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雖是暮色已降,但在真定城北的臨時軍營中,一衆將士進進出出仍是井井有條絲毫不亂,而在主帳之中,顏良據案而坐,一衆文吏武將分列兩旁。

顏良說道:“休武,勞你奔波了,靈壽那邊到底是何情形。”

張斐上前答道:“回稟府君,末將已經打聽清楚,劫掠靈壽的乃是縣西北房上上的一股黑山賊,其帥名爲王當,號稱有千餘部衆。”

“因着靈壽西邊的一些鄉靠近山地,易受盜賊滋擾,故而暗中多有向黑山賊納款以求平安,原本倒也與那賊人相安無事。”

“可此番王當膽敢犯下衆怒,公然劫掠兩個裡聚,破一亭舍,殺死二十餘人,殺傷三十餘人,擄走婦女六人,劫掠財貨無數。”

“受賊侵擾之家幾達兩百餘戶,還望府君爲百姓除去此僚,還天下一個清平。”

張斐說着說着,情緒便有些激動,顏良略作安撫道:“休武莫要心急,我且問你那王當的來歷如何?爲何找這兩個裡聚和石臼亭下手?”

張斐答道:“王當乃是張燕手下一名小帥,此兩個裡聚之前曾拒絕過王當一些非分要求,故而惹其怨懟,而石臼亭正處於房山往靈壽的要道之間。”

顏良問道:“依休武之意,當如何處置?”

張斐道:“當速發大軍聚而殲之。”

“房山地形道路可探聽清楚了?賊虜屯壁何處?守禦如何?”

面對顏良一連串問題,張斐卻答不上來,只是吃吃道:“這……倒並未得知。”

顏良只說道:“休武,我只你心繫百姓,不過我等此番來到常山,非是要與黑山賊決一兩場戰鬥的勝負,乃是要亡其根本,不可操切行事。”

“末將受教了。”

顏良將手下將校幕僚一一看去,發現手下衆將於戰陣廝殺都極爲拿手,但剿滅山賊卻並無太多經驗,知道他看到一個人,眼前才一亮。

顏良說道:“行之,我若記得不錯,你昔日在己吾縣尉任上可是上任不滿月便剿滅了境內盤踞已久的慣匪。今日之事,你有何想法?”

陳正排衆而出,抱拳應道:“回稟府君,當日在下手中無人,又不清楚當地環境,故而用了近月才設計破了賊虜。如今我討逆營兵鋒正盛,滅此賊人更如反掌觀紋。只是黑山賊素來囂頑,若使其有了警惕之心,則剿滅之時我軍亦難免多有損傷,不如小施惑敵之計,然後暗中打探進山道路及賊寇屯壁虛實,待到打探清楚,則行雷霆一擊,一舉除去此僚,爲百姓伸張正義。”

見陳正說得頭頭是道,顏良不由心中暗贊,繼續問道:“且詳言之,如何惑敵?”

陳正道:“如今靈壽縣長與縣尉出缺,府君可選一人暫行其事,但毋須多遣人手,只是維持地方防務便可,示賊人以縣中只欲嚴守門戶,不欲追究前事,則賊人必小覷於我,戒備疏鬆,乃致我以良機也!”

顏良笑道:“哈哈哈!好,行之不愧腹有錦繡,那我便署你爲靈壽長,如何?”

帳中衆人先前並無多少人知道陳正之前還有當縣尉剿匪的經歷,但對他通過寥寥數語便定下了剿匪之策也不由不欽佩,如今聽顏良開口就要署他爲一縣之長,自是豔羨。

要說那縣長雖然只有四百石,比之陳行之如今的軍假候比六百石還低了半級,但軍中職務與地方職務卻不可相提並論,一縣之長實際上要遠遠比一個軍假候來的重要。

當所有人都以爲陳正會欣然接受,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陳正竟然拒絕了這個提議。

陳正說道:“縣長自有任命,如今只是還未到任,府君不若署在下爲靈壽尉,一來可使賊更輕視於我,二來若在下驟然爲靈壽長,則靈壽丞未必不無想法,若其稍有不配合,則在下行事必有不便之處。靈壽尉亦執掌縣中防務,又不引人忌,更爲妥帖。”

當日陳正還爲自己在己吾尉任上建了功,卻並未得到應有的升遷而憤憤不平,可如今跟着顏良打了一連串仗之後眼界也大爲提升,知道無論是縣尉或是縣長,只是臨時之任,日後定然更有其他任用,便做出了這看似考慮周到的提議。

對於陳正的態度,顏良也很是滿意,心裡不免對其加上了識大體的評語,便笑呵呵地道:“好!便依行之之策,需要什麼人手你儘管提。”

陳正鄭重行禮道:“在下自當盡力爲之。”

顏良想了一想,又說道:“如今尚未重申禁絕國中士民商賈與黑山賊交通往來,故而定有不少商賈仍舊與賊人有所默契。休武,你是常山人氏,留心查訪一下,有無關係較爲密切的商賈知悉房山賊虜的情況。”

張斐答道:“諾!”

