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歸己之功爲天有

馬鈞和他的西域異士朋友這套方案,之所以讓李素技術上越想越可行,就是因爲他們非常貼合雒陽周邊的地理環境實際情況。

雒陽新城用水,最大的困難就在於新城的位置比新城旁邊的伊洛水水面水位要高很多,從河裡汲水上來成本太高,一百多萬人要用,不可能都靠水車提甚至是提桶。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盲區,連李素和諸葛亮都沒有想到——伊洛水的水面水位低,這不是一貫如此的,

只要往上游追溯百餘里,就可以發現,伊水在流出伏牛山、進入伏牛山和邙山之間時,在龍門伊闕這個位置被山夾住,上游的水位還是很高的,絕對海拔落差能比下游流入黃河那個點位高出數十丈。

是穿山衝出龍門伊闕時,損失了大量的落差和動能,短短十里龍門谷,落差就降了二十多丈,離開山區後進入河洛平原,後續一百里幾乎沒有再降多少,是很平緩的。

羅馬式修高架水渠的核心思路,就是“儘量別浪費河流、水源的天然落差”。

如果有三十丈落差,要分配到一百多里路的河道沿途。天然狀態下前十里就花掉了二十丈,後一百里才分十丈。

那麼修了高架水渠之後,前十里不能讓河水下降得快,要省着點用,只降低兩丈。省下來的十八丈,分給後續的一百里用。這樣每一段流速都一樣平穩。

這種微操,在古代很難實現,羅馬人其實也不是很精確,不過夠用就好。

玩過“刺客信條”系列那些意大利背景地圖的玩家,應該都不陌生那種古羅馬高架水渠遺蹟的樣子,知道大致是個什麼落差粗糙度。

現代真正對這種操作掌握精確的,是華夏的“南水北調”工程。

後世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湖北方城埡口讓漢水突破桐柏山後(就是李素現在要修博望-葉縣-昆陽運河的那個位置),水位海拔是147米,到北平城的終點水庫水面海拔是49米。

總共才98米摺合漢朝42丈的落差,21世紀的工程科技要實現讓河水自流1300公里遠的壯舉。那才叫一丁點天然落差都不能浪費。

哪怕是“穿黃工程”這種高難度點,都只給你7米的落差損失額度。

(漢水的水從黃河底下過去,過河前高於黃河河面很多,急速下降從底下穿過去。過完黃河之後還要再擡升回來,相當於連通器原理,不能放任水位降到比黃河河面還低。這個“跨越黃河的連通器”的壓力損失只許有7米。

因爲如果過完黃河後水位一直黃河河面還低的話,那就比北京城的海拔還低了,沒法繼續往北流。從新鄉到北京最後500多公里,還要靠連通器反擡挽救回來的這丁點海拔,來提供自流動力。)

相比之下,李素現在要發掘的技術,只是依託羅馬人的勘測和設計精度,做到“二十丈落差,供一百二十里河道均勻使用。全程水面下降速度均勻一致,每段高架石渠海拔精確到尺”,這個難度要求會低得多。

(南水北調的海拔調度精確要求,就不是精確到尺了,要精確到釐米)

何況,李素早些年也不是沒做挖運河修水利的探索,他用鉛垂和簡易氣泡水平儀、利用三角函數關係的等比觀測支架配望遠鏡搞的“土法測高儀”,都是遠超過漢末原本“海拔測量”這一科目水平的黑科技。

李素的海拔、測高勘測技術精度,基本上可以達到大航海時代中期、工業革命前的水平。

否則他怎麼敢提出修南陽-潁川運河?否則他當年怎麼敢挖掘加爆破、引導西漢水北歸故道衝向陳倉城?

