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大唐要大力發展基礎建設

bookmark

李世民知道,就算是強求他們拿出書籍來,估計也就是質量比較差的書籍。

而且,再怎麼強求,也不可能現在就撕破了臉皮。

他這個人間帝王的權力很大。

可是卻也不能在自己剛剛登基的第三年,在大唐剛剛打敗了突厥。

就轉而開始向世家開刀。

連仙師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世民自然也清楚,自己並沒有那個能力。

李家靠的就是這些人的輔佐,纔有了大唐。

他現在要是和五姓之家撕破臉皮,最終要麼就是拔除了五姓之家的威脅。

要麼,就是被五姓之家聯合起來推翻了大唐的統治。

不管如何,最後的結局都不會太好。

所以他只是要一個態度。

世家願意拿出書籍來,已經算是一種態度,不會違抗他這個帝王的命令。

而貞觀四年的三月。

長安城內出現了大唐的第一家圖書館。

學子們可以在這裡選擇書籍免費閱讀,不得把書籍私自帶出。

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在圖書館裡面抄錄。

畢竟現在也只不過是第一座圖書館,並沒有那個能力低價把書籍都賣出去。

因爲這個成本那也是花費了李世民很大一部分錢財的。

有着琉璃工廠還有如今的鹽田,他的國庫自然是充盈了起來。

不然,這第一座大唐圖書館,都可能要建不起來。

“輔機,始皇有言,大秦已經以墨家、農家、法家、儒家和兵家這五家之學來治國理政。

得到了非常好的成效,你說,大唐如果這樣做,是否可行乎?”

李世民在仙境之中的收穫實在是太多了。

就算是沒有楚風這位仙師的教導,他通過始皇帝、趙構和崇禎皇帝這三位帝王的思想以及大宋和大明這個來自於後世的王朝的前車之鑑。

他也能夠獲取很多知識。

“陛下,如今大唐乃是以儒家爲重,雖說有一些其他的學派,但是也都出自於儒家。

而墨家、農家、法家等,早已經消失在了漢朝之後。”

“大唐直接以五家之學來治國理政,有些難以實現。”長孫無忌躬身道,“但是,若是建立這樣的官署,並不是不可行。”

李世民喝了一口茶,有些好奇道:“哦,看來輔機你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啓稟陛下,臣於最初進入仙境之後,和大秦的丞相蒙毅以及公子扶蘇還有那王承恩私下談論過。”

“大秦的五家之學的確可以說有着一種平衡的作用,各家都是可以幫助君主很好地治國理政。”

“法家明法度,對天下萬民都有一個約束,也可以爲很多人伸張冤屈。”

“律法的存在,可以讓那些殺人者得到懲罰,也可以讓弱者得以生存。

這是當初仙師的話。”

李世民點點頭,這一個觀點,他是沒有聽到。

不過,長孫無忌從蒙毅那裡知道了。

說實話,當初聽到的時候,總覺得仙師是心繫天下百姓,而不是真的願意點化始皇。

不過如今再看,依法治國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國策。

因爲大唐的官署就有了藉口來懲治任何一個,他想要懲治的人。

也就像是蒙毅後來說道的。

“律法的存在,可以向百姓彰顯官署的存在原因,也可以顯示官署以及君主的權威。”

“人不能犯罪,一旦鬧事犯罪便會被官府捉拿。”

“如此一來,天下也會太平,而那些百姓也會更加擁護官署,擁護君主。”

李世民聽完之後,感慨了一聲。

“都說以史爲鑑可以知興衰,大家都覺得大秦滅於暴政和苛政,以至於忽視了律法的重要。”

長孫無忌很是贊同李世民的話。

“陛下不必以法家來治國,但是卻可以以律法來治國,臣建言,大唐的律法可以做出一定的修改,並且要昭告萬民。”

通過蒙毅和公子扶蘇還有王承恩這三人的講解,長孫無忌知道仙師似乎最爲注重依法治國。

大宋的包青天可是時長被仙師拿來做典型。

倒是熟知大宋歷史的趙構,也懷疑自己這祖上的歷史,是不是被修改了。

那個包拯,真的有仙師說的那麼高風亮節,那麼的邪乎嗎?

“明朝有一個錦衣衛和東廠,我大唐有刑部和大理寺,倒是也算是相得益彰。”

李世民想了一想,覺得不直接以法家治國,卻也可以加強刑部和大理寺的權柄。

“律法的確需要修改,當初仙師點化朕的時候,就說過,律法的存在就像是一把刀,懸在每一個人的頭上,告訴他們,不能違法。

如今大唐的律法還是太過淺薄了,不過,真要是開始修改,那就不能只有那些大儒來修改。”

李世民喝了一杯茶,看着長孫無忌,說道:“下一次,朕親自請教仙師。”

