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

bookmark

看到滿寵這番激動的模樣,糜暘不禁笑了出來。

糜暘的笑讓滿寵更惱。

可他雖然說糜暘用言語殺他,但他除去氣惱之外,倒也沒其他的舉動。

帳內雖無利刃,可若真想自盡,又何須利刃呢?

在滿寵氣惱了好一會後,糜暘方纔上前對着滿君一拜道:“方纔是暘言語中有着疏忽,還望滿君莫怪。”

糜暘賠禮的態度頗爲誠懇,而糜暘誠懇的道歉態度配上他當今在天下的身份,是很有殺傷力的。

至少滿寵在看到糜暘的賠禮後,臉上的怒氣消散了不少。

他也緩緩坐了下來。

在坐下來後,滿寵伸出手邀請糜暘來到他身前坐下。

滿寵神情的自然到,好似方纔說“用言語殺我”的人不是他一般。

而滿寵這副“前倨後恭”的姿態,倒也沒出乎糜暘的預料。

在來街亭之前,糜暘就從軍報中得知滿寵被二次俘獲的消息。

那時得知這個消息後,糜暘心中就隱隱有了一些想法。

今日前來帳內,看到滿寵爲他準備的一切後,心中的那個想法也更有自信了些。

故而方纔糜暘纔會故意用言語刺激滿寵。

這不是糜暘非想誅滿寵的心,糜暘爲的是誅完滿寵的心後,看看他的反應如何。

現在從滿寵的反應看來,糜暘心中對那個想法的把握又多了幾分。

在滿寵的邀請下,糜暘來到他的對面坐下。

在糜暘坐下後,滿寵便立即爲糜暘斟了一杯酒,在將酒杯推至糜暘的身前後,滿寵對着糜暘說道:

“方纔是寵過於激動了。”

滿寵作爲天下有名的名士,有個道理他是懂得的。

那就是當上位者給你臉時,你最好要接着。

不然的話,下場會很慘。

正因爲懂這個原則,滿寵才能在曹操的手下一路高升。

而滿寵現在的態度,讓糜暘也頗爲滿意。

糜暘拿起身前的酒杯,望着杯中的美酒,他並未着急喝下去。

他先是語帶回憶地說道:“當年在武當城外,暘有幸與滿君相會。

那一日暘曾兩次邀請滿君爲大漢效力。

可惜面對暘的兩次邀請,滿君都推辭了。

正所謂事不過三,那時暘感到滿君心志堅決,故而並未第三次招攬滿君。

而時過境遷,天下的局勢與往日已經大不相同,不知今日若暘做出第三次招攬,滿君是否會答應?”

糜暘坐下來的第一番話,就顯得很是直白,直接將他的來意說的一清二楚。

不是糜暘不懂鋪墊的道理,只是相應的鋪墊,在方纔糜暘就已經做好。

糜暘相信,他當下是懂得滿寵的想法的。

果不其然,在面對糜暘今日的第三次招攬時,滿寵並未如那一日一般,臉上帶有極大的抗拒之色。

他的臉上漸漸流露出思索之色。

滿寵是在權衡利弊。

滿寵是位幹臣,但他卻不是忠臣。

或者說純粹的忠臣,早就被曹操在生前屠戮的差不多了。

當下曹魏的大臣,大多是一些有能力,但同時又十分看重自身利益的人。

之前滿寵之所以會拒絕糜暘,最重要的原因是在於,那一年的大漢雖在與魏軍的作戰中多有勝績,可在國力、軍力上與大魏還是不能相提並論。

可正如糜暘所說的那般,今年天下的局勢已然發生劇變。

梁州一戰,魏軍慘敗。

數萬漢軍趁勢北伐,一時間聲勢浩大,在關中儼有席捲之勢。

在這種情況下,糜暘提出的招攬之語,就相當具有誘惑力了。

只是滿寵並未着急做出決斷。

滿寵擡頭看向糜暘,對着他說道:

“寵已經兩鬢斑白,不知還能在世上苟活多久。

大將軍若單單用高官厚祿相誘,恐怕還是不能如願也。”

帳內除去糜暘與滿寵外再無旁人,加上糜暘都開始將話說的直白了,滿寵自然也沒必要藏着掖着。

在說完這番話後,滿寵又繼續說道:

“就在年初,陛,魏帝下達了一道詔令。

在詔令中,魏帝將之前就施行的九品中正制,直接推行至全國,並且修改了不少九品中正制的內容。”

“在修改的內容中,魏帝不再對天下的世家子弟進行限制。大將軍消息靈通,自當知道這件事。

而以大將軍的聰慧,自當知道魏帝要在此時將九品中正制定爲國策的緣由。”

