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一)

這一刻,孫承宗與袁可立忽然有一絲明悟,心中暗想,難怪皇上如此重視向東北遷移災民,對於他們的生活起居格外關心,幾乎到了體貼入微的地步。

雖然不是遼東之人,但也在遼東生活過數年,兩人很清楚一點,東北的生活條件雖然艱苦,氣候惡劣,被稱爲蠻夷之地,但這裡的土地卻是非常的肥沃,並不比中原那些產糧之地差。

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遼東的土地條件還要略勝一籌,完全可以成爲朝廷的另一個大糧倉,與中原、江南並駕齊驅,成爲大明的糧食供應地。

畢竟,相對於關內而言,除了氣候惡劣一些,但水系卻極爲發達,罕有旱災這樣的事情。

如此一來,就奠定了糧食豐收的基礎,灌溉方便。

所以,在兩人的心裡,一旦近百萬難民在遼東站穩腳跟,生存下來,以他們的農民出身,善於耕作,不難想象,遼東的民生很快就能得到恢復,成爲富庶之地,盛產糧食。

到時候,遼東的產出,不僅能夠解決當地駐軍的糧餉問題,還可以向朝廷繳納一定的賦稅,一增一減之下,自然而然地,朝廷的財政將會更加的輕鬆。

遼河之上....

一艘艘大明水師的戰船正在緩緩移動,那中大型戰船的兩側以及中間的甲板之上,聳立着一門門重逾千斤的紅夷大炮,漆黑如墨的炮身,泛着幽幽寒光,卻又是那麼的明亮。

在一個桅杆之上,大概兩平米見方的圍欄之上,更有士兵負責瞭望,手裡拿着的正是造價極高的千里眼,也就是望遠鏡,觀察着遼河套那邊的情況。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或許是因爲太過於鼓譟的原因,亦或是出於不甘,一些戰船上面的士兵開始發起了牢騷,竊竊私語了起來。

“朝廷真是太偏心了,堂堂的遼東水師,在這次戰爭之中,居然充當着搬運工的角色,要麼就是爲他人做嫁衣,將其他的軍隊運到遼東。”

“真讓人不甘心啊,這麼好的立功機會,卻只能幹看着,看着其他將士們立功,從韃子身上攫取錢財,真是讓人羨慕不已,眼饞得慌。”

“目前爲止,粗粗算來,從遼河套返回的大軍,差不多該有十萬之衆了吧?哎....在這枯燥乏味的河面之上,也不知道還要待多久,真是讓人等得心急,等得心焦!”

......

在一艘巨大的戰船之上,也就是這支水師的指揮戰船,甲板之上,崇禎一身的戎裝,坐在一個小凳子上面,正在悠然的垂釣,神色恬淡而悠閒,根本就不像是身處第一線,十分危險的境地。

此刻,孫元化滿臉的憂心忡忡之色,一副心緒不寧的樣子,根本就消停不下來,來來回回地踱着步,不時地看向崇禎那意興闌珊的背影。

最終,孫元化還是按耐不住心裡的那份不安,那份着急,那份擔心,聲音有一些低沉的開口了,隱隱有着催促之意。

“皇上,此地太危險了,若是您有一個閃失,微臣就算是身死一千次,也是百死莫贖,皇上,您還是趕緊離開這裡吧,最起碼,也要返回到遼東灣。”

“雖然咱們身處遼河之上,憑藉着水師的優勢,很難遭到伏擊,但是,畢竟這裡乃是遼東腹地,周圍盡是蒙古人和女真人,難保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

“皇上,您乃是九五至尊,關係到大明的江山社稷,稍有損傷,都會牽動極大。而且,有皇上您在這裡,微臣也無法放開手腳。”

......

這一刻,孫元化就好像變成了一個喜愛嘮叨之人,不厭其煩地勸說着,漸漸地,越到最後,話語就越發的直接,額頭上甚至急出了一層虛汗。

然而,崇禎就好像恍若無聞一般,依舊在悠閒地垂釣。

“哈哈....終於上鉤了......”