長孫無忌自然是贊成。

知曉過去和未來的仙師,必然會有一個很完美的律法。

“至於墨家,如今大唐的工匠比較多,陛下只要是稍微獎賞一下,那些有功勞的工匠。

想來會有更多的工匠願意爲陛下修建都城,也會有更多人願意成爲工匠。”

長孫無忌再一次建言道。

他的這些想法,其實已經和李世民心中的一些想法,有一些不謀而合。

畢竟他們兩個人都是進入過民宿,和始皇帝等人一起接受了楚風的指點。

然後他們又坐在一起論道。

這收穫都是差不多。

大唐的圖書館,吸引了天下很多學子前來長安求學。

也就讓長安城的人口一下子增多了不少,這個長安城的市場也就更加活躍了。

這就是經濟效益。

更是人口紅利的表現。

對於這種變化,其實很少有人能夠感覺出來。

那些個長安城內的商販,頂多就是覺得最近的收益好像提高了不少。

而大唐的造錢官署也在加急印造錢幣,因爲銅製的通寶,需要很多銅,這速度再快也快不了多少。

要不是因爲有了琉璃工廠,再加上如今的圖書館,激起了水花。

大唐怕是要出現通貨膨脹了。

有錢的人,把通寶一箱子一箱子的放在家中儲備。

沒錢的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沒錢。

“長安可以建造外城了。”

