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重鎮興商

bookmark

丹鳳門的側門緩緩地開了,數百騎兵護衛着張煥的馬車從大明宮內疾駛而出,向朱雀大街方向方向馳去,馬車內,韓坐在前排,扭着身子向後排的張煥講述楚家的淵源,“楚家向來家風強悍,從開元年間楚明元時代起,楚家便在吳越招收民風彪悍的民衆建立田莊莊丁,據說最多時曾到三千人,但這些家丁散佈在各個田莊,也未能引起朝廷重視,到了楚家第二代楚檀

說到這裡,韓遲疑了一下,楚檀可是張煥的外公,如此直接稱呼名諱是否會引起他的不快,他偷偷看了一眼張煥,只見張煥正閉着眼睛聽自己述說,對提到楚檀的名字他沒有任何表情,韓心裡才慢慢定下,又繼續道:“楚家的興盛就在第二代楚檀的手上,到天寶十二年時,楚家的莊丁大爲增加,據說已經超過了兩萬餘人,後來安祿山造反,楚檀又設計殺掉了賀蘭進明,兵力一下擴張到八萬人,楚行水當時是楚檀的長子,他受命率軍北上救援陳留,也就是此戰,奠定了楚家躋身七大家族的基礎

韓很簡潔地介紹了楚家的發家史,他知道張煥更想知道的是楚家的現狀,他又略略嘆了口氣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用在楚家身上最是恰當不過,當年楚家的崛起是何其血性,但天下承平後,楚家佔據了大唐最富庶的淮南一代,人口迅速繁衍,家富敵國,楚家也就迅速軟化了,如果說人才,楚家確實是人才輩出,楚家的第四代個個才華橫溢。連我那兒媳楚明珠也寫了一手好字,更不用說楚濰、楚淮、楚漳這幾個楚家的子弟,被譽爲廣陵天驕,只可惜他們才華雖橫溢。卻是沉溺於詩書歌賦,在政治方面毫無建樹,更不用說軍事作戰,若不是這次中原之亂楚家得了數萬李師道的濮陽軍,恐怕他們淮南軍的戰鬥力連我的團練兵都比不上。”

“我聽說廣陵郡刺史叫做趙嚴,此人如何?”張煥忽然插口問道。

韓並不知道張煥與趙嚴地關係,他笑了笑道:“這個趙嚴的父親只是個小吏,卻能在短短的七八年內做到刺史之職,着實不簡單。且不說他爲政才能如何,有一點我就很佩服他,當年趙嚴做金陵縣令時,楚行水之弟楚行雲想把自己的嫡女嫁給他,命他休掉髮妻,他地髮妻姓林,聽說只是一個醫生的女兒。一般人而言,這種事求都求不來,可他倒好,說做妾可以,髮妻絕不休掉,這份骨氣着實令我佩服。”

張煥點了點頭,趙嚴從來都是俠義心腸。爲自己甚至連命都肯付出,現在看來他的人品還是如舊,並沒有被官場所污。廣陵郡刺史,張煥微微地笑了,或許解決楚家的危機,就在趙嚴的身上。

“監國,我對解決土地問題一直有一個想法。”韓終於抓住了和張煥獨處的機會,他小心翼翼道。

“你說!”張煥一下子坐了起來,土地問題一直就是他心頭大患,雖然他手中尚有餘田,可以暫不觸動各大世家、貴族的利益。但現在是大唐人口稀少之際。一旦人口滋生,和各大世家的矛盾將不可避免。而且廢奴制又事關各大世家及權貴的切身利益,也並不是那麼容易推行,雖然可以依仗武力強行推行,但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這段時間張煥一直就是在爲此事而殫精竭慮,現在久在江南爲官地韓居然有想法,怎能不令他驚喜交集,一時間,楚家的問題也暫時被他束之腦後。

韓沉吟一下才緩緩道:““其實我的思路就只有四個字:重鎮興商。”

