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對佛教下手

張魯是在次日發現閻圃沒有來,以爲對方病了,誰知道卻得知對方已經掛印而去。▲∴▲∴diǎn▲∴小▲∴說,o

對於閻圃,張魯是非常器重的。他身爲天師道當代教主,本身習文學武不說,還要傳播教義,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管理政治和軍事方面的事情?楊松可以幫他管理一下政務方面的一些瑣事,但更多還是由閻圃來管理,甚至軍事方面閻圃也貢獻頗多。

他的離開,張魯是非常不忍的,也想不明白他爲什麼會離開自己而去,又去了哪裡。

卻不想楊松卻是抱怨:“主公對他恩重如山,不死效死也就罷了,居然招呼都不就直接離開,又如何對得起主公對他的恩義?”

在一番轟炸之下,張魯也開始接受了這個事實,覺得閻圃的確是辜負了他的厚望。最後對他的離開,也不再放在心上。

他哪裡知道,方雲送了楊松不少的金銀珠寶,而且還給他在雍州長安附近安排了一份田產。最後宣佈,若是漢中被下,他們楊家依然會受到重用。

比起只能在太守麾下擔任一個普通的郡丞,楊松在方雲麾下甚至有希望成爲州刺史。甚至只要懂得攀爬,未必不能夠成爲丞相一樣的存在。

張魯太低估了世家的野心和胃口,在絕對的利益下,世家會以家族的利益爲根本。至於他張魯的死活,卻不是考慮範圍。用楊松私下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漢中楊家既然把你捧起來,那麼也是時候到你報恩的時候了!”

在他看來。沒有漢中楊家的處理。張魯在漢中郡立足都成問題。漢中郡的地方縣令。還有各種小吏,或多或少都和楊家拈親帶故的,沒有他們的幫助張魯最多就是一個被架空的太守。實際上如今他也差不多是這樣,除了安安穩穩當他的教主,對地方的掌控卻是幾乎沒辦法做到,只能依靠他們楊家人來。

閻圃來到了晉陽,方雲直接任命他爲長安雍州別駕,目前雍州和涼州還在馬氏一族的管理範圍。按照一開始方雲宣佈的基本政策,青州、徐州、幽州、司州、雍州和涼州這六州的政治制度依然保留原本的樣子,唯有幷州和冀州進行了全面改革。

這樣做,一方面也是爲了安撫地方的老牌實力,二則也是給全面改革留下一定的準備時間,畢竟改革永遠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之前,方雲不會隨便全面改革,省得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不可逆轉的問題。

如此。閻圃自然是安心的當他的別駕從事,從郡主簿變成別駕。他也算是飛黃騰達了。對於這個結果,他還是相當滿意的。

至於原本的別駕鍾繇,則調往司州擔任刺史,算是又提升了一級。只是司州比起雍州更加的荒廢,建設壓力非常重大,工作量也非常高,和昔日比起來也算是天壤之別。本來的美差,在這個時期反而是比發配邊陲也會好不到哪裡去。

好在鍾繇的確有才華,而且也任勞任怨,到任之後開始建設工作,進展得還算順利。

到了七月份,通往漢中地區的最後一段高速公路擴寬完畢。只需要把水泥鋪設上去,這條公路也就竣工了。到時候別說什麼大軍出擊,就算帶上大量的攻城器械都不成問題。

百萬人的共同努力可不是說笑的,晝夜不停息的工作下,效率發揮到了極致。不過這種情況只能出現在國家工程方面,一般的工程那些商會可沒那麼多錢僱傭那麼多人。

就算是國家出力,從長安到漢中這段高速公路,也花費了國庫的兩成左右,主要還是百萬人的口糧,還有大量的水泥和其他材料的消耗部分。工錢方面,還沒有算進去。

本來有人上諫,說是可以徭役的形式徵發人手不是?只是這種形式,尤其聽聞還是由徵發的民夫自己攜帶乾糧的情況下,方雲立刻否定了這種建議。

一則,這樣會消耗掉新政權的民心,畢竟一個國家的百姓對這個國家多麼擁護,免費還要倒貼糧食幫忙工作,要說沒有怨念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再則從長遠考慮,分發工錢給他們,其實也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提高。

別的不說,至少在修建公路的過程之中,就有不少的商隊,帶着大量的物資過來銷售。得到了工錢的百姓,也順勢買了一些。大部分都是吃食,這些單身漢沒什麼家庭負擔。甚至有些邪惡一些的,直接把五十多個做皮肉生意的娘們帶了過來,找了個地方搭建幾個棚子,就可以開始營業了,生意居然還相當不錯……

大量的消費,使得市場有了需求,有了需求就會進一步擴大生產。賺到了不少錢的商家,如今很少會把錢儲存起來,而是更大規模的進行投資。不管是工商業,還是農場,只要能夠賺錢的他們都在投資。甚至方雲也在投資,他在夷州投資了礦業,然後不多時他們的勘探隊在基隆港附近發現了一座金礦,儲量還算不錯。