現在的長安城,已經擴建了一次。

但是隨着人口越來越多,長安城已經出現了人擠人的現象。

而根據仙師的指點。

想要發展和建立一個盛世。

就要看都城的大小。

而作爲一個皇城,那是天下的中心。

應該成爲中原最大最大的都城。

這就相當於是從中間開花一樣,讓皇城成爲一個經濟命脈的中心。

這樣一來,這些皇帝在楚風這裡得到的一些工業,也會很快建立起來,然後輻射到各地。

杜如晦和房玄齡坐在李世民的面前,聽到這位大唐帝王的話。

多少有一些不明白其真正的用意。

“陛下,這修建皇城,可是需要很大的人力和財力,以如今戶部和工部來看,怕是有些撐不住。”杜如晦說道。

李世民高深地說道:“無妨,朕得始皇指點,仙師有言,有一策,可利國利民。”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三百零七章 炮火覆蓋第兩百六十九章 以科技改變民生第八十一章 離開仙境的第一天,想他第兩百五十八章 發展大計第一百零九章 緊跟李世民腳步的世家第三百五十五章 天下大勢,我說了算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太極的部署第三百六十三章 崇禎建立遠洋公司第八十二章 楚風創業,始皇帝得豬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你可樂,犒勞三軍第兩百章 崇禎從海外換來的糧食第六十三章 當個好皇帝怎麼就這麼難第兩百八十八章 三顧茅廬請孔明第一百七十三章 朱元璋的專橫獨斷第兩百六十九章 以科技改變民生第一百零三章 幾位皇帝對崇禎的諄諄教導第兩百一十六章 衛子夫第一百二十七章 始皇帝,你還是繼續種田吧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皇帝該硬不硬,該軟不軟第三百九十九章 誰預判了誰的預判第四百零三章 生死棋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崇禎和皇太極必有一戰第兩百七十章 走進歷史第七十七章 有錢了就想要創業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秦勳章,大漢魍魎第一百零七章 兩小兒辨政,五十步笑百步罷了第四百三十章 並非此間世上人第兩百五十章 朱元璋閱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岳飛戰秦瓊的下篇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不允,何人敢逆?第五十一章 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第兩百一十一章 謹慎固執如武帝劉徹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秦的功業重城長安第一百七十七章 驚弓之鳥胡惟庸第一百零二章 第二個高通就要出現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唐要依法治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讓大明少走一些彎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拒之門外的袁崇煥第一百一十一章 白駒科技要和小咪科技合作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崇禎和皇太極必有一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治的選擇第三百六十八章 荀彧忠君,孔明妙計第二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自述第七十一章 虎頭蛇尾的南下復仇大計第三百一十五章 袁公路孤軍深入、曹阿瞞反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終究是留下了後怕的眼淚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們太優秀其實是好事第八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帝王長桌會以第三百七十二章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第十五章 做昏君易,做明君難第兩百八十二章 喜得玉璽袁公路第一百章 得到了支持的白駒科技只好加速了第兩百三十八章 號角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出好戲第六十一章 大秦一點一滴的改變第三百二十一章 看破不說破第一百九十九章 洪武六年的喜和憂第兩百二十二章 讓帝王們羨慕的大秦第三百七十七章 魯肅捷報,曹劉南下第兩百九十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三十二章 帝王之劍第六十五章 完顏婁室的決戰之心第四百零三章 生死棋局第四百三十四章 寇可往,朕亦可往第一百二十一章 既想當表子又想要立牌的趙構第一章 朕的後宮通仙界第一百四十章 我的一篇論文獲獎了第兩百五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兩百七十四章 我讓他們都來幫你第九十二章 趙構這樣的皇帝太難帶了第兩百六十四章 始皇第三百六十章 不能給老朱家丟人第四十七章 鎮江口伏擊金兀朮第兩百章 崇禎從海外換來的糧食第四百章 魯肅當衆斥周瑜,黃蓋巧施苦肉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太極的部署第九章 老同學慕名而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無奇不有第九十二章 趙構這樣的皇帝太難帶了第兩百四十一章 碾壓第兩百六十章 幾位帝王的思辨第一百零六章 刺客團的內鬼,項梁的一敗塗地第三百三十五章 江東孫策應史河第三百一十一章 郭嘉謀荊州第四十九章 一灘爛泥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郃初領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郭嘉謀荊州第四百三十六章 強詞奪理第兩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兩百三十一章 偷襲第九章 老同學慕名而來第兩百六十二章 擴張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皇帝該硬不硬,該軟不軟第一百七十八章 將計就計尤世威第兩百零五章 世家的暫時妥協第兩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十二章 帶着美玉拜仙師第一百七十九章 袁崇煥的明修棧道第三百一十四章 袁紹要復仇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三百零七章 炮火覆蓋第兩百六十九章 以科技改變民生第八十一章 離開仙境的第一天,想他第兩百五十八章 發展大計第一百零九章 緊跟李世民腳步的世家第三百五十五章 天下大勢,我說了算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太極的部署第三百六十三章 崇禎建立遠洋公司第八十二章 楚風創業,始皇帝得豬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你可樂,犒勞三軍第兩百章 崇禎從海外換來的糧食第六十三章 當個好皇帝怎麼就這麼難第兩百八十八章 三顧茅廬請孔明第一百七十三章 朱元璋的專橫獨斷第兩百六十九章 以科技改變民生第一百零三章 幾位皇帝對崇禎的諄諄教導第兩百一十六章 衛子夫第一百二十七章 始皇帝,你還是繼續種田吧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皇帝該硬不硬,該軟不軟第三百九十九章 誰預判了誰的預判第四百零三章 生死棋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崇禎和皇太極必有一戰第兩百七十章 走進歷史第七十七章 有錢了就想要創業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秦勳章,大漢魍魎第一百零七章 兩小兒辨政,五十步笑百步罷了第四百三十章 並非此間世上人第兩百五十章 朱元璋閱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岳飛戰秦瓊的下篇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不允,何人敢逆?第五十一章 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第兩百一十一章 謹慎固執如武帝劉徹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秦的功業重城長安第一百七十七章 驚弓之鳥胡惟庸第一百零二章 第二個高通就要出現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唐要依法治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讓大明少走一些彎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拒之門外的袁崇煥第一百一十一章 白駒科技要和小咪科技合作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崇禎和皇太極必有一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治的選擇第三百六十八章 荀彧忠君,孔明妙計第二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自述第七十一章 虎頭蛇尾的南下復仇大計第三百一十五章 袁公路孤軍深入、曹阿瞞反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終究是留下了後怕的眼淚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們太優秀其實是好事第八十三章 別開生面的帝王長桌會以第三百七十二章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第十五章 做昏君易,做明君難第兩百八十二章 喜得玉璽袁公路第一百章 得到了支持的白駒科技只好加速了第兩百三十八章 號角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出好戲第六十一章 大秦一點一滴的改變第三百二十一章 看破不說破第一百九十九章 洪武六年的喜和憂第兩百二十二章 讓帝王們羨慕的大秦第三百七十七章 魯肅捷報,曹劉南下第兩百九十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三十二章 帝王之劍第六十五章 完顏婁室的決戰之心第四百零三章 生死棋局第四百三十四章 寇可往,朕亦可往第一百二十一章 既想當表子又想要立牌的趙構第一章 朕的後宮通仙界第一百四十章 我的一篇論文獲獎了第兩百五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兩百七十四章 我讓他們都來幫你第九十二章 趙構這樣的皇帝太難帶了第兩百六十四章 始皇第三百六十章 不能給老朱家丟人第四十七章 鎮江口伏擊金兀朮第兩百章 崇禎從海外換來的糧食第四百章 魯肅當衆斥周瑜,黃蓋巧施苦肉計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太極的部署第九章 老同學慕名而來第四百四十三章 無奇不有第九十二章 趙構這樣的皇帝太難帶了第兩百四十一章 碾壓第兩百六十章 幾位帝王的思辨第一百零六章 刺客團的內鬼,項梁的一敗塗地第三百三十五章 江東孫策應史河第三百一十一章 郭嘉謀荊州第四十九章 一灘爛泥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郃初領兵第三百一十一章 郭嘉謀荊州第四百三十六章 強詞奪理第兩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兩百三十一章 偷襲第九章 老同學慕名而來第兩百六十二章 擴張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皇帝該硬不硬,該軟不軟第一百七十八章 將計就計尤世威第兩百零五章 世家的暫時妥協第兩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十二章 帶着美玉拜仙師第一百七十九章 袁崇煥的明修棧道第三百一十四章 袁紹要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