伴隨着一陣大笑,崇禎已經挑起魚竿,拽出魚鉤,一條足有兩三斤重的大魚出現在衆人的視線裡,轉瞬間,落在甲板之上,不斷地翻滾着。

“孫元化,這都好幾天了,總是這麼嘮叨着,你煩不煩啊?就算是你不煩,朕聽得耳朵都快磨出繭子了。”

說話之間,崇禎順手將魚竿交給了旁邊的冷曉磊,任由一名士兵處理那條肥碩的大魚,轉而看向孫元化,臉上依舊掛着微笑,似乎並未指望着對方能夠迴應什麼,再次開口的同時,卻也在轉移話題。

“對了,孫元化,朕聽說,在這東北之地,遼東和建州,漁業尤爲興盛,而又不同於咱們關內之地,到了寒冬臘月之時,正是他們捕魚的最佳之際,規模極爲浩大,往往一網下去,捕魚都是以數千斤、上萬斤爲計。”

“不過,朕還聽說,這個俗稱爲‘冬網子’的冬季捕魚,產量雖高,收穫雖然豐厚,但那些漁民卻和中原的百姓遭遇差不多,並未獲得多少好處,即便是豐收之年,也是吃不飽,穿不暖,正如一句話,編涼蓆的沒有席子睡,種糧食的沒有糧食吃。”

“因此,在這東北之地,在那些漁民之間,也流傳着一段民謠,有心要把江沿鬧,受不了西北風、開花浪;有心要把江沿離,捨不得一碗乾飯一碗魚。”

......

漸漸地,就好像被轉移了注意力,孫元化好像想起了那些漁民的不幸遭遇,黎民的疾苦,神色變得異常的凝重,少了幾分剛剛的那種焦慮、不安和着急,面有同情和憐憫之色。

此刻,相對而言,孫元化的心裡更多的還是不解,不明白崇禎爲何說到這件事情上?

一年多的相處,從崇禎的諸多言行之中,孫元化心裡知道,皇上說到這件事情,絕非是一時的心血來潮,更不是一時的有感而發,更不是單單的同情和憐憫東北之人的遭遇,而是其中一定存在着某種意圖。

在孫元化的印象裡,通過各方得到的消息,皇上雖然具有雄才偉略,膽識過人,更是具有非凡的眼光,看任何的事情都很遠,都有着非凡的見識,卻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無利不起早。

顯然,說到冬季捕魚,一定有着某種意圖。

6

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六)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九)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會(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九)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八十五章 反應不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一百四十八章 輻射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討好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
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六)第二章 決定(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九十九章 自行車?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三禍患第一百九十三章 跛腳鴨第五百七十六章 一個機會第五百六十一章 前科第一百二十九章 莫大的恩賜第四百二十五章 爭吵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三十七章 平衡...穩定第五十九章 楊景辰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當然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消息第六百一十九章 改得面目全非第一百三十六章 班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挑釁皇權第一百九十六章 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五百六十二章 聖諭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四十七章 物極必反第一百六十二章 互市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四百零三章下定決心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九)第二百九十一章 董事會(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收復遼東失地(四十)第三百四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二百一十四章 火箭第一百七十四章 武舉所帶來的的反響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復遼東失地(六十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九)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四百一十八章 又是錢的問題第四百四十六章 沸騰了起來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百九十四章 收復遼東失地(七十八)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個精明的商人第一百零四章 悲催的父子倆(一更)第四百五十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百七十三章 拉人頭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四百六十章 朱舜水第四百二十四章 “能屈能伸”的海上馬車伕第六百三十一章 女子學院第五百七十八章 密碼和密碼本第三百一十章 折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最佳時機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貿易順差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疆域,寸土不讓!第八十四章 慫恿第一百二十八章 儲藏之處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下而上的控制軍權第四百零九章 明君聖主的相似點第四百九十八章 架空那些首領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絕的否定第四百八十章 真正的漁翁得利第九十七章 尷尬第三百零七章 豪氣沖天第八十五章 反應不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論潞王府?第五百零四章 新的正使第一百零零章 潛在的共識第二百二十九章 離間計第四百三十九章 賜姓第四百五十九章 江戶幕府第三百五十章 收復遼東失地(三十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蒸汽機第一百四十八章 輻射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氣魄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恨第四百六十七章 洋人統治的短板第四百一十章 咄咄逼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培養計劃第二百八十六章 怪怪的感覺第七十八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二十四章 開學典禮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家三兄妹第一百四十二章 委以重任第五百六十八章 聚變第四百二十章 《烈士法》第六百三十三章 契機第三百七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五十六)第六百四十二章 架構圖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肆購買第十一章 改革二十四衙門(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摒棄“重農抑商”的思維第三十六章 《大明日報》引起的朝堂震動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復遼東失地(十三)第五百零一章 亦師亦徒第三百四十二章 收復遼東失地(二十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成熟與穩重第四百七十章 島上局勢第六百一十二章 吃力不討好第二百零零章 沒有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