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噩夢

對於東宮舊宮人內侍的審問進展不快,但是蜀王世子欺君謀逆的案子,卻沒多久就有了結果。

但凡是與蜀王世子勾結的人,無論是他的手下死士,還是世子府中的奴僕,以及後宮中奉秋嬤嬤之命,爲非作歹的所有宮人內侍,只要是查出姓名的,通通都被捉拿歸案。至於那些查不出來的,也不曾被輕易放過。皇帝與太子都採納了趙陌的建議,決定今年萬壽節的一大“恩典”,便是放出一批後宮宮人。不用說,那些與秋嬤嬤等人來往密切,有點兒嫌疑卻又沒有證據指證他們確實有罪的人,全都在被放出去的名單中。

就算慈寧、壽康以及後宮諸宮和東宮都會因此遭受一段時間的人手荒,皇帝與太子也顧不得了。安全要緊,若不是沒可能將所有後宮人等撤換掉,他們興許還會做得更加徹底呢。後宮的娘娘們有王嬪撣壓,也沒人敢對此多言。太妃太嬪們看着太后的臉色,也同樣沒敢說出半句抱怨的話。她們都是養老的年紀了,皇帝待她們不錯,她們又何必生事呢?安安靜靜在宮中渡過餘生就好,身邊侍候的人就算一時撤換了,新手用着不稱心,慢慢調|教着,新人也會有變成舊人的一天,還能打發時間呢。

前朝也有官員配合皇帝的舉動,上書讚頌皇帝放宮人的仁義之舉。各種讚美之辭,花團錦簇地上,算是正式開啓了今年萬壽節慶典的前奏。就算有蜀王世子、東宮後院內亂等諸多小道消息滿天飛又如何?誰會在這種時候觸皇家的黴頭?

陳良娣之死,以“畏罪自盡”四個字結了案,說的就是她知道太子發現了當年陳家獻毒香之事,生怕自己失寵後會被貶入冷宮,所以自盡了。真相如何,東宮宮人都換了一半,誰還有閒情逸致在這時候嚼舌?陳良娣早已是邊緣人物,陳家從前得勢時太過囂張,人緣不佳,這會子也不會有什麼人去爲陳良娣發聲。

更何況,陳家因爲涉嫌將有毒的藥香進上,已經閤家下了大獄,未來還不知能不能保得住性命呢。大皇孫之死可不是小事,誰會在這種時候爲陳家鳴冤?隨着被貶去浣衣局的數名舊宮人說出當年藥香確實有些不對勁,以及大皇孫夭折後,陳良娣的侍女看到她與其母陳家老夫人密談時的反應,都能推斷出那藥香確實有問題,陳家根本不清白。證據也有了,陳家的案子已經再無翻案的可能,只等審判而已。

那些聽說消息的人,頂多只是在私下裡嘲諷陳家幾句,說他們貪心不足,害人終害己,倒也沒多少人將太子妃扯出來說話。一來,是小道消息終究沒有實證爲依據,宮中也沒多少人敢傳出對太子妃不利的流言來;二來,是唐老尚書在朝中畢竟德高望重,即使前些日子,太子妃有些行事不大合適,惹人非議,也只是小小詬病而已,關係到皇孫之死的大案,沒有皇家人發話,又沒有確切的證據,是沒人會把太子妃牽扯進來的。

太子妃再一次因爲她的家族受益了。

就連湘王府這樣的宗室親王之家,都因爲有個孫媳婦與楚家人來往密切,似乎還參與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陰謀詭計,幫着蜀王世子與楚渝娘放話傳謠言,而被皇帝訓斥了一番。那個孫媳婦更是直接被湘王妃做主,親自帶着其餘兒媳、孫媳們去處置,讓她“急病暴斃”了。而楚家人更是上至楚正方,下至魏氏夫妻,都被投入了大牢,抄家監禁,只等審判過後再定刑罰,惟有幾個婦孺與平庸無爲的旁支逃過大難,曾經在城衛軍中呼風喚雨的一大勢力,瞬間崩潰。只有太子妃,不但保住了自己,甚至連對她不利的流言,都沒多少散播出去。

雖然唐老尚書連夜帶着妻兒進宮請罪,老淚縱橫,羞愧地請求致仕,但皇帝還是留住了他,亦沒有對唐家人做任何處置。太子妃自然也是平安無事。不過,唐老夫人還是帶着媳婦進宮去,見了女兒一面,訓斥了她許多話,又痛哭一場,拿骨肉親情去勸說太子妃。

太子妃的病情加重了。她這回是真的生病,既有楚正方夫妻下的那藥的影響,亦有她的心病。她開始整日整夜地睡不着,一點兒聲響就會受驚嚇,無心飲食,連藥也不肯吃,整個人如驚弓之鳥。有時候太子逼她喝了安神藥湯,好不容易讓她睡下去,她也會不停地做着噩夢,有時候甚至會無意識地說夢話。敏順郡主有一回就親耳聽到太子妃在說:“不要過來……我不是存心害你的……不要找我!”

