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

壽州城此刻已經是一座血城了。

羅玉龍督促步隊數次攻城,不知道淮西男兒都死在壽州城下。

義軍的士卒大多是從當地臨時徵召出來的,在明代南直隸要比河南富饒,而且河南數年大災,壽州這一帶雖然也受到了影響,但這影響遠遠比不上河南,故而淮西一帶的人口密度,要遠遠超過了河南。

故而曹營頓兵於壽州城下的時候,大量擴軍,擴軍的都是步隊,一時間曹營大軍膨脹到十萬以上。當然這樣一來,羅汝才也面對張軒一樣的問題,就是新兵太多了,影響到了大軍的戰鬥力。

而羅汝纔開出的藥方,就是攻城。

數萬大軍奮力攻城,不管這些士卒是什麼出身,之前是幹什麼的,但見多了血,見多了殺人與被殺之後,也就知道打仗是怎麼回事了。

當然其中還有張質的插手。

按羅汝才的本意,他沒有政治潔癖,驅民攻城之事,他也沒少做過。不在乎再做一次。

不過,張質勸諫他,既然已經決定爭奪天下,就要需要注意民心。張質將驅民攻城之事,演變成了從各地徵召壯丁,也是張質給羅汝才帶來最基本的行政班子,這些人官吏控制住了壽州附近各府縣,並分配名額,每縣出多少壯丁也有一定之規。

如此一來,淮西地面之上的河南流民幾乎一掃而空,再加上本地的破落戶,才湊齊了數萬壯丁。

這數萬壯丁,幾乎沒有怎麼訓練,就被羅汝才臨時從馬隊之中提拔了一批軍官帶着,在李汝桂的督促之下攻城。

一次又一次的攻城,加上黃得功一次又一次的反攻。早已將城牆附近大片大片的土地染成了血紅之色。

而此刻黃得功光着臂膀,身上纏繞着一處又一處的傷勢,有好幾處隱隱約約往外面滲血。黃得功也不是鐵人,從曹營猛攻以來,黃得功自己都數不清楚,自己出城多少次了。

也不記得自己身上那一處傷勢,是何時落在上面的。

只有等到晚上脫下鎧甲之後,才知道原來已經受傷了。

不過,黃得功畢竟是將軍,他一身鎧甲,不管是外面的鐵甲,還是裡面的襯甲,乃至最裡面的軟甲,都是一等一寶物,乃是出自皇宮大內。

這鎧甲不知道爲黃得功擋住了多少傷害,即便不能完全擋住,也能卡出,讓刀劍入肉不深,黃得功身上的傷勢大多都是這樣的,看上恐怕,有些體無完膚,但實際上,都是入肉不深。

不過,此刻的黃得功卻有一絲落寂之色。

從來不表現出一絲軟弱的黃得功,此刻卻有一種虛弱之感。

他手中死死捏着一封書信。這一封書信並不是別人,正是馬士英寫過來的。

“馬大人說得輕巧。”黃得功心中不無憤怒,暗道:“豈能說撤就能撤掉的。”

他下意思往城下看了一眼,距離壽州城數裡之外,營帳林立,號角連天,不是別的,正是曹營的軍營,幾乎一眼看不到邊的軍營,就將壽州城的幾座城門都看得嚴嚴實實的。

出城,必定是一場惡戰。

即便是離開了壽州城之後,從壽州到鳳陽,定然是一路惡戰。絕無倖免。屢戰之下,勇衛營傷亡不少,這一路打下來,即便是到了鳳陽城下,勇衛營還能有多少人。

還有壽州城。

失去勇衛的鎮守,壽州城會是什麼樣子,黃得功用腳趾頭想,就知道。

他於心何忍啊。

但是此刻,他忽然想起數年之前,那時候是崇禎九年,東虜入塞,他因爲在對戰東虜之上表現出色,被調入禁軍之中,第一次去見皇爺的時候,他不敢擡頭看,跪在金磚之上,只聽皇爺用疲憊的聲音,說道:“黃得功是吧,好生做事。”

⊕Tтkд n⊕c○

在勇衛營之中,黃得功待了一年,勇衛營是京營最後的家底,隸屬於御馬監。所以的支出都不走戶部,走大內的帳,勇衛營的所有裝備,供給或許不能說是最好,但比起黃得功在邊軍的時候。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崇禎十年,賊犯鳳陽。