“重鎮興商!”張煥心中閃過一絲明悟,他不露聲色繼續問道:“請韓使君說明。”

“這是我幾十年來在江南爲官的體會,也親眼目睹了江南的發展,無不是因城而起、因利而聚,且不說大唐第一商業都會廣陵,商肆之盛,延續百年,東有日本、新羅倭賈至,西有大食、波斯胡商來,天下珍玩,匯聚於此,京中權貴高門在江都開店者更是不計其數,故有大唐商稅,七分取自揚州的說法,江南除廣陵外,更有潤、蘇、杭、常等數州,東吳繁劇,首冠江淮,復疊江山壯,平鋪井邑寬,人稠過揚府,坊鬧半長安,這是指蘇州吳郡;東南名郡,輕清秀麗,百事繁庶,咽喉吳越,勢雄江海,陸控山夷,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室,地上天宮也,這是指杭州餘杭

韓不吝辭藻地描繪着江南富庶,張煥也閉着眼睛,想象着那秀麗富甲的東南形勝,一時竟生出了江南一遊地念頭。

“安史之亂後,北方滿目瘡痍,唯有江南商業繁榮、魚米富饒,給大唐的復甦帶來了機會,但自肅宗皇帝起,各地官府對商賈屢經限制,輕則嚴稅苛剝,重則抄家取財,雖然這是攝取軍費而不得已手段,但對商賈朝令夕改的做法至今未變,前一任刺史開明,或許鼓勵工商,但到了下一任刺史則又限商興農,打擊商賈,這樣一來,商賈朝不保夕,便紛紛開店賺錢、入鄉買田,使民衆始終離不開土地,城鎮人口也難以增加。”

說到這,韓微微嘆了一口氣又道:“我在吳郡做刺史時,曾有鉅商趙千年,家有綾機八百張,有僱工兩千餘人,晝夜紡織,家財鉅萬,那些僱工按勞取酬,多則日得三百錢,少也有百錢,吃宿皆在趙家,養活了一大家子人,這樣,不費朝廷一米一粟,便可解決近萬人的生計,可惜肅宗皇帝聽信讒言,派勸農使到江南禁商,把趙千年僱工統統趕回鄉里務農,八百綾機付之一炬,趙千年一怒之下回鄉買田百頃,終身不再言商。”

韓說到此,張煥便完全明白了他所指的重鎮興商的深刻含義。發展城市規模、鼓勵工商,將人口向城鎮轉移,這樣,即使人口滋生。民衆也有口飯吃,而且這又暗合自己廢奴制的思路,尤其可以控制豪門世家規模,可謂一舉數得,但他也知道事情不是那麼簡單,還有許多方面要加以配合,比如鑄錢地規模,銅礦尋找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一種主流觀念的轉變。雖然開元以來商人地地位大有提高,而且崔圓執政時,又更進一步放寬對商人的限制,比如商人可以騎馬,可以參加科舉、可以穿儒袍,但象韓這樣建議農商並舉,還是秦漢以來的頭一遭。絕對會被很多士人反對,事關重大,得從長計議才行。

韓見張煥已有所心動,便又勸道:“當然這是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我建議可先從兩方面着手,一是改革徵榷制。現在鹽鐵茶酒等大宗商品都是官府專賣,與商人爭利,看似官府一時有收入。實則對長遠不利,而且除了鹽稅外,鐵、茶、酒並沒有多少稅利,各人皆私下販賣,堵也堵不住,當然鹽利太大,不但不能放開,而且要加強控制,鐵是戰略物資也不能放開。其餘茶、酒不如放開了反而有利於發展。這是一;其次就是官商問題,據我所知。許多達官貴人開店經商,與民爭利,而且不繳一文稅錢,尤其利用權力壟斷市場,打擊大商人、排擠中小商人,這是一個極大地毒瘤,監國不妨利用這次打擊楚家的機會,在廣陵郡清洗官商,促進商業發展。”

張煥深思良久,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吧!這件事讓我好好考慮一下,我們先集中精力解決楚家的問題。”

夜幕很快便降臨了,韓在張煥府中呆的時間不長,只喝了幾杯水酒便告辭了張煥一直將他送到府門外,韓向張煥深施一禮道:“得監國招待,不勝感激,將竭盡全力效忠於監國殿下!”

