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驟然間形勢反轉

不顧清廷的聖旨,豪格帶着軍隊徑直回了北京。

多鐸和阿濟格兩路大軍俱喪,能安然返回的只有鰲拜和吳三桂的軍隊。吳三桂等漢軍旗不必說他,滿清皇位之爭是愛新覺羅家的事情,漢蒙八旗沒資格插手。

而鰲拜卻是一直支持豪格的,當年皇太極駕崩時,鰲拜就支持豪格繼位。現在支持皇太極的八旗軍折損嚴重,豪格和鰲拜掌握的這兩支軍隊已經佔到八旗常備軍的一半,這也是豪格敢於不聽多爾袞命令擅自回京的底氣所在。更何況在北京的兩黃旗中還有衆多支持豪格的宗室將領。

伐明之敗對大清來說是絕大的噩耗,意味着大清想一統天下取代大明近乎不可能了。可對豪格來說,卻是天大的好消息,因爲在接連失敗之時只有他豪格,和鰲拜等一起擊敗了二十萬明朝北伐軍,力挽狂瀾取得了大勝!

憑着此次的功勞,再加上多爾袞主持的伐明失敗,此長彼消之下,豪格自認爲足以取代多爾袞掌控大清的政權,因爲所有的滿人都能看出,到底誰纔有資格才適合掌控大清!

回到北京時,朝廷無數文武爭着出城迎接,迎接大軍的凱旋,這讓豪格更加的意得志滿。他彷彿看到了叔叔多爾袞那陰沉的面孔,於是心情更加舒暢了起來。

豪格帶着軍隊入了北京,駐紮在外城永定門。從入城開始,便有八旗將領絡繹不絕來拜訪他,這個時候誰都知道風頭已經在豪格一邊。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豪格取代多爾袞執掌大清已成定局。

不過,現在多爾袞還是滿清的攝政王,手掌朝廷大權,說不定會狗急跳牆,豪格即便佔了上風也絲毫不敢輕視。因掌管內城九門防務的九門提督是多爾袞心腹阿達禮擔任,豪格連北京內城都不敢入,坐鎮外城遙控指揮着與多爾袞的爭鬥。

自豪格帶兵回到北京,前來拜見他的八旗將領絡繹不絕,便是一向相對中立的代善和濟尓哈朗二人,也都先後派人慰問豪格,這讓豪格有隱隱然大勢在我的感覺。

而相比於豪格的得勢,多爾袞的府上要冷清了許多。原先車水馬龍爭相拜見的情況突然消失了,現在雖說不上門可羅雀卻也相差無幾。

於此同時,朝堂上清算伐明之敗的呼聲越來越響,豪格一系終於發難。最先被拿下的卻是九門提督阿達禮,解除了他九門提督的職位,由饒餘敏郡王阿巴泰第四子嶽樂擔任。嶽樂自從軍以來一直跟着豪格,算是豪格的心腹嫡系。

九門提督在自己手中,至少進入內城安全許多,豪格的心算是定了下來。不過還有皇宮的守衛還在多爾袞的控制下,豪格自然不能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否者他上朝議事之時,等若把性命交在多爾袞之手。

又經過一番博弈,最後朝廷決定,由輔政王濟爾哈朗兼任領侍衛內大臣,統領皇宮防務。濟爾哈朗一直是保皇黨的人,現在是支持皇太極的兒子,和多爾袞在朝廷上屬於競爭關係,即便不完全倒在自己這邊,也絕不會和多爾袞勾結,對這點豪格還是很有信心。

而自豪格回京之後,濟爾哈朗雖然沒有親自出城迎接,卻派出了他的長子富爾敦前來拜會豪格,投靠之意已經非常明顯。

不過雖然感覺局勢盡在掌握,豪格還是隱隱有些不安,因爲這些天來多爾袞表現的太過安靜,難道說多爾袞自知大勢已去不再垂死掙扎,想把權利還給自己?若真是這樣的話,豪格不介意給多爾袞一個壽終正寢。

出於謹慎期間,豪格還是穿了兩層鎧甲,靴子裡藏了短刀,然後才下令出發,前往皇宮參加朝會。順治二年十一月一日,今天將決定到底是誰主掌大清!這一刻,豪格充滿了鬥志。

天還未明,北京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員都已經聚集在承天門外,見到肅親王豪格一行到來,羣臣紛紛涌了過來,滿面堆笑着請安問好。

