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上杉謙信會河越

武藏國,河越城。

在甲斐監督完年貢的徵收,小平太走馬河越,提前通知了上杉謙信,希望能談一談。

上杉謙信也想和山內家談一談,加上聽說山內太郎跟着過來,他也要見一見。山內太郎和他半個兒子一樣,十分得上杉謙信的喜愛。

坐在席首,盤着腿,上杉謙信讓山內太郎坐到自己腿上來。山內太郎也樂意,總歸是親孃舅,還挺親的。

“阪東之事,此番太郎建功啦!”

“不敢居功!”

甥舅兩個和樂融融,用父慈子孝來形容雖然不太合適,但是意思是這個意思。

“恭祝管領殿下能州、賀州陣馬大捷!”小平太向上杉謙信躬身行禮。

“勞煩你了,小平太。”上杉謙信朝小平太點頭。

“全賴殿下英明神運,親冒矢石。”

開場嘛,大家說點套話,互相恭維一下,你吹捧我,我擡舉你。很正常!花花轎子衆人擡,不尬吹以後怎麼把軍記物語寫的花團錦簇。

閒話說完,上杉謙信就很自然的問到了這一次關東之役的具體過程。畢竟今年這場仗,那真是無數巧合一同作用,勝負之勢一再翻轉。

一直到最後一刻,纔算塵埃落定。

恰好真田昌幸就補在旗本一番隊歷練,此次也跟了過來,作爲山內太郎的護衛。小平太知道真田昌幸乃是細川采女的智囊,當初古河城神龍擺尾,忍城三路奇襲,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不得不說,真田昌幸的天賦奇高,在這一點上小平太自愧不如。

既然上杉謙信問這事,小平太就把真田昌幸召來,他作爲直接經歷者,很多策略的提出人,肯定比在場的人瞭解的要清楚。與其由小平太來說不知道倒了幾回手的消息,不如由真田昌幸親自敘述。

也算是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大家知道的,小平太歷來是喜歡培養年輕人的。對於有才能者從來不吝惜賞賜和推薦,儘可以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和舞臺。

真田昌幸被傳過來,見到上杉謙信也不慌張,落落大方的行禮拜見。

上杉謙信凡是所問,他都一一解答,敘述的詳略得當。當然啦,年輕人嘛,不可避免的也夾帶了一些自誇。

古河城攻擊時,真田昌幸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上放水填平泥窪,準備仗着十倍兵力,十面攻打古河城。背地裡在凌晨對古河城本丸發動奇襲,用攻心戰術,不戰而破堅城。

這樣的戰績,當然要拿出來顯擺一下!

之前在古河御所,上杉謙信也大致觀察了一圈城池的地形和防禦,真田昌幸奇襲奪城的故事他已經知道了一個大概。但是現在聽來,還是覺得這個年輕人果真有幾分本事。

那樣的一座堅城,以上杉謙信本人來看,他自認爲都不是一天兩天能打下來的,真田昌幸卻只用了區區一日夜。

聽得他擊節讚歎,當場解下自己的太刀送給真田昌幸。

當然不是那把小豆長光,只是一把普通的太刀。可這對於真田昌幸而言,也是莫大的榮譽了。

次後又仔細詢問忍城合戰的詳情,對於甘糟景持以及北條高廣的敗逃,導致上野一翼全潰,北關東局勢幾乎崩潰這件事,自然是略過不提。

雙方着重講了講當時是如何決策,如何部署,以及戰鬥的打響、經過、結果等各方面。對於原本預估的萬餘援軍變成三萬餘北條本隊,是如何進行的應對。

到這裡真田昌幸就不敢自誇了,他千算萬算,也沒有想到依城堅守的上野衆居然在短短數日內就被擊潰。雖然這主要是因爲令出多門,衆心不一,以及兵力弱勢才導致的。但是終歸是上野衆敗了,差點導致細川采女全隊危急。

至於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激戰4小時的雙方大軍,當時都到了最後一口氣的關鍵,小平太日夜飛馳而來,不過是無法作戰的區區幾千人。卻以一首南武藏民謠田樂瓦解了在北條軍中戰局多數的武藏衆,至此才翻轉戰局。

