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

這支艦隊在三月下旬由海參崴海軍基地出發,然後會抵達蝦夷地的稚內港,嗯,也就是前幾年帝國和日`本德川幕府簽訂的條約中,租界給帝國的蝦夷地港口(清末梟雄562章)。

這個稚內港雖然只是個小港口,但是卻是一個控制宗谷海峽的重要的地方,同時也是帝國海軍在北方進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之一。

稚內港規模小,不過依舊可以爲艦隊提供煤炭,淡水以及食物等補給。

而離開了稚內港後,這支艦隊就只能繼續朝着東方行駛,並且路途上沒有任何一家的港口可以停靠並補給。

這也是爲什麼這支艦隊裡只有一艘軍艦,其他四艘都是運輸船的緣故,準確的說,執行軍事任務的只有太原號,其他四艘運輸艦都是爲了支援太原號以及海軍官兵們進行作戰任務的。

這支艦隊離開稚內港後,將會沿着千島羣島逐步向東航行,然後路上是走走停停,凡是遇上一座島嶼,就往上頭找塊大石頭,然後刻上幾個字,大體就是這島嶼是屬於中華帝國領土之類的廢話(清末梟雄562章)。

有時候也會在島嶼上補給一些淡水,不過煤炭和食物這些補給就不太可能有了。

按照計劃,這支艦隊將會以不快不慢的速度,一直沿着千島羣島航行,然後抵達堪察加半島,不過他們並不會直接登陸進攻堪察加半島,這島嶼的大片地方都是凍土之類的沒有進攻的價值,而唯一的一座城鎮又是軍事據點城鎮,即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該城是一座天然的優良港口,還是屬於全年可以通航的港口,這對於北方沿海港口而言相當難度。

不過該地駐紮有不少的俄軍,他們雖然沒有什麼戰艦了,但是陸地兵力還是有不少的,尤其是和帝國在遠東地區的衝突加劇後,海參崴,廟街等太平洋的港口被中華軍攻克佔據以後,現在俄國人在太平洋的港口就只剩下一個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對此俄國人也是更加註重該城,逐步增援了不少兵力,目前來說,這座港口城市擁有大約一千多人的駐軍,此外也有不少民衆,必要時候可以動員爲民兵。

倒是軍艦沒有多少,多年的持續衝突裡,爲了爭奪黑龍江流域以及北海(鄂霍茨克海)的控制權,帝國海軍所屬的北海艦隊和俄國的部署在太平洋的軍艦進行了相對頻繁的交戰。

儘管這一系列的交戰都是發生在黑龍江內河以及近海,規模也非常小,參戰的船隻普遍是幾百噸以下的小型軍艦,這種小規模戰鬥別說引起世界注意裡,就連帝國海軍內部都不怎麼關注。

而這一系列的交戰中,最終以帝國海軍的北海艦隊全面掌控黑龍江流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的控制權而告終,俄國人在太平洋部署的大部分船隻都是被擊沉或者俘虜。

目前俄國人在這一片海域僅剩幾艘船隻,而且基本都是那些木製風帆船隻,其實力是相當弱小的。

然而俄國人的海軍實力雖然弱小了,但是考慮到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俄軍陸軍兵力不少,而且要攻克該城就得進行登陸作戰。

其難度縱然不如登陸夏威夷那麼大,但是也不小,更何況這個城市現在就是一個被困守的死地,根本不可能威脅到帝國在北海以及遠東地區的安全,因此帝國之前一直也沒想到說要去攻佔該城。

克里米亞戰爭時期,英法聯軍也嘗試過封鎖甚至攻佔該城,而且還前後進行了兩次軍事行動,但是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最主要的理由不是這地方易守難攻,而是距離實在太遠,這跑一個來回都得好幾個月,而且附近也沒有什麼可供英法聯軍補給的港口。

現在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的兵力,自然是不太可能說直接登陸攻佔該城,他們只是來繞了一圈,然後象徵性的在港口開了幾炮後,不等俄羅斯人的岸炮進行回擊就已經是直接掉頭繼續往東航行了。

然後繼續向東航行,並抵達阿留申羣島,重複登錄島嶼,然後找塊大石頭刻上主權宣稱。

而受到航程距離遙遠,補給的消耗速度,到時候他們的補給估計也會消耗的差不多了,因此會在探索完阿留申羣島的部分島嶼後,將會返航。

至於真正的軍事登陸行動,還得等第二次的遠征艦隊!

不等阿拉斯加特特遣艦隊返航,海軍和陸軍內部就已經是開始商討着如何攻佔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了。

儘管這座城市無法實際威脅到帝國的戰略安全,但是考慮到其戰略地位,控制該城後,基本上也差不多可以宣告控制了堪察加半島了,同時如果有了這座不凍港作爲前出基地,那麼帝國海軍就能夠更加方便的進軍阿留申羣島以及阿拉斯加,往返的航程可以縮短至少三分之一的航程。

此外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這還是個不凍港!

