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洞悉

勇一行人在萬榮縣住了四五天,已將萬榮縣的情況大榮縣屬於河東郡,位於黃河邊沿,中間汾河與黃河交匯,河東人文薈萃,春秋時富賈大商頓,漢代絳候周勃,三國名將關羽都是出於河東。

在萬榮縣境內的黃汾兩河交匯處還有一座祠廟,爲后土聖母廟,后土聖母即爲女媧娘娘,這座祠廟據說是黃帝經鹿之戰打敗蚩尤部落,完成一統華夏後,懷着對祖先崇拜的強烈願望,在母系社會至高無上的女性君王后土生息繁衍過的地方——汾陰廟前村的一塊高地上掃地爲壇,因此後世將這裡的后土祠廟尊爲海內祠廟之祖。

漢朝時,朝廷把祭祀后土定爲國家禮制,明確規定:“汾陰后土三年親郊祠,泰山五年一修封。”大漢分崩離析後,天下紛亂,朝庭的大規模祭祀雖然不曾有,但附近州縣對后土娘娘廟祭祀的香水一直不斷,萬榮縣能如此繁華,得益境內的后土娘娘廟不少。

萬榮縣繁華的另一個原因卻是因境內的大黃牛,萬榮大黃牛體高,身長,骨架大,獅頭,虎腦,四肢粗,比草原流入中原的黃牛更搶手,每年各地到萬榮縣販賣黃牛的商販一直是絡驛不絕,所以萬榮縣內纔有如此多的酒樓客棧。

現在是七月,不是販賣黃牛的高峰,若是九月以後,牛販涌進萬榮縣時,縣裡的客棧酒樓都會爆滿,若是碰上三四月份后土娘娘生辰,萬榮縣更是人山人海,後來之人連落腳之處也難尋。

萬榮縣雖然有這兩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在周齊分裂時,由於萬榮處於邊境兩軍交戰處,萬榮縣依然不可避免的衰弱,直到齊被周統一後,這裡纔不再是邊境,成了內陸地區,宇文成就是那時走馬上任,成了萬榮縣的縣令。

宇文成剛剛上任時,由於戰事地頻繁。萬榮縣殘破不堪,戶不過二千,被評爲下中縣,宇文成如今已經在縣令上坐了七年之久,七年時間萬榮由一個下中縣評爲中中,人口戶數翻了一倍多,已經算是能吏了。若是宇文成上報朝庭萬榮縣已經可以評爲上上縣,恐怕朝庭不是懷疑其作假,就是要豎立成典型,對宇文成加官進爵。

楊勇這幾日帶着侍衛在萬榮縣的大街上轉悠,自然知道萬榮縣不用作假也可以評上上上縣,既如此,宇文成爲什麼不上報朝庭實情。要知道新豐縣令房恭懿,只因爲政績爲三輔第一,皇帝便把房仁懿直接撥爲德州司馬,司馬爲正五品,與七品縣令相差四級,如果宇文成治理萬榮的政績上報上去,得到朝庭證實,那麼待遇至少也不會比房仁懿差。

在客棧的正廳內。除了兩人把門外,楊勇將身邊的人都召集過來:“大家說說看,對萬榮縣的觀感如何?”

劉虎首先道:“公子,小的以爲萬榮縣非常繁華,事情反常即爲妖,萬榮縣不過一箇中縣,何來如此繁華。”

杏兒在旁邊撇了一下嘴:“小虎子。萬榮繁華還不好嗎。我倒是巴不得大隋處處都有萬榮縣的繁華纔好。”

小虎子自然是杏兒給劉虎取的外號。劉虎已經十八歲,兵法武功都大有長進。自認爲跟着太子,日後至少也是統領一方大將,這個小虎子地外號非常有損他的形象,只是面對着牙尖嘴利的杏兒,劉虎只得裝作沒聽到。

呂沐霖沉聲的道:“萬榮縣的繁華自然沒什麼不好,只是存心向朝庭隱瞞那就其心可誅,萬榮縣已達到上上縣標準,卻只向朝庭報中中縣,若他按朝庭的標準向每戶收取稅收,每年截留的稅收恐怕早已超過上交地稅收,何況萬榮除了農賦外,商賦恐怕更多,這筆鉅額的費用豈不是全落到宇文成手上。”