李素對水位海拔的利用,本來就是精確到當世一人的地位,而且遠超地球上同期第二名。

只不過他之前做出的一些事蹟,比如“高祖託夢劉備,地震讓漢源改道”這些,都被人認爲是天命神蹟,沒人去解讀裡面的科學原理,不敢也沒機會解讀,都保密着呢。

所以世人不知道李素在地理勘測方面其實有多牛逼,他的部分早期成就被歸功給神了。

別人是“貪天之功爲己有”,

李素是“匿己之功託天有”。

……

於是乎,問題就變成了:高架部分造價至少四十億,再加上沿着山修的廉價、無需架空部分,再加上測量費,精確設計勘測,整個項目,至少是五十億錢!

但造好之後,好處也非常明顯,可以解決至少幾百年的首都生活用水問題、並且讓首都新城在選址時就完全不用冒向水災內澇妥協的風險。

還能讓首都選址時不用佔用適於灌溉的周邊耕地、選址選在相對更便於關東漕運物資支援的位置……這些好處都能收穫。

要知道,少佔用雒陽周邊的耕地,那價值可不是遠方同樣面積耕地能比的,這裡面至少價值差有兩三倍。

道理也很簡單:按照甄宓之前在長安種地、給百姓包銷新鮮蔬菜的經驗,特大城市周邊的地,未來都可以全種蔬菜,農民自己的口糧都靠外面運,他們只負責提供難以長途儲運的、易腐的新鮮蔬菜。

如果雒陽旁邊田不夠,未來這裡有幾百萬人,河洛平原兩千萬漢畝都種上了新鮮蔬菜,還不夠河南尹本地人口吃,那雒陽人在吃菜問題上就會陷入內卷。

蔬菜會漲價到“讓雒陽最窮的那批人因爲買不起、放棄吃新鮮蔬菜的念頭”爲之,靠市場的無形之手價格槓桿來倒逼壓制窮人的需求。

如果要從虎牢關外運蔬菜過來,那對不起,船隻幾次倒騰轉運、碼頭倉儲等船……這些都要時間,一路上多拖延幾天,要腐爛掉多少?或許從酸棗運來的蔬菜,一大半都腐爛了,除非做成鹹菜,否則運過來損耗極大。

這就是特大城市周邊農田的額外寶貴性所在,它提供的是特大城市市民“吃到本地菜”這個剛需的唯一解決辦法。在沒有冷藏保鮮技術出現之前,對首都地區的國民生活水平至關重要。

所以,一座百萬人口的城市,往高處乾燥之地選址、把河谷耕地讓出來,收益絕不是賬面上那麼多耕地那麼簡單,要乘好幾倍。

而這一切的好處,代價就是要拿出五十億,修高架!一橋飛架南北,從原本伊洛河上凌空而過,從河谷南岸的伏牛山架到北岸的邙山。

中間本來按自然法則該快速下降的水位,逼着它不立刻下降,用石頭高架托住,把最後九成落差省到飛到邙山山坡上後再有序降,落差用在刀口上!

另外,黃河水基本上不能用,這個選項不出意外的話不用考慮太多。因爲黃河水從雒陽舊城上游的小平津渡往上、出了峽谷之後,水流就很平緩了,黃河短途內可利用的落差不大。

要高架引黃河水,那得從小平津再往上游就引,相當於後世雒陽孟津縣的“小浪底水庫”那個位置。這個距離就比從伊闕引伊水還遠成本還高了。

而且黃河水到了下游也比較渾濁,雖然漢末安定郡和上郡、北地郡還沒被破壞成徹底的黃土高原,但黃河水肯定也是不如伏牛山段的伊水清澈的(伊水這一段的水質,可以去看看後世雒陽龍門石窟景區的伊川水,就是那一段)

這方面,李素也是傾向於讓未來首都人民儘量喝乾淨水的,早期稍微多花點錢就多花點了。

後世21世紀,東海之濱的吳越省,爲了確保“讓省城人民喝上優質水”,不也是捨近求遠,從錢塘江上游的千島湖水庫就直接修高架拉專線水管到錢塘城裡,也就是那個“農夫山泉有點甜”的取水地。這樣的行政決策考慮不勝枚舉。

