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三十五章 李嚴舞劍

bookmark

暫時給少府衙署、少府卿楊儀指定了未來發展的方向,田信就接待李嚴。

李嚴面有愧色,強作精神講述江都這段時間發生的趣聞,着重講述江東方面傳到江都的一些事情。比如大司農王連督運許多物資回江都,就引發了江東輿論方面的反對意見。

從下游向上遊運輸大筆物資,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士民苦之。

既有運輸方面的辛苦,也有江東人的反對意見。

哪怕孫氏時代的江東大小士族、豪強等被遷移到嶺南,可一個個家族那麼大,強遷的也只是東吳‘降臣’,對那些降臣的親族、近支,卻無法借這股風潮打包遷移嶺南。

人家孫權那麼壞的一個人,尚且能容忍這些非暴力不合作的士族、豪強;現在漢軍若一體清算,着實有些詭異。

因此張溫斷案時,給江東士族留了一個根,沒有盡數拔除,也無法盡數拔除。

處理降國君臣,素來是一件尺度極大的事情。

敗者無人權,照亂世傳統、規矩來說孫權的宮室女眷、降臣的妻妾理應被集中分配。

甚至爲了不留污點截留這些寶貴的生育年齡女性,會嚴懲降臣集團,將女眷變成合法的寡婦,那後續操作就好看多了,新組合的家庭也不有太多的矛盾。

上面有先帝、大將軍壓着,中間有張溫、諸葛瑾斡旋處理,保證了江東降臣家庭結構的完整,只是許多人遷移嶺南時只能正妻隨行,其他小妻、妾室、婢女則進行分配。

這種分配,朝廷主要文檔裡不會詳細記載。

名義上處理這件事情的負責人是關興,他會根據各支軍隊的親近關係、兵員籍貫、駐地,進行各種傾斜處理。

原則上,就是關係親近、功勳大,光棍嚴重的軍隊得到更多的名額。

這也是田信無力改變的事情之一,只能儘量保證把關興、諸葛瑾、張溫分配過來的女子安排妥當。

在這種迫切需要更多女人組建完整家庭的時代裡,普通人、寒門士人、低級豪強或低級官吏、軍吏,是沒資格娶納小妻、妾室的。這是跟主流輿論相違背的事情,你這麼做了,肯定會引來誹議,以及各種處理。

整個朝野缺乏女子,這是一個大問題,誰佔有不該佔有、超過默認規矩上限的女人,本就是一件容易引發輿論、羣體憤慨的事情。

依照李嚴的說法,江東地區對王連運輸錢糧充實江都一事的不滿情緒,自然是多個原因的,其中有實際因素,也有一定程度的遷怒。

漢軍各支部隊都有這種迫切需要女人成立家庭的單身吏士,所以從戰爭破壞幅度較小,孤寡女子又多的江東地區蒐集女子,就成了一種非常實際,如同默許的解決辦法。

生育年齡的女人,在這個人口惆敝的年代裡顯得十分重要,在曹操、曹丕大肆誅殺時,被殺者女眷普遍會得到豁免。

哪個地區擁有更多的女子,那今後就更爲繁盛、強大。

江東地區不滿朝廷、漢軍,又剛剛被處理了一輪,遷走了絕大多數的士族,也遷走了許多孤寡女子……所以,江東士民的不滿情緒,就主要體現在相對弱勢的大司農王連身上。

李嚴覺得這件事情可輕可重,對王連進行一定程度的打擊。

畢竟江東新附,正是恩養士民拓實根基的關鍵時刻……王連往江都運輸貴重物品補充國庫的話,自然是合情合理的;可王連還動員許多寶貴的勞力,向中游本就產糧的江都運輸大宗糧食,就值得推敲其真實用意。

田信聽着李嚴講述王連這起事件的前後因果,和各種主要、次要的因素、事後影響。

總覺得李嚴在隱瞞什麼,自己對李嚴控制,不是傀儡木偶那種,而是李嚴在考慮事情時,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得失,其次纔是他自己的得失。

如果對自己有重大利好,反倒因爲彼此關係親密、信賴關係,反倒會助長李嚴的膽量,讓李嚴有了擅自行動的勇氣。

比如費禕、董允這些人搞的事情,難道李嚴真的不清楚事態的後續影響、走勢?

他很清楚,可覺得婚事能成,對彼此都好,所以就應着各種請求前往麥城說親,試探口風……至於小妹未來的下場,絕不在李嚴的考慮範圍內。

而現在,遵循這一原則,李嚴忠誠的同時,也會做一些謀利的事情。

手握瓷器生產和釀酒行業,李嚴貪圖的絕非金銀之利,這個利應該是擴大己方陣營的影響力、控制範圍;削弱、打擊敵對陣營。

顯然,李嚴這麼聰明又有點小氣、記仇的人,不會只盯着王連打,肯定還有後續的手段。

李嚴見田信默默思索不言語,也就靜靜等候田信的決斷。

該說的已經說了,繼續重複闡述只會引來田信的不滿……這是個獨斷專行的人,最不喜歡的就是脅迫。

諄諄善誘,也是一種語言方面的脅迫。

田信先排除了李嚴的說法,江東士民的確有‘怨言’,也怨王連,不敢怨其他方面。

口出怨言,自然是有所訴求,或訴求得不到滿足。

至於因爲江東孤寡女子、降臣妾室被漢軍重組爲家庭……這是各國的根本大計,是當今默認、司空見慣的事情,不值得驚奇、憤慨。

張溫、諸葛瑾都是做事有底線的人,不會像魏國河東郡守趙儼那樣爲了政績,將假寡婦當做真寡婦蒐集上來送到軍裡進行婚姻重組。

又沒搜刮江東現存士人的妻女,這些人慶幸還來不及,怎可能針對此事發表不滿言論?