杏兒拍手叫道:“我明白了,這個宇文成是一個大貪官,公子,那趕緊把他抓起來。”

抓宇文成當然不成問題,就憑他隱瞞的那麼多國家賦稅,就足以將宇文成削職爲民,再判他個流三千里,去戎守邊疆,何況抓了宇文成,嚴,範兩家也必定會牽扯進去,楊勇到萬榮縣本來就是來抓嚴,範兩名御史把柄的,沒想到還牽了一個萬榮縣令進來,此舉必定會讓朝中官員震駭,不敢再對東宮小覷。

只是楊勇心中卻隱隱有一絲不妥的感覺,彷彿這個宇文成輕易動彈不得,只是卻想不出這種不安來自哪裡,不要說一個縣令,就是一府一州之長官,只要查明他確實有違法亂紀的情況,楊勇也可以當場拿下。

一州一府,楊勇終於知道這種不安來自哪裡了:“沐霖,河東郡郡守是誰?”

“回公子,河東郡郡守爲張續。”

“張續,可有此人詳細資料?”

“公子難道懷疑此事張續也捲入其中?”呂沐霖一陣興奮,到萬榮本以爲只是小事一樁,沒想到會牽連到一郡太守,大隋地方分州郡縣三級,實際上由於南北朝的混亂時期,州劃分地愈來愈小,大郡的太守比小州刺史的地位還要高,河東郡屬於中郡,太守已是從五品官員,而一些小州刺史不過六品。楊堅已有意將郡去掉,變爲州縣兩級,只是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實行。

要說郡裡對下面的縣一無所知,肯定說不過去,張續至少也是包庇,或者乾脆是同謀,不過,大隋有一百多個州,三百多郡,呂沐霖能知道張續是河東郡太守已是了不起,任他記憶超羣也不可能記得所有官員的履歷,聽到楊勇問話,呂沐霖連忙拿出一本隨身攜帶的書冊翻看起來。不會一兒,呂沐霖臉上現出一絲笑容:“公子,找到了,張續是長安人,曾爲道士。其堂兄張賓,開皇元年張賓

獻《開皇曆》有功,張賓被調爲華州刺史,則張續則守。”

曆法是皇朝的象徵,楊堅在篡周前,打算以符命曜於天下,好爲改朝換代作一些鋪墊,向天下公開徵召有識之士編寫曆法,當時有數人應徵。其中有北齊的歷官劉孝孫,深通天文地劉,劉暉,還有一個就是道士張賓。

當時無論是劉孝孫還是劉,劉暉三人編地曆法都比張賓更符合實際,準確,楊堅偏偏採用了張賓的歷法作爲《開皇曆》。張賓的歷法大力宣傳楊堅有帝王之運,劉暉窺破了楊堅的心思,也轉而支持張賓,結果劉孝孫和劉兩人以“妄相扶證,惑亂時人”爲由趕出京城,張賓獲得完勝。

天體運行,不爲堯存不以桀亡。張賓的歷法極力迎合楊堅的帝王之道,自然免不了疏漏,卻並不妨礙張賓得享高位,甚至其堂弟也因功受封。

其實張賓武帝時就在朝堂上嶄露頭角,當時周武帝正是採納了張賓和另一個道士衛元嵩之言,於天和四年(569)令佛道二教辯論優劣。

提起張賓,楊勇猛然想起一件事,當初盧賁到東宮訴說高潁等人地壞話。章仇太翼就曾道盧賁與元諧、張賓、劉昉等人過往甚密,想廢了高潁,蘇威等人,這一點也得到暗衣衛地證實,只是自己拒絕盧賁後,卻沒有見到他們再有什麼後續動作,如今一年多地時間過去了。難道他們就此放棄了嗎?