張煥亦含笑着拱拱手,他見韓只有十幾名隨從,便立刻命令李定方道:“派兩隊親兵特別護衛韓尚書,以後就一直跟隨,不可有絲毫大意。”

“遵命!”李定方立刻飛跑去點兵,韓卻心中大喜,張煥如此重視自己,那就說明剛纔的一席話已經有效果了,他連連向張煥施禮,以示內心地感激,隨即上了馬車,在兩百名威武地西涼騎兵護衛下,浩浩蕩蕩地去了。張煥一直目送他遠走,才轉身回府,忽然,他見不遠處停着三輛極爲華麗的馬車,便問門房道:“那些是何人地馬車?”

門房看了一眼,連忙道:“那是一名大商人地馬車,他求見老爺,並說曾是老爺的故人,管家不敢趕他走,就讓他在這裡候着,已經快兩個時辰了。”

“故人?”張煥想了想,卻怎麼也想不起自己的哪個故人是大商人,他便吩咐道:“去把他帶過來。”

門房應了一聲,飛奔向馬車跑去,片刻,馬車車門開了,從裡面下來一個極爲肥胖的男子,遠看彷彿大肉球一般,正吃力地向這邊跑來。

張煥心念一動,他忽然知道這個人是誰了,宋廉玉曾經說過,鄭清明在廣陵專做跨海貿易,現已是富可敵國,張煥的眼睛慢慢眯了起來,怎麼會這樣巧呢?自己這兩天正在考慮廣陵之事,他便來了。

他見對方行走十分困難,便對李定方笑道:“帶兩個弟兄去幫幫他。”

片刻,幾名親兵扶着那肥胖男子慢慢走來,走近了張煥一眼便看見了那雙浮腫而好色的眼睛,果然是鄭清明,鄭清明便是張煥當年在太原讀書時好友,是一個有錢的富家子弟,最大地毛病就是好色,一起赴京參加科舉時,他因爲考引忘在青樓而落榜,後回鄉繼承家產,數年前朱亂蜀時,他從蜀中逃出去了廣陵,在趙嚴的幫助下做起了和日本的貿易,走私、販奴無所不爲,只短短數年時間,便成了一名富可敵國的大商人,擁有一支二十艘蒼舶船的船隊。

雖然鄭清明富可敵國,但在張煥面前他卻不敢有絲毫放肆,他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草民鄭清明叩見雍王殿下!”

在張煥從前的好友中,除了林知愚戰死在武威郡外,趙嚴做到了廣陵郡刺史。宋廉玉做到太常寺少卿,而辛朗也被升爲高昌都督、北庭都兵馬使,唯獨這個鄭清明從了商,雖然有錢,但是地位卻很低下,張煥聽着他熟悉的聲音,忽然想起了他當年奔跑去飯堂地速度,心中不由泛起一陣溫情,他連忙上前扶起他。拍了拍他地肩膀笑道:“聽說你居然娶了一百個老婆,着實令人羨慕啊!”

鄭清明從張煥的眼睛裡又彷彿看到了當年地張去病,他驚懼之心漸去,又聽張煥打趣他,不由撓了撓後腦勺嘿嘿笑道:“我特地給去病準備一點見面禮。”

“鄭大商人居然給我準備見面禮,是什麼?”張煥也不由有了興趣地問道。

鄭清明立刻扭過頭去,向馬車中大聲吼道:“你們都統統下來。”