攝政王多爾袞到來時,卻只有部分死忠圍在他的身邊,強弱之勢顯而易見。

時間到,承天門打開,羣臣按照品級魚貫入了皇宮,在太和殿進行朝議。

皇帝寶座上,八歲的福臨坐在寬大的龍椅上侷促不安,用力抓着身旁母親的手,孝莊太后則面無表情的坐在那裡,拉着兒子的纖手上暴露的青筋顯示了她的忐忑不安。

豪格冷冷的看了寶座上的母子一眼,隨着衆臣磕下了頭去。

朝堂一開始便進入了白熱化,豪格一系的貝子吞齊率先發難,矛頭直指攝政王多爾袞,說他任人唯親,昏庸無能,使得伐明大業失敗,數萬八旗勇士死在南方。

隨着吞齊的發難,很多大臣們也跟着彈劾,因爲對所有八旗來說,這次的伐明失敗是難言之痛。三十年來,從後金立國到建立大清,何嘗有過如此的大敗?近四萬八旗子弟戰死沙場,家家都有戴孝之人,又有誰不悲傷?而主持伐明的攝政王多爾袞自然要承擔罪責!

面對衆臣的指責,多爾袞也不含糊,直言自己的過錯,願意辭去攝政王的爵位,放棄所有的權力,願做一普通的馬甲,從此廝殺在戰場一線,以彌補自己的過失。

多爾袞認罪的態度很好,朝堂上很多人的氣便消了一些,仔細想想,大軍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也不完全是多爾袞的責任。

於是便有對多爾袞死忠的人爲多爾袞辯護,又把矛頭指到了豪格頭上,說豪格不聽朝廷命令擅自帶軍返京,是爲謀反!

豪格當機大怒,言道自己是皇太極長子,自己就是大清,難道自己會造自己的反?

當即有人抓住了豪格話柄,說你如此說置寶座上的皇帝於何地?

豪格口不擇言道,福臨不過是一個屁都不懂的孩子,有何資格代表大清?朝堂上的羣臣臉色大變,知道豪格有取代福臨自己當皇帝的心思。

豪格的手下也紛紛站出來,言說這皇位本來就應該由豪格這個皇太極的長子繼承,大清正是爲難之際,讓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當皇帝豈不是笑話?

朝堂上支持豪格的人佔了大多數,寶座上的孝莊母子臉色蒼白,孝莊頻頻用眼睛看向濟爾哈朗。濟爾哈朗長嘆一口氣,拍拍手,一隊鑲藍旗的侍衛衝入了朝堂。

“豪格不聽聖旨擅自帶軍回京,有圖謀不軌之舉,在朝堂上口出狂言藐視皇上,分明是要造反!”濟爾哈朗冷着臉大聲宣佈道。

豪格臉色頓時大變,他萬萬沒想到一向支持自己的濟爾哈朗竟然站到了多爾袞的一邊。不,濟爾哈朗也不是支持多爾袞,而是一直支持的是小皇帝!

可嘆自己一直以爲濟爾哈朗是自己的人,又派了長子富爾敦到自己手下,對其掌控皇宮守衛還沾沾自喜。可現在看着這一切都是陰謀,自己中計了!

可是懊悔有用嗎?整個皇宮的侍衛都是濟爾哈朗的人,面對全副武裝的侍衛,有豪格心腹剛剛出言斥罵濟爾哈朗,便被侍衛當場格殺,其他人也只有束手就擒。

在朝堂上豪格一系當場被拿,豪格的勢力頃刻間土崩瓦解,支持他的八旗部隊失去了領頭的人再也無法異動。

豪格一系被拿下去後,孝莊太后開口,鑑於伐明失敗導致數萬八旗勇士喪命,多爾袞要承擔罪責,罷免其攝政王的職位,降爲睿郡王,勒令其交出正白旗,由皇帝親掌,多爾袞只擔任鑲白旗旗主。

輔政王濟爾哈朗護駕有功,挫敗了豪格謀反,取代多爾袞主掌朝政,睿郡王多爾袞輔助於他。

同時,孝莊太后下令,鑑於八旗兵損失慘重,大肆重用漢人,范文程被封爲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協助濟爾哈朗處理朝政。於是滿清朝廷便建立的以孝莊太后爲主,濟爾哈朗、多爾袞輔助,漢人大學士范文程參政這種新的格局。孝莊太后之所以沒有清除失勢的多爾袞,因爲要牽制制衡濟爾哈朗,防止濟爾哈朗大權在握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在八旗兵損失慘重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就需要重用漢人以及漢軍旗綠營兵了。否則單憑僅剩的兩萬多八旗常備軍,即便緊急徵召旗丁入伍,別說征伐大明瞭,想控制住北京都很困難。

而既然出了關佔據的大明的膏粱之地,大家都不願再返回關外那種苦寒之地。最起碼也要想法守住北方山東河北山西陝西這些地方,在八旗兵兵力單薄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重用漢人了。

