“解憂在烏孫的風光和烏孫的親漢激怒了匈奴王庭,在不斷的施壓均無效果,幾次出面干涉都不歡而散的情況下,匈奴單于終於發兵威脅,要求烏孫交出解憂公主,斷絕與漢朝的一切往來。然而翁歸靡和解憂公主可不是好惹的,沒有絲毫妥協於強敵的意思。解憂公主曾上書漢宣帝,請求孃家出兵共同征討匈奴,當時獨攬朝政的大將軍霍光當機立斷,出兵十五萬,兵分五路與烏孫共擊匈奴,並派校尉常惠前往烏孫幫助作戰。大概是數十年前漢朝的大將軍衛青,霍去病等給與匈奴的打擊太刻骨銘心了,匈奴人根本就沒敢和漢軍正面交鋒,一路向北潰敗,烏孫軍隊正好以逸待勞,在半路上截殺,常惠與烏孫兵大敗匈奴。同年冬天,匈奴單于親率數萬騎兵攻打烏孫,途中遇到罕見大雪,死傷慘重,活下來人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丁零,烏桓,烏孫三國趁機從三面圍攻匈奴,使得匈奴全國人口損失十分之三,國力極大削弱,各屬國土崩瓦解,從此一蹶不振。至此,先武帝派張騫出使,細君、解憂兩位公主下嫁所貫徹的聯合烏孫"斷匈奴右臂"的戰略計劃,通過近半個世紀的不懈經營,終於圓滿實現。”
王越喘了一口大氣道:“先武帝真是雄才大略!依我看比始皇也不遑多讓!”
王允點頭,繼續道:“匈奴的大敗使得解憂公主在烏孫國的威望空前的高漲。翁歸靡更是上書漢朝,請求爲自己的長子元貴靡再迎娶一位漢家的公主。漢宣帝隨即封解憂公主的侄女劉相夫爲公主,讓她在長安上林苑居住,學習烏孫語言習俗,爲成爲未來新的烏孫國母做準備。然而好景不長,就在漢朝送公主下嫁的浩浩蕩蕩的隊伍行至敦煌還未出塞的時候,烏孫國傳來噩耗,肥王翁歸靡病逝。隨即到來的王權之爭中,解憂公主又要爲自己的祖國而戰了。翁歸靡在世時,立解憂生的長子元貴靡爲王儲,又即將娶漢家的公主爲妻,如果娶到了,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可就差那麼一點點。而按照上代國王岑陬的遺願,王國是屬於匈奴公主所生的王子泥靡的,翁歸靡只是代管,將來還是要交還給泥靡的,翁歸靡已死,這位默默無聞了幾十年的王子終於不甘寂寞了。”
“或許是因爲泥靡更名正言順一些,或許是因爲元貴靡還顯年輕,不夠有力,總之在這場較量中,漢朝的外孫不敵匈奴的外孫,烏孫貴族最終推舉泥靡作了新國王,號稱狂王。西漢朝廷見元貴靡沒能成爲國王,立刻召回了一直在敦煌觀望的公主劉相夫,單方面取消了婚約,這樣一來,在烏孫的解憂公主陷入了更加孤立無助的境地,漢和匈奴在烏孫的勢力此消彼長,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政治似乎就是這麼殘酷,一場變革之後,漢在烏孫的影響,漢和烏孫多年的親善交往,解憂在烏孫多年努力經營的成果,似乎一夜之間就付諸東流了。”
“爲了遵從烏孫習俗,更爲了維護漢在烏孫的勢力,解憂公主毅然做出決定,再嫁狂王泥靡。泥靡不愧是稱爲狂王,大概是因爲從小被壓抑,飽嘗孤獨冷漠的滋味,性格非常殘暴兇狠,統治烏孫倒行逆施,搞的全國上下怨聲載道。不用問,狂王和解憂公主夫妻不合,雖然公主爲狂王又生了一個兒子鴟靡,情況也沒有絲毫的改善,時常劍拔弩張。生死存亡,怎麼辦?向來聰慧剛強的解憂公主決不會坐以待斃,尤其在經歷了數十年和親歲月的磨練後,智慧和膽識都比狂王高出一籌,更不會坐視一生心血化爲烏有。”
