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太宗皇帝之死

bookmark

二及二十三年春正月,日有食之。太白屢犯斗牛之間……

二月丙午終南山西峰幕,碎石砸壞翠微宮多處宮牆。

三月丙辰,河東忽起大風,壞民居無數,大樹被連根拔起。

四月開府儀同三司衛國公李靖於家中液然長逝,享年七十九歲。太宗皇帝也已經病入膏盲,支撐病體由內侍用兜鸞擡着親往弔唁。數次哭絕於兜鸞之中。太宗皇帝冊贈李靖爲司徒、幷州都督,給班劍、羽荷、鼓吹,陪葬昭陵。溢曰景武。墳墓如同衛青、霍去病故事,築墳形如同突厥內燕然山、吐谷渾內積石二山形狀,“以旌殊績”

太宗皇帝爲什麼會突然病情這麼嚴重了呢?書中暗表,早在徵高麗時,安市城攻防戰中土山爭奪一戰太宗皇帝曾親往督戰,卻被防守土山的敵軍的流矢射中左臂,只不過這傷對於戎馬一生的太宗皇帝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令隨軍御醫給開了傷藥後,包紮了一下大家都沒注意的是這個戳中太宗皇帝的箭頭上有很多鏽跡。不久傷口就長好了太宗皇帝也就沒當回事。

後來回到長安後,太宗皇帝素了那麼長時間,怎麼可能不沾女色?再加上每天飲酒,不久這個看似本已經長好的傷口開始紅腫流膿,這就是那個所謂的瘡的由來。

也就是這個卜小的瘡要了太宗皇帝的命。用現在醫學來說是破傷風后的併發症循環衰竭:由於缺氧、中毒,可發生心動過速,時間過長後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發生休克或心搏驟停。這些併發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當時在高句麗戰場上雖然也喝了幾幅藥,但因爲大戰的原因和太宗皇帝的不重視並沒有細心調養徹底除根,而是暫時壓制住了。回到長安後,已經長好的傷疤下面已經潰膿,在被酒色一激,終於爆發,雖然後來又將這個傷口處理好了,但已經酸中毒的太宗皇帝的身體可就開始每況愈下。何況太宗皇帝一直有氣疾的毛病,每次發作都被當作氣疾來治療,這也間接的把太宗皇帝早早送走了。即使太宗皇帝到了醫學院找到孫思邈,卻也因爲當時醫學的侷限性,和沒有抗生素這種特效藥,而無能爲力。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於玉華宮中病危。太子李治衣不解帶寢不落枕地殷勤侍奉。太宗皇帝看到自己的兒子體現出的仁孝本質,於病榻上垂淚道“你能有此仁孝,我死何憾!但我死後你要有堅強的心態,以後這個國家將是你的,爲父怕你不懂如何治理國家,已經把爲父多年理國的經驗寫成《帝範》一書,分別爲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誡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飭躬闡政之道,皆在其中,聯一旦不諱,更無所言。願吾兒深讀”

李治哭拜於病榻之前,已經不能說出話來。太宗皇聳艱難地伸出已經枯槁的手,輕輕撫摸着自己兒子的頭髮,良久後又像是喃喃自語又像是說給李治聽“聯做帝王以來,所做不足之處太多了。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大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 此皆吾之深過勿以爲是而法之顧我弘濟蒼生,其益多,舉造區夏其功大益多損少,故人不怨功大過微故業不墮然比之盡美盡善尤有不及固多愧,矣。”

可以說,太宗皇帝給自己這一生總結的十分透徹。聲色犬馬我都喜歡,這也是我這一生裡最大的羞愧。但統一中原和蠻夷並使其融合卻是做的很對的,他所列舉出的錯誤只是個人生活上的缺陷。正因爲他的出現,歷史上纔出現了一個多姿多彩,包容並序,完全敞開了懷抱的站在世界之橫的大唐帝國。

彌留之際的太宗皇帝接下來命令內侍把守候在含風殿門外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叫進來。

太宗皇帝用手摸着長孫無忌豐滿的面頰道“聯把身後的事情就盡數託負你們了。太子是個仁孝的孩子,你們都知道,以後你們要好好輔佐與他。”長孫無忌不禁悲從中來,淚流滿面,哽咽着點頭應是。

長孫無忌和太宗皇帝不僅是朗舅關係,更是一起從小玩到大的發早在太宗皇帝還沒有秦王封號之前長孫無忌就和與自己你年齡相仿的李世民一起遊玩,打獵、飲酒。又來李世民又娶了自己的妹妹後,這倆人之間的感情真的已經勝過親兄弟了。