不過,既然是千年大計,爲了穩妥,李素到時候如果決定要實施,還是會額外撥出一筆地理勘測考察費用,找很多專業的測量員把引黃引伊方案的可行性都精確計算一下。

五十億都花了,也不差幾個億的設計勘測費,當然要優選最實事求是的最佳方案,不能拍腦門決策。對於設計師和測量員的價值,也要充分尊重和肯定。

當然,最後真決定修了高架水渠,後續使用過程中,每年也要再給點日常清理維護費,但這個錢跟造價比,絕對是非常便宜的。

畢竟別說羅馬帝國了,便是更早幾百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修的石頭高架水渠,一直到刺客信條艾叔的時代、大航海前夕,都能保存下來大半遺蹟,21世紀人去意大利旅遊,還能看到一些。

堅固的石砌拱圈建築嘛,只要別刻意搞破壞、不養護,千年不倒都正常的。

現在,一切的決策關鍵,就回到了能不能掏這五十億、什麼時候掏得出來的問題了。

李素猶豫思索技術細節的同時,旁邊頗有大局觀的諸葛亮卻是先反應了過來,諸葛亮很果斷地勸說:

“李師,您猶豫不決,是覺得這個方案,技術上有重大疑問麼?”

李素回過神來,謹慎評估:“有點小疑問,不大,主要是錢的問題。”

諸葛亮一揮手,讓馬鈞先退下,同時讓工曹從事桓階也退下,不能聽後續的機密談話。

然後諸葛亮才單刀直入地勸諫:“既然只是擔心錢,那就先把新城選址最終敲定下來吧。您也說了,這是未來國都有數百萬人之後,纔要擔心的事情。

現在您剛造新城,第一年都未必造得完,剛造好,前兩年最多也就十萬二十萬人住。人少的時候,用水怎麼都好騰挪解決,讓百姓自己各想辦法便是。

我們既然技術上有了把握,那便是有了一個兜底的下限,心裡不慌了。前面也說了,雒陽人口多起來、陛下把朝廷遷回,至少都是三年之後。

以袁紹、曹操如今的局面,三年後袁氏肯定是滅亡了,曹操能不能收拾乾淨還不好保證。但到時候朝廷的財政壓力必然比現在少很多,軍費可以比巔峰時縮減。

到時候,朝廷還怕拿不出這五十億錢麼?而且也沒讓一年就拿出來。這種工程,肯定要循序漸進修好幾年。

我看挖河和拼接高架倒是不費時間,可是鋪高架那四十里石質水槽,要加工出來,不知要採禿多少堅硬的山嶽,動用多少石匠。真準備修了,前一兩年的錢,也濟不了多少事。

只能是先拿來採買雕琢生產這些石質水槽,攢些零件。最後一年資金全到位了,再挖溝打地基、架橋拼接。”

諸葛亮的意思很明確:這個方案關鍵是給了大家退路,知道把新城選在平緩的山坡臺地高處,沒有問題,將來可以補救。

既然如此,補救什麼時候都能補,矛盾積累到那一步、不補就會民怨上升了,到時候再掏錢也來得及,前面該快刀斬亂麻先做的事情就做了!

有了底牌退路,心中不慌。

諸葛亮看李素還在思考,他不知道李素是在思考技術細節,諸葛亮便很有魄力地說了一句:

“李師若是另有擔憂,將來可以說是學生慫恿、以河南尹身份推動了這個配套工程。若是最終不諧,效果不濟,學生一力承擔。”

諸葛瑾連忙說:“二弟你說什麼呢!你有大賢之資,將來也是經世濟民之人,怎能拿前途冒險。愚兄不過魯鈍中庸之才,這些新城選址、移民遷徙、配套安置,都是我這個民部尚書的責任,出什麼事兒也是愚兄之責。”

李素在旁邊聽得反而有些怒了,雖然這些人是好心,爭相爲看不見的風險提前承擔預期責任。

李素一拍桌子:“夠了!說什麼呢!這是分責任的時候麼?我是在想那些技術細節,而且那幾個大秦人還沒見過呢,技術說到底是來源於他們的,馬鈞年少只是理解講述。

一會兒總要讓馬鈞帶所有相關人來覲見,都摸一下底細,纔好決斷。至於風險的事兒,輪不到你們擔心。

我李某爲陛下做的那些長遠之計、存亡繼絕之功、安邦定國之謀,還不值區區這點面子?