這就是後世的金瓜石金礦牀,同時伴生的還有硫砷銅礦、黃銅礦、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自然金、銀金礦等。而這座金礦發現的消息傳到了晉陽,並且通過報紙刊登出來,對於在夷州勘察礦石的熱潮自然也就開始了。甚至於,對於草原的確是礦石勘察,還有東北的資源勘察和投資也順利展開。

軍用物資的儲備也在有效的進行,估計今年內估計沒辦法,但明年開春之後攻漢中將不成問題。割據在豫州、兗州和揚州局部地區的聯合政權,今年依然在進行休整和融合,關鍵是他們的人口已經有diǎn稀少,不休養生息的話很容易出現問題。

只是這種問題,只怕沒有二十年,沒辦法顯現出成效。關鍵的還是實行軍屯,好在不少的高產作物已經開始在市場上流通,使得他們不至於擔心真的沒有糧食的問題。最多,用玉米、白薯和馬鈴薯湊合着過日子就是了。

只是在過年之前,有一件事情,還是讓方雲非常在意。

那就是雒陽的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華夏之後,第一座建設起來的寺廟,也是後世華夏佛教的祖庭。白波軍時期,並沒有破壞這座寺廟,甚至白波軍的將士裡面,都有不少因爲大量殺人,最後被忽悠信了佛教的存在。

這些人保護佛產,甚至於只要託庇於白馬寺的農民,都能夠免遭白波軍的破壞。白波軍如此重視佛教,也有一個說法,是白馬寺和白波軍的名字有diǎn相似,而且在道教那邊得不到信仰的白波軍,自然而然的轉換了信仰。

但這一切,也使得佛教在司州的發展非常迅速,大量的田產被他們吞併。

這個時代的佛教還沒有後世那麼慈悲,對於教徒更多采用恐嚇的方式,反正就是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來宣傳教義。同時他們此刻並沒有戒肉戒酒,不少的和尚念着佛經,吃着肉食和喝着酒,完全就是一副酒肉和尚的作態。

最重要的是,因爲白波軍時期的關係,白馬寺侵吞了不少的田產,不少的百姓都成爲了他們的佃戶。再加上方雲許諾十年政治不變,這就使得他們心安理得的享受着這些信徒,甚至他們佃戶的供奉。

這也就算了,他們甚至還公然開放高利貸,然後用武僧威嚇借款者把土地交出來。結果就是他們佔據的地盤越來越大,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勢。寺中更是豢養了三千多名僧兵,完全就是一個獨立王國一般的存在。

甚至於,白馬寺還聯絡其他地方的寺廟,包括徐州、青州和雍州的寺廟,作爲盟主一樣積極傳教,甚至抵抗太平教和天師道的傳教大業。

這diǎn有太平教的祭司專門和方雲進行彙報,這才讓他關注到佛教這個存在。說到底,在南北朝之後,佛教才慢慢形成規模,最後正式成爲華夏宗教之中信徒最多的存在。但在這個時期,這還是一個小規模的教派,沒什麼信徒,而且教義非常的簡單粗暴。

正因爲沒什麼影響力,所以方雲才忘記了它的存在,實際上它卻一直存在。真正調查才發現這個時代的佛教,當真是比後世更爲不堪。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外來教派,看多了洪荒的方雲,對佛教本身沒什麼好感,尤其在漢魂的查探下,發現他們居然那麼放肆,心中就更是非常的不爽。

更別說,他身爲太平教的第三代天公將軍,豈能容許這種歪門邪道在自己地盤傳教?經查證,居然晉陽都有座寺廟,而且也有一些的商人或者世家信佛的……

整改?如同那些其他的穿越者一樣,設定準入門檻?!

何必那麼麻煩?如今不過是漢末時期而已,佛教還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真正的阻力,則反而是漢朝皇室本身,只因爲佛教的來到,主要是因爲劉秀之子劉莊應經的。若是直接滅掉佛教,劉辯首先沒辦法答應,畢竟這是祖先制定下來的,身爲子嗣後代,哪有說自己祖先做錯的道理?傳出去,只怕一個‘不孝’的罪名就要落下來了!