“小心一些,莫要打草驚蛇。”

“末將明白。”

——☆——☆——☆——

第二天朝食過後,真定縣長、縣丞、縣尉三個長吏便齊齊帶着手下各曹掾屬,提着一摞摞的籍冊出了北門往討逆營駐地而來。

縣長與縣丞二人,並他們手下的各個曹掾俱都眼睛通紅,時不時還打個哈欠,顯得無精打采。

昨日宴會上顏良輕飄飄一句需要驗看籍冊,他們可不敢大意,趕了個通宵挑燈夜戰整理覈驗,唯恐有什麼明顯的謬誤,典型的“上邊一張嘴,下邊跑斷腿”。

稍稍落在後邊的縣尉雖然沒有熬個通宵整理籍冊,但他心裡也七上八下,因爲他所帶領的戍卒雖然兵甲勉強過得去,但缺乏訓練,顯然是經不住太過嚴苛的考校。

三人來到營內時,營中士卒正在用朝食。

ωωω●ttκǎ n●C○

其他地方用飯時都是亂糟糟的,但討逆營裡的將士都列成一排一排,等在各自的炊釜前領取自己的食物,然後走到自己的帳邊坐下食用,中間即便是互相之間說話也都是輕聲細語,並不顯得嘈雜。

討逆營中長期以來的習慣,看着一衆官員和戌卒們眼裡卻暗暗心驚,心道這不愧是縱橫河朔的強軍。

來到大帳前報名請見後,顏良卻並沒有擺架子讓他們多等,不多時便請他們進去,收下縣中的籍冊。

這些籍冊,顏良自然是不會親自去驗看的,隨他一同前來的田燦、劉劭、時苗、張揖等人如今俱都還並未署具體的官職,正好通過查閱覈驗籍冊的機會,考量考量各自的才具。

隨便過問了幾句縣中情況後,顏良便帶上縣中官員一起去考校戍卒的訓練水平。

對戍卒的考校並不複雜,不過是站立、蹲下、前進、轉身的基本隊列,並一些常規武器的應用。

可想而知,缺乏訓練的戍卒表現得十分糟糕,隊列也倒罷了,對武器的應用實在是粗疏得很,令所有旁觀的官員都暗暗汗顏。

真定縣尉原本以爲自己會受到嚴厲的呵責,不過顏良臉上神色不變,只是淡淡地問道:“縣中戍卒幾日一練?”

縣尉張詡十分忐忑地答道:“一……一月一練。”

“哦,一月一練是少了些,以這樣的戍卒怪不得不是黑山賊的對手。”

縣尉把都深深地低下,說道:“下吏御下無方,還請府君責罰。”

“無礙,無礙,戍卒本就只起到戍守之責,對上黑山賊這等強梁自是不太敷用。”

縣尉還以爲顏良如此好說話,不由暗暗吐了口氣,不料顏良又說道:“從明日開始,張縣尉親自帶着戍卒隨我營中將士一同操練,半個月後再考覈一次,若是再如此不中用,那……”

話沒說完,但誰都聽得出來未盡之意,張縣尉連忙應諾道:“末吏遵命。”

“胡縣令。”

“下吏在。”

“大將軍命我前來坐鎮常山,總制剿賊之事,可若是光憑我麾下的將士,還有這些戍卒,可還大大不夠。此處有我擬的募兵告示,你即刻着人張貼布告,並命有秩、薔夫、亭長、里長等好生宣諭。”

“下吏遵命。”

顏良又當衆宣佈道:“此番整訓涉及國中全數十四個縣,分北邊七縣與南邊七縣,新募之卒各在元氏與真定集中整訓,一個月後舉行大比,最優者稱爲狀元,可直授我軍中屯長之職,其餘符合條件者也可徵入軍中。無論符不符合條件,均供給整訓所用的餐食,若是路途遙遠,還可酌情補貼部分旅途糜耗。”

“待得新募之卒練成之日,便是剿滅黑山賊寇之時。”

顏良的募兵告示自然不是僅僅下發到真定縣內,他早就擬好了文書,抄送國中十四個縣,令各個縣一同佈告宣達。

誰知佈告剛剛貼出去沒兩天,新募的士卒還沒來到,一封反對的書信便來到了顏良的案頭。

這封書信正不是旁人所書,而是顏良從袁大將軍處討來的常山長史辛毗辛佐治。

因着辛毗與顏良分道而行,顏良走鉅鹿繞了半個圈子,還在下曲陽家中休歇了三日,故而剛剛來到真定,但辛毗直接走的趙國,路途又近,又毋須耽擱,所以早幾天前就到了常山國治元氏縣。

