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
愚蠢至極。
儘管高文也知道記者們爲了炮製爆點噱頭無所不用其極,偶爾也難免犯蠢,但如此降智的問題還是打破底線。
高文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憤怒,而是好笑,看着記者九曲十八彎地拐來拐去,旁敲側擊地不斷挖陷阱,就好像辛勤挖洞的鼴鼠一般,微微一愣之後,眼底的笑容就無法控制地漫溢出來,嘴角跟着一起上揚。
“這位先生。”
“不如這樣,我們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你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沒有必要拐彎抹角地丟煙霧彈。”
記者:懵。
“所以,你是想要詢問,假如安迪順利晉級,我對下一輪比賽有什麼看法嗎?”
記者:呆。
左看看右看看,但兩眼無神,明顯就能夠看到眼睛裡的迷茫,最後還是看向高文,懵懵懂懂地點頭。
“……是。”那名記者的反射神經稍稍有些長,慢了整整一拍,然後迫切地開口回答,唯恐自己錯過機會,“是……咳咳,咳咳,是是是……”結果又因爲太迫切,直接被口水嗆到,整張臉紅到幾乎要爆炸。
看着這位記者的模樣,新聞發佈廳現場涌動着一片善意的笑聲,但沒有持續多久,視線就重新回到高文身上——
盯。
不是他們俗套,着實是下一輪的潛在對決話題性爆表,不得不關注。
以往,記者們總是期待着高水準球員的強強碰撞,所以經常在一場比賽沒有結束的時候就直接關注下一場。
結果每次都被高文吐槽回去。
就好像穆雷和卡洛維奇的比賽,第四盤搶七,確實,穆雷贏面大一些,但搶七的不確定性確實太多,再加上卡洛維奇的發球扮演關鍵角色,所以卡洛維奇也同樣具有贏球機會,第五盤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所有記者的心思都已經朝着“高文VS穆雷”的對決洶涌而去,根本無法控制,缺少對卡洛維奇的尊重。
現在看來,那記者就是想問高文和穆雷的事情,卻又擔心自己操之過急而導致被高文打槍,這才兜兜轉轉了一大圈,甚至自己把自己繞進去,其實重重話題背後隱藏的真實目的,依舊是焦點人物穆雷。
對此,高文並不意外。
競技體育的東道主優勢,放之四海而皆準。
賽事舉辦方的主場觀衆總是迫切期待東道主的出色發揮,斬金奪銀,在賽場上拿出全新的競技面貌,所以,東道主在主場優勢的加成下,往往能夠交出更加優秀更加出色的表現,甚至不斷攀登高峰。
網球,也同樣如此。
曾幾何時,美國是網球世界當之無愧的霸主,在法拉盛的美網舞臺上,東道主屢屢奪冠書寫輝煌:
從男子球員的阿加西、桑普拉斯、麥肯羅、康納斯,到女子球員的威廉姆斯姐妹、納夫納蒂洛娃、埃弗特、林德茜-達文波特(Lindsay-Davenport)等等等等,在歷史長河裡留下璀璨絢爛的一筆。
然而,進入千禧年之後,網球世界的權柄重心漸漸朝着歐洲轉移,整個權力版圖也就被徹底顛覆。
在女子比賽裡,小威廉姆斯依舊強勢,從2012年到2014年,她在美網完成三連冠,美國作爲東道主依舊在慶祝在歡呼;但在男子比賽裡,出身瑞士的費德勒和出身西班牙的納達爾則成爲主旋律核心。
簡而言之,東道主球員奪冠的難度越來越高。
在四大滿貫的舞臺上,東道主球員最近一次登頂單打冠軍的時間羅列一下,一目瞭然:
澳網,男單1976年馬克-埃德蒙森(Mark-Edmondson),
女單1978年克里斯-奧尼爾(Chris-O’Neil)。
法網,男單1983年雅尼克-諾阿(Yannick-Noah),女單2000年瑪麗-皮爾斯(Mary-Pierce)。
溫網,男單2013年安迪-穆雷;女單1977年弗吉尼亞-韋德(Virginia-Wade)。
美網,男單2003年安迪-羅迪克;女單2014年小威廉姆斯。
清晰可見。
在這裡,更準確一點,在穆雷2013年登頂溫布爾登前,英國人從未在公開賽年代登頂過全英俱樂部。
也就是說,暫且不計算穆雷的話,澳網和溫網的東道主冠軍都必須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甚至更加久遠;即使是法網,也同樣沒有好到哪兒去,在矮個之中拔高個的話,美網輕輕鬆鬆就可以脫穎而出——
然而,即使是美網,自詡現代網球最成熟最發達的一個國家,男子單打的最後一個冠軍也需要追溯到整整十二年前了。
難怪小威廉姆斯能夠成爲美國競技體育的一面旗幟,難怪費德勒能夠擁有全球主場的待遇,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同樣,也難怪穆雷能夠在英國本土贏得至高無上的推崇,他的號召力是獨一無二的。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網球賽事在全英俱樂部舉行,穆雷在決賽三盤擊敗費德勒,在沒有贏得任何大滿貫冠軍的情況下,摘下自己職業生涯分量最重的一項單打冠軍。
2013年,穆雷在全英俱樂部中央球場直落三盤擊敗德約科維奇,爲英國人圓了七十七年以來溫布爾登的金盃夢。
一前一後,這兩場比賽也奠定穆雷職業生涯的全新突破, 可想而知,他在英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今年四月,穆雷與分分合合、長跑十年的女友步入婚姻殿堂,在那之後,他的賽場表現也一路走高,紅土賽季保持不敗,一直到羅蘭-加洛斯半決賽才輸給德約科維奇;草地賽季目前也同樣保持不敗。
本土觀衆有理由懷抱期待——
所以,在不同預測與展望之中,穆雷都超過了費德勒與德約科維奇,成爲今年溫布爾登的最大奪冠熱門。
再加上其他三大滿貫東道主的奪冠希望渺茫,這也讓溫布爾登的本土觀衆們更加充滿熱情與癲狂。
那些期待、那些盼望、那些雀躍,不是針對高文,而是圍繞穆雷,穆雷的每一輪比賽都聚集着無數視線;而一路來到八強——假設穆雷能夠擊敗卡洛維奇晉級的話,那麼冠軍金盃也就不再遙遠了。
記者的躍躍欲試,完全就是預料之中的局面。
準確來說,這只是前菜。
如果高文真的對陣穆雷,那麼踏上中央球場的那一刻,纔是考驗的開始。
不同於墨爾本公園對陣本土球員、也不同於羅蘭-加洛斯對陣本土球員——
彼時,儘管觀衆的熱情形成干擾,但對手的實力或者狀態並不是頂尖,臨場的調整空間和迴旋餘地都比較大;現在,也許全英俱樂部的觀衆沒有那麼瘋狂,場外干擾可能小一些,但對手實力卻是頂尖之中的頂尖。
這,纔是真正的挑戰。
老實說,記者們期待;其實,高文也同樣期待。
所以,這算是……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