但要是不管,以後要管可就不容易了,無奈之下,方雲還是去和劉辯商量了一番……

ps:??本想說直接滅佛,後來才發現佛教的傳入和漢明帝有直接關係。誰讓主角自稱是漢臣,這下子總不能讓劉辯做出不孝的舉動不是?但若說這樣就算數,那也是不可能的……

第145章 新特性‘濟世’第67章 整體大提升第29章 新靈動武器第186章 陣前連斬將(下)第188章 對黃忠攻略第42章 遷都進行時第56章 異獸捕獲中第161章 羣戰太史慈第9章 探索轉職令第7章 最初的目標第40章 舉弓箭開戰第134章 激烈的血戰(7)第190章 新規與黃敘第50章 臣服或敗亡(上)第27章 戲志才薦才第30章 野遇劉關張第53章 成就天命者第77章 甕中好抓鱉第69章 方雲再任性第119章 戰後的掃尾第50章 渾水好摸魚第198章 終戰之始動第73章 給典韋取字第106章 聯袁以驅曹第151章 蟻多咬死象第3章 外交系統啓第114章 驅袁進行時第158章 當一次狠人(上)第24章 暫告一段落第4章 又要上戰場第25章 軍校的成立第102章 試行地漠北第84章 碾壓級戰鬥第129章 激烈的血戰(2)第28章 冀州的現狀第3章 外交系統啓第29章 進攻有變故第38章 去一趟常山第189章 餘幸的強化第125章 把杜襲綁走(下)第113章 百姓齊訴苦(下)第24章 副手的選擇第46章 廣宗戰參戰第164章 甄逸的支援第18章 推行實習制第22章 野望第一步(上)第3章 新功能解封第25章 創建新武將第141章 徐州的易主第107章 定穎攻防戰(中)第105章 霹靂車顯威第61章 驚現地雷陣第57章 王芬謀廢君第79章 士兵委員會第45章 忠義於文則第5章 華佗的驚歎第150章 君不給我搶第197章 曹操的獻計第96章 方雲的殺意第101章 呂布下南陽第78章 天予則取之第94章 益州內亂起第46章 後續的安排第183章 決戰書送到第160章 潼關前對轟第58章 結局已註定第144章 喪期奪兵權第114章 文稷招降戰(下)第56章 送你份大禮第116章 四先天發威(上)第33章 改革進行時第80章 上蔡令甄逸(上)第84章 忙碌的一夜第23章 收降家丁兵第16章 楊鳳的考校(下)第7章 大型封賞會第18章 推行實習制第27章 戲志才薦才第101章 新武將解然(上)第108章 遠征的落幕第160章 辨析神仙水第29章 進攻有變故第133章 商議大改革第137章 羣英的聚集第31章 教育的根本第64章 公然招徐晃第79章 大決戰前夕第175章 樂平的歸來第198章 終戰之始動第1章 最初的難題第190章 新規與黃敘第21章 始知有武魂第131章 激烈的血戰(4)第73章 給典韋取字第4章 外交安排中第13章 酒肉收其心第40章 趁病收樊稠第38章 第一次滅國第61章 事情的落幕
第145章 新特性‘濟世’第67章 整體大提升第29章 新靈動武器第186章 陣前連斬將(下)第188章 對黃忠攻略第42章 遷都進行時第56章 異獸捕獲中第161章 羣戰太史慈第9章 探索轉職令第7章 最初的目標第40章 舉弓箭開戰第134章 激烈的血戰(7)第190章 新規與黃敘第50章 臣服或敗亡(上)第27章 戲志才薦才第30章 野遇劉關張第53章 成就天命者第77章 甕中好抓鱉第69章 方雲再任性第119章 戰後的掃尾第50章 渾水好摸魚第198章 終戰之始動第73章 給典韋取字第106章 聯袁以驅曹第151章 蟻多咬死象第3章 外交系統啓第114章 驅袁進行時第158章 當一次狠人(上)第24章 暫告一段落第4章 又要上戰場第25章 軍校的成立第102章 試行地漠北第84章 碾壓級戰鬥第129章 激烈的血戰(2)第28章 冀州的現狀第3章 外交系統啓第29章 進攻有變故第38章 去一趟常山第189章 餘幸的強化第125章 把杜襲綁走(下)第113章 百姓齊訴苦(下)第24章 副手的選擇第46章 廣宗戰參戰第164章 甄逸的支援第18章 推行實習制第22章 野望第一步(上)第3章 新功能解封第25章 創建新武將第141章 徐州的易主第107章 定穎攻防戰(中)第105章 霹靂車顯威第61章 驚現地雷陣第57章 王芬謀廢君第79章 士兵委員會第45章 忠義於文則第5章 華佗的驚歎第150章 君不給我搶第197章 曹操的獻計第96章 方雲的殺意第101章 呂布下南陽第78章 天予則取之第94章 益州內亂起第46章 後續的安排第183章 決戰書送到第160章 潼關前對轟第58章 結局已註定第144章 喪期奪兵權第114章 文稷招降戰(下)第56章 送你份大禮第116章 四先天發威(上)第33章 改革進行時第80章 上蔡令甄逸(上)第84章 忙碌的一夜第23章 收降家丁兵第16章 楊鳳的考校(下)第7章 大型封賞會第18章 推行實習制第27章 戲志才薦才第101章 新武將解然(上)第108章 遠征的落幕第160章 辨析神仙水第29章 進攻有變故第133章 商議大改革第137章 羣英的聚集第31章 教育的根本第64章 公然招徐晃第79章 大決戰前夕第175章 樂平的歸來第198章 終戰之始動第1章 最初的難題第190章 新規與黃敘第21章 始知有武魂第131章 激烈的血戰(4)第73章 給典韋取字第4章 外交安排中第13章 酒肉收其心第40章 趁病收樊稠第38章 第一次滅國第61章 事情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