上杉謙信聽得入神,生怕錯過一星半點,等到最後塵埃落定,大聲叫好,擊節讚歎。

把這些弄清楚,其他的就是細枝末節了,或者說表面上的細枝末節。山內家很是識相,武藏乃是天下大國,幾乎二十萬貫之巨。

山內家還真就分毫不沾,再興了扇谷上杉氏以及深谷上杉氏,恢復了巖付太田氏和江戶太田氏,加上擁立古河公方。

很符合上杉謙信對於關東的分而治之,扶植小弟的策略。

雖然這些恢復的家門不可避免的會對山內氏有相當的親近和感恩,但說到底,他們還是會聽關東管領的招呼。

只要肯聽他上杉謙信的招呼就得了!

能恢復舊有的秩序,保障室町幕府的封建體統,大家各安領地,一同擁戴洛陽的足利將軍,這就是上杉謙信的夙願之一。

上杉謙信在關東打下的領地那麼多,但他也知道他一旦越後封山就難以控制,對於這些領地,交給忠心的小弟是必然的選擇,現在的局面最好!

雙方這樣當面談一談,確實很好,有什麼疑問都可以當面講清。作爲婚姻同盟,在這個戰國亂世,不要懷有芥蒂纔是長久之道。

“你們都退下吧!我與太郎有話要說!”大致的問題都說完,上杉謙信向在場的衆人吩咐道。

小平太本也要走,上杉謙信卻示意小平太留下,等所有人離開,偌大的屋內也就只剩下三個人在座。

應該是有什麼要緊事要談,但是不好公諸於衆。

“管領殿可是有何吩咐?”小平太略帶探詢。

“確實有一事要和你們講,此事事關太郎,十分緊要!”上杉謙信變得極爲鄭重,看了看坐在自己腿上的山內太郎,帶着一種複雜的語氣。

“與殿下有關?這……不知是?”

“你們應當知道,自賀州金澤退兵已有二月之久。雖言城堅難克,但實有他因!”

“莫非!”小平太心下有所猜測。

“太郎有沒有收到大樹之密函!”