之後太宗皇帝又把褚遂良叫到榻前讓褚遂良單獨接受了一項任務:除了輔政外,他還要保證李治與長孫無忌之間有着良好的交流與溝通,並使這兩人間的彼此信任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不被外界的挑撥離間所影響

在他看來,軍事上有李績,政治上由李治、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三人組成的統治核心應該可以穩定地運行下去,保持大唐江山的長治久安。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舅舅,又是朝中元老,手握大權,當可以幫助性格仁厚的外甥安全走過權力交接的過渡期。可是權力總是帶有很強的排他性的,李治就算再老實巴交…芯乏帝,舅甥!間因此產生的矛盾需要有個人來調解,攬的長孫無忌必然會招致他人的嫉恨,讒言在所難免。而權力核心的穩定一旦遭到破壞,後面的事兒可就很難說了,所以纔給了褚遂良這樣一個,溝通橋樑的職司。

將自己的身後事情安排完成後,這位把前朝遺留下來的資產完整整合後,妥善運作並使其大幅增值,利造出“貞觀之治”的大唐最高領導人。太宗皇帝李世民帶着無限的遺憾永久地閉上了他那雙細長的眼睛,享年五十二歲。

對於貞觀之治這一段,有人對它頂禮膜拜,無比推崇;有人對它嗤之以鼻,認爲吹噓的成分過多。但是不管怎樣,我們看到的不可磨滅的事實是:國民經濟迅速恢復,支撐着這個龐大國家一次又一次的光榮遠征。東突厥、吐谷渾、高昌、薛延陀,龜茲一片接一片的土地陸續成爲了大唐的領土,李靖、李勳等人的名字永遠在大漠與戈壁間回”體現的不僅是一個政治家的氣度,更是表達出了對整個華夏對自身文化的先進性的自信與海納百川般的包容。也正因爲有他的存在,其他人的形象也一併變得鮮活且生動,可以說他的識人善用當可謂前無古人,文武羣臣在他的調度下,發揮出了最大的能力,使國家機器就像是一座時鐘一樣精密的運行。

貞觀年間這麼多次的東征西討,卻並未對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實質性的破壞,實在是難能可貴。在前方將士們躍馬揚刀的時候,國內的百姓們仍然在有條不紊地從事着自己的工作,彷彿戰爭與己無關,種田的讀書的做買賣的都在爲自己的生活而努力。所以說,除了政治上提供的良好的環境外,也正是因爲百姓們的安居樂業,這個國家才能夠持續不斷的向前發展,而這也是貞觀之治產生的主要原因。

太子李治攥着已經冰冷並逐漸僵硬的太宗皇帝的手,放聲大哭,此時的李治心中充滿了恐懼與迷茫,這個像一座大山一樣可以依靠的父親就這樣離他而去了。李治轉頭對長孫無忌嘶聲喊道“舅舅!父皇走了!父皇走了啊!”

看着永久閉上眼睛的妹夫兼摯友,長孫無忌同樣是淚流滿面,多年的政治生涯讓他始終保持着大腦的清醒。聽到李治的嘶喊後,長孫無忌向前把還在哭嚎的李治抱住。

母親以亡。如今父親也離他而去,他的親人只有眼前這個微胖的舅舅了。李治轉身抱住長孫無忌的脖子,趴在長孫無忌的肩膀上,哭的肝腸寸斷。

長孫無忌任冉外甥哭了一會後,咖因着嗓子問接下來需要如何處置。此時的李治那裡還有什麼主意,就剩導氣的份了。長孫無忌明白這樣可不行,李治現在已經是國家最高領導人了,再這樣哭下去,身體絕對受不了,必須把他的思路引開。

長孫無忌放開摟着李治的雙手,把李治輕輕推離自己身體後厲聲說道“陛下把江山社稷和你李家宗廟都交到了你的手上,上爲天下,下爲你李氏一脈負責纔是你最重要的事,你再看看你的樣子,怎能像個平民百姓一樣只知道哭泣呢!陛下泉下有知也會爲你感到羞愧!”

本來已經已經哭的有氣無力的李治,擡起已經如同兩個桃一樣的眼睛看着面容嚴厲的長孫無忌,纔想起自己已經是皇帝了這個嚴肅的問題。沙啞着嗓子低聲對長孫無忌說道“謝謝舅舅點醒,接下來我們該做什麼?”

