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面露毅然之色,道:“我聽鳳舞說過,說三年內要升至營將,我對此很有信心。”
毋丘儉呷了一口茶,捧着茶杯,閉目深思一會,道:“聽說你要調去軍衙任職?”
張靖點點頭,道:“軍衙黃大人前來傳令,還未離開。”
毋丘儉放下茶杯,道:“軍衙人才濟濟,各人有各人的背景,你若去了軍衙,三年升至營將的目標很難實現。現在有背景者多不願去邊州,若你自以爲有能力,可以調去邊州,升職希望大些。”
張靖見毋丘儉面無表情,這番說詞卻很有道理,字裡話裡都在爲張靖打算,對毋丘儉印象改變不少,笑道:“我與黃大人公子是同學,若想辭去軍令申請調往邊州,也並非難事。以將軍之意,去何州爲宜?”
毋丘儉沒有立即答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東州、海州四周沒有對手,建功機會不多,我看朝廷平復身毒以後,下一步應該會對付貴霜。貴霜鄰近南州和高州,高州地勢太高,許多兵將身體不適合,我以爲當以調往南州爲上。”
張靖盤算一會,笑道:“就以將軍之意,我回去申請調往南州。”
張靖現在是野戰軍實職校尉,按照常規,調往南州這些邊州,張靖職級應當上調半級,就是營司馬職級,若是再立軍功,短期內很有希望升任營將。那時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向鳳舞求婚,毋丘儉估計再不好推拒。
張靖本來預計與毋丘儉談話,應在晚飯時或晚飯後,不料陰差陽錯,兩人下值都早,談完話後日頭還高。張靖與寡言少語的毋丘儉一起,談完正事再無話可說,又不好沒話找話,坐着甚是尷尬。張靖想了想,尋個藉口,推了晚飯,從毋丘儉居處出來。
張靖剛出門口,鳳舞追了上來,簡單問了幾句,回去向毋丘儉打個招呼,陪張靖出來吃晚飯。兩人走出家門不遠,鳳舞詢問這次見面細節,張靖據實說了,鳳舞笑道:“你去南州也好,我有個親戚在南州,到時說不定會幫你些忙。”
說話時,鳳舞望見不遠處館舍門前,正有不少身着文士服裝的漢人,三三兩兩結伴進入館舍,不由咦了一聲,道:“莫非是開文會?”
張靖笑道:“這裡又不是京城,除了軍伍中人,就是新派來的官吏。康郡新設,正是事務繁忙之時,誰有工夫來開文會?”
張靖這次來拜會毋丘儉,屬於私下見面,並未穿軍裝,隨行的張一安、張一全也穿着便裝。張靖好奇心起,道:“反正要尋地方吃晚飯,就到這家吧,看看他們究竟弄什麼玄虛。”
這家是康城最大的館舍,原是康居粟特王弟鬆拉的產業,王室投降以後,鬆拉停下手頭上的生意,全都轉讓給了漢商。盤下這家館舍的是東萊鉅商衣家,接手以後見裝修不錯,簡單改造了一下,就重新開業,是康城目前最高檔的館舍,張靖昨晚宴請黃曲也在這裡。
掌櫃名叫衣學,是衣兼的遠房族人,從商多年,是個八面玲瓏的人物,見張靖帶人進門,就迎上前來,滿臉都是笑容,道:“張校尉,今天又有客人?”
張靖點頭爲禮,道:“不是正規場合,過來吃個便飯。”
衣學笑道:“請到後面雅座。”
張靖止住道:“士兵就在外面吃,我們只有兩人,佔個雅座浪費,在廳裡安排就行。”
衣學笑道:“今日大廳被人包下,雅座倒是還有幾間。”
張靖好奇地問道:“何人包下大廳?爲了何事?”
衣學解釋道:“平原士子禰衡近日旅居在此,此人辯才了得,昨天在廳中與人辯論之時,恰好郡丞趙大人在場,也下場辯了一會,輸得有些狼狽,約好今日再辯。趙大人方纔與督郵蔣大人,已經進去了,聽說蔣大人以辯才聞名,想是趙大人想勝禰衡一場,請蔣大人前來相助。新來的官吏多是國學或三大書院出身,聽說這個消息,相約來爲幾位大人捧場,已經來了不少人。”
衣學說到這裡,擡頭望見又有人進門,向張靖告個罪,連忙上前行禮問安,模樣極爲恭謹。張靖轉首一看,卻是新任康郡太守李恢。張靖負責康城西城防務,與李恢等人很熟,遙向李恢招呼一聲,正在盤算是否前去觀摩時,李恢走上前來,道:“張校尉來了客人?”
張靖先介紹完鳳舞,道:“也無什麼要事,女友從內州趕來,來此吃個便飯。”
李恢執着張靖的手,笑道:“今天趙文楚(趙諮字文楚)約戰禰正平(禰衡字正平),拉來蔣子翼(蔣幹字子翼)助戰,也是康郡一大盛事。今日我特地讓官衙提前下班,讓官吏們都來觀摩一下。清平來的正好,可爲我們康城助助威。”
若說辯才,當世著名者有諸葛亮、秦宓、鄧芝、荀諶等,趙諮、蔣幹也有辯才,但是名聲不大。青年子弟當中,諸葛謹之子、京城四少的諸葛恪聲名最響,當年在國學時有“國學第一毒舌”的美譽。
張靖讓張一安帶着親兵自去安頓,執着鳳舞之手跟着李恢進去。李恢身爲康郡太守,是康居粟特故境最高的行政長官,廳內諸人見李恢進來,紛紛起身招呼。趙諮、蔣幹望見李恢進廳,也都立起身來上前迎接。
館舍大廳很大,足足能夠容納二三百人,正北方臺子上東西兩側分別擺着一張案几,這應是辯論雙方的席位。廳內擺着不少長案几,已有不少人入座。西側兩張案几坐着幾名女子,是新調來的女吏員,皆是國學弟子出身。
李恢拉着張靖入主案坐下,鳳舞不好跟去,看見設有女案,悄聲向張靖說了一聲,自個兒去女席處尋個位置坐下。
若說張靖職級,與康郡郡尉相同,坐在首席也沒什麼不妥。文人輕武,國學弟子還好說,不少人認得張靖,知道是國學師弟,友好地向張靖打個招呼。坐在東側案几上的七八人,都是長安、襄陽、穎川三大學院的弟子,見張靖與李恢比肩,坐在次席位置,嘴上雖然不說,神色卻顯出不屑之意,竟然無人理睬張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