我今天就算白賠了陛下五十億,甚至更多民脂民膏,修出來一個不能用的‘爛尾高架’,未來丞相還是我的丞相、公爵還是我的公爵!該與孔孟並列還是與孔孟並列!該名垂青史還是名垂青史!”

李素最後的話可謂擲地有聲,讓諸葛亮諸葛瑾都徹底閉嘴了。

霸氣啊,這已經到了不在乎人世間的功過得失評價,反正功勞美名溢出那麼多了,也不怕扣掉一些“成就點數”。

然後李素就敲了敲案邊懸掛的金鈴鐺串,守在門外的傳令侍從警覺地一聽到鈴聲便很職業地入內。李素吩咐他把馬鈞重新喊進來,順便讓馬鈞同夥的西域異士客商也都請來,他要一個個排查。

傳令侍從立刻領命而去,與此同時,府上的相關侍衛也都不用交代,按辦事流程活動起來。聽說李素要接見遠來的不知底細的外國人,連閒着沒事多日的典韋都重新上崗,挎着雙鐵戟帶了幾個精銳侍衛到門口站崗,唯恐那些被接見的蠻夷有什麼異常舉動,畢竟都不是知根知底之人。

站在安保人員的立場來說,小心無大錯嘛,都形成辦公流程了。

李素之所以堅持全部接見完再拍板,倒不是因爲他比諸葛亮謹慎。

而是他畢竟是後世之人,對漢末其他人而言,極西域之地的情況他們是兩眼一抹黑的,李素卻大致知道個脈絡。

所以那些西域來客如果明顯有說謊隱瞞,哪怕以諸葛亮的智商也未必看得出來,李素卻有大得多的把握拆穿。

要是一會兒李素盤問後確認這些西域異士大問題上沒說謊,那麼就間接證明他們那些小細節和技術問題上說謊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李素不是不相信羅馬造得出精密設計的石質高架水渠,他是懷疑來遠遊的這幾個人能不能做到。

畢竟樣本容量太小了,高人哪那麼容易出國?沒點奇遇或者別的理由,有點說不過去。

萬一遇到個騙設計費勘測費、就想招搖撞騙撈一把就跑的呢?說不定只是在羅馬的時候見過那種偉大工程、或者輕度參與過,但到了異國就把自己吹成總工程師。

好比後世部分外國人眼裡,華夏人個個會功夫,但就有招搖撞騙的人利用這點,自己明明是個菜鳥,也跑去外國騙學費教功夫。

同理,那些在國內混不下去的洋垃圾來華教英語,來了之後把自己吹得上天的更多,好像西方國家有先進的地方,就等於這個洋垃圾本人多牛逼了。

見過高架水渠和會設計勘測統籌建造高架水渠,這裡面難度差距何止天壤之別。一個徒見其表的西域人,吹吹牛逼講點膚淺的東西,就利用信息差讓馬鈞這種算是東方專業工程人士被騙的概率,也不是沒有。