黃得功聽聞鳳陽失陷之後,皇爺在太廟之中齋戒三日,向祖宗請罪。

黃得功不懂是微言大義,但是知道主辱臣死。

黃得功請戰。

那一次,他再次見到了皇爺。

他依舊不敢直視皇帝,但他這一次卻看到皇帝的早已磨得發白,身形也很瘦弱。頭髮依稀有一些花白。御馬監與大內相距不遠,他自然聽說皇爺如何勤政,幾日晝夜不休。

心中更是義憤填胸。

他更是記得他在皇爺面前怎麼說道:“臣定然爲陛下掃平羣賊。”

但是這世道卻不知道怎麼了,他已經用盡全力了,爲什麼賊人越打越多。

“請陛下放心。”黃得功極目看向北方,雖然什麼也看不見,他卻好像看見,北京城,看到了金鑾殿,看到了皇爺花白的頭髮,以及磨得發白的袖口,以及大內幾乎通夜不息的燈火。

“有我黃得功一日,這中都,就決計不會再次失陷。”

黃得功從回憶之中醒過神來,說道:”有袴。”

“大人,有什麼事情嗎?”任有袴說道,此刻他正在一旁,看着軍醫爲黃得功包紮。

黃得功說道:“去請張大人。”

張大人就是壽州知州,張利民。

這一段時間,又一個人和黃得功一樣累,那就是張利民。

黃得功的辛苦在一次次衝陣殺敵之中,而張利民的辛苦,卻是在支應大軍後勤之上,壽州是一個大州,但是地方財政沒有多少錢。

這是明末整個大明都有的問題。大明的財政問題是從地方到中央是沒有不處不虧空的,在萬曆前期,在張居正的治理之下,大明的財政還算健康,但是在萬曆後期,萬曆三大徵,還有遼東戰事,乃至皇帝的種種事情,比如福王就藩,弄出一個又一個財政窟窿。

在前期這個窟窿是怎麼解決的,就是各處拆解,大明朝廷歲收並不是全部解到京師的,本來地方之上,還要留一部分的,但是中央沒有錢,將地方的錢全部挪移到中央,但是有借無還,地方之上也沒有錢。

當然了萬曆之後貪污橫行,也是一大節。

反正幾乎大明每一個府縣,一個知縣知府手中握得錢,未必有本地一個大戶手中的錢多,也就成爲現實了。

是以壽州的財政,是萬萬不可能支撐數萬大軍的。

故而張利民想盡一起辦法,從本地士紳大戶手中掏錢掏糧,軟得硬得幾乎都用過了,將大戶全部得罪光了,才堪堪支應,但是到底能撐得了多久,連張利民自己也不知道。

黃得功相召,張利民也不敢怠慢,這個時候,文武的地位幾乎都顛倒過來。

張利民一來,黃得功就將這一封書信遞給了張利民。

張利民一看,頓時覺得天旋地轉,幾乎要摔倒在地面之上,好容易纔看完,用顫抖的聲音問道:“黃大人,你準備怎麼辦?”

黃得功長嘆一聲說道:“張大人,本官也沒有辦法啊。”

張利民慘淡的笑了一下說道:“不用說了,本官也知道了,請大人放心,我該做的我會做的,黃大人想做什麼,無須向我說了。”

黃得功也覺得很對不起張利民說道:“張大人,不如跟我一起走吧。”

“不用。”張利民此刻站穩了身子,似乎從打擊之中恢復過來,說道:“本官乃朝廷命官,守土有責,決計不會棄城而逃的。”

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九十章 拼死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章 搶飯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九章 羅玉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章 立威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
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十五章 滔滔黃河水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六十八章 救還是不救?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十章 社兵出城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十一章 我不信命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七章 野菜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一十五章 金華之變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五十九章 斬龍第七十章 決戰之前二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十二章 千斤將軍炮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二十五章 誓師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九十一章 冒險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九十章 拼死第三十四章 失敗的渡河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三十七章 好消息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四十七章 接踵而來第五十二章 覆軍殺將九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七十九章 在臨潁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七十五章 樞密院章程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二十一章 談判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七十四章 長街相會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三章 搶飯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六十五章 牛車第九章 羅玉嬌第一百三十七章 臨危受命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三十九章 傅宗龍第八章 立威第八十六章 湖口現狀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十四章 城陵磯之戰五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八十五章 革左五營第七十章 南明決策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二十五章 試點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五十二章 破臨潁第七十六章 官軍大敗第三十六章 紛紛勤王兵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