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悲觀,慘淡

按照清廷祖制,未親政的皇帝處置政務,是全權委託輔政大臣的,每日會奏其實都是官樣文章,聽一聽就罷。

如今鰲拜連官樣文章也不願做了,以軍務緊急、事務繁多爲藉口,早朝接見亦不出席。只有幾個無權的大臣陪着康小三,而資政大臣索額圖則按時跪在地上,乾巴巴地讀着奏章的節略。

而這些奏章,廷寄早已發出,康小三隻是帶着個耳朵來,聽與不聽聊勝於無而已。

“薩爾滸、大淩河、鬆錦之戰,明軍亦是兵力雄厚,卻遭慘敗,如今是怎麼了,是前線兵將畏死,還是後方指揮失誤?”康小三很是不悅,拍了拍龍案。

傑書等人不吭聲,現在的朝政都由鰲拜把持,前線兵將畏死倒不一定,若說到後方指揮失誤,那豈不是鰲拜的責任?

索額圖偷眼瞅瞅周圍,見沒人答言,便開口解釋道:“啓奏萬歲,今日之明軍不比往日,謂之兵精糧足亦不過分。且所採取之戰略十分毒辣,欺我滿人人少,穩紮穩打,步步爲營,打的便是消耗的心思。所以,縱是以一換二、換三,也是我軍先支撐不住,而明軍卻可不斷增兵。”

“那便打出個一換二、換三的勝仗來啊?”康小三冷笑起來,“朕看明軍的兵力也不是特別雄厚,怎麼就攻之不動,擊之不退呢?”

“那個——啓奏萬歲。”康親王傑書囁嚅道:“據下面的奴才講。明軍的火器異常犀利,打起來那是地動山搖,煙塵蔽日。而且。明軍死傷之兵能迅速補充,我軍則難以做到。所以,這就,就越打越難啦!”

“下面的奴才?是運回來的傷兵嗎,都是被嚇破膽的傢伙,你還信他們?”康小三恨恨地說道:“朕就不信了,先祖能以十三副盔甲起兵。摧大敵,入中原。現在就是一副躺倒挨錘的模樣?這怕消耗,那怕消耗,沒有絕死一戰之心,就就麼得過且過地拖着、退着。等着被亡族滅種嗎?”

見沒人說話,康小三恨得直咬牙,冷冷地說道:“朕最近聽到了很多謠言,聽說爲了乞和要去國號、歸建州,僞明也不答應;還聽說僞明議和的條件已經開出來了,是要愛新覺羅家全部的人頭。嘿嘿,還真是出息啊!”

“萬歲,謠言實不可信,實是僞明故意傳播。以使朝廷上下互相猜忌,君臣離心。”索額圖知道此時得說話了,讓這個小屁孩繼續胡說下去。便真的要禍起蕭牆了。而滿清集團,卻再也經不起內亂了。

“君臣離心,哼,朕竟不知道什麼時候齊心過?”康小三氣哼哼地一甩手,起身走了。

大殿中寂靜無聲,衆大臣面面相覷。苦笑連連,紛紛起身。沒精打采地離去。

康小三氣哼哼地來到後宮,直接去見太皇太后,希望祖母能給他寬解寬解。

孝莊已經快六十了,本是頤養天年的年紀,卻終不得安寧。從中原退到關外,明廷依然毫不放鬆地予以壓迫打擊;內部呢,四大輔政中鰲拜獨大,已有權臣之勢。而被寄予厚望的孫兒玄燁,卻還年幼,若這麼發展下去,不說被明軍所徹底打敗,便是拖到了康小三親政的年齡,恐怕也不會實現權力的順利交接。

聽了康小三含忿帶氣的訴說,孝莊沉默了好半晌,最後輕輕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我也老不中用了,這幾年只想着享福,能瞧着有個太平日子,大家平安,就能合着眼去見太祖太宗了。可是呀,漢人有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天下大勢翻覆,是時也運也,合着是不該滿人得天下。可這朝廷內部呢,竟也是越來越糟糕。”

“皇祖母,鰲拜擅權欺上,視朕如無知頑童,若遷延時日,必是操莽之輩。”康小三氣呼呼地推開面前的點心盤,“朝廷大事都由其自決,朕只是個聾子的耳朵。”

“鰲拜已經坐大,急切間難以制之。”孝莊搖着頭,沉吟着說道:“四大輔政已去其二,遏必隆又黨附鰲拜,這就是個難題。有祖制在,皇上未親政時,朝政由輔政大臣全權處理,這也是名正言順。”

“等到朕親政,那鰲拜羽翼更豐,更難制之。”康小三愁眉不展。

“多爾袞攝政時也曾權勢滔天。”孝莊點到即止,畢竟這也牽扯到不少有關她的風聞,“皇上要學會隱忍,漢人叫韜光養晦。暗中呢,身邊人慢慢撤換,都變成能夠信任的。對外,一些失意大臣也要拉攏,比如索額圖。”

“隱忍啊!”康小三以與他年齡不相稱的語氣低沉地重複了一遍,無奈地嘆了口氣。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孝莊語重心長地說道:“現在外敵纔是最重要的,內部紛爭只能是自取滅亡。明朝越來越強大,那個皇帝,是叫昭武吧,實在是個極厲害的人。”

“不過是年紀比朕大,僥倖因時成事罷了。”康小三臉上是不服氣的神色。

孝莊笑了起來,說道:“我的兒,若是隻年紀大,那還怕他作什麼?”停頓了一下,孝莊的臉色鄭重起來,“滿人以不足百萬而能席捲天下,皆因漢人不團結,一盤散沙的緣故。崇禎、弘光、隆武、紹武、永曆,這些漢人皇帝都不行,都不能拔亂反正,收攏人心。而這個昭武帝,光憑他能把大西軍、大順軍、原明軍統合起來,步步壯大,迫降吳三桂,就豈是易與之輩?聽說漢人都傳他是天降聖人,這話呢,倒也不過分。他呢,因時際會,也因爲他的能力,成爲中外所望,也並不全是僥倖。”