“經過縝密分析,解憂認爲狂王的倒行逆施,衆叛親離已經達到相當的程度,採取行動除掉他的時機已經成熟。又利用匈奴公主與翁歸靡所生的兒子烏就屠對狂王的不滿,聯合出使烏孫的漢朝使者,爲狂王擺下了"鴻門宴"。席間派人拔劍刺殺狂王,可惜劍刺偏了,狂王負傷騎馬逃走。至此雙方終於兵戎相見,風雲突變。烏就屠倉皇出逃,狂王迅速帶兵將解憂公主和漢朝使臣包圍在烏孫都城赤谷城,漢朝西域都護府發兵解圍,將參與刺殺的使臣押回長安斬首,再派使臣張翁前往審理此案,安撫狂王,以求和解。這本來是走個形式,意在暫且平息事端,趁機削弱狂王。可是愚蠢的張翁竟然沒能理解朝廷與解憂的默契,來到烏孫後居然大模大樣的開審,甚至揪住解憂公主的頭髮破口大罵。解憂自然不服,再次秘密上書漢宣帝。果然,過不多久,朝廷下令押回張翁斬首,而與張翁同去的副使也因白白錯過了殺死狂王的大好機會,回到長安後被施以宮刑。”
“趁着這個不可開交的時候,匈奴公主所生的烏就屠逃到北山,揚言母家匈奴將派兵平亂,於是烏孫國中親匈奴派的勢力全部歸附,欲奪取全國,與屯結於邊境的漢朝西域都護府大軍緊張對峙,戰爭一觸即發,漢與烏孫多年來的"兄弟之邦"之盟眼看要毀於一旦。就在這千鈞一髮的緊要關頭,爲了民族大義,女外交家馮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險親自前往勸說烏就屠。馮嫽利用自己卓越的見識,出色的口才,以及多年來對西域諸國形勢的瞭解,對烏就屠曉之以理,剖析利害,並以漢朝強大的軍事力量爲後盾對烏就屠施加壓力,終於勸說成功。最後烏就屠表示,只要漢朝給他一個名分,願意安於"小號"。
漢宣帝得知此事後,徵召馮嫽萬里入朝,詳細陳述事情始末。馮嫽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談,上至西域諸國山川地理,風俗人情,下至烏孫各派淵源,利害關係,無一不精,條理清晰,口若懸河,語語中的。漢宣帝大爲讚賞,於是破天荒的委任馮嫽爲正式的漢朝使節,乘坐錦車,持漢朝節仗,代表皇帝出使烏孫及西域諸國。以女子持節仗出訪,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而且在十年後,烏孫國內再起動盪,已經迴歸長安養老的馮嫽,爲了鞏固民族關係,不顧年逾古稀的高齡,毅然上書皇帝,再次持節不遠萬里出使西域諸國,勘爲千古楷模。”
“馮嫽出使不辱使命,揭穿匈奴挑撥離間的詭計,並多方調節斡旋,終於使烏孫全國上下願意接受漢朝的安排。後來烏孫國一分爲二,立解憂公主長子元貴靡爲烏孫大昆彌,統六萬戶,立烏就屠爲小昆彌,統四萬戶。至此風波終於平息,烏孫上下相安無事,漢與烏孫的邊境再次迎來平靜安寧。兩年之後,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和幼子鴟靡相繼病故。公主的孫子星靡即位爲大昆彌,頗爲軟弱,烏孫國內的勢力大多歸附了烏就屠,解憂覺得自己在烏孫的意義已經不大了,隨即告老還鄉。”
王允悠悠嘆息道:“紅顏離家,皓首歸來,長安繁華依舊,女兒青春不再。細君也好,解憂也好,馮嫽也好,雖不曾征戰沙場,殺敵立功;也不曾著書立傳,明典治國,但她們的奉獻和努力,她們的柔情和眼淚,依然澤被後世,滄海桑田,終難磨滅。”王越遙想大漢昔年榮光,不由嘆道:“可惜如今的朝廷,與先武帝時期沒法比啊!”
王允瞪了王越一眼,王越才醒覺自己發了不該發的牢騷,尷尬的一笑。王允道:“所以,才需要我們這樣的大漢忠魂來撥亂反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掌控一切可以掌控的幫派,如今的南林劍派劍主之位,咱們一定要拿下。”
“解憂公主的後人,也跟隨回朝,成爲皇室一員。馮嫽夫人之後,因功勞太高,其後人也被封爲公主。先靈帝有一位公主,就是馮家之後,年方二九,從小學藝於皇家,不但知書達禮,天姿國色,更兼天資聰穎,有名師教導,劍術高強。有她出馬,忠誠自然不用說,這個劍主的位子就算是穩了。”
王越一怔道:“萬年公主?”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