畢竟馬鈞也還是少年,說到底經驗不足。

後世國內師範類211正經讀出來的女研究生,剛踏上工作開始教書時,被洋垃圾忽悠覺得對方簡直才華橫溢,那也要多不少。

李素一定要嚴查這方面的風險,這纔不枉他久居高位,見多識廣。

——

注:針對上一章有人提到的安全問題,強調一下,雒陽新城不是首都,首都還是舊城,皇宮也不用新造。新城是“疏解舊城的非首都職能”,類似於經濟性的新區。

所以,不要擔心安全問題。打仗打到雒陽八關都被突破、尤其東邊的虎牢關或者孟津渡都被突破了,那早就回到帶皇宮的舊城死守了,經濟區都放棄了。

另外水渠高架部分的兩端,當然都還會有人工湖蓄水,調節流量用的,這都是羅馬基本操作,所以高架過來之後會在北邙山上比新城略高的位置修蓄水湖,甚至直接修到新城圍牆內部。

主角這麼幹,也是在嘗試解決古代中國築城成本太高,把所有經濟區都圍在城牆裡,結果越重要的城市越來越大,長安雒陽城牆周長幾十裡最後上百里,根本沒法守,十萬大軍都不夠在城牆上站滿格子。

這方面其實可以借鑑吸收一部分西方城堡制和曰本天守閣,城池就是政治和軍事要塞。非政府和學術機構的部分,作爲城外防守力度輕一些的附屬區,或者說“城下町”。

有嚴密高峻城牆保護的軍事堡壘,就不用造太大了。漢末原有的雒陽城規模,就是未來政治中心規模的上限。

第214章 董卓篡位了?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708章 千年大計,設計爲本第726章 黑壓壓的一片第79章 死裡逃生張翼德番外第62章 我們需要批量生產格拉摩根伯爵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397章 能做諸侯的人心裡都有逼數第594章 赤壁烏江(第二更還是六千字)第51章 被人跟蹤了都不知道第831章 震驚!大漢最難攻的城池竟是這裡!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643章 請沮監軍出戰!第85章 巴西三賊第707章 到了李司空手上,什麼都可以化腐朽爲神奇第367章 諸侯之間也是要競爭拉攏的第463章 西行漫記第817章 只不過是被包圍而已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第39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番外第49章 殺之前先扒一層皮第841章 最後的瘋狂備戰第757章 敦克爾曹大撤退第323章 不能降則死耳第121章 討不了董自有人背鍋番外第73章 覆滅漠北鮮卑(第二更五千字。新書已開)後續更新和開新書計劃第612章 蒼蠅不叮無縫蛋第348章 奪宮前夜第58章 此功配享孔廟第757章 敦克爾曹大撤退第684章 地圖封公第290章 九月懲處名單第394章 諸葛之算,恐怖如斯(八千字大章,舌戰完結)第462章 戰略恫嚇第373章 讓鄉下人見識朝廷威儀第477章 從租庸調法到租庸調輸法第185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層,李素在大氣層第364章 大災之年,過分了啊第121章 討不了董自有人背鍋第30章 收復了遼東就不能享受享受嘛?第304章 天命不可違第652章 沮授的最後一次挽救嘗試第1章 知之爲知之第762章 德配其位第589章 你回不到夏口了番外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番外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這一步的第391章 閻象舌戰諸葛亮第680章 統一計劃第744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447章 似曾相識的場景第830章 斬曹休,下合肥,圍壽春第816章 斬了黃忠就好辦了第297章 靈渠谷奇謀第671章 自絕退路的周瑜第407章 尤里卡時刻第333章 三十萬大軍齊聚街亭第5章 水到渠成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第12章 一年不再赦第851章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第674章 周瑜覆滅第782章 張郃高覽降曹第53章 用你的錢辦你的事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第265章 荊益一盤棋第452章 給你機會跑你不跑番外第6章 周瑜的波利尼西亞航海術第416章 伐伐伐伐木工第380章 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盤棋第326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541章 袁紹擁立番外第34章 知天命之年,自當知天命第183章 咱不是一審判決執行人,咱是二審審判人第464章 無聊瑣事第251章 我們被迫開噴第452章 給你機會跑你不跑第694章 改革就是要極限拉扯第842章 荀彧的和平談判建議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番外第50章 單于從此成爲一個歷史名字,可汗還能稍微多存在幾年第693章 袁紹:金身等死,閃現遷墳第508章 有歷史能抄我就安心了第152章 劉焉殺吾內應矣第240章 這很合理也很合邏輯第613章 堂堂之師第203章 要當酋長必須讀書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323章 不能降則死耳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232章 連弩送上路夠牌面了吧