看着這個沒有了任何主意的外甥,韌無忌暗自嘆息一聲道“這裡是行宮,陛下駕崩的消息暫時還不能公佈,我與遂良在此支應,殿下馬上帶領東宮宿衛們暗帶陛下靈櫃啓程趕往皇宮,接手皇宮裡的一切事務。”

第二天李治帶着隱藏在御馬車攆當中的太宗皇帝的靈櫃在東宮宿衛們和全部隨行禁軍的護送下返回長安城。一切儀式和制度都和太宗皇帝活着的時候一樣。

而在太子車攆裡的李治,心卻是別有一番滋味。

作爲太宗皇帝的兒子他現在滿懷悲傷,作爲即將成爲這個強大國家的領導人他心裡又有着畏懼和自豪。自己能象父親一樣管理好這個國家嗎?能夠繼續這個國家的榮耀和輝煌嗎?

心裡多種滋味糾結在一起的李治隔着車上薄薄的紗窗看着周圍熟悉的一草一木,責任感油然而生。慢慢地自信心開始凝聚起來,我一定能夠把父皇交在我手上的國家管理好。我身邊還有好多人,只要按照父皇所說的學會看人、用人這個御人之道,我李治一樣是個有作爲的皇帝。

安全回到皇宮的李治將太宗皇帝靈櫃安置在兩儀殿內,看着太宗皇帝的靈櫃,忍不住又是淚流滿面,默默在心裡說道“父皇但請放心,兒臣不會辜負您的期望的。”擦乾眼淚李治轉身走出太極殿。

來到寧心宮中的李治立刻命所有太子宮宿衛頭領集合,全面接管皇宮內衛,有馬上命令左庶子于志寧借太宗皇帝之名下詔:任命太子左庶子于志寧爲侍弓示衛少詹事張行成爲兼侍中,兼刑部尚書:大午家令聯。哪斤郎高季輔爲兼中書令。各部門首腦都換成自己人,並且成功執掌皇宮內衛後的李治安心地等待長孫無忌回來。被換掉的人心裡都存有疑問,太子這是在做什麼?肯定又要有大事情發生了。

晚李治一天到達長安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秘密知會了自己勢力裡的人員後,於明德殿上召集所有在京大臣和各國使節,宣召太宗皇帝遺詔,太子李治暫攝朝政,待黃道吉日舉行登基大典。

隨即太子李治下詔:陛下駕崩此事舉國悲痛,但是國家大事不能廢止,各有關單位應繼續做好本職工作。在外地擔任都督和刺史的各位親王可前往京師奔喪,濮王李泰除外,所有再建工程暫時停頓。並開始爲太宗皇帝發喪,停靈三日後送太宗皇帝靈櫃進昭陵。

這一宣召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震懾了所有官員和使節。在片玄的安靜後,整個明德殿以及長安完全震動了。嚎哭之聲響徹長安,所有內衛、禁軍以及京畿驍衛全部掛孝。

明德殿上的李恪當時就昏了過去。

諸大臣皆跪伏於地,以頭徹允嚎哭不止,被太宗皇帝親自的拔起來的本文本、楊師道等人更是碰的血流被面。而各族將領與使節按照本民族傳統割發、戈 臉、傷耳,用自己的鮮血爲“天可汗”送行。一時間明德殿裡眼淚橫飛,鮮血四濺。

三日後太宗皇帝的靈櫃被裝載在他生前乘坐的輦車中,由九匹頭上結着白綢的駿馬拉着,緩緩沿着早已經洞開的皇宮大門,緩緩行駛在寬闊的朱雀大道上,無數的禁軍排着整齊的隊列舉着被白綢裹着的長槍,護衛着輦車緩緩步行。四品以上大臣身披白麻衣跟隨着車輦行進。

朱雀大道兩邊是早已經守候着淚流滿面的長安百姓,等車輦過來時,百姓們自發的跪伏於地,爲他們的君王送行,嚎哭之聲經久不惜。

送靈隊伍一直走了四個時辰,纔到位於九慣山的昭陵所在地。昭陵工程是由閻立德、閻立本兄弟精心設計的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玄宮深乃丈,石門五道,中間爲正寢,是停放棺樓的地方,東西兩廂排列着石牀。牀上放着許多石函,裡面裝着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 用三千塊大石砌成,每塊石頭有二噸重,石與石之間相互聊住。地面上依照皇城格局建設內城正門朱雀門,朱雀門之內有獻殿是重檐九間多重大殿,是朝拜祭獻用的地方。