從範。嚴兩名御史對自己地發難。到發現萬榮縣令宇文成隱瞞自己地政績,截留朝庭大量賦稅。宇文成與宇文同族,宇文、樑士彥,崔弘度三人曾受尉遲迥重賄,平定尉遲迥後,這數人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賜,他們對朝庭是否有怨氣?而宇文成的上司是張續,張續又是張賓的堂弟,張賓與盧賁、劉昉、元諧等人聯繫緊密,這些人野心勃勃的想取高潁,蘇威等人而代之。

將這些人串聯起來,楊勇頓時大爲震驚,這些人若是發難,規模雖然遠遠不如尉遲迥的叛亂,但尉遲迥地叛亂畢竟只限於齊地,而華州,蒲州,河東郡完全連成一線,最近的華州離長安不過數百里,可以說是大隋的腹心之地,造成的振動可想而知,何況他們在朝中還有元諧,盧賁、劉昉等人爲援。

“你們都下吧,我和沐霖單獨有事談一下。”

楊石,劉虎等人心中都奇怪無比,從呂沐霖說出河東郡太守張續是張賓堂弟後,太子就一直沉默不語,難道太子還會怕一個道士不成,他們哪知道楊勇腦中已轉過了這麼多的念頭。

待衆人都退下去之下,楊勇才把自己的發現用茶水在桌子上劃了出來,呂沐霖頓時凝重起來:“太子,若真如此,那我們就遭了,等於鑽到這些人的中間。”

“所以我們決不能動宇文成,萬一打草驚蛇,這些人暴起發難,區區三百人,就是人人能以一當十,也不夠他們塞牙縫。”

“太子,是不是我們太敏感了,或許事情並不是那麼遭。”呂沐霖還有一些遲疑,他畢竟年輕,雖然聰明,卻沒有經歷過太多爭鬥,不明白爲什麼在大隋基業已穩地情況下,有人還敢鋌而走險。

“那你能解釋爲什麼宇文成不願升職?萬榮縣能有如此繁華,肯定不是一年之功,張續身爲上司,對於萬榮縣難道真的不知?若是知道,爲什麼要隱瞞?升官發財,歷來升官都是排在前面,若非有更重要之事,宇文成爲何不願升官?”

呂沐霖被楊勇一連串的發問問的瞠目結舌,他頓時心慌起來:“太子,那我們趕緊離開萬榮縣。”

“離開之後呢?”

“自然是上報朝庭,將這些人一一抓起來。”

“這些只是推測,除了宇文成,其餘根本沒有證據,怎麼抓?朝庭又如何相信,若是事後抓對了還好,萬一抓錯,你可知會引起多大反應,若只抓宇文成,萬一我們的推測是真,等於直接將他們逼反,會給大隋帶來多大損失?”

“那還請太子先行離開,微臣留在此地調查掌握他們的證據。”

“留在此地未必危險,離開此地反而有可以出事,本宮出京,他們必定收到消息,好在本宮到此地並未驚動過任何人,否則在經過蒲州時就有可能落在樑士彥手中,想必此刻他們正在尋找本宮蹤跡,若是再回蒲州時被人發現,難道憑三百騎兵就能衝出去。”

雖然只是猜測,呂沐霖還是一陣後怕,蒲州和華州之間剛好隔着黃河,若是太子的身份被發現,那真是走投無路。

呂沐霖恨恨的罵道:“暗衣衛真是飯桶,去年一年就花費了二十多萬貫錢財,如此大地事竟然沒有絲毫消息。”

呂沐霖也是急不擇言,暗衣衛縱然得到金錢支持,也不過發展三年,哪會有精力投到縣一級,發現不了萬榮縣之事也不奇怪,不過,楊勇也覺得對暗衣衛應當敲打一下,省得日後不好控制,至少對暗衣衛的負責人袁浩免不了痛罵一頓。

楊勇與呂沐霖還想商議時,劉虎的聲音響了起來:“公子,那個宇文遠又來了。”

宇文遠自從第一天捱了他父親一巴掌後,第二天就象換了一個人一樣,不但登門向楊勇道歉,還自高奮勇,藉口楊勇等人對萬榮縣不熟,充當起了嚮導,這數天每日都來報道,象狗皮膏葯一樣,攆都攆不走。

楊勇嘆了一口氣,只得結束了與呂沐霖的談話:“讓他進來。”