34.雖有良馬卻難御34.高梨政賴築海津28.出甲州何去何從9.示恩尾張辭信長1.稀鬆平常真穿越10.青雲之路未可知54.甲山動搖叫糟糕22.夢寐不忘先主厚28.下間賴廉深愛之14.小學校之後如何15.圓光寺一場大劫42.百匁大筒真鬼畜3.尾張亂起風雲涌31.川中島四方收場28.好似當初少年郎4.債主上門要帳來4.關東亂局波盪深18.砥石出城共決死29.意料之中又意外6.一雙草鞋值兩錢31.信州並得越山景21.吉良落敗八面山9.車輪而進勇銳兵23.秭小路雙璧猛將22.陣中竟圍一信玄3.挾將軍以令大名6.怒浪席捲滾滾來12.或借納屋龍蛇鬥35.諸位請議平甲策46.三日下城終爲夢20.禮賢下士激三軍23.大功只差小田原40.信州農民甲東國5.上杉山內議出兵3.義元海道大點兵35.出雲分劃定局面30.本多平八來討教23.小民捲入大波瀾48.彈正正在數首級28.永祿大逆驚天變17.山內氏家督相續15.又陷禍亂深泥潭26.破街而進援御所9.竟是龍鳳雙生子32.勝者轉衰如滄桑27.鬆見夜話三國志25.強梁霸道終覆滅,好似風中塵土揚14.投鼠忌器掛之川30.深陷重圍百十匝51.山內爭渡趣武田25.守山漫步論天下3.尾張亂起風雲涌34.雖有良馬卻難御20.不同合污便爲敵15.山內背水作一戰22.甲斐一揆猛出手33.奮揚躍馬瀨田橋8.不及大輔槍三利,赤手空拳拆高達11.足利義親悄試探45.收服諸將向武藏32.欲效七擒七縱計16.千石大船做炮艦15.師出木曾有大義6.雖說再議心實願19.勝負之機已顯露14.山內公方一家親43.一夕翻轉勝負勢28.設樂原勝負已分20.個人衛生大生意32.勝者轉衰如滄桑7.信長三辭推又讓7.驚濤巨浪八王子18.砥石出城共決死29.顧盼生輝織田市30.一言一語斷生死46.強弱並非流表面41.逆旅北向救百姓22.上杉血食誰相繼17.山內氏家督相續6.彈正家中無餘財33.何不示敵以之弱40.山縣昌景任先手19.百般爲難行軍路24.北畠衆佐幕討賊19.信長恩威兼併用2.連歲興兵財用乏8.信長燒討決意堅3.猶子親子孰爲重16.山內衆先克一勝7.信長三辭推又讓14.春宮大夫終逝去1.年節互贈年下菜9.羽柴秀吉不願爲16.信長席捲大勢成36.美濃稻葉山落城7.稻生十勝十敗論54.海道五國混一同無題7.時事萬般難預料20.暫且先虛與委蛇
34.雖有良馬卻難御34.高梨政賴築海津28.出甲州何去何從9.示恩尾張辭信長1.稀鬆平常真穿越10.青雲之路未可知54.甲山動搖叫糟糕22.夢寐不忘先主厚28.下間賴廉深愛之14.小學校之後如何15.圓光寺一場大劫42.百匁大筒真鬼畜3.尾張亂起風雲涌31.川中島四方收場28.好似當初少年郎4.債主上門要帳來4.關東亂局波盪深18.砥石出城共決死29.意料之中又意外6.一雙草鞋值兩錢31.信州並得越山景21.吉良落敗八面山9.車輪而進勇銳兵23.秭小路雙璧猛將22.陣中竟圍一信玄3.挾將軍以令大名6.怒浪席捲滾滾來12.或借納屋龍蛇鬥35.諸位請議平甲策46.三日下城終爲夢20.禮賢下士激三軍23.大功只差小田原40.信州農民甲東國5.上杉山內議出兵3.義元海道大點兵35.出雲分劃定局面30.本多平八來討教23.小民捲入大波瀾48.彈正正在數首級28.永祿大逆驚天變17.山內氏家督相續15.又陷禍亂深泥潭26.破街而進援御所9.竟是龍鳳雙生子32.勝者轉衰如滄桑27.鬆見夜話三國志25.強梁霸道終覆滅,好似風中塵土揚14.投鼠忌器掛之川30.深陷重圍百十匝51.山內爭渡趣武田25.守山漫步論天下3.尾張亂起風雲涌34.雖有良馬卻難御20.不同合污便爲敵15.山內背水作一戰22.甲斐一揆猛出手33.奮揚躍馬瀨田橋8.不及大輔槍三利,赤手空拳拆高達11.足利義親悄試探45.收服諸將向武藏32.欲效七擒七縱計16.千石大船做炮艦15.師出木曾有大義6.雖說再議心實願19.勝負之機已顯露14.山內公方一家親43.一夕翻轉勝負勢28.設樂原勝負已分20.個人衛生大生意32.勝者轉衰如滄桑7.信長三辭推又讓7.驚濤巨浪八王子18.砥石出城共決死29.顧盼生輝織田市30.一言一語斷生死46.強弱並非流表面41.逆旅北向救百姓22.上杉血食誰相繼17.山內氏家督相續6.彈正家中無餘財33.何不示敵以之弱40.山縣昌景任先手19.百般爲難行軍路24.北畠衆佐幕討賊19.信長恩威兼併用2.連歲興兵財用乏8.信長燒討決意堅3.猶子親子孰爲重16.山內衆先克一勝7.信長三辭推又讓14.春宮大夫終逝去1.年節互贈年下菜9.羽柴秀吉不願爲16.信長席捲大勢成36.美濃稻葉山落城7.稻生十勝十敗論54.海道五國混一同無題7.時事萬般難預料20.暫且先虛與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