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

短暫的溫泉館避暑活動結束後,田信又返回龍首原南側的工地。

聚集此處的五萬軍民勞力不時有服役勞力更替,但總體建設速度卻越發的快了。宅院、牆面、路面的施工,隨着技術積累越發成熟,工作效率也就跟着高漲。

而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就擺在田信面前,無法迴避。

到目前爲止,他都沒有爲自己修築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那麼舉行禪讓典禮後,難道就要住到長安周邊廢棄、翻修的漢家宮殿羣裡?

臨時徵發、聚集計劃外的勞力、物力去修建宮殿,自然會破壞現在的各項計劃。

至於調動龍首原的勞力、物力轉而就地修築宮殿……這並不是多難的事情,只是不利於長安新城的修築的計劃。

在年初春耕結束動工時,根據當時預計能在年內修築六座街坊,並完成兩到四座街坊的地基、暗渠的修建工作。

可現在施工進度迅速,年內絕對能修築好核心的八座街坊,並完成南部八座街坊的地基規劃工作。

有今年成功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到明年可以徵發七萬規模的人力,這七萬人力是輪番服役時能保證的常駐人力,也大半是今年參與施工、積累經驗的熟練工。

所以明年的七萬勞力能發揮出七年五萬人兩倍的效率……換言之,也只有明年才能動工、修築宮殿。

而宮殿修築又最依賴大型、巨型木材,這些木材的蒐集、運輸、預處理又佔了很大的工程時間。

想要修築一座氣派能用,又不損耗人力恢復,那麼這個工程時間就需要延長,最少需要三年時間。

明年、後年、大後年的下半年,這座宮城及配套的公卿衙署才能完工、使用。

禪讓稱帝后,卻沒有合適的宮殿入住……這是一件很不體面的事情,事關國朝上下的顏面,也不利於樹立新朝威儀。

再窮也要修築一個標誌性的宏偉建築,這是向天下宣揚力量、權威的最好作品。

所以不能草率的修築一座宮殿應付場面,可要花費三年時間的話又有些漫長……雖說把皇帝、先帝子孫都控制在關中,原來的大漢天子劉協也控制在手裡,可就怕激發新一輪的叛亂,讓休養民力的願望落空。

急着代漢,就是爲了解決名義問題,以避免更大範圍的動亂。

動亂和各種不穩定會干擾民力的休養,這種看不見的損失,往往不遜色戰爭的直接殺戮。

因此在這個時間緊迫的關鍵節點,北府的人力、物力必須要轉彎,從已經步入正軌、越來越快的街坊小城區修建工程中轉移,去從頭規劃修築一座宮殿及各種配套的設施。

可田信不樂意……那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直接甩到雒陽方面的朝中諸公臉上,田信、北府都覺得棘手,他們自然也很是棘手。