第41章 進退維谷第59章 審問上第11章 佛道二門第21章 臥虎藏龍上第46章 城下交鋒第33章 按兵不動第11章 佛道二門第48章 退意第99章 咫尺第6章 豁然開朗第46章 登陸第57章 形勢第22章 澠池第77章 考前話功過第52章 飲鳩止渴第58章 死志第97章 大富大貴第24章 彩絲院第86章 監軍第30章 草原來訊第100章 嚴肅軍紀第50章 良機下第12章 敲打第25章 差點錯過第59章 審問上第18章 四惡下第24章 彩絲院第22章 農學院第六十五章第62章 覆滅第87章 救治第116章 凱旋第64章 尉遲自盡第92章 渡江第91章 戰起第7章 盯梢上第84章 隕落第5章 兄弟上第3章 甦醒上第6章 朋友下第37章 發泄上第51章 仁壽三年第69章 殺意第23章 危險上第57章 形勢第68章 一線生機第62章 覆滅第4章 苦戰第47章 懸崖上第51章 股掌之間第46章 螳臂當車第35章 遼東城第18章 四惡下第77章 考前話功過第12章 拜師下第67章 營州第33章 按兵不動第18章 那一場雨第112章 議罪第96章 激戰第21章 準備回京第8章 晉王之議第48章 互算第15章 民心軍心第62章 覆滅第62章 王府秘諜第46章 吐谷渾第75章 忠義第13章 修律第86章 女屍第87章 少年熱血第25章 困獸上第70章 敗局已定第14章 奏章第61章 強弩第43章 圍城第78章 射鹿第85章 大樹倒下第44章 赤騎回京第40章 鬧賊下第8章 盯梢下第62章 轟動下第47章 刀尖上跳舞第44章 赤騎回京第36章 大勝第45章 魯仲連第48章 戰議下第5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65章 招降第11章 掃興第12章 妒忌第40章 鬧賊下第103章 軍紀第43章 圍城第38章 陷井第5章 兄弟上第55章 涌動第48章 懸崖下第83章 逃命
第41章 進退維谷第59章 審問上第11章 佛道二門第21章 臥虎藏龍上第46章 城下交鋒第33章 按兵不動第11章 佛道二門第48章 退意第99章 咫尺第6章 豁然開朗第46章 登陸第57章 形勢第22章 澠池第77章 考前話功過第52章 飲鳩止渴第58章 死志第97章 大富大貴第24章 彩絲院第86章 監軍第30章 草原來訊第100章 嚴肅軍紀第50章 良機下第12章 敲打第25章 差點錯過第59章 審問上第18章 四惡下第24章 彩絲院第22章 農學院第六十五章第62章 覆滅第87章 救治第116章 凱旋第64章 尉遲自盡第92章 渡江第91章 戰起第7章 盯梢上第84章 隕落第5章 兄弟上第3章 甦醒上第6章 朋友下第37章 發泄上第51章 仁壽三年第69章 殺意第23章 危險上第57章 形勢第68章 一線生機第62章 覆滅第4章 苦戰第47章 懸崖上第51章 股掌之間第46章 螳臂當車第35章 遼東城第18章 四惡下第77章 考前話功過第12章 拜師下第67章 營州第33章 按兵不動第18章 那一場雨第112章 議罪第96章 激戰第21章 準備回京第8章 晉王之議第48章 互算第15章 民心軍心第62章 覆滅第62章 王府秘諜第46章 吐谷渾第75章 忠義第13章 修律第86章 女屍第87章 少年熱血第25章 困獸上第70章 敗局已定第14章 奏章第61章 強弩第43章 圍城第78章 射鹿第85章 大樹倒下第44章 赤騎回京第40章 鬧賊下第8章 盯梢下第62章 轟動下第47章 刀尖上跳舞第44章 赤騎回京第36章 大勝第45章 魯仲連第48章 戰議下第5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65章 招降第11章 掃興第12章 妒忌第40章 鬧賊下第103章 軍紀第43章 圍城第38章 陷井第5章 兄弟上第55章 涌動第48章 懸崖下第83章 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