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軍一片石擊敗李自成後快速的南下,在大順軍身後緊追不捨。
李自成只剩下了身邊三萬人馬,連京師都不敢停留。只是帶走了這裡留守的大順軍與財物,並且在紫禁城中放了一把大火。
所幸火勢剛起時就被城內百姓所撲滅,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長興軍到達京師時,更是受到了百姓們的熱烈歡迎。
歷史上的崇禎十六年根本就沒有到來,經歷了鼠疫加上大順軍肆虐的京師終於在元月一日這一天迎來了曙光。
大明的第一位女皇帝朱徽娟在這一天重新回到了京師,一身龍袍的朱徽娟有些緊張的坐在車輦上,定遼王張鬥就坐在她的身邊。
雖然緊張但朱徽娟還是完成了登基儀式,改元永昌。張鬥更是以定遼王的身份登上攝政王,總覽朝政。
在朱徽娟還沒有踏入紫禁城之時,就有數十人跪在車輦前哭嚎。
所說的不過是女人當皇帝違背祖宗禮法,要讓朱徽娟垂簾聽政,在宗室中另選賢才立爲皇帝。
朱徽娟當時就有些異動,看向了身邊的張鬥。在她的骨子裡相夫教子纔是份內之事,若不是張斗的勸說她根本不會當什麼女皇帝。
張鬥聽到這羣人口沫橫飛的說個不停,心中就是一陣的冷笑。這羣人真的當自己是傻子不成?
宗室中另立天子,將來還讓你們架空嗎?還想用對付從前皇帝的那一套來糊弄自己,這羣人真的是想多了。
張鬥任由這羣人說完,當場就指出來其中所有人都迎接過大順軍進城。
就算沒有參與開城,也是對着大順軍阿諛奉承。
這些事情根本經不起查驗,那些硬骨頭都死在了劉宗敏的手中,能夠活到長興軍進城的有能有幾個忠貞不二之輩。
在李自成的屠刀下這羣人老老實實的聽話,長興軍進城他們又再一次的跳了出來,難道真的是欺負長興軍的刀不夠鋒利嗎?
根本沒有給這羣人辯解的機會,長興軍士兵將他們當場拿下,等待他們的是全家流放的命運。
海外上那些土著也許有興趣聽他們的高談闊論,在那裡會有他們一展所長的機會。
張斗的雷霆手段讓那些蠢蠢欲動的人全部老實下來,還能能完好待在京師中的又有幾人是乾淨的?
那些開城放大順軍進城的人先背梳理了出來,按照大明律法該斬首的斬首,該流放的流放。
剩餘的京師中官員基本上都被架空,張鬥二十多年來免費教育培養起來的人材終於發揮了作用。
他們快速的填充到各個衙門中去,讓大明這部殘破的機器重新運轉起來。
混亂的大明北方百廢待興,修建鐵路成了重中之重。身無分文的流民成了最好的建設大軍,以工代賑即能讓流民吃飽,又能讓閒置的勞動力利用起來。
以大明永昌皇帝的名義行動的長興軍幾乎沒有受到太多的抵抗,就輕鬆的控制了大明北方以及南方的重要城市。
尤其是南都金陵更是直接佔領,歷史上的光武帝朱由崧連一點反抗的機會都沒有就選擇了投降。
雖然朱徽娟登基爲女皇帝有些離譜,但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先例。有李自成在前,朱徽娟這個女皇也不是不能接受。
歷史上那位女皇帝武則天最後還不是還位給了李家,只要忍耐還是有機會拿回朱家的皇位。
長興軍每控制住一處地區,首先就要把工作組派下去。有了關外的經驗,先是在普通百姓之間宣傳民選的好處。
安撫住了百姓後開始清算聲名狼藉的惡霸地主和士紳官員,並且在全縣召開公審大會。
那些在地方上聲明不好的人就是長興軍下手的目標,並且把查抄所得分給窮苦的百姓。
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的政策很快讓百姓們歸心,隨着清算的進行,長興軍手中的土地漸漸的多了起來。
這些土地全部被收爲國有,然後分給當地的百姓。這項舉措才真正的得到了百姓們的擁護,對於這些窮苦的才行來說,有了土地就有了未來的希望。
被架空的官吏們荒神了,在他們想來不論是誰得了天下都會用到他們。但他們很快就發現,其實他們想多了。
長興軍在關外已經發展了了一套成熟的體系,由民選的村長與朝廷下派的官員組成最基本的管理體系。
再往上的管理人員暫時由朝廷指派,三年後變成徹底的民選官員。
司法獨立成了朝廷最新的舉措,各界代表組成的陪審團,公開的審案也減少了貪污受賄的可能。
將監督機制留在百姓的手中是對官員們的督促,高額的俸祿更是提高了他們的犯罪成本。
永昌朝廷最狠的一拳還是宣佈開始的科舉,以往的八股文章全部廢除讓所有的讀書人都慌了。
這一拳直接打在了他們的要害上,幾乎要了讀書人的老命。這下子引起了讀書人的反彈,很多讀書人開始圍堵朝廷的衙門。
很快讀書人們驚恐的發現,以往朝廷對他們百般容忍的態度突然變了。
永昌天子更是喊出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口號,天子都不能違反法律更何況一羣讀書人。
接連許多讀書人被流放後,這羣人又開始出書立傳,大肆抨擊朝廷不尊孔孟,不懂禮法有違倫長。
而朝廷的應對方法就是出版報紙,大明日報很快就在各地流傳開來。
與讀書人的出書立傳相比,報紙一出朝廷就掌握住了輿論。
報紙上出了有朝廷一系列利民的舉措外,還經常刊登一些士紳的劣跡。
這些東西都是有名有姓,根本不用去收集,都是隻要打聽一下就能得到的消息。
一時間讀書人在百姓們心中的地位直線下降,最基本的就是說出的話沒有以往那樣有公信力了。
失去公信力的讀書人能幹什麼?就連殺只雞都做不了的他們忽然間發現,沒了那層高高在上的身份,他們什麼都不是!
接着朝廷又開始在各地辦學,公開傳授遼東宣講的知識。最主要的是科舉考的都是這些東西,讀書人們驚訝的發現,他們想要上進就得與孩子們一同走進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