宮殿、城池的修築,最是消耗人力、物力。

曹魏重修雒陽前後耗費了四五年時間,斷斷續續的修築也只是恢復了漢末城內的建築,很多宮室遺址也只是清理了廢墟,沒有進行詳細的修復。

也就魏國的鄴都在這些年不斷的增修中有一種國度的氣象,再其他的都城、臨時都城顯得破落。

先帝在成都時,王宮是用現有建築改建的,沒有耗費寶貴人力去修築宮室,改善生活居所;後來遷徙江都,各處宮殿、衙署也以簡樸爲主。

田信在關中更是休緩三年纔開始徵集人力進行土木作業,此前有勞力富餘時也投入水利、道路等基礎建設。

所以現在的難題就在這,不修宮殿就無法樹立威儀,可修了宮殿會破壞關隴的建設計劃……甚至修宮殿,也有些來不及。

說的嚴重一些,北府寧願拖着,也不願浪費、無節制的使用人力。

使人力保持活力,才能時刻有應對戰爭的準備和熱情。

若是人力疲倦,有了宮殿來完成禪讓……卻因此失去對外的戰爭威懾力,以及內部對戰爭的熱情,那麼情況會更糟糕。

爲解決這個問題,只好由諸葛亮出面,發揮拿來主義,先把曹魏在雒陽修復的宮殿重新進行檢修、修補表面,以方便完成禪讓典禮。

在雒陽進行禪讓典禮自然不如關中安穩,因此要在雒陽穩妥進行禪讓典禮,就需要進一步增加馬超的權柄,使馬超全面控制雒陽內外的衛戍、審查工作。

哪怕楊儀少府衙署的稽稅部隊,此刻也要暫時解除武裝和編制,和其他衙署解散的武裝力量組成施工團隊,去修繕宮,以及在平樂觀建造龐大的禪讓臺。

跟關中禪讓不同,在關中的話,前來觀禮、接受檢閱的部隊規模哪怕有十萬之衆,也會在軌道、渭水河運這兩條快捷運輸線路的保障下以相對低消耗的狀態完成閱兵。

好在朝廷公卿已經接受了融合,不介意再揹負一點人情壓力。

就在朝廷開始爲雒陽受禪儀式忙碌,奔波中,時間來到了夏曆九月上旬,關中、雒陽已然入秋,秋收完成的府兵開始陸續集結,或充實前線的警備力量,或更換新的戎裝、旗號,分批調往雒陽準備參與禪讓典禮,以及接受閱兵。

就在這關中府兵熱火朝天積極準備之際,前來一條令田信也感到驚駭的消息傳來。

夏侯玄及所在的《後漢書》編纂團隊人羣中滋生疫疾,當地已經完成鄉社一級的道路封鎖,而疫疾卻隨着《後漢書》草稿送審人員蔓延到長樂坡附近的官吏羣體中。

甚至陸續遣散的五萬施工人力中也有可能被感染,因此事情突然就這麼棘手起來。

在事情起源調查明白之前,田信雖然有憤怒,可更多的是驚駭。

半夜要集中去做覈算,做完回來再改。

半夜要集中去做覈算,做完回來再改。

半夜要集中去做覈算,做完回來再改。

短暫的溫泉館避暑活動結束後,田信又返回龍首原南側的工地。

聚集此處的五萬軍民勞力不時有服役勞力更替,但總體建設速度卻越發的快了。宅院、牆面、路面的施工,隨着技術積累越發成熟,工作效率也就跟着高漲。

而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就擺在田信面前,無法迴避。

到目前爲止,他都沒有爲自己修築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那麼舉行禪讓典禮後,難道就要住到長安周邊廢棄、翻修的漢家宮殿羣裡?

臨時徵發、聚集計劃外的勞力、物力去修建宮殿,自然會破壞現在的各項計劃。

至於調動龍首原的勞力、物力轉而就地修築宮殿……這並不是多難的事情,只是不利於長安新城的修築的計劃。

在年初春耕結束動工時,根據當時預計能在年內修築六座街坊,並完成兩到四座街坊的地基、暗渠的修建工作。

可現在施工進度迅速,年內絕對能修築好核心的八座街坊,並完成南部八座街坊的地基規劃工作。

有今年成功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到明年可以徵發七萬規模的人力,這七萬人力是輪番服役時能保證的常駐人力,也大半是今年參與施工、積累經驗的熟練工。

所以明年的七萬勞力能發揮出七年五萬人兩倍的效率……換言之,也只有明年才能動工、修築宮殿。

而宮殿修築又最依賴大型、巨型木材,這些木材的蒐集、運輸、預處理又佔了很大的工程時間。

想要修築一座氣派能用,又不損耗人力恢復,那麼這個工程時間就需要延長,最少需要三年時間。

明年、後年、大後年的下半年,這座宮城及配套的公卿衙署才能完工、使用。

禪讓稱帝后,卻沒有合適的宮殿入住……這是一件很不體面的事情,事關國朝上下的顏面,也不利於樹立新朝威儀。

再窮也要修築一個標誌性的宏偉建築,這是向天下宣揚力量、權威的最好作品。

所以不能草率的修築一座宮殿應付場面,可要花費三年時間的話又有些漫長……雖說把皇帝、先帝子孫都控制在關中,原來的大漢天子劉協也控制在手裡,可就怕激發新一輪的叛亂,讓休養民力的願望落空。

急着代漢,就是爲了解決名義問題,以避免更大範圍的動亂。

動亂和各種不穩定會干擾民力的休養,這種看不見的損失,往往不遜色戰爭的直接殺戮。

因此在這個時間緊迫的關鍵節點,北府的人力、物力必須要轉彎,從已經步入正軌、越來越快的街坊小城區修建工程中轉移,去從頭規劃修築一座宮殿及各種配套的設施。

可田信不樂意……那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直接甩到雒陽方面的朝中諸公臉上,田信、北府都覺得棘手,他們自然也很是棘手。