聽完滿寵的話後,糜暘的臉色一凝。

正如滿寵所言,他是知道曹丕爲何要這麼做的。

九品中正制,早先是曹丕爲順利稱帝,向天下世家做出的一個妥協。

可政治才能非凡的曹丕,自然也不是傻子。

他知道九品中正制能夠讓天下世家傾心於他,他同樣也知道九品中正制在舉薦人才方面有着先進性。

可曹丕也知道,九品中正制是一把雙刃劍。

若是使用不好的話,很可能會傷害到王朝統治的根基——中央集權。

故而在今年之前,九品中正制在曹魏境內有施行,卻只限於某些地區。

甚至對於九品中正制選拔出來的世家子弟,曹丕也不會讓他們一下子就佔據要職。

在這兩點限制下,以往九品中正制對曹魏的政治影響,是利大於弊的。

但就在今年,曹丕下詔全國,將原本他套在九品中正制上的兩套枷鎖給親自除去。

這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梁州大敗一事所帶來的壞影響,瞬間被曹丕壓到最低。

因爲曹丕大大滿足了曹魏境內的世家慾望。

例如那隴西太守遊楚,真以爲他是什麼忠肝義膽的大魏忠臣嗎?

無非是新近修改的九品中正制讓遊楚的家族大大受益了,這才讓遊楚願意爲曹魏戰到最後一刻。

以遊楚爲代表的那批地方官僚,他們願意抵抗漢軍,本質上是因爲他們要維護自己家族在曹魏的既得利益。

當然曹丕放開對九品中正制的限制,從長遠的眼光來看的話,對曹魏肯定是弊大於利。

當世的世家是什麼德性,曹丕的瞭解不可能在糜暘之下。

可曹丕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政治與軍事息息相關,軍事上的不斷失利,只能靠政治上的不斷讓步才能勉強維持住統治的根基。

至少從當下的情勢來看,曹丕的飲鴆止渴之舉,的確最大程度上穩定住了曹魏的局勢,穩定住了曹魏的人心。

就如那千里之外的遊楚,也如當下坐在糜暘身前的滿寵。

而糜暘在聽完滿寵的話後之所以會臉色一凝,乃是他聽出了滿寵的話外之音。“滿君是想建言我,將來在大漢的疆土之內亦施行九品中正制?”

糜暘的猜測,讓滿寵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剛纔面對糜暘的招攬時,滿寵先是以自己年老一事,說明單單的高官厚祿不能打動他。

這個理由倒也正常。

畢竟從常理來說,半隻腳已經落盡黃土中的滿寵,實在沒必要再改換門庭。

因爲滿寵用大半輩子的努力,纔在曹魏爬到如今的高位。

而若他改換門庭,身爲降將的他在進入大漢的官場後,又能爬到什麼樣的位置呢?

無論是身份的敏感,還是自身的年老,都讓滿寵對他投效大漢後的未來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若只看滿寵的前半段話,滿寵言語中終究還是流露出對糜暘招攬的婉拒之意。

可滿寵真想拒絕糜暘的話,他本沒有必要今日擺出這樣的姿態,也沒有必要對糜暘提及九平中正制一事。

滿寵這麼做,原因便是如糜暘猜測的那般,希望糜暘釋放出更大的誠意來招攬他。

例如允諾他,將來在大漢境內,亦會施行九品中正制。

只要糜暘能保證這一點,那麼滿寵自然願意爲糜暘效力。

因爲哪怕自己進入大漢後,不再可能擁有高位,但九品中正制的存在,卻可以保證滿氏一族在大漢的榮華富貴。

人一旦老了,更看重的自然是家族的未來。

至於糜暘的保證有沒有用,滿寵根本就不擔心這一點。

將來的大漢誰做主,不止大漢內部的人知道,曹魏中的人也知道。

面對糜暘的猜測,滿寵坦然的點頭道:“大將軍英明。”

由於對糜暘的看好,滿寵不自覺地爲糜暘送上了誇讚。

只是在聽到滿寵對自己的誇讚後,糜暘差點直接掀案而起。

英個棒槌!

糜暘臉色陡然變得嚴肅,他直接拒絕滿寵道:

“九品中正制,絕不可能在大漢境內施行。

這就是孤的保證。”

糜暘堅決拒絕的態度,讓滿寵大感詫異。

他不明白糜暘爲何會拒絕這個條件。

“九品中正制對於天下人心有着何種影響力,大將軍不可能看不到。

只要大將軍能夠施行九品中正制,那麼以大將軍在世間的威望,天下人心的歸屬,大將軍又如何不能與曹魏爭奪。

這不僅有利於大漢能夠更快的一統天下,對大將軍自身來說,也是利在千秋的事,大將軍爲何拒絕呢?”