敏順郡主心都涼了。

她已經不是小孩子,快到嫁人的年紀了,因爲母親生病,太后娘娘甚至已經開始爲她相看合適的公侯官宦子弟。她是太子殿下如今唯一存世的骨血,在宮中備受寵愛,自然,也會有人願意爲她效勞。陳良娣臨自盡前指責太子妃的話,還有太后那邊審訊舊宮人得到的種種消息,都有人給她透了風聲。敏順郡主起初是不相信的,她認爲自己的母妃絕對不是那種人。然而,聽到太子妃說的夢話,她心裡又拿不準了。得知那時正好是母妃剛懷上自己的時候,她的心情更加複雜。

她不知道,母妃是否因爲懷上了她,誤以爲她是個男孩兒,就對那早夭的兄長生出了謀害之心?若真是如此?那叫她如何自處呢?!

敏順郡主整個人都安靜了下來。她默默地照顧着病重又開始神智不清的母親,每日照常向太后、皇帝與太子請安,一個字都不多問,也順從着長輩們的每一個命令。太子命人帶走了她的一個親近的侍女,她也不吭聲。她知道,長輩們總不會害了她。宮人們有所騷動,她只要遇見,就定會厲聲喝止,盡力平息。年方豆蔻的敏順郡主,在這一場變故之後,迅速地成熟穩重起來。

每月定期進宮見敏順郡主的秦錦春察覺到了她的變化,心下有些不安。她好歹也是親近東宮的人士,雖然不清楚宮裡發生了什麼,但京中接連有高官顯赫人家被抄,宮中更是少了許多人,她也知道定有大事發生。敏順郡主原本的性情很好摸清,如今卻越發沉靜沉默了。秦錦春覺得,定有什麼她不知道的改變發生了。

她私下裡去拜訪了秦含真,想要打探一二。秦家二房雖然已是皇親中的邊緣人士,但她即將嫁入的蔡家,卻是本朝將門世族,需得多留心朝局變化纔是。

秦含真這段時日,要忙着宮裡宮外諸多瑣事,也有些日子沒見孃家的兄弟姐妹們了。重陽節更是直接錯過去了,只匆匆在莊哥兒的週歲生日抓週禮上露過面,吃了一頓飯而已。見到秦錦春來了,她也挺高興,但真的沒多少時間能相陪。對於秦錦春的疑問,她也不好多說,只道:“東宮死了一位良娣,太子妃又病重,敏順郡主哪裡輕鬆得起來呢?如今她要在太子妃身邊侍疾,自然會穩重許多。她畢竟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這是長大了,知道懂事了,是好事纔對。”

秦錦春半信半疑,但也沒有再多問,微笑道:“那就好,我就怕自己在宮裡說錯了話,犯了郡主的禁忌而不自知。”

秦含真道:“你就當自己什麼都不知道,頂多問一聲太子妃病情可有起色,旁的一個字都不要多問。郡主與你交好多年,她性情也不壞,怎會故意坑你?”

秦錦春聽得笑說:“說得也是,可能是因爲我如今進宮的時候少了,見敏順郡主的性情有了變化,心裡沒底,纔跟三姐姐打聽一二罷了。想來這每月都能入宮喝茶玩耍的日子雖然極體面,但也不是一般人輕易能承受的。無論我父母如何說我爭氣,我每次進宮都仍舊是戰戰兢兢,可不敢有半點兒鬆懈。”

秦含真亦有一點兒同感,不由得點頭道:“是呀,宮裡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秦錦春與秦含真閒聊了一會兒秦家長房與二房的瑣事,又提起了一個新近聽聞的消息:“三叔好象有意外放,二叔也同意了,只是大伯祖母不肯答應,因此兩位叔叔還在勸說她老人家。五妹妹說,三叔打算去求三叔祖幫忙的,也不知如今怎樣了。”

秦含真有些驚訝:“三伯父想要外放?”

秦叔濤三十多歲的年紀,正值壯年,官職卻一直停留在正七品、從六品,十幾年不得升遷。在京中時日久了,除了蹉跎歲月,似乎也沒別的意義。他如今待的是個清閒衙門,也沒什麼可立功的機會,就算遼東發生大戰,也沒空間供他大展伸手。他會想要外放,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今朝廷的軍事力量開始向東北乃至北方一線傾斜,有很多地方上出色的武將官員都被調走了,空缺不少。秦叔濤估計就是在打這些空缺的主意了吧?

秦含真心下一想,便猜到了秦叔濤的打算,點頭道:“若是三伯父下定了決心,到地方上積攢點功績也好。他如今正值盛年,沒必要太早就開始養老了。在京城熬資歷,天知道要熬到什麼時候,才能高升?”

