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不想再聞馬蹄聲

bookmark

當老儒生走進“正陽門”時,遠在魏王宮的門前,已經立着幾人,其中一名道裝女子站在一羣各色男子中顯得有些鶴立雞羣,她有着細細的柳眉,點紅一撇的小口,身姿婀娜苗條,不像是個穿道袍的道姑,倒像是個從畫中走出來的江南仕女。

女子眼神淡漠,輕抿嘴脣,與她並肩而立的一名中年男子原本正在閉目感受城外動靜,片刻後睜開雙眼,感慨道:“這般驚天動地的威勢,就算不是地仙十八樓,也已經相去不遠,可惜師叔不在此地。”

女子開口問道:“孫世吾到底要做什麼?難道他真打算以一己之力攻破魏王宮,取走魏王的項上人頭才肯罷休?”

氣態儒雅的中年男子搖頭道:“魏王語焉不詳,沒有明說,所以我們也不知道這位儒門大先生到底所求爲何。”

女子極目望去,隱約可見街道盡頭的破碎城門以及那一襲儒衫,心底輕輕嘆息一聲。

三教之中,道門最不缺飛昇仙人,佛門最不缺慈悲善人,儒門最不缺入世之人,可平心而論,於世間蒼生而言,飛昇仙人再多又有何益?那些託鉢化緣的僧人又能濟得幾人?唯有儒門中人,經世濟民,才能求得萬世太平。

曾經有人譏笑儒門中人是傻子,但正是這些“傻子”,幫助一個又一個的帝王築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太平盛世。

今日,魏國的“東都”城裡又走來一個傻子。

那麼他所求之事,不算難猜,應該就是那“太平”二字。

只是這樣真的值得嗎?

女子皺了皺眉頭,沒能在心底給出自己的答案。

中年男子沒有注意身旁女子的神情變化,望着渲染了大半個天際的一抹赤紅,感慨道:“早年時曾經聽師父提起過,有“時來天地皆同力”之說,我當時不明所以,今日看來,孫世吾已然得其三分精髓,此時天地同力,方有如此壯闊的浩然正氣。”

一直未曾開口的爲首之人忽然說道:“道祖三千言,早已說得明明白白,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可是儒家之人偏偏不信,明知天命如此,仍要求長治久安的人人太平,可若是人人得太平,卻要違背天道的生死循環之理,爲何天下大勢分分合合?爲何從無萬世太平?爲何每逢亂世都要死數以百萬之人方可得太平?他們儒家的那個道理,真的是天地的道理嗎?我看未必啊。”

女子輕輕嗯了一聲。

中年男子聽到這番話之後,卻是長吁短嘆,百感交集。

這便是道門和儒門的根本分歧所在了。

一個順應天道而爲,一個篤信人定勝天。

最後一人卻是個青年,帶着三分邪魅之意,三分天真之態,三分懶散之氣,再加上一分殺伐,氣態詭異複雜,他雙手枕在腦後,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兩百年,輕鬆自在就夠了,想那麼多幹嘛,活得太累,不值得。”

女子輕聲道:“我們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因爲我們做不來,但是有些人既然做了,那我們就不該對他們指手畫腳。”

爲首的那名虯髯漢子嗯了一聲。

四人盡皆無語。

過了片刻之後,氣態儒雅的中年男子擡手搭涼棚,望向越來越近的老儒生,問道:“我們何時出手?”

更lg新最快c8上w酷k-匠“y網@a

身材高大的虯髯大漢平靜道:“等他來到魏王宮門前的時候,雖說如今的儒門四分五裂,但畢竟還是三教之列,放在大楚年間,更是當之無愧的三教之首,尤其是其中的魁首人物,不可以常理揣度。當年大鄭神宗皇帝命令天機閣誅殺張江陵,天機閣閣主和四位大匠造一起出手,當場戰死兩人,重傷三人,終於斬殺張江陵之後,天機閣閣主也傷重而亡,我不希望我們之中有人被留在魏國。”

儒雅男子收回視線,點了點頭。

虯髯大漢眯起雙眼,從城門到魏王宮的這段路途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看似空無一人,實則在兩旁埋伏有衆多鐵騎,會用他們的性命去盡力消耗老儒生的氣力。

只求讓他們多出一點點勝算。

……

進了“正陽門”,便是進了魏國的“東都”城。

從“正陽門”一路前行,便可直達魏王蕭瑾所在的魏王宮。

不過此時這條寬闊街道上卻是沒有一個行人,也沒有攔路兵甲,空空蕩蕩,安靜無比。

孫世吾出現在這條大街上,不快不慢地行走,仍是手託書簡。

他左右打量着道路兩旁與中原風格略有差異的各色建築,看着兩旁的花草樹木,看着檐角下掛着的風鈴,不像是要去血濺五步的刺客,倒像是個第一次進城的鄉下老儒。

其實這個比喻也沒錯,他是第一次進城,也是一個老儒。

老人活了很多年,讀了很多書,也做過很多事,但在事實上,卻沒有走過太多路,前半輩子在帝都,做官,後半輩子在神都,講學,甚至連一個錦繡江南都沒能走完,更遑論這一海之隔的魏國了。

