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後…
參加殿試的學子們清晨坐着馬車趕去了太和門。
學子們相互見禮,他們隸屬同科,殿試後還需在京兆奔走交際,爲日後的仕途鋪路。
董如意站在一旁,並未上前和其他人打招呼,她無需爲仕途奔波。
學子們雖有留意到董如意,可是這會他們急着打關係,哪有時間理會一個孩童。
等衆人都等的差不多了,這纔有人問道:“怎麼未見榜首前來?”
對於這次的榜首,多數人心中都是不痛快的。
“一個後宅的婦人罷了,怕是不敢來了吧!”
一位拿着名冊的公公走了過來,“各位進士老爺,等會雜家會念到各位的名字,請唸到名字的跟着這位公公向前行進。”
他說着看了看衆人,喊道:“董如意、王福光、陳有志……”
他念的順序是按照會試的名次唸的。
董如意的名字一出,所有人都看了過去。
董如意走到了最前面,衆學子皆驚。
都傳言榜首是個年歲不大的女子,可這明明是個孩童。
剛剛被唸到名字的陳有志不解道:“榜首不是名女子麼?這怎麼變成了個孩童?”
董如意側頭道:“陳兄不妨仔細想想。”
這是會試的第三名陳有志,董如意豈會不知。
陳有志仔細的看去,他驚道:“你,你是女的?”
董如意笑而不語,很顯然是默認了。
陳有志見董如意走遠,趕忙跟了上去,“學生佩服。”他這麼大的時候可還在讀聖人書呢。
“有志,你也是夠可以的了,這是早年轟動大周的女解元。這麼出名的人,你竟然不知?”
說話的是陳有志的同鄉,他剛剛被唸到名字追了上來。
陳有志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我平日裡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其他事哪裡會傳到我那裡。”
很快百人的名字就都念完了。
一衆人三三兩兩的跟在領路公公的後面。
衆人走着,無需制止,他們便禁了聲。
樓閣殿宇莊嚴肅穆,所有人一步一步的向太和大殿走去。
金鑾殿內,文武百官分立兩旁,皇帝在一片管絃絲竹聲中入殿。
一衆考生跪在殿外,他們低着頭,緊繃着身子,感受着出入朝堂的喜悅。
翰林院院士從殿內的黃案上捧出題紙,然後交給禮部官員,再由禮部官員拿到殿外的黃案上。
題紙是用宣紙裱成,極爲考究。
試卷規定每行只能寫二十四個字,每個字都要書寫工整。
而這一期的殿試試題是由皇上親擬的。
“今年的策論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一衆考生領了試卷,這才坐好答題。
董如意拿着筆,坐在一旁發呆。
她在想,要寫一篇怎樣的策論,才能讓所有人都爲之叫好呢。
王喜看着一衆答卷的考生,然後步入殿內。
“啓稟陛下,董小姐還沒有動筆。”
皇上笑道:“她記性雖好,可是畢竟太年幼了,這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她如何曉得。”
張福海忙道:“陛下說的是。”
一個時辰過去,董如意提筆開始作答了。
董如意和其他人一樣從帝王之政寫起。
帝王之政分切實可行的治國辦法和如何樹立治國思想。
等董如意寫完了治國的辦法和思想後,又暢想了未來的太平盛世。
她還廢話連篇的寫了一堆例子,例如:漢宣帝劉詢。
董如意說他治理時期的官員稱職,百姓安寧,只可惜他專意於檢察,那麼檢察不到的地方,就會出現紕漏、造假;
然後董如意又舉例了漢文帝劉恆。
說他簡約節制,不巧立名目,又注重修養持重,這種修養持重的思想潛移默化,發揚光大,所以四海昇平。
董如意又廢話叨叨的說了國家的綱紀、法度。
等她全部都寫完,這才說到正題上。
董如意敞開手腳,不要臉的從太祖皇上開始寫起。
說他的聰明才智爲上天所授,剛毅品性由生性決定。
還說他在國家草創初期,就創建制度設制謀略,定下萬世之大計。
然後又說到當今的皇帝陛下。
等時間一到,一衆考生便起身離場。
所有的試全都交由不識字的太監貼住姓名,再由翰林院的大學士和內閣衆閣老當朝批閱。
“這是哪位學子寫的,說的真是太好了。”徐閣老把手中的試卷遞給了一旁的官員。
所有的試卷皆由衆人傳閱,大殿內時常會傳出感嘆之聲。
所有官員給過分的試卷,便有太監按照圈、橫、豎、斜橫、叉排放。
很快試卷的名次就出來了。
前十的試卷拿到了皇上跟前,皇上挨個看去,“這狀元實至名歸,快拆開看看是誰。”
張福海趕忙拿了過前三的試卷,讓人拆開。
皇上道:“前三甲都有誰?”
張福海看着名單呆愣原地。
王喜小聲道:“乾爹,陛下叫您呢!”
張福海趕忙把名單遞到了皇上的面前。
皇上看着整整齊齊的董如意三個字,半晌才說道:“傳前三甲進殿。”
董如意叩拜完皇上,露出了一個大大的笑容。
董文德心中很是好奇,董如意的策論讓所有官員都畫了圈。
也就是說頭名非她莫屬了。
皇上道:“董如意,你的試卷所有考官,皆給滿分,你讀給衆人聽聽吧!”
董如意嘿嘿一笑,上前接過了試卷。
她在心底深深的嘆了口氣,然後讀了出來。
有人心裡想了,文章說的不錯,可是並不務實。
董文德心道:“畢竟沒看過民間疾苦,這方面的確是差了。”
有不少人都在說,按道理這樣的策論可是第一名,也可不是,怎就非得是她了呢?
等董如意念到後半段的時候,沒有人在多想了。
董如意麪不紅,心不跳的念道:“陛下,您有天生的聰明睿智之資質,您具備文武聖明之道德,您掌握着神聖的權力,承擔着國家的鴻大基業。
您的存在使臣民整肅,您的出征使邊疆安定,是您讓九州的臣民俯首聽命。
您的功績已經高於五帝、勝過三王、藐視漢以下的各代帝王!”
董如意的敬佩、歌頌之詞,有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