宮殿、城池的修築,最是消耗人力、物力。

曹魏重修雒陽前後耗費了四五年時間,斷斷續續的修築也只是恢復了漢末城內的建築,很多宮室遺址也只是清理了廢墟,沒有進行詳細的修復。

也就魏國的鄴都在這些年不斷的增修中有一種國度的氣象,再其他的都城、臨時都城顯得破落。

先帝在成都時,王宮是用現有建築改建的,沒有耗費寶貴人力去修築宮室,改善生活居所;後來遷徙江都,各處宮殿、衙署也以簡樸爲主。

田信在關中更是休緩三年纔開始徵集人力進行土木作業,此前有勞力富餘時也投入水利、道路等基礎建設。

所以現在的難題就在這,不修宮殿就無法樹立威儀,可修了宮殿會破壞關隴的建設計劃……甚至修宮殿,也有些來不及。

說的嚴重一些,北府寧願拖着,也不願浪費、無節制的使用人力。

使人力保持活力,才能時刻有應對戰爭的準備和熱情。

若是人力疲倦,有了宮殿來完成禪讓……卻因此失去對外的戰爭威懾力,以及內部對戰爭的熱情,那麼情況會更糟糕。

爲解決這個問題,只好由諸葛亮出面,發揮拿來主義,先把曹魏在雒陽修復的宮殿重新進行檢修、修補表面,以方便完成禪讓典禮。

在雒陽進行禪讓典禮自然不如關中安穩,因此要在雒陽穩妥進行禪讓典禮,就需要進一步增加馬超的權柄,使馬超全面控制雒陽內外的衛戍、審查工作。

哪怕楊儀少府衙署的稽稅部隊,此刻也要暫時解除武裝和編制,和其他衙署解散的武裝力量組成施工團隊,去修繕宮,以及在平樂觀建造龐大的禪讓臺。

跟關中禪讓不同,在關中的話,前來觀禮、接受檢閱的部隊規模哪怕有十萬之衆,也會在軌道、渭水河運這兩條快捷運輸線路的保障下以相對低消耗的狀態完成閱兵。

在雒陽舉行禪讓,那很多預期規劃的部隊就無法來觀禮……現在的朝廷和北府,不是不能支付這筆軍隊調動的錢糧支出,而是很不划算。

這筆錢糧躺在各地府庫裡,那中樞就有隨時發動一場平叛戰爭的戰備、底氣;可錢糧消耗無度,導致內帑空虛,自然會引發、刺激、助長某些人的野心,以及冒險精神。

所以在雒陽舉行典禮,前來觀禮、參加閱兵的軍隊就不可能太多,駐地太遠的軍隊也不適合參加……這又會令駐屯關隴的府兵產生失落情緒。

而這種失落情緒引發的怨恨,自然不會傾瀉於北府,而是要宣泄在提議的朝廷公卿頭上。

換言之,目前提議到雒陽舉行禪讓典禮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可田信、北府拖到現在才讓朝廷出面解決……自然是需要朝廷站出來背鍋,以承受廣大府兵的不滿情緒。

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八十四章 蛹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三百章 精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九十一章 易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二十章 夜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
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八百三十七章 失竊案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二百九十六章 首交鋒勇士舉義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五百二十七章 典論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六百零三章 疲軍沒資格拒絕第三百六十九章 葫蘆第一百二十五章 內因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八十四章 蛹第六百四十三章 家宴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一百七十二章 決戰前第二十六章 戰後第六十八章 陣不成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民心第六百五十一章 童子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八十六章 互贈第一百三十五章 白兔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四百一十九章 親親相護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一百五十六章 參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二謙之爭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小之分第三百一十一章 洞悉第四百九十四章 造紙第八百一十一章 軍大衣第四百三十四章 鐵山第二百零三章 受辱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四百三十三章 無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士戶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鴉第八百二十六章 前期準備第二百七十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四百八十九章 禁錮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被動第五百八十七章 我們是親戚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三百九十八章 將門有將第八百七十八章 延遲第四百七十四章 齊心第七百九十六章 情報第三百三十五章 變數所在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一百九十九章 交待家底第八百六十五章 折中處理第八百二十七章 秘籍逆練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三百章 精兵第四百九十一章 舉例第四百三十九章 文和與亂第八百五十六章 河北大局第五百二十一章 因地制宜第九十一章 易第三十九章 自謀前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信任危機第一百四十四章 關中都督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三百零二章 劉曄第一百四十二章 擄之第五百零六章 當面第六百三十四章 楊公三成第六百八十八章 泰山錄事第七百六十二章 釣魚第二十章 夜中第二百一十六章 青華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四十二章 委屈第三百八十五章 學校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六百三十一章 畫家第八百一十七章 想得開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四百八十八章 婚姻第三百四十六章 珍重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一百八十三章 鑄幣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夢第四百三十七章 惠子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任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六百一十六章 風口的姚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