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

bookmark

“正是。”陳佑輕輕點頭,不等趙元昌再次開口,便將兩人談話的內容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同時,也沒忘了把自己被坑的那段經歷說出來,最後說道:“屬下認爲,此人心思無法探知,可信與否還是兩說。”

趙元昌考慮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開口道:“黃庶子乃是我招降的,如今他欲投靠於我,豈有不見之理?”

說着,看向陳佑道:“既然黃庶子同將明乃是故交,便由將明代孤聯絡一番。”

既然趙元昌做下決定,陳佑不論是何想法,都得答應下來。

兩人正聊着,秦王家令童謠突然拿着一封文書走進書房:“殿下,王先生自江陵送來的書信。”

“文伯來信?速速拿來我看。”趙元昌聽到之後,有些急切地站起來。

童謠連忙快步送到他桌前。

陳佑將這一番動作看在眼中,亦起身道:“既然大帥有事,屬下便先告退了。”

趙元昌剛拆開信,聽到陳佑的話之後,朝他道:“將明稍安,等下有事相商。”

聽了這話,陳佑也只得坐下。

擡眼望去,只見趙元昌目光在信紙上移動,眉頭漸漸皺起。陳佑不由好奇王樸在信中究竟說了何事。

也不知過了多久,趙元昌終於放下信紙,皺着眉想了好一會兒,纔對童謠道:“令歌,你去把胡功曹請來。”

童謠應聲退下,只是趙元昌還是沒跟陳佑說明到底是何事,看來是準備等胡承約到了再一齊說了。

陳佑心中有了計較,便端坐在椅子上默默思量。

要說此時能讓趙元昌皺眉不已的事情,要麼是江陵知府呂施彥趁機在都督府安插人手,要麼是爭儲之事。

若是一般人,那十有八九就是說的前面一件事了。但王樸的話,那就說不準了。

雖只是短短一個多月的相處,但陳佑感覺王樸屬於那種一葉落而知秋的人,心思細膩、目光毒辣,說的就是他。

這段時間趙元昌肯定有同王樸通信,若說王樸通過趙元昌信中所述的一鱗半爪判斷出什麼,陳佑是一點也不奇怪。

不多時,胡承約走進書房。

待他行禮坐下之後,趙元昌開口道:“文伯來信,言若儲位不定,當儘早南歸。”

果然是爭儲之事!

陳佑當即開口問道:“敢問大帥,文伯先生信中可說了緣由?”

胡承約也看向趙元昌,想知道原因。

“信中言,我監國失當,恐官家心中不滿,而開封府攪動風雲,亦惹厭煩。故而此時自請歸去,可全盡忠體國之情,亦有爲父消憂之意。”

聽了趙元昌的話,陳佑同胡承約對視一眼,之後便聽胡承約道:“若果真如此,豈非是我等計策壞了殿下之事?”

他這說的是他們兩個建議趙元昌直接把事情鬧大,好牽扯到荊王的人。

這種說法陳佑可不會承認,當即反駁道:“正相反,在我看來,正是因此事牽連甚廣,甚至影響到官家北伐,這才能拖開封府下水。”

不過這種因果關係的辯論,還是不要深入地比較好,免得趙元昌聽着聽着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糟了。

故而,說完那一句,陳佑立刻朝趙元昌拱手道:“大帥,屬下以爲,文伯先生所言可行。”

卻聽胡承約道:“雖此言可行,但何時行之,卻需好生思量。”

聽了這話,趙元昌卻有些好奇:“德儉有何見解?”

胡承約拱手道:“殿下乃荊南大都督,都督七州之地,手握二十萬兵馬,更有長山公、李奉聖這樣的將帥之才輔佐,可謂強鎮矣!”

陳、趙二人皆是頷首贊同,雖然這二十萬人有水分,戰兵不過十萬人左右,但也算是一個比較強力的節鎮了。

只聽胡承約接着道:“然殿下新婚燕爾,便欲歸軍中,所欲者何也?”

此話一出,陳佑悚然一驚,隨即看向趙元昌,只見他重又眉頭緊鎖,抿脣思量。

好一會兒,才聽趙元昌緩緩開口道:“不若吾請爲官家視事如何?”

本來還沒想到什麼好的解決辦法的陳佑聽到趙元昌的話,突然靈光一閃,遽然開口道:“大帥可還記得曾請官家賜傅、友?”

“我自是記得。”趙元昌隨口回了一句,突然頓了一下,遲疑着問道:“莫非......”

見他也想到了,陳佑點頭道:“正是如此!”

趙元昌不由撫掌笑道:“將明此計甚妙!”

見他倆在這打啞謎,胡承約不由奇道:“陳司馬所言何計?”

陳佑笑着看了胡承約一眼,也不答話,等着趙元昌解釋。

只聽趙元昌笑道:“將明乃是讓我再次請賜傅、友。”

“這......”胡承約沉吟一番,突然眼前一亮,不由讚道:“確爲妙計!”

見他如此表現,趙元昌便知他也想到了,不由暢快笑起來。

二十四日,秦王趙元昌上書言:監國方知事難,才疏學淺以致朝局混亂,欲替君父分憂而不成。臣聞王當有傅,掌傅相贊導而匡其過失,亦當有友陪侍規諷。今秦王府中傅、友空置,欲學而不得,盼諫而不有。故請陛下憐臣盡忠報國拳拳之心,賜傅友以相之、匡之、諷之、諫之。

當日,官家下詔撫慰秦王,同時敕命政事堂擇適當人選,充爲秦、荊、寧三王之友。

二十五日,馮道回京,官家遣秦王郊迎。

當日,馮道入宮問對,留宿禁中。

二十六日,下制馮道加開府儀同三司,敕命爲秦王傅。

此命一出,一石驚起千層浪。

這可是馮道啊!

竟然當了秦王傅!

最重要的是,開府儀同三司乃是從一品,而王傅只不過是從三品。

讓從一品的馮道去當從三品的秦王傅,這是意味着秦王要勝出了嗎?

然而,還不等衆人消化這個消息,宮中又敕命國子博士池陌爲荊王傅。

這池陌不是馮道這等出名的人物,但是他有個老師,叫孫啓祥!

沒錯,正是支持秦王趙元昌的那個前任首相、現任西京留守孫啓祥。

這一下是真的看不懂趙鴻運究竟是何想法了。

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
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該旁生心思第七百三十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一)第747章 烽火家書抵萬金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二百一十二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十六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四)第五百十五章 諸相公議治江南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九十二章未來之事早打算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五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