在從鄴城出發之前,顏良有與辛毗交代過,他會在真定留駐一段時間,常山國中政務一應付之於他。

辛毗正是三十多歲年富力強有所作爲的時候,對於顏良的放權欣然而受,來到元氏之後也不懈怠,將國中原本有些混亂的政務一一整理,倒也有了幾分起色。

常山國除了上艾、井陘兩縣幾乎爲羣山籠罩,其餘各縣均都有大量良田,堪稱是一方樂土,原本人口繁多,有近十萬戶,六十多萬口人。

但自黃巾之亂後,天下喪亂,又時不時夾雜天災與疫病,眼下常山國中的戶口只有最繁盛時的六七分。

當然,這只是官方籍冊上的數目,有不少百姓逃入山中躲避賦稅,還有的依附了黑山軍,甚至各家各族手裡也隱匿了大量僕客,具體有多少誰也不清楚。

在人口減少的情況之下,國中賦稅也相應減少,而且常山多歷匪患,沿邊諸縣往往賦稅都收不足。

而地方官吏也不敢太過苛迫,因爲曾有過官吏催逼過甚,百姓怒而殺官投了黑山賊的例子。

所以如今常山國中府庫錢糧嚴重不足,用以維持國中日常開支尚且足夠,若要再度增加大筆開銷,可就完全不夠用。

顏良手下的七千多討逆營將士因爲有正式編制,所以在州中專門會劃撥錢糧,不用算入國中開銷,毋須辛毗擔心。

不過,盡職盡責的辛長史肯定不會料到顏良手裡的兵馬可不止報給州中的七千多,另外還有三四千之數需要額外開支,不然就連這多出的三四千兵的吃用開銷就夠他頭疼一陣子。

如今顏良還要新募士卒,那顯然需要額外一筆開支,就算是能以剿匪的名義問州里找補回來一些,但也得國中先行支出,而且能不能得到州中的認可亦未可知。

所以辛毗一看到顏良行文給他,要他配合在南邊七縣張貼布告大肆募兵,他第一時間就回函顏良表示反對。

辛毗在信中把反對的理由羅列了一大堆,但核心思想只有兩個字,沒錢。

收到來函的顏良倒是沒有太過爲難,常山國中的財政情況他雖然事先不知道,可猜也大致可以猜得出來,肯定不會太過充裕。

若是僅僅從常山國的財政考慮,那辛毗的意見無疑相當正確,畢竟沒錢沒糧還談什麼募兵,募來的兵總不見得喝西北風吧。

但顏良有他的打算,常山國被黑山賊肆虐十餘載,想要在此地徹底打敗黑山賊,光靠他手下的將士是完全不夠的。

必須將舉國士民合爲一心,擰成一條繩,方纔能夠事半功倍,不然的話會越打越疲事倍功半。

顏良畢竟曾經當過幾年公務員,進步思想那可是時刻銘記在心,他記得大天朝的某屆某中全會總結提出了某項決議,決議的中心思想是“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

這句話放在此處也毫不違和,愛的自然是我大常山國,沒毛病。

至於說錢什麼的,顏良還是小小有些積蓄的,先行墊付一些那也不是不可以。

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567章 ****第74章 計點戰果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287章 除夕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79章 馬城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24章 登樓遠望第22章 樂極生悲第275章 六禮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549章 女間第331章 間客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500章 寧城亂第546章 勝利慶典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339章 杜令君第26章 真小人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31章 魔改鹿車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336章 西柏陂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49章 做人難第4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267章 真香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378章 踢毽子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482章 一鍋端第331章 間客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2章 死了又死第128章 己吾匪事第7章 鄉野之民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330章 新奇的營房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42章 誤中副車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378章 踢毽子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50章 固辭東郡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575章 “山賊”第19章 城下攻防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37章 孰爲黃雀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430章 來戰
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57章 一逃又一追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567章 ****第74章 計點戰果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414章 五路同時出兵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287章 除夕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249章 勾心鬥角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79章 馬城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24章 登樓遠望第22章 樂極生悲第275章 六禮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334章 今始從本心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481章 黑夜中的怒龍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570章 批發衣帶詔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549章 女間第331章 間客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500章 寧城亂第546章 勝利慶典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339章 杜令君第26章 真小人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31章 魔改鹿車第475章 人主氣象第152章 武威張繡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336章 西柏陂第148章 戰後處置第49章 做人難第41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267章 真香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487章 合兵攻城第378章 踢毽子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197章 官渡落幕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342章 高幹的小心思第71章 人心似老二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440章 太原王凌第482章 一鍋端第331章 間客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2章 死了又死第128章 己吾匪事第7章 鄉野之民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330章 新奇的營房第441章 一路向西第42章 誤中副車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310章 遊說張子明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378章 踢毽子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50章 固辭東郡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575章 “山賊”第19章 城下攻防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37章 孰爲黃雀第338章 中道遇賊第366章 西鄂之戰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430章 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