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

獲知華盛頓號撞上水雷而沉沒後,南方聯邦海軍上下是哀嚎不已,自此已經是徹底喪失了挑戰北方海軍的勇氣和勢力,只能是被動的防守最後些許海岸線(清末梟雄500章)。

而北方海軍那邊自然是欣喜若狂,儘管不是堂堂正正擊沉的華盛頓號,但是華盛頓號不管怎麼說都是沉沒,而這對於北方海軍而言是一件極大的喜事。

要知道過去的幾個月裡,華盛頓號可是給北方海軍帶來了龐大的壓力,這種壓力甚至比二戰中的卑斯麥號給英國海軍帶來的壓力都要大。

因爲卑斯麥號固然強大,但是英國海軍卻是有可以相抗衡的戰艦,而且還不少。

但是華盛頓號呢,它的航速,火力並以及防護,在北美地區可以說是無敵的,能夠在綜合性能上超過它的,只有英法以及中國的那些主力鐵甲艦。

要不然美國人也不會集結了多艘戰艦,試圖依靠數量來彌補質量的不足來圍剿華盛頓號了,而更關鍵的是,八艘戰艦圍剿華盛頓號,自身當場戰沉一艘鐵甲艦,兩艘木製艦,另外還有兩艘戰艦重傷,剩下三艦也是個個帶傷,他們固然是擊沉了南方聯邦海軍的一艘木製戰艦,並重創了另外一艘木製戰艦,也是把華盛頓號的上層建築打了個稀巴爛,但到底是沒能夠給華盛頓號帶來什麼太大的傷害。

如果讓華盛頓號返回了港口,不用半個月就能夠恢復過來,補充水兵後就能夠再一次出戰。

現在華盛頓觸雷沉沒,這讓北方海軍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如果讓華盛頓號繼續這麼晃悠下去,儘管單憑一艘戰艦是無法挽回南方聯邦整體上的劣勢,但也會給北方合衆國帶來極大的麻煩(清末梟雄500章)。

華盛頓號從去年九月份被美國南方聯邦海軍接受並服役,再到今天戰沉,整個過程只有短暫的八個多月,而且其中有六個月都是處於躲躲藏藏的回國路程,真正回到美國進行戰爭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個多月而已。

然而其短暫的生涯並不會影響華盛頓號的傳說!

毫無疑問,華盛頓號是美國內戰中擊沉敵艦最多,戰功最顯赫的一艘戰艦!

關於華盛頓號的一些情報也是迅速傳遍了全球,由此引起了最直接影響就是,世界各國首次正視了中華帝國的造艦能力。

儘管英法兩國等國家的造船界以及海軍人士普遍認爲,中華帝國的鐵甲艦性能一般,而且噸位過小,根本無法和英法兩國的那些動輒六七千噸甚至近萬噸的鐵甲艦相提並論,但是他們也不得不承認,中華帝國製造的鐵甲艦已經是追上了世界的潮流。

所欠缺的就是大噸位的鐵甲艦了!

同時,他們也是調高了帝國海軍目前擁有以及正在、未來建造的鐵甲艦的威脅!

英國海軍反應最爲迅速,儘管和中華帝國目前並沒有戰爭爆發,但是這年頭誰也不知道戰爭什麼時候就打起來了,所以有備無患最重要,英國海軍向印度艦隊派遣了兩艘鐵甲艦,用以加強印度艦隊的實力。

而英國加強印度洋上的海軍實力,又是直接讓帝國海軍感到到了龐大的威脅,要知道英國海軍始終是一把懸在帝國海軍頭上的尖刀,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帝國海軍的極大反應。

這不,外交部門剛得知英國派遣了兩艘鐵甲艦前往印度洋的時候,帝國海軍就是迫不及待的下了兩艘新鐵甲艦的訂單。

從去年開始,帝國海軍開始建造四千噸級別的炎帝級鐵甲艦,其首艦以及二號艦已經陸續在1863年下半年、1864年的二月份動工,其首艦由上海造船廠承建,被命名爲二號艦的少昊號則是在青島海軍造船廠承建。

這一次海軍的兩艘鐵甲艦訂單,雖然受到了英國人的刺激提前了幾個月,但是依舊算得上是海軍本年度的預定發展規劃,根據海軍預定的發展計劃,是要在1864年訂購併動工一艘更大噸位的遠洋主力艦,同時還會採購一艘噸位小一些的鐵甲艦。