所以,排除這些似是而非的干擾後,答案只有一個:身爲江都尹的李嚴,因爲職務便利,與江東方面的士人存在某種約定。

比如運糧,從長江下游往中游的江都運糧是真的辛苦,可在利潤面前,這點辛苦又算的了什麼?

須知,四五年前的江東是不缺糧食的,江東糧商出入江都,買賣寶石、糧食,購買軍械、蜀錦、漆器等奢侈品……可是一條成熟的商貿運輸線。

現在江東殘存的江東士人,準備在這個江東糧商徹底消失的真空期裡,重新扛起這杆大旗,將糧食貿易做起來。

他們不做,等今後冊封到江東地區的漢室軍功侯立穩根腳,這些軍功侯自然會做這個生意。

到時候,這些殘存的士人,是很難競爭的。

乘現在着手發展,積累優勢,今後纔有跟軍功侯競爭、合作的底蘊。

而李嚴的酒場,先天與糧商、糧食貿易有密切交流。

江東如果崛起新的糧商,那急需朝中大佬庇護,李嚴距離當大佬還差那麼半步,所以李嚴想一步步推動江東糧商發展,然後承上啓下,成爲自己與糧商羣體之間的代言人。

自然而然的,這個過程裡強化己方控制範圍,就會削弱對方陣營的控制力。

糧商麼,有了錢,還能組織龐大的運輸隊……有錢方便舉孝廉入仕,有組織結構,就能拉起‘鄉兵’,上一個這麼崛起的漢室重臣似乎叫做朱儁?

田信又覺得自己可能想的太過深遠,可能現在李嚴只是有個朦朧、粗糙的計劃,甚至只是李嚴想報復,才發現這麼報復的話,還有很多後續玩法。

糧商崛起,雖然能很快,但想要轉型……有點難。

在糧商轉型爲更復雜的形態前,還是很好控制的,能輕易打死。

有足夠控制的餘地,田信突然覺得陸延可以放歸本籍,先舉一個孝廉爲好,然後推動江東官學發展。發展過程中缺很多資金,這些糧商自然能慷慨解囊,形成一個循環的環流,向外不斷產出學生。

思維落定,田信道:“敵亂箭射我,意在使我分心。我若不做還擊,事事被動,必遭算計。於情於理,也該禮尚往來,正方兄放手施爲,無須顧慮。”

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七百二十四章 期期艾艾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四百章 衛軍第九十三章 畫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三十四章 豬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
第一百九十二章 湘州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一百二十六章 父子升斗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四百二十三章 雷山風雨第八百三十三章 總理第三百零九章 序幕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二百四十四章 生第八百零七章 司馬計謀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六百二十章 郎中令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三百五十二章 矛盾第七百八十九章 不改初衷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六十五章 諸葛伯鬆第一百六十四章 首戰勝第六百一十四章 熟悉的友人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三百二十七章 變數第七百四十八章 錢窩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角債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二百五十五章 宰一儆百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四百三十章 童謠第四十三章 關姬第五十七章 污衊第七百三十三章 楊少府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八百零四章 意在拖延第五百八十五章 啄木鳥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七百九十章 正第六百一十八章 畫第一百八十四章 使者第五百八十章 戰術重現第七百六十五章 遊說第六十四章 欲相持二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二百一十四章 備羽飛第八百六十八章 鹽池第四百四十五章 相府應對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所顧慮第二十七章 平魯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二十五章 體面第四十五章 千鳥第一百七十一章 進與退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三百五十三章 誅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橘林館第八十一章 軍事威脅第一百一十四章 削髮第八百八十一章 三年第六百零八章 爵位封號第七百二十四章 期期艾艾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據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一百四十一章 落幕第三百四十七章 謀反第六百一十五章 彼此黑心第五十九章 戰江陵二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三百一十三章 西北風第五百四十六章 致良知第四百章 衛軍第九十三章 畫第四百八十七章 安置第十三章 畫龍不點睛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三百四十八章 將退軍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二百八十三章 張遼造車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五百三十四章 象邑動員第五百零一章 嫡系團隊第七十九章 成者阝第三百零七章 破家第一百五十一章 剪刀第六百八十二章 尋覓戰機第一百三十八章 反擊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詫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國相第二百九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七十四章 人質第三百四十二章 逃脫第三十四章 豬第二百九十三章 謀進退潘承明細說虎狼第五百四十三章 敗者無人權第一百一十六章 焦慮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過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詭異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四百五十九章 天地同力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