第214章 董卓篡位了?第811章 東出虎牢關,光復全大漢第681章 論功行賞第708章 千年大計,設計爲本第726章 黑壓壓的一片第79章 死裡逃生張翼德番外第62章 我們需要批量生產格拉摩根伯爵第769章 杯酒釋外戚第397章 能做諸侯的人心裡都有逼數第594章 赤壁烏江(第二更還是六千字)第51章 被人跟蹤了都不知道第831章 震驚!大漢最難攻的城池竟是這裡!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643章 請沮監軍出戰!第85章 巴西三賊第707章 到了李司空手上,什麼都可以化腐朽爲神奇第367章 諸侯之間也是要競爭拉攏的第463章 西行漫記第817章 只不過是被包圍而已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第39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737章 太原圍城戰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番外第49章 殺之前先扒一層皮第841章 最後的瘋狂備戰第757章 敦克爾曹大撤退第323章 不能降則死耳第121章 討不了董自有人背鍋番外第73章 覆滅漠北鮮卑(第二更五千字。新書已開)後續更新和開新書計劃第612章 蒼蠅不叮無縫蛋第348章 奪宮前夜第58章 此功配享孔廟第757章 敦克爾曹大撤退第684章 地圖封公第290章 九月懲處名單第394章 諸葛之算,恐怖如斯(八千字大章,舌戰完結)第462章 戰略恫嚇第373章 讓鄉下人見識朝廷威儀第477章 從租庸調法到租庸調輸法第185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第98章 李儒在第五層,李素在大氣層第364章 大災之年,過分了啊第121章 討不了董自有人背鍋第30章 收復了遼東就不能享受享受嘛?第304章 天命不可違第652章 沮授的最後一次挽救嘗試第1章 知之爲知之第762章 德配其位第589章 你回不到夏口了番外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番外第32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494章 是皇帝逼我走到這一步的第391章 閻象舌戰諸葛亮第680章 統一計劃第744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第497章 微妙的二袁恩怨第14章 定個親有什麼好墨跡的第447章 似曾相識的場景第830章 斬曹休,下合肥,圍壽春第816章 斬了黃忠就好辦了第297章 靈渠谷奇謀第671章 自絕退路的周瑜第407章 尤里卡時刻第333章 三十萬大軍齊聚街亭第5章 水到渠成第717章 用心平而勸誡明第12章 一年不再赦第851章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第674章 周瑜覆滅第782章 張郃高覽降曹第53章 用你的錢辦你的事第300章 李傕問計賈文和第265章 荊益一盤棋第452章 給你機會跑你不跑番外第6章 周瑜的波利尼西亞航海術第416章 伐伐伐伐木工第380章 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盤棋第326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541章 袁紹擁立番外第34章 知天命之年,自當知天命第183章 咱不是一審判決執行人,咱是二審審判人第464章 無聊瑣事第251章 我們被迫開噴第452章 給你機會跑你不跑第694章 改革就是要極限拉扯第842章 荀彧的和平談判建議第154章 你算過奉天子的好處到底值幾塊錢嗎?番外第50章 單于從此成爲一個歷史名字,可汗還能稍微多存在幾年第693章 袁紹:金身等死,閃現遷墳第508章 有歷史能抄我就安心了第152章 劉焉殺吾內應矣第240章 這很合理也很合邏輯第613章 堂堂之師第203章 要當酋長必須讀書第170章 忠義楷模第406章 一個優秀的甲方,就是幹啥啥不行,挑刺第一名第323章 不能降則死耳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232章 連弩送上路夠牌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