昭陵依九峻山峰,鑿山建陵,開創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爲陵的先例。是因文德皇后臨死時給唐太宗說要儉薄,“請因山而葬,不需起墳”文德皇后死後葬於昭陵。關於以山爲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後,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寫着:“王者以天下爲家,何必物在陵中,乃爲己有。今因九慣山爲陵,不藏金玉、人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幾好盜息心,存沒無累。”這裡所說因山爲陵,不藏金玉,與其說是爲了儉薄,不如說是爲了“好盜息心”更恰當些。

大量的三彩陶俑,絲織品被送進地宮,昭陵的主墓室裡早已經灌注滿香油的大缸上的燈捻被點燃,隨行的阿史那杜爾與契芯何力雙雙越衆而出,兩人均是滿臉劃 痕,劃痕猶如張開的嘴巴,比比皆是形象及其恐怖來到李治身前撫胸施禮後坦然地說“太子殿下,請允許我等爲天可汗陛下殉葬。”

李治茫然地看着這樣個依然流着血的人遲疑地說“不可!”

倆人立刻單膝跪地拔出彎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阿史那杜爾道“天可汗如同我們的神明,如今他隕落怎麼可以沒有護衛?我等願意跟隨天可汗陛下身邊終生守護他。”

阿史那杜爾這一說又勾起了李治的思念,哽咽不能語。阿史那杜爾與契芯何力因爲李治同意了,拉動彎刀就要自剜。旁邊的長孫無忌一看,這不是添亂嗎?急忙用手攥住了兩柄彎刀的刀頭,四股血同時流出。長孫無忌喊道“殿下,不可如此!”

李治這才樓了,急忙拉起兩人,與褚遂良奪下彎刀,同時命令太醫院的人爲三人裹傷。李治流着眼淚說道“二位將軍的心意小王帶父皇領了。但二位將軍的做法小王不許,你二人應留下大好身軀爲父皇一下的江山效力纔是。等二位將軍百年後,本王答應將兩位將軍遺體陪葬在父皇身邊。此時先由石匠玄出兩位將軍以及所有歸唐的部落酋長的翁仲來陪伴吧”說完命人把二人扶下去療傷休息。

這插曲過後十八名強壯禁軍將太宗皇帝的棺接抗於肩頭,沿着棧道下行,將棺橡置於正中的石牀之上。十八名禁軍施禮後自毀雙目,由人牽引而出。菌道上的千斤石閘落下。早已經等候的工部人員迅速拆除棧道,取土回填,使陵墓與外界隔絕。