“這個人,朕琢磨不明白。”康小三皺着眉頭,“有些舉動讓人匪夷所思,不是未卜先知,斷不能如此準確。可若說是有神靈相助,朕又不大相信。”

“據說漢人幾百年出一個聖人,也許就着落在他身上。”孝莊沉吟了一下,說道:“現下的形勢很危險哪,精壯都在前線,一場大敗便足以傷筋動骨。若是不能戰而勝之,光對峙就能耗盡滿人的力量。所以,退縮其實也不失爲長遠之計。”

“退縮,退到何時是個頭兒?”

“退回建州,實在不行就退到寧古塔。”孝莊絕決地說道:“現在的大清唯有韜光養晦,最好與明國議和,以待東山再起,先祖,不是這樣過來麼?明軍水師強大,幾番失利皆是難以抵擋其突襲。退到內陸,明軍便形同斷了一條腿,越深入,其糧道越長,運輸越難,破綻越多。關鍵是要保存住實力,有與明國長期周旋的本錢。”

康小三眨巴着眼睛,他慢慢明白了,這是要回到幾十年前的節奏啊,龜縮於建州。實在不行就再後退,一百年夠不夠,真要回到十三副遺甲起兵的狀態嗎?

……

“虛言以詐,布爾尼當我等是三歲孩童嗎?”議事廳中,鰲拜和親信們正在商議着軍國大事。

對於布爾尼派來的秘使,以及索取傳國玉璽的要求,鰲拜是嗤之以鼻。現在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更不是察哈爾部憑虛聲恫嚇和幾句謊言便能使大清屈服的時候。

“秘信竟不署名,可見布爾尼毫無誠意,他還要依靠明國,所以不想落下什麼把柄。”班布爾善帶着嘲諷的神情,手指叩擊着桌案,冷笑着說道:“傳國玉璽白給他?這夢做得挺美呀!”

“給他還不如給明國,爭取能夠議和。”泰必圖皺着眉頭,“明國逼迫得太緊了,根本沒有喘口氣的時間,更抽不出人馬去支援依附咱們的蒙古部族。布爾尼敢這麼囂張,估計也是看到了咱們騰不出手收拾他。”

“科爾沁等部都是廢物,竟擋不住布爾尼的烏合之衆。”鰲拜忿忿地罵道:“俄爾哈也是蠢貨,那麼多的火炮,就讓明軍這麼一步一步地壓到錦州。”

“鰲公息怒。”濟世陪着笑臉安慰了一句,沉吟着說道:“現下最要緊的是把部隊儘可能安全地退回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離海呀、江河的遠些,明軍便無法施展什麼登陸繞襲的把戲,這虧呀,咱們吃了好幾回了。退到內陸,四野茫茫,明軍便要花大氣力建立糧道並確保無虞,而八旗騎兵,便又有了用武之地。”

“退是肯定要退的。”鰲拜重重嘆了口氣,剛纔不過是氣急發泄,現在的形勢他比誰都清楚。

錦州一敗,蓋州的清軍集團也不能倖免,整個戰局便如多米諾骨牌倒下的連鎖反應,從沿海一直到瀋陽,清軍的整個佈防都要調整應變。而明軍下一步是休整,還是趁勝直取瀋陽,這又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單看明軍一直以來不依不饒的架勢,恐怕瀋陽很快也要成爲攻擊的目標。這還真是喘口氣的工夫都不給,也不知道明廷哪來的那麼多財力物力來支撐持續不斷的攻勢,也不知道明軍最後打到哪裡纔算滿足。

……(未完待續)

第32章 魚龍白服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88章 大調整第138章 反撲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2章 無題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81章 襲擾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40章 兩隻重拳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06章 法陣第15章 定情第126章 無題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85章 情動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24章 海外助力第90章 光復京師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80章 教士保羅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02章 轟擊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58章 新晉郡王第39章 聖意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9章 再提議和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章 無題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27章 詐取緬關第81章 書院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81章 書院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85章 情動第5章 寨子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66章 非戰之困難
第32章 魚龍白服第68章 正戰穩進第235章 鄭軍投靠,清廷退縮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118章 極度震駭第65章 騎兵牆浪潮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88章 大調整第138章 反撲第275章 商稅,勸進第121章 西北大戰略第119章 不動如山?第2章 無題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81章 襲擾第23章 暹羅國情第133章 滅國,破局第113章 君臣閒談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7章 思想理論,倭國來使第92章 僞造,詭道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60章 歸藩之議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40章 兩隻重拳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67章 鄭家來人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75章 水西之謀,海外拓土第11章 衆採所長的文治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06章 法陣第15章 定情第126章 無題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85章 情動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24章 海外助力第90章 光復京師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80章 教士保羅第97章 唯一生路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53章 變革的縮影第21章 登陸山東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102章 轟擊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58章 新晉郡王第39章 聖意第84章 失敗之源第146章 相似而不相同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131章 諸事繁雜第29章 再提議和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74章 東逃,後路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2章 無題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232章 連勝,人頭取悅第120章 晉爵賜馬第27章 詐取緬關第81章 書院第264章 山東,江西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152章 破城攻擊,向前向前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69章 雨季之威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56章 金秋之時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14章 真儒,自虐?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81章 書院第51章 死地則戰第173章 琉球,呂宋第13章 打壓縉紳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85章 情動第5章 寨子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66章 非戰之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