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再一次側面印證了密林之中果然設有重兵埋伏。
直至,袁紹翌日小心地指揮全軍擺出陣勢,徐徐往密林之內推進,方纔發現密林中留下的痕跡根本不像是重兵埋伏。
可如此再三拖延下,已然足足爲公孫軍爭取了兩日的時間。
袁紹再想追襲,已是鞭長莫及,只得放棄追擊公孫軍,轉而開始在冀州之內攻城掠地。
而界橋一戰的大敗,早就徹底嚇破了韓馥的膽子。
一些不滿袁氏霸道舉止的冀州官吏將領還在自發地試圖抵擋袁軍,韓馥就先一步捧着印信前去向袁紹獻降,以圖苟活。
這也讓公孫瓚幾乎是前腳才退回到幽州,後腳袁紹就幾乎盡領了冀州之地,徹底成了真正的冀州之主。
冀州一入袁紹手中,袁紹便一方面便以幷州州牧之名派人前往幷州攬權,一方面則是整備大軍,試圖順勢乘勢攻入幽州。
然而,等袁紹整備了韓馥麾下的兵力,浩浩蕩蕩地率領十萬大軍劍指幽州之時。
袁紹方纔在大量斥候的回報中,得知在界橋對峙的一年間,劉虞不斷遷徙幽州南部與冀州相鄰的百姓到北部牧馬養牛。
甚至就連大量與冀州相鄰的幽州城池、城鎮等,均在界橋之戰出了結果後,被劉虞派人放火焚燬。
等袁紹此刻注意到此事之時,幽州與冀州相鄰之地,可謂是堅壁清野上百里。
這一下,袁紹以及帳下的一衆謀士均有種無計可施之感。
沒有城池或城鎮爲依託,這百里平原即便袁紹大軍能步步爲營地通過,後勤輜重又該如何在來去如風的幽州騎兵騷擾下保障?
也就在袁紹爲之頭疼不已之時,界橋之戰的結果也傳遍了整個大漢。
在這個結果沒有出現之前,世人普遍所看好的往往是白馬將軍公孫瓚,更多的是估摸着袁紹能夠支持多久不敗。
萬萬沒想到的是,袁紹大勝,一舉佔領冀州。
公孫軍損失慘重不說,若不是趙雲及時馳援,公孫瓚自身都差點把命丟在界橋,只得狼狽地退回幽州。
兩霸多強的袁劉之爭的格局,似已經初步形成。
在世人眼中,荊揚二州背後有交州這個隱患,冀並兩州的背後同樣也還需要平定幽州,如此袁紹、劉備方能真正毫無後顧之憂地攻取中原。
且袁紹這一勝,對於中原的局勢影響同樣也是巨大的。
ωwш▪ ttκǎ n▪ ℃ O
在壽春的劉備得知界橋之戰的結果,臉上不禁流露出幾分悲慼之色。
五萬左右的幽燕男兒,就此殞命界橋。
這讓作爲同鄉的劉備如何不爲之心有悲慼?
界橋之戰的整個過程,在郭嘉派人送回的彙報中更是連每個細節都相當清晰。
對此,李基只能感慨公孫瓚敗得不冤。
袁紹一方上下一心,人人用命,面對逆境,袁紹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完全當得上如今盛起的“天下楷模”讚譽。
與之相對的,公孫瓚太過於自傲了,自恃兵力優勢且身處對騎兵有利的平原,一直都沒有將弱勢兵力的袁紹放在眼裡。
不過界橋一戰,倒是讓麴義、趙雲的名聲大震。
麴義率領八百先登死士抵擋白馬義從,趙雲則是在亂軍中來回衝殺救出了公孫瓚。
“唉,伯圭未有生命之危,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希望此戰過後能讓伯圭戒驕戒躁纔是。”
而對界橋之戰分析了一遍後,劉備只得如此感嘆一聲,然後向着李基開口道。
“幸好子坤早早料定界橋之戰或有變故,提前讓劉幽州在南部堅壁清野,遲滯了袁本初趁機攻入幽州的勢頭。”
“否則當真讓袁本初橫據幽、並、冀三州,再兼之中原有袁公路、曹孟德爲其助威,頃刻之間大漢半壁江山將易袁姓也。”
說到最後,劉備越發感到震撼。
袁紹這一勝,超乎了世人的預料,可並沒有超乎李基的預料。
更重要的是,在世人看來,袁紹自此能與劉備成隔中原而望的爭霸之勢。
可,以着劉備的利益立場來看,袁紹這一勝對於劉備而言同樣是百利而無一害。
討董期間,公孫瓚隱隱還尊劉備爲上,可在公孫瓚漸漸成稱霸黃河以北之勢,劉虞、劉備越發不被公孫瓚所正視。
一旦公孫瓚擊敗袁紹而橫據冀、並、幽三州,那麼劉備公孫瓚,孰爲大?
屆時,劉備公孫瓚不僅要反目成仇,持續了多年的海貿也將就此中斷,荊揚再難持續大量購入戰馬耕牛。
相反,如今袁紹雖勝,但在李基的落子下,袁紹卻難以攻入提前堅壁清野的幽州。
既保全了幽州維繫海貿,又無形中削弱了袁紹,讓袁紹短期內難以佔有幽州。
不過對於劉備的讚譽,李基搖了搖頭,起身走到了大廳之中所擺的巨型大漢沙盤中,一邊在冀、並二州中緩緩插入代表袁紹的小旗,一邊謙遜地答道。
“順勢而爲罷了,公孫伯圭過於自傲,兵勢雖強,卻並不足以奠定勝負,有此一敗再正常不過了。”
兵戰,絕非是衡量雙方紙面數據就能分出勝負。
界橋之戰是以弱勝強不假,但是跟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合肥之戰、夷陵之戰這四大翻盤戰役相比,並無什麼希奇之處。
尤其是合肥之戰,孫十萬的十萬大軍被張遼八百精銳大破,不僅影響了當世大局,更是一舉奠定了“江東傑瑞”千古美名。
罪在當代,過在千秋。
這個世界,往往就是個半場開香檳的草臺班子。
所以,縱使公孫瓚在李基的影響下兵力比原軌跡更強,但收穫了一場大敗,並不讓李基有一絲一毫的意外。
而等李基將冀、並兩州的小旗換上後,左手捋着大袖,右手朝着黃河以北一指,道。
“主公,黃河以北的局勢明朗,韓馥膽怯如鼠主動投降,但黑山軍、幽州以及幷州鮮卑等各方牽制,袁紹短期間縱使兼連冀、並二州,一兩年內也無力南下中原。”
旋即,李基又指着兗州道。
“不過界橋之戰勝負一分,這兗州之爭……還需再加入袁紹一方,成四方相爭之勢。”
“且袁紹當下亦該知短期內以穩固後方爲上,不宜涉足中原,所以袁紹極大概率會選擇支持袁術奪取兗州。”
“而青州曹操與冀州不過是一河之隔,曹操未必敢與二袁相爭,也只能選擇放棄兗州。”
劉備聞言,眼界豁然開朗,道。“這麼說,不久後,呂布將與二袁相爭兗州?”
“非也。”
此刻,李基擺了擺手,道。
“二袁必知與呂布相爭,只會給了一個我軍進攻豫州後方的機會,所以二袁或會選擇以利使呂布放棄兗州。”
說到這裡,李基的手指略加思索後,往着南陽指去。
“此處,南陽或會割讓給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