所以他也很好奇。

原來魏國最大的城是這個樣子的,與書上的描寫相互印證之後,頗感受益良多。

就在此時,老人的腦海中沒來由跳出個有些想當然的念頭。

如果魏王不曾生出那個大逆不道的念頭,願意無怨無悔地做一代賢王,那他就根本不會被封藩魏國,而是留在帝都的廟堂,有他輔佐當年陛下推行新政,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阻力,更不會有那麼多的紕漏不足之處,那該是一個怎樣的太平盛世?那該有多好?

可惜啊……

孫世吾輕輕嘆息一聲,忽然停下腳步。

他腳下的地面開始輕輕顫抖,腳邊的一顆小石子先是輕輕抖動,然後竟是跳了起來。

老人微微偏頭,側耳傾聽,過了片刻之後,臉上才露出瞭然之色。

到了他這個境界,雖然不能如青塵大真人那般占驗天機,但是自有秋風未動蟬先覺的神異,心意微動便知吉凶,城中埋伏的那些騎兵當然瞞不過他。

他只是有些不確定耳中所聽到的聲音,聽了好久之後才能確定。

的確是馬蹄聲。

這麼多年不曾聽馬蹄聲,都快想不起馬蹄聲到底是怎樣的聲音。

老人寧可這輩子都不在中原聽聞馬蹄聲。

下一刻,一支人馬俱是披甲的重騎兵出現在老人的視線中,密密麻麻,看不盡頭,一起朝着老儒生開始集體提槍衝鋒。

沉重的馬蹄踩踏在青石板鋪就的地面上,如滾滾雷霆。

其勢,若滾滾洪流。

孫世吾舉起手中竹簡,赤紅色的浩然之氣在他身前結成一面銅牆鐵壁。

無數重騎悍不畏死地撞在那面牆壁之上,響起數不清的碎裂之聲,然後盡皆死絕。

赤紅色的光芒如同日出東海。

一輪紅日,冉冉而起。

第十九章 江陵李家李青萍第一百九十章 勿謂朕斷送江山第六十五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六百一十七章 九印成陣壓勝法第九十七章 佛道之爭現端倪第三百六十四章 四佛捧日放光明第二百六十章 時隔兩年再赴襄第四十六章 廟堂上天翻地覆第四百六十四章 且看他想要什麼第七十九章 後死無仇誰可雪第四十一章 承天門前再出劍第九十五章 中軍都督曲長安第六章 巍巍中都如山嶽第九十七章 人皇一印傳國璽第七十五章 西北老卒剩六人第二十三章 平安先生張百歲第六百九十一章 以後百年會如何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劍在手氣不退第一章 六駿由自中原來第七十九章 首徒之爭顯端倪第六百四十章 藏龍臥虎蓮花鎮第四百八十八章 老人有一座法相第一章 滿堂富貴秋臺宴第十五章 見大都督趙師傅第五十章 東海魏國蕭懷瑜第四十二章 北冥有山有道觀第六百八十二章 此戰如何不憂心第十一章 美人一劍最誅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江南道首杜海潺第五百四十一章 兩人兵臨江城外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劍逾矩問佛理第五百零五章 辰酉谷入蜀奇謀第六百六十九章 少年持重老要狂第二十章 雷火動無邊煉獄第四十四章 鎮魔殿傾巢而出第一章 六駿由自中原來第九十九章 死去猶能作鬼雄第三百九十一章 冬未至卻已落雪第二百七十六章 敗亡在內不在外第三十六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三十六章 書聖真跡多寶閣第四百五十三章 江北從此無大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夫妻二人同生死第五百一十七章 囚牛觀中再交手第二百六十七章 萬劍東來劍無名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劍再起二十三第二百六十章 時隔兩年再赴襄第三百一十五章 半步之遙似天塹第六百五十九章 祖師襄助大陣成第六百零七章 崇龍觀滅門之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劍斷橋再破鏡第五百五十五章 筆走龍蛇定生死第四十七章 逆轉生死生死輪第五百一十六章 女子間相顧而言第九十八章 再入地仙十八樓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修士登十二樓第三百七十章 一劍四相血染裳第三百零七章 山上有殿內有蛇第一百七十六章 正人心而靖浮言第五十九章 書生上師和馬賊第二百六十一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六十八章 一劍誰堪伯仲間第一百一十九章 地仙神仙一劍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窮匕見刺皇駕第四百二十八章 一口劍氣分勝負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指之後復一指第七十七章 見三個徐娘未老第二十六章 諸般算計兩計較第四百零六章 有蛟龍處斬蛟龍第五十一章 修道如商數家當第五百九十六章 原來根本已是錯第十四章 視死如歸守陵人第四十章 騎軍左都統文慈第六百三十九章 白雲深處蓮花峰第三百九十六章 千劍歸一破佛國第八十章 新玉簪換舊金簪第四章 憶當年誅仙出世第六十九章 一章一印換一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如何都是不自在第六章 巍巍中都如山嶽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千光芒如海洋第六十一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求長生死人間第八十四章 老儒生結伴而行第五十五章 生死一線命垂危第五十章 東海魏國蕭懷瑜第四百二十六章 李氏家主好算計第二十章 十年之前定今朝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世人不得安寧第十二章 九品五仙說當年第四章 徽州道門駱難行第九十三章 有兄妹相攜登山第二百四十四章 一劍破雷池大陣第四十章 壺有茶山水自香第六百零九章 飛劍傳書問知南第三百六十五章 人間之佛結法相第五百九十四章 避世未必求長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下萬事留一線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傾城劍亦傾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雪中酌酒道辛苦