畢竟隨着帝國海軍的發展,主力艦的噸位也是越來越多,從一千多噸到兩千多噸,而如今在建的炎帝級兩艦已經是達到了四千噸,今年動工的主力艦噸位還會更大一些,基本可以預見今後每年的主力艦其噸位都會更大一些,但是海軍也不可能抱有一支全都是大噸位主力艦的艦隊啊。

一支成熟的海軍,除了決戰用的主力艦外,還得有其他各種各樣的輔助艦,比如巡洋艦,近海內河戰艦,甚至運輸艦之類的。

因此1864年預定的兩艘鐵甲艦並不是同一類型,而是一艘大,一艘小。

其中大的乃是海軍最新的野望,設計噸位超過五千噸的新型遠洋決戰鐵甲艦,值得注意的是,該艦的設計並不是從原來的炎帝級延續改進而來,而是從頭開始的全新設計,意圖進一步優化船型,加裝更大馬力的蒸汽機以獲得更高的航速。

這艘尚未被命名,預定代號爲‘八年甲艦’的戰艦其實是一艘試驗艦,它除了進一步試驗林德機械公司的新式蒸汽機系統外,還會實驗純蒸汽動力,封閉式炮塔等各項還在研究當中的新技術。

而且海軍給下的建造週期也是非常長,預定1864年開工,順利的話將會在1868年左右下水服役,不順利的話估計得到1870年後了。

之所以建造時間長,因爲是諸多的新技術都不成熟,甚至都還在研發當中,比如說新一代的蒸汽機,要知道八年甲艦的設計航速是要求達到十四節,而這艘戰艦可是沒有風帆的,要依靠純蒸汽動力達到十四節,要求可不低,同時這艘戰艦的噸位也是達到了五千噸,對船體設計的考驗也是更高了。

此外,隨着船體的擴大,海軍方面是要求給這艘戰艦安裝至少兩百五十毫米以上口徑的主炮,而不能再用以往的那些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了。

不然就是大船扛一個牙籤炮,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因此該艦屬於試驗艦,而且建造週期預計會非常長,普通船廠自然是不願意自家的船塢都霸佔這麼久,所以該艦將會有青島海軍造船廠承建,目前青島海軍造船廠已經正在進行兩個萬噸級船塢的建設工作,預計八月份其第一個萬噸船塢就能夠投入使用,而有了這個大型的船塢,就能夠承建這些五千多噸的大噸位戰艦了。

一旦這艘實驗戰艦獲得了成功,那麼後續海軍就會立即上馬萬噸鉅艦的計劃,到時候建造的就是足以比肩英法兩國海軍強國的那種萬噸鉅艦。

不過這種實驗艦的建造周建非常長,而海軍是不可能一直這麼等下去的,所以依舊會持續訂購噸位較小,技術成熟的鐵甲艦。

這就是盤古級鐵甲艦了的後續型號了,自盤古級鐵甲艦服役後,帝國海軍對這種噸位適中,但是各方面的性能都相當不錯的戰艦非常滿意,而且噸位只有兩千多噸的鐵甲艦建造週期比較短,兩年基本上就夠了,造價也便宜,只要大約十三萬英鎊就能夠拿下來。

因此海軍方面根據盤古級,進行了部分優化設計,噸位變化不大,只要是一些細節進行了變動,爲了控制成本依舊使用原來的火炮以及蒸汽機等,所以儘管內部有些變化,不過外形以及基本性能變化不大,因此海軍內部乾脆也就進行劃歸爲盤古級,稱之爲盤古級的三號艦。