滿寵對糜暘的拒絕充滿了不解。

在滿寵看來,糜暘之所以會三次招攬自己,大部分原因不是多看重自己這個人,他是看重自己在中原世家中的影響力。

因爲大漢與曹魏交戰這麼多年以來,雖說也有一些將領投降於大漢,但卻從來沒一位在世間地位奇高的名士,主動棄魏投漢的。

這不利於大漢迅速擴張在天下的影響力。

介於這一點,糜暘急需招攬自己,來爲大漢補上這個短板。

可如果糜暘是抱着這個目的的話,那他就沒理由拒絕自己的提議。

因爲收他一人,可能只是得中原部分世家之人心。

可若是施行九品中正制,那麼天下大部分世家的人心,都會漸漸地歸附到糜暘的身上。

一位百戰百勝的掌權者,又願意保障自身的利益,世家又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呢?

而在最後滿寵的那句話,說的就更是有深意了。

對糜暘自身利在千秋,聯想到曹丕之前用九品中正制獲得帝位的舉動,滿寵就差沒直接說出那兩個字了。

滿寵自認爲他的提議,對糜暘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他實在不懂糜暘爲何會拒絕。

但滿寵還沒死心,他又接着勸糜暘道:“只要大將軍能接受寵的建言,寵願爲大將軍的使者,前去說降隴西太守遊楚。”

既然太遠的利益不好兌現,那滿寵覺得他可以先奉上一份大禮給糜暘。

甚至不止隴西郡的遊楚,滿寵相信只要糜暘做出保證,關中許多郡縣的長吏,都會羣起響起糜暘。

這會讓糜暘接下來的收復關中之舉,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可面對滿寵再次放出的誘惑,糜暘堅決的態度依然不變。

“區區遊楚,孤會放在心上嗎?

縱是整個關中,孤亦有自信,憑藉孤的努力光復。

又何須妥協之舉?”

滿寵都將話說的那麼明白了,糜暘當然不可能不懂滿寵說的那些好處。

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若他施行九品中正制,的確會讓大漢在將來的統一戰爭中,少卻不少阻力。

可九品中正制就是一件遺禍無窮的事。

這樣的事,在歷史上有個鮮明的教訓。

兩百餘年前時,漢世祖爲了快速的平定天下戰亂,曾對天下的世家豪族做出過妥協。

在漢世祖的妥協下,他平定天下的過程,的確少了很多艱辛,最後也成功光復了大漢。

但東漢建立後,之前漢世祖對天下世家豪族的妥協的弊端也體現出來了。

東漢兩百年國祚,就沒一年政治是不混亂的。

東漢的滅亡,最大的原因不也是立國之初埋下的禍根嗎?

況且後世五胡亂華的發生,不也有着九品中正制的功勞嗎?

糜暘想要光復的大漢,是讓人引以爲豪,是能夠爲百姓帶來安穩的大漢。

絕不是一個表面上披着漢的外衣,而內裡實際上卻是軟晉的那種畸形王朝。

在滿寵面前,糜暘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態度:

“利在千秋,利的要是百姓,絕不是孤一人。

而爲百姓可利千秋,孤願意勞在當代!”

年輕人怕什麼累?

自己這一輩艱難,換來後代的平安喜樂,這樣的事,糜暘很願意做。

在意識到糜暘的堅決態度後,滿寵良久無言以對。

有時候他真的不知道,該稱季漢中人是傻,還是充滿理想。

滿寵臉色暗淡,他以爲隨着糜暘的拒絕,他與大漢再無緣分。

可糜暘接下來說出的一句話,卻讓滿寵重新燃起了希望。

“九品中正制孤不會施行,但孤也並非不願讓利於天下。

孤有一制,滿君可願聽之?”

滿寵被糜暘的話勾起了興致:“嗯?”

看到滿寵好奇的神態,糜暘的嘴角露出笑容。

“此制名爲科舉。”

糜暘的笑容很燦爛,燦爛地就像一隻大灰狼在哄騙小白兔一般。

三分真誠,七分狡黠。

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16章 幼時情誼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
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488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392章 昏暗之中 自有明光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472章 三方勢力 孔明孔明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570章 奮力一博 生死棋局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16章 幼時情誼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312章 桃花劍舞 一眼千年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497章 另有奇招 拿捏江東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226章 馮鄧先鋒 驕兵之憂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176章 譙周跌坐 大亂將起第357章 法邈擔憂 梁州司聞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七百七十章 蔣濟良謀 當斬則斬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112章 刀兵圍府 (十更,求首訂!)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107章 益州公子 今夜復國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233章 人生贏家 魏帝咆哮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