第十九章 江陵李家李青萍第一百九十章 勿謂朕斷送江山第六十五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六百一十七章 九印成陣壓勝法第九十七章 佛道之爭現端倪第三百六十四章 四佛捧日放光明第二百六十章 時隔兩年再赴襄第四十六章 廟堂上天翻地覆第四百六十四章 且看他想要什麼第七十九章 後死無仇誰可雪第四十一章 承天門前再出劍第九十五章 中軍都督曲長安第六章 巍巍中都如山嶽第九十七章 人皇一印傳國璽第七十五章 西北老卒剩六人第二十三章 平安先生張百歲第六百九十一章 以後百年會如何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劍在手氣不退第一章 六駿由自中原來第七十九章 首徒之爭顯端倪第六百四十章 藏龍臥虎蓮花鎮第四百八十八章 老人有一座法相第一章 滿堂富貴秋臺宴第十五章 見大都督趙師傅第五十章 東海魏國蕭懷瑜第四十二章 北冥有山有道觀第六百八十二章 此戰如何不憂心第十一章 美人一劍最誅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江南道首杜海潺第五百四十一章 兩人兵臨江城外第三百五十七章 一劍逾矩問佛理第五百零五章 辰酉谷入蜀奇謀第六百六十九章 少年持重老要狂第二十章 雷火動無邊煉獄第四十四章 鎮魔殿傾巢而出第一章 六駿由自中原來第九十九章 死去猶能作鬼雄第三百九十一章 冬未至卻已落雪第二百七十六章 敗亡在內不在外第三十六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三十六章 書聖真跡多寶閣第四百五十三章 江北從此無大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夫妻二人同生死第五百一十七章 囚牛觀中再交手第二百六十七章 萬劍東來劍無名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劍再起二十三第二百六十章 時隔兩年再赴襄第三百一十五章 半步之遙似天塹第六百五十九章 祖師襄助大陣成第六百零七章 崇龍觀滅門之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劍斷橋再破鏡第五百五十五章 筆走龍蛇定生死第四十七章 逆轉生死生死輪第五百一十六章 女子間相顧而言第九十八章 再入地仙十八樓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修士登十二樓第三百七十章 一劍四相血染裳第三百零七章 山上有殿內有蛇第一百七十六章 正人心而靖浮言第五十九章 書生上師和馬賊第二百六十一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六十八章 一劍誰堪伯仲間第一百一十九章 地仙神仙一劍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窮匕見刺皇駕第四百二十八章 一口劍氣分勝負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指之後復一指第七十七章 見三個徐娘未老第二十六章 諸般算計兩計較第四百零六章 有蛟龍處斬蛟龍第五十一章 修道如商數家當第五百九十六章 原來根本已是錯第十四章 視死如歸守陵人第四十章 騎軍左都統文慈第六百三十九章 白雲深處蓮花峰第三百九十六章 千劍歸一破佛國第八十章 新玉簪換舊金簪第四章 憶當年誅仙出世第六十九章 一章一印換一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如何都是不自在第六章 巍巍中都如山嶽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千光芒如海洋第六十一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二百一十一章 不求長生死人間第八十四章 老儒生結伴而行第五十五章 生死一線命垂危第五十章 東海魏國蕭懷瑜第四百二十六章 李氏家主好算計第二十章 十年之前定今朝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世人不得安寧第十二章 九品五仙說當年第四章 徽州道門駱難行第九十三章 有兄妹相攜登山第二百四十四章 一劍破雷池大陣第四十章 壺有茶山水自香第六百零九章 飛劍傳書問知南第三百六十五章 人間之佛結法相第五百九十四章 避世未必求長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下萬事留一線第一百一十九章 人傾城劍亦傾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雪中酌酒道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