只見兩輛馬車的車門打開。從裡面下來了一羣千嬌百媚地美嬌娘,個個肌膚白皙、容貌秀麗,只看得一羣侍衛個個目瞪口呆。

鄭清明有些得意地笑道:“這裡面有十五個日本女子和七個新羅女子,年紀都是十七、八歲,且個個都是處子,是我花重金從日本和新羅買來,又教她們歌舞。特獻給去病不!雍王殿下。”

張煥沒想到鄭清明居然會送自己女人,他怎麼可能接受這種禮物,剛要拒絕。卻似想到什麼,便瞥了一眼身邊的侍衛,他們不少人都到了該成家的歲數,自己是該替他們考慮一下了,便點點頭對鄭清明笑道:“你的禮物我收下了。”

他隨即指了指這羣女子對孫管家道:“把她們帶進府去交給夫人。”

“是!”孫管家連忙上前將一羣女子引進府內,先在別院先安置了。

張煥見那羣女人走了,這才又問鄭清明道:“你來找我,不會是敘敘舊那麼簡單吧!”

給他鄭清明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來找張煥敘舊。他當然是有事而來。鄭清明見左右無外人,便低聲道:“我是受趙嚴之託。有大事告之去病。”

張煥微微一笑,果然不出自己的所料,趙嚴對楚家一事沒有袖手旁觀,看來,他一直很關注朝廷的情況。

“你隨我來!”張煥帶着鄭清明來到了自己的書房。

進了書房,張煥讓鄭清明坐下,又命侍女上了茶,他這才問道:“趙嚴有什麼大事讓你轉告於我?”

“具體是什麼事他沒說,只讓我轉交一封信給你。”鄭清明小心地從懷裡摸出一封信,遞了過去,親兵上前接過,轉呈給了張煥。

張煥將信拆開,趙嚴那剛勁地字體便在他眼前跳出,內容也和他所想大致相同,楚家內部已經達成一致意見,絕不會把淮南軍交給朝廷,楚行水每天都在親自訓練軍隊,並且阻撓漕運船隻北上,在信地末尾,趙嚴表示會堅決效忠朝廷。

雖然知道會是這個結局,但張煥心中仍舊充滿了遺憾,楚行水讓他失望了,楚行水還是沒有崔家和裴家那樣有遠見,難道他不知道,自己是絕對不會再允許世家擁有軍隊嗎?

張煥心中暗暗地嘆了口氣,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他也無可奈何了。

“你來長安就是爲了給我送信嗎?”張煥將信收了對鄭清明笑道。

“我是商人,商人當然是爲了逐利,我在廣陵用八成地價錢收購了一批王寶記地飛票,這次特地來京城王寶記櫃坊兌現。”

張煥彷彿是第一次見到鄭清明的精明,他上下打量他一下,隨即讚許地點點頭笑道:“看不出你倒很有經商頭腦,這一轉手,就賺了二成的利。”

鄭清明的臉微微一紅道:“其實我並不想做這筆生意,若不是這些朋友平時關係尚好,我是絕對不會買他們的飛票,風險實在很大,如果飛票是假的我又找誰去?”

張煥有些詫異,“廣陵郡難道沒有王寶記櫃坊地分店嗎?爲何要到長安來兌現?”

“這還不是楚家所賜嗎?”鄭清明嘆了口氣,他無奈地搖搖頭道:“楚家自己想開櫃坊,便逼垮了王寶記廣陵店,所以大家無法兌現,很多朋友急需錢週轉,便將飛票降價賣給了我,我也不知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件蠢事。”

“原來如此!”張煥點了點頭又道:“這件事你可需要我幫你什麼忙嗎?”

“這件事倒不需要幫什麼忙,只是、只是鄭清明連說了兩個只是,這才憋出了他想說的話,“我們大家都覺得銅錢實在不方便,又重又難以多拿,而飛票又必須到指定地點兌錢,商場之事瞬息萬變,它被固定得太死,其實也很不方便,所以我和一些朋友商量,建議朝廷能不能出一種官票,上面印有固定的金額,直接用這官票就可買東西,無須兌錢之苦,去病手握朝廷大權,這件事能否考慮一下?”