投降的大明督師洪承疇被封爲招撫河北山東河南總督軍務大學士,全權處理山東河北河南軍務,主持鎮壓山東義軍的暴亂。

同時封降將唐通、白廣恩、姜鑲等各爲公侯,就連新投降的李成棟也被滿清封侯。諸降將各領本部在洪承疇部下效力,一旦掃平山東河北各地叛亂,論功行賞之時不吝封王之賞。有吳三桂、尚可喜這樣的漢人王爺在,想必這些降將爲了自己的榮華地位也會心甘情願的爲大清效命。

這個時候,清廷已經不敢再看不起壓制這些漢人降將了,相反一個個都給以厚賞。不過該有的牽制制衡也必不可少,比如清廷就下令,命令衆漢將送子侄入北京加入驍騎營,侍衛皇宮。分明就是作爲人質,以防其生出二心。

同時派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往陝西抵擋正攻打漢中的大西軍張獻忠,孝莊許諾吳三桂尚可喜,若是他們能剿滅張獻忠便把四川、貴州等地封做他們的藩國。

封爵封藩,封爵也就罷了,封藩卻是武將們想都不敢想,滿清朝廷拿出了這麼大的利益誘惑,沒有人會不心動。而這種好處是大明朝廷肯定不會許諾的,所以孝莊和濟爾哈朗等人相信,吳三桂等降將絕不會背叛大清重投大明。

反正封賞出去的土地原本就不是大清的,完全是慷他人以慨,一點也不心疼。至於會不會因此使得這些藩王尾大不掉,那就是後話了。現在滿清能不能佔據北方都是兩說,還哪裡顧得了那麼多?

三順王中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都覆滅在揚州城下,只有跟着阿濟格的尚可喜仗着水性好僥倖生還不過手下兵力也折損殆盡,但爲了以示對降將的恩寵,滿清朝廷並未怪罪尚可喜,反而封其爲平南王,命其協助吳三桂對付四川的張獻忠。

眼下滿清的威脅還有來自北方的蒙古人,雖然科爾沁等部都心向大清,孝莊本人就是科爾沁的公主,不過眼下八旗兵損失太重,此長彼消之下很難說蒙古諸部落不會生出異心。

經過商議後,滿清朝廷決定對蒙古部落採取綏靖政策,繼續拉攏心向大清的部落,與其交易提供蒙古人所急需的鹽巴茶葉等生活物質,對其進行封賞,封各部落頭人爲王爺。再採取和親之策,爲八歲的福臨在蒙古諸部廣選妃子,並嫁滿清宗室女子入蒙古。

滿清雖敗餘威尚在,在一系列的手段下,短時間內蒙古人還不至於生出異心。對於現在的滿清朝廷來說,當務之急便是鎮壓山東暴民的愈演愈烈的叛亂。

山東距離北京只有數百里之遙,那裡的叛亂對滿清統治威脅太大,若是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漢人也有樣學樣,若是南明朝廷趁機派兵北伐策應,滿清朝廷想在北京站穩腳非常困難。

洪承疇被任命爲總督之後,很快便到達了德州,以之爲大本營召集軍隊。很快,唐通、白廣恩、姜鑲等將還有新投降的李成棟也帶着軍隊前來會合,很快組織了一支六萬餘人的大軍,以郡王博洛部五千八旗爲中軍,向着山東展開了進攻。此刻的山東,除了濟南城還在清山東總督方大猷的手裡,其他府縣到處都是暴民,絕大部分的城池已經丟失。