一代帝王就這樣歸於塵土。

第239章 許敬宗的無間道第156章 突然成爲香餑餑第262 李治的小招數第7章 設個套來騙唐皇第26節 貧道終於成人了,靠第115章 黜陟大使到來第95章 斛洲城保衛戰之馬快刀菜第249章 大餅還是大球第50章 最先富起來的竟然是木匠第101章 被陰謀籠罩住的斛州城第133章 共度難關第557章 無人不可爲犧牲第32章 大唐新兵種—擲彈兵第79章 草原那達幕大會起源第144章 狼煙起遼東第177章 受道祖親傳的師弟第1章 莊周夢蝶第5章 師傅弟子冤枉第137章 犁庭掃穴第171章 諜戰攻心第48章 麥大人帶你們奔小康第57章 席君買闖營第127章 太宗竟然在玩平衡術第160章 整合漠南第136章 除惡務盡第106章 席君買歸來第81章 東風得意馬蹄疾第209章 廢后另立第105章 跨時代的對話第39章 唐版千里走單騎第239章 許敬宗的無間道第139章 落魄的傳奇英雄第70章 麥仲肥夜宴第113章 邪門的皆醉軒酒樓第213章 透陣惡戰第74章 闖禍精---東風第258章 李績薦才第185章 險些遭禁的馬球第5章 師傅弟子冤枉第191章 見縫插針第2章 原來這也是“道”第199章 開始缺失的信任第237章 探獄第196章 暗流洶涌第227章 做戲第220章 溝通的必要性第160章 整合漠南第127章 太宗竟然在玩平衡術第59章 敗家孩子鐵勒木與農場主計劃第120章 斛州何去何從第208章 國事?家事?第92章 走向新的開始第237章 探獄第130章 再次被軟禁第236章 長孫入獄第8章 裝神弄鬼是咱長項第160章 整合漠南第148章 忽悠人的太宗皇帝第77章 這叫什麼事啊!第108章 宗教也是武器第227章 做戲第122章 再回長安第238章 長孫無忌的心裡話第24章 君臣奏對坑日本第172章 扶植海外勢力第39章 唐版千里走單騎第163章 寶馬、猛犬加雄鷹第24章 君臣奏對坑日本第103章 麥仲肥的屠刀第223章 大爭既是無爭第168章 貞觀二十二年紀事第186章 黃巢到長安第203章 亂、亂、亂第74章 闖禍精---東風第213章 透陣惡戰第98章 逛街還揀了個盜竊案第137章 犁庭掃穴第249章 大餅還是大球第160章 整合漠南第85章 太宗的交響樂引出的血案第132章 爛攤子第34章 騎兵和手雷的第一次對決第89章 故計重演恩威並施第24章 君臣奏對坑日本第20章 大畫家給貧道來張特寫如何?第105章 跨時代的對話第187章 陳碩貞反東南第264章 裝傻充愣第108章 宗教也是武器第67章 農場多元化構想第77章 這叫什麼事啊!第1章 莊周夢蝶第54章 火炮之父李恪閃亮登場第196章 暗流洶涌第140章 恨能維持這麼長時間第194章 三堂會審第132章 爛攤子第68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愁!第194章 三堂會審第96章 與狼共舞的麥大人
第239章 許敬宗的無間道第156章 突然成爲香餑餑第262 李治的小招數第7章 設個套來騙唐皇第26節 貧道終於成人了,靠第115章 黜陟大使到來第95章 斛洲城保衛戰之馬快刀菜第249章 大餅還是大球第50章 最先富起來的竟然是木匠第101章 被陰謀籠罩住的斛州城第133章 共度難關第557章 無人不可爲犧牲第32章 大唐新兵種—擲彈兵第79章 草原那達幕大會起源第144章 狼煙起遼東第177章 受道祖親傳的師弟第1章 莊周夢蝶第5章 師傅弟子冤枉第137章 犁庭掃穴第171章 諜戰攻心第48章 麥大人帶你們奔小康第57章 席君買闖營第127章 太宗竟然在玩平衡術第160章 整合漠南第136章 除惡務盡第106章 席君買歸來第81章 東風得意馬蹄疾第209章 廢后另立第105章 跨時代的對話第39章 唐版千里走單騎第239章 許敬宗的無間道第139章 落魄的傳奇英雄第70章 麥仲肥夜宴第113章 邪門的皆醉軒酒樓第213章 透陣惡戰第74章 闖禍精---東風第258章 李績薦才第185章 險些遭禁的馬球第5章 師傅弟子冤枉第191章 見縫插針第2章 原來這也是“道”第199章 開始缺失的信任第237章 探獄第196章 暗流洶涌第227章 做戲第220章 溝通的必要性第160章 整合漠南第127章 太宗竟然在玩平衡術第59章 敗家孩子鐵勒木與農場主計劃第120章 斛州何去何從第208章 國事?家事?第92章 走向新的開始第237章 探獄第130章 再次被軟禁第236章 長孫入獄第8章 裝神弄鬼是咱長項第160章 整合漠南第148章 忽悠人的太宗皇帝第77章 這叫什麼事啊!第108章 宗教也是武器第227章 做戲第122章 再回長安第238章 長孫無忌的心裡話第24章 君臣奏對坑日本第172章 扶植海外勢力第39章 唐版千里走單騎第163章 寶馬、猛犬加雄鷹第24章 君臣奏對坑日本第103章 麥仲肥的屠刀第223章 大爭既是無爭第168章 貞觀二十二年紀事第186章 黃巢到長安第203章 亂、亂、亂第74章 闖禍精---東風第213章 透陣惡戰第98章 逛街還揀了個盜竊案第137章 犁庭掃穴第249章 大餅還是大球第160章 整合漠南第85章 太宗的交響樂引出的血案第132章 爛攤子第34章 騎兵和手雷的第一次對決第89章 故計重演恩威並施第24章 君臣奏對坑日本第20章 大畫家給貧道來張特寫如何?第105章 跨時代的對話第187章 陳碩貞反東南第264章 裝傻充愣第108章 宗教也是武器第67章 農場多元化構想第77章 這叫什麼事啊!第1章 莊周夢蝶第54章 火炮之父李恪閃亮登場第196章 暗流洶涌第140章 恨能維持這麼長時間第194章 三堂會審第132章 爛攤子第68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愁!第194章 三堂會審第96章 與狼共舞的麥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