“可以直接買東西的官票?”張煥今天聽到了一種全新的思路,他的眼前如同撥雲見日一般,忽地一亮。

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360章 再遇故人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388章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348章 局勢迷離(上)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148章 聞弦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37章 綁佳人(上)第413章 筆筒案(一)第27章 救少主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94章 綾綺殿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17章 相親會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167章 抉擇(上)第37章 綁佳人(上)第60章 殘月如血第151章 談判(下)第416章 筆筒案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35章 利與情第129章 梟雄本色(下)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98章 崔計裴謀第28章 立奇功(上)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54章 戰朝堂(三)第58章 放下屠刀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363章 絕代佳人第23章 遇渭河第167章 抉擇(上)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60章 殘月如血第151章 談判(下)第5章 張家主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58章 放下屠刀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2章 揮琵琶(上)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97章 翠雲居第9章 掌財權第385章 最後的較量(上)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3章 揮琵琶(中)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269章 風雨將至(下)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239章 三方角力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401章 朝廷內外(下)第99章 爭奪家主(一)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82章 憶往事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180章 磨刀(下)第13章 重返西域第73章 爭兵權(二)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15章 不速客第62章 別佳人(上)第162章 兩日風雲(四)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370章 舊愛新歡第98章 崔計裴謀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92章 馬球隊第46章 大唐帝第36章 風不止
第324章 安西戰略(十四)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290章 漕運之爭(中)第360章 再遇故人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388章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第250章 我的條件第348章 局勢迷離(上)第352章 兵分兩路第400章 朝廷內外(上)第156章 崔小芙召見(上)第148章 聞弦第134章 謀取河西(中)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159章 兩日風雲(一)第326章 安西戰略(十六)第37章 綁佳人(上)第413章 筆筒案(一)第27章 救少主第186章 新式武器第94章 綾綺殿第1章 碎葉截銀(上)第17章 相親會第216章 四大家族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126章 魔高一丈第356章 兩處佈局第167章 抉擇(上)第37章 綁佳人(上)第60章 殘月如血第151章 談判(下)第416章 筆筒案第119章 崔圓遇刺第35章 利與情第129章 梟雄本色(下)第392章 夫妻生隙第98章 崔計裴謀第28章 立奇功(上)第342章 肅整兵部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243章 故人來迎第54章 戰朝堂(三)第58章 放下屠刀第405章 夢月老人第351章 時機成熟第363章 絕代佳人第23章 遇渭河第167章 抉擇(上)第252章 兩隻狐狸第60章 殘月如血第151章 談判(下)第5章 張家主第248章 緊鑼密鼓第58章 放下屠刀第347章 渤海求助(下)第2章 揮琵琶(上)第386章 最後的較量(中)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97章 翠雲居第9章 掌財權第385章 最後的較量(上)第415章 筆筒案(三)第3章 揮琵琶(中)第75章 爭兵權(四)第377章 江淮風雲(四)第174章 河西的軍戶第269章 風雨將至(下)第251章 意外重逢第364章 張煥回京第142章 雪夜下涼州(上)第239章 三方角力第191章 厲兵秣馬第401章 朝廷內外(下)第99章 爭奪家主(一)第309章 天降奇兵第294章 風起星星峽第33章 碎葉風雲(十四)第82章 憶往事第36章 碎葉風雲(十七)第258章 鳳翔之變(下)第180章 磨刀(下)第13章 重返西域第73章 爭兵權(二)第332章 家事曖昧第202章 得隴望蜀第147章 裴瑩出使(下)第341章 朝政懈怠第131章 三渡黃河(中)第226章 絕地反擊(中)第266章 第三者是誰?第15章 不速客第62章 別佳人(上)第162章 兩日風雲(四)第196章 事關重大(上)第370章 舊愛新歡第98章 崔計裴謀第281章 指點迷津第92章 馬球隊第46章 大唐帝第36章 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