不像帝國海軍北海艦隊的其他幾個主要基地一樣,都是屬於凍港。

目前帝國海軍在日本海以及北海海域的活動的北海艦隊,主要基地是海參崴以及廟街。海參崴是優良的深水港,而廟街則是黑龍江的出海口。

但是這兩個港口都是屬於冬季封凍的港口,而且封凍期還特長,因此一般情況下,到了冬季的時候,北海艦隊的船隻除了特定情況下要留在當地的船隻外,大部分都會南下過冬。

通常而言大部分船隻則是會直接回國前往青島,上海等港口,一方面是過冬,另外也是趁機進行保養維修。

但是如果有軍事需求的話,那麼也會有一部分船隻會選擇去最近的蝦夷地的稚內港,這是屬於中國的租界港口,而且還是極爲難度的不凍港,雖然港口水深不足,無法停泊大噸位的戰艦,而且安全性不怎麼好,因此並不太適合充當軍港,但是要在北方地區尋找一個不凍港本來就不容易,這有一個稚內港可以使用就相當不錯了。

然而還可以去朝鮮的釜山剛停泊。

不過在稚內港、釜山這些港口也就只能停泊,然後補給煤炭,淡水之類的,受限於當地港口的基礎設施,不可能說進行船隻的維護,甚至連彈藥都補給不了。

由此可以看出,對於北緯地區而言,一個不凍港是相當重要的,而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就是這樣的一個不凍港。

因此哪怕是其實際戰略價值有限,但是就憑藉他是不凍港,那麼就擁有了其他諸多港口無法代替的價值,更別說這地方距離阿拉斯加還特近,從這裡出發要比從海參崴出發縮短了三分之一的航程。

海軍爲了攻佔這個不凍港城市,是準備下大力氣,而且是準備一次性成功的!

爲了獲取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口附近的一些詳細水文資料,外交部分還偷偷和英國人做了一筆生意,通過七轉八彎,以民間的捕撈公司的名義,向英國海軍私底下購買了這一地區的水文資料。

英國人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可是打過兩次,儘管都沒成功,但是掌握的資料肯定是不少,至少比帝國手裡知道的強得多。

現在帝國對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瞭解,只限於一個大概的兵力數字,此外就是偶爾遠遠的看過一眼,具體什麼情況瞭解的右舷。

“既然要打,那麼就要一擊而下,也可以適當的多讓將士們進行實戰演練嘛!”林哲這話聽上去像是建議,但實際上就是給海軍下指示,要讓海軍放開手腳,多派幾艘戰艦過去,免的到時候陰溝裡翻船。

聽到林哲這麼說,林達標卻是有些猶豫,帝國海軍實力固然不弱,但是帝國海軍的壓力更大啊!

雖然簽訂了四國條約,和英國停止了戰爭,但是英國佬的東印度艦隊一直都在呢,而且是把新加坡當成了主要基地,好幾艘大型鐵甲艦都部署在新加坡呢。

帝國海軍不可能對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視而不見,因此不管什麼情況下,帝國海軍都是需要保留一直決戰艦隊,以隨時迎戰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

這從帝國海軍開始大規模建設香港的尖沙咀港,並把南洋艦隊的司令部設立在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帝國海軍是打算把香港建設爲核心的海軍基地,未來這裡會部署一直龐大的主力艦隊,以迎戰英國人的東印度艦隊或者其他國家的艦隊來襲。

在這種情況下,帝國海軍不可能隨便抽調太多的戰艦去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作戰!

不過林哲都已經指示要海軍重視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了,林達標自然也不可能敷衍。

最後,海軍這邊是詳細斟酌了好幾天,才確定了艦隊規模,出戰的戰艦裡,自然不可能是用來決戰的那些主力艦,三艘炎帝級一艘都不可能去。

而盤古級的話,因爲五號艦也已經服役,可以從中抽調一艘調往北海海域並加入北海艦隊。

然後是兩艘木製巡洋艦!

上述三艦爲主力,後頭則是跟着幾艘近海戰艦,包括兩艘鎮廣級小型鐵甲艦,以及一票的運輸艦之類的。

大大小小的船隻加起來超過四十艘,其中大部分都是運輸船。

將會搭載一個混成旅前往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進行登陸作戰,其中包括陸軍一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海軍陸戰隊一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等。

總兵力約三千人!

必要時候,艦隊還會再抽調水兵,以組建臨時的水兵部隊上岸作戰,極限情況下可以動員將近三千五百人的兵力進行登陸作戰,當然了,動員水兵參戰一般都是特例情況,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

海軍和陸軍協調完畢後,帝國海軍的北海艦隊幾乎是傾巢而出,然後還有帝國海軍第一艦隊所屬的盤古級鐵甲艦伏羲號,木製巡洋艦濟南號、武昌號一共組建了北太平洋特遣艦隊,

該艦隊搭載了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共約三千名士兵還有大量的作戰物資補給等從海參崴出發,然後向東航行,抵達稚內港後,進行了最後一次補給,這個時候他們還遇上了剛返航的阿拉斯加特遣艦隊,很快這支特遣艦隊裡的太原號也是進行了緊急補給後,然後加入了北太平洋特遣艦隊的作戰序列。

然後該艦隊是直撲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而去!

由此宣告了帝國正式出兵堪察加半島,並引爆了帝國和俄羅斯的再一次大規模衝突!(。)

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441章 鐵甲艦第45章 南撤湖州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68章 布拉鎮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8章 營制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54章 兵指青浦第394章 餓狼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59章 炮擊上海第149章 董離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18章 面聖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337章 繼承人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31章 謹慎東進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20章 對決練軍
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441章 鐵甲艦第45章 南撤湖州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476章 炮擊下關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668章 布拉鎮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8章 營制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54章 兵指青浦第394章 餓狼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59章 炮擊上海第149章 董離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18章 面聖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337章 繼承人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31章 謹慎東進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405章 湘軍動亂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220章 對決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