秦錦春道:“三叔外放倒罷了,只是大伯祖母有些異議。她老人家身體不佳,更希望兒孫們都能留在身邊侍奉。再者,三叔家的五妹妹剛剛與許家的許嶸定下親事,倘若三叔外放,要帶走家眷,許嶸可怎麼辦呢?三叔說,可以帶上許嶸一塊兒走,也正好讓他多增長世間見聞。大伯祖母又不願意了。倒是許家二房十分歡喜,如今正竭力勸說大伯祖母呢。只是大伯祖母如今不大喜歡跟許家二房的人見面,倒是已經請許家長房的大奶奶過府喝過兩次茶了。”

許家長房?

秦含真恍然。對了,許家好象出孝了吧?

第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百零八章 捎帶第八十章 挑撥第四百五十三章 婚禮第三百零八章 鄉試第二百五十四章 宅子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傳聞第六百五十七章 冷清第二百五十四章 封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私話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令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令第四百五十七章 猶豫第四百八十八章 說服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兒科第六百一十九章 察覺第十八章 贈禮第三十九章 昌兒第二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六百零七章 聽聞第十二章 姑嫂第四百四十三章 實惠第四百四十一章 會試第五百三十七章 探問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愁第二百零二章 警告第一百九十章 中風第三十章 絕情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六百六十二章 歸來第六百二十一章 引蛇第四十九章 庇護第三百二十六章 發瘋第一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六百五十三章 跪靈第一百四十四章 圍毆第一百五十九章 姑嫂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一百八十七章 急報第二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旨第一百七十八章 來使第四章 往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笄禮第五百八十二章 傳聞第八十八章 分析第二百三十五章 行蹤第六十一章 賠銀第一百零七章 新婢第四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二十四章 僵持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第八十九章 雲家第七百零六章 去而復返第十六章 探聽第三百零七章 備考第九章 當年第二百零六章 對比第一百五十八章 小宴第八十三章 夾道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氣第一百零三章 立場第一百七十一章 口角第二百六十二章 烏龍第五百七十四章 親友第六百零八章 節奏第四十章 撞見第五百三十四章 瑜娘第二百八十九章 安慰第一百二十四章 怪病第八十章 挑撥第十八章 贈禮第三百九十一章 任命第三百七十六章 歸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鍋第四百零八章 遊玩第六章 決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吩咐第十章 入府第一百八十七章 送嫁第六百四十八章 無人知第二十章 進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十二章 跌跤第七十六章 信任第一百零一章 爲母第四十一章 抵達第四十一章 抵達第五百三十八章 憂慮第二百七十二章 疑點第一百九十章 中風第二百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零三章 巧宗兒第四章 口供第五百五十章 打擊第五百三十四章 瑜娘第四百六十三章 來意
第八十九章 請罪第一百零八章 捎帶第八十章 挑撥第四百五十三章 婚禮第三百零八章 鄉試第二百五十四章 宅子第六百六十章 鑽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傳聞第六百五十七章 冷清第二百五十四章 封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私話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令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令第四百五十七章 猶豫第四百八十八章 說服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兒科第六百一十九章 察覺第十八章 贈禮第三十九章 昌兒第二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六百零七章 聽聞第十二章 姑嫂第四百四十三章 實惠第四百四十一章 會試第五百三十七章 探問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愁第二百零二章 警告第一百九十章 中風第三十章 絕情第一百九十七章 透風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六百六十二章 歸來第六百二十一章 引蛇第四十九章 庇護第三百二十六章 發瘋第一百一十二章 生日第三百二十九章 半夜第六百五十三章 跪靈第一百四十四章 圍毆第一百五十九章 姑嫂第四十七章 求助第一百八十七章 急報第二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旨第一百七十八章 來使第四章 往來第四百四十二章 笄禮第五百八十二章 傳聞第八十八章 分析第二百三十五章 行蹤第六十一章 賠銀第一百零七章 新婢第四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二十四章 僵持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第八十九章 雲家第七百零六章 去而復返第十六章 探聽第三百零七章 備考第九章 當年第二百零六章 對比第一百五十八章 小宴第八十三章 夾道第五百三十九章 底氣第一百零三章 立場第一百七十一章 口角第二百六十二章 烏龍第五百七十四章 親友第六百零八章 節奏第四十章 撞見第五百三十四章 瑜娘第二百八十九章 安慰第一百二十四章 怪病第八十章 挑撥第十八章 贈禮第三百九十一章 任命第三百七十六章 歸來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鍋第四百零八章 遊玩第六章 決心第一百八十三章 吩咐第十章 入府第一百八十七章 送嫁第六百四十八章 無人知第二十章 進城第四百一十二章 坦白第十二章 跌跤第七十六章 信任第一百零一章 爲母第四十一章 抵達第四十一章 抵達第五百三十八章 憂慮第二百七十二章 疑點第一百九十章 中風第二百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零三章 巧宗兒第四章 口供第五百五十章 打擊第五百三十四章 瑜娘第四百六十三章 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