清軍大軍突然來攻,對在山東的吳平來說,形勢頓時緊張了起來。

很想多寫一點滿清的內鬥,可是知道很多人不喜歡看。就這樣吧。

第九十章 毒舌第九十三章 考覈(上)第626章 港口之戰第860章 水路夾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陷害第514章 巧言如簧的劉能第841章 洪承疇被俘第267章 武邑縣第1008章 大明帝國臨時大總統第449章 吞併第504章 活捉孔有德第270章 兵至徐州第958章 攤牌第957章 左懋第駕臨福州第377章 朝廷大事(4000字大章)第一百零一章 恨難消第1040章 援兵的到來第380章 排行老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狼狽第一百四十五章 席捲西山的風暴第283章 逆第894章 多爾袞兵敗逃跑第688章 張定國親征第685章 爲國效力是本分第333章 破家爲國劉孔昭第一百四十九章 明清雙方共宴飲第615章 欣欣向榮第338章 巧舌如簧侯方域第579章 季風起,海貿時第一百六十章 開城門嘍!第499章 水攻之議(2)第853章 局勢第947章 降而復叛(第二更)第586章 海上第862章 水師出兵第812章 得民心大事可成第616章 攻伐東番(上)第592章 義薄雲天第704章 殺掉三皇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瓜分戰利品第423章 無題第354章 陪未來岳丈吃飯第601章 韃官鄧肯第934章 無法逃脫的責任第504章 活捉孔有德第1029章 一路向西第558章 陛下聖明第196章 局勢已經十分緊張第669章 炮轟九江城第702章 擁立哪位藩王?第830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342章 滿城勳貴一網盡第一百二十二章 鬥縉紳第660章 攻守之議第381章 劫匪和私鹽販子第632章 很順第一百零二章 滿韃殺來了第488章 輝煌的戰果第848章 叩闕第八十六章 人才匱乏第239章 坤興哭了第859章 勸降吳三桂?第1016章 齊王回京第640章 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陷害第276章 殺機第526章 制衡第936章 史可法的無奈第506章 鄭森在嫉妒第717章 戰正酣第842章 陳越入濟南第596章 倭人的反應第988章 羞憤的錢謙益第664章 百炮齊發顯神威第853章 局勢第970章 席捲浙江第951章 鄭芝龍要談判第215章 再聞坤興公主的消息第一百六十四章 無題第984章 且看他自食惡果第948章 合圍(第三更)第519章 唯一親人第429章 勾結(第三更)第365章 不打擾侯爺休息了第756章 脣槍舌劍(第三更)第510章 凱旋入京城第331章 火炮齊發懾人魄第1040章 援兵的到來第471章 碧血照丹青第535章 形勢大好第847章 霸氣的坤興公主第421章 安東尼第801章 張煌言的選擇第692章 陳越之憂第727章 全軍出擊西軍潰第五十章 洗腦和編組第247章 面見李自成第442章 刺許第353章 各司其職第589章
第九十章 毒舌第九十三章 考覈(上)第626章 港口之戰第860章 水路夾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陷害第514章 巧言如簧的劉能第841章 洪承疇被俘第267章 武邑縣第1008章 大明帝國臨時大總統第449章 吞併第504章 活捉孔有德第270章 兵至徐州第958章 攤牌第957章 左懋第駕臨福州第377章 朝廷大事(4000字大章)第一百零一章 恨難消第1040章 援兵的到來第380章 排行老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狼狽第一百四十五章 席捲西山的風暴第283章 逆第894章 多爾袞兵敗逃跑第688章 張定國親征第685章 爲國效力是本分第333章 破家爲國劉孔昭第一百四十九章 明清雙方共宴飲第615章 欣欣向榮第338章 巧舌如簧侯方域第579章 季風起,海貿時第一百六十章 開城門嘍!第499章 水攻之議(2)第853章 局勢第947章 降而復叛(第二更)第586章 海上第862章 水師出兵第812章 得民心大事可成第616章 攻伐東番(上)第592章 義薄雲天第704章 殺掉三皇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瓜分戰利品第423章 無題第354章 陪未來岳丈吃飯第601章 韃官鄧肯第934章 無法逃脫的責任第504章 活捉孔有德第1029章 一路向西第558章 陛下聖明第196章 局勢已經十分緊張第669章 炮轟九江城第702章 擁立哪位藩王?第830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342章 滿城勳貴一網盡第一百二十二章 鬥縉紳第660章 攻守之議第381章 劫匪和私鹽販子第632章 很順第一百零二章 滿韃殺來了第488章 輝煌的戰果第848章 叩闕第八十六章 人才匱乏第239章 坤興哭了第859章 勸降吳三桂?第1016章 齊王回京第640章 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陷害第276章 殺機第526章 制衡第936章 史可法的無奈第506章 鄭森在嫉妒第717章 戰正酣第842章 陳越入濟南第596章 倭人的反應第988章 羞憤的錢謙益第664章 百炮齊發顯神威第853章 局勢第970章 席捲浙江第951章 鄭芝龍要談判第215章 再聞坤興公主的消息第一百六十四章 無題第984章 且看他自食惡果第948章 合圍(第三更)第519章 唯一親人第429章 勾結(第三更)第365章 不打擾侯爺休息了第756章 脣槍舌劍(第三更)第510章 凱旋入京城第331章 火炮齊發懾人魄第1040章 援兵的到來第471章 碧血照丹青第535章 形勢大好第847章 霸氣的坤興公主第421章 安東尼第801章 張煌言的選擇第692章 陳越之憂第727章 全軍出擊西軍潰第五十章 洗腦和編組第247章 面見李自成第442章 刺許第353章 各司其職第58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