不過這個三號艦和前面兩艘還是有着區別的。

在那些萬噸鉅艦服役之前,帝國海軍的主力依舊會是這些兩千多噸或者四千噸的戰艦爲主。

至少在六十年代,帝國海軍的主力依舊會是這些兩千多噸到四五千噸的鐵甲艦。

不過大噸位近海鐵甲艦的建造卻是停了下來,帝國海軍自從建造了兩艘女蝸級近海鐵甲艦後,就對這種要航速沒航速,要航程沒航程的‘炮臺戰艦’沒多大的興趣了。

轉而開始設計一些小噸位的鐵甲艦充當近海、內河作戰所用。今年的規劃裡,將會設計建造一型噸位三百噸左右的小型鐵甲艦,作爲海軍的新一代內河、近海炮艦使用。

畢竟現在已經是1864年了,很多五十年代期間建造的一些木質小型炮艦,比如興吳級炮艦已經是無法滿足海軍的需求,而且這些船隻早年的服役強度普遍非常大,而早期中國的造船能力說實話不咋地,製造出來的船隻早些時候還看不出什麼劣勢來,但是時間一場船體老化現象非常嚴重,甚至已經是出現了一艘1854服役的興吳級炮艦在航行中遭遇風浪,然後竟然直接船體破裂而沉沒的事情。

海軍內部已經是決定在1870年之前,把尚餘的十幾艘興吳級炮艦全部給退役了,並建造新一代的小型炮艦取代,而隨着時代的發展,等進入七十年代後,興吳級後續的兩款木製炮艦也會無法滿足海軍需求,到時候也會陸續退役。

等這些木製炮艦退役之後,海軍裡的炮艦將會有清一色的鐵甲艦組成。

而開始退役的也不止興吳級炮艦,同樣還有海軍裡的早期的幾艘木製戰艦。

比如早年購入的外國商船改裝而來的兩艘戰艦,早在前幾年就已經是改裝爲武裝運輸艦,而現在由於船體老化,現在連充當武裝運輸艦的資格都不夠了,海軍已經決定在今年把這兩艘改裝商船給退役掉。

剩下的四艘木製較大噸位的炮艦的狀況也是不怎麼好,每年的維護費用比較高昂,而且他們還是蒸汽明輪船隻,所以也是已經準備陸續改裝爲運輸艦等輔助艦,等過幾年也會陸續退役。

畢竟蒸汽明輪的船隻,都已經是三四十年代的技術水平了,在各國都是已經屬於淘汰的貨色,即便保存下來,也是成爲了輔助艦等,要麼就是乾脆進行技術升級,把明輪改裝爲暗輪,同時加裝更大動力的蒸汽機。

然而問題又來了,現在已經是鐵甲艦的時代了,那怕是炮艦帝國都已經是準備建造並採用鐵甲艦了,這木製戰艦的改裝價值其實相當有限。

如果這木製戰艦都是幾千噸的大傢伙,那麼海軍還會動心,但帝國海軍擁有的這幾艘大噸位木製炮艦都是四百噸和五百噸的小傢伙。

進行技術升級改裝的話,價格昂貴實在是划不來,所以海軍內部根本就沒有對他們進行技術升級改造,準備改爲武裝運輸艦,充當輔助艦使用,過上幾年等海軍內部的輔助艦數量多了後,就直接把他們退役。

帝國的軍費雖然不少,但是大頭都被陸軍拿走了,海軍只拿了一個小頭,而且這部分經費海軍還得不斷投資建造新式戰艦,擴建港口等基礎設施,還得維持艦隊規模,這經費可是非常緊張的。

所以一些明顯沒有改裝價值的東西,該拋棄就拋棄,省的浪費海軍爲數不多的經費。

倒是那多噸千噸木製暗輪巡洋艦,它們的價值要大一些,現在不可能就退役,怎麼得也會服役到七十年代以後,甚至爲了保障艦隊規模,估計還會在二線艦隊一直服役到八十年代。

至於對於它們的改裝,也就是1870年以後的事了,現在說還太早。

目前海軍淘汰並改裝的戰艦主要是早期戰艦,尤其是帝國成立之前建造的那一批,技術落後而且不成熟的情況下打造出來的這些戰艦其實保留的價值相當有限。(。)

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316章 國宴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337章 繼承人第15章 公然敲詐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54章 兵指青浦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8章 營制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44章 傷亡名單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91章 攻城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45章 南撤湖州第17章 長興初戰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82章 組建水師第69章 江海關第316章 國宴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337章 繼承人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
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316章 國宴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337章 繼承人第15章 公然敲詐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54章 兵指青浦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8章 營制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44章 傷亡名單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91章 攻城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45章 南撤湖州第17章 長興初戰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416章 外憂內困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82章 組建水師第69章 江海關第316章 國宴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337章 繼承人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