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媺娖嫁給周世顯的事,在北京城內引起了轟動,朱媺娖畢竟是前朝的公主,容貌上自然是不錯的,如果新皇收用了,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她也是新朝華夏的戰利品之一。請百度搜索()
永昌帝不但沒有收用朱媺娖,還將她嫁給原先的駙馬周世顯!
難道朱媺娖是醜八怪,新皇實在看不上?
許多好事之人忍不住好奇,都想看看朱媺娖的相貌,她究竟生得有多醜,恐怕醜得不敢見人吧?
早先羨慕周世顯的人,忽然同情起他。
但《清水報》上刊登了朱媺娖嫁給周世顯的事,內容就非常詳盡了,或許作者的文筆不錯,不但寫出了朱媺娖的心思和幸福,還描述了朱媺娖的相貌,文章的最後,還有一張朱媺娖正面照的插圖,據說是徵得朱媺娖、周世顯同意後,才公開刊登的。
風聲不知不覺就轉了調。
周世顯不過是交通部不入流的小官,他何德何能,娶了漂亮的朱媺娖?
即便朱媺娖沒有報紙上那般漂亮、水嫩,至少還有一個前朝公主的身份,罵周世顯小人得福,罵朱媺娖不該一朵水淋淋的鮮花,怎的插在周世顯這泡牛糞上……
更多的人,卻是替李自成惋惜。
華夏的百姓,從來不缺少獵奇!
李自成並沒有看這一期的《清水報》,他一直再等待雲貴前線的訊息,雖然李績每隔兩日就會傳回一份軍報,軍報上基本上都是戰線再向西南縱深推進,但只要戰爭沒有結束,他就放心不下。
不過,雲貴的戰事,眼看着就要進入尾聲了,他不用親自出徵了,只是向雲貴派出大量的官員,囑咐這些官員們,儘快恢復當地的秩序。
二月十二,李績終於傳來李自成最想要的一份軍報。
這份軍報,除了彙報結果,還將有功將士的姓名,以及雲貴目前的狀況,非常詳盡地列出來了,因爲內容太多,李績並沒有使用信鴿,而是讓傳令兵以“八百里加急”的快報傳至北京的。
有功將士的數量太多,李自成只是掃了一眼,將來交給國防部去核實,他最關心的,乃是雲貴當前的局勢。
雲南、貴州兩省終於臣服,只要派出文官赴任,或者留用一部分地方官員,便能將雲貴的形勢穩定下來,然後在駐軍的協助下,逐漸歸化當地的夷人。
雲貴與甘肅、青海、四川不同,當地的漢人並沒有數量上的優勢,除了昆明附近,便是貴州的首府貴陽,也是夷人的數量遠遠大於漢人。
不過,夷人之中,根據他們與漢人的交往程度、親和程度,也會有親疏之分,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由易而難……
李自成定下一個原則:禁急用緩!
現在沒有國際組織的干涉,沒有列強的武力威懾,他忽然想起,如果說列強,華夏算不算一個列強?
想遠了,李自成忙將思緒拉回來。
幸好上次歸化川南的時候,在成都的西南方向,修築了直通建昌府、攀枝花的大道,只要向南越過金沙江,就可以到達雲南楚雄,然後以楚雄爲中心,東達昆明,西至大理。
四川的東南方向,還有一條南向的道路,自重慶府長江以南的江津縣,一直向南,到達四川省最南部的遵義府,只要突破南面的烏江關,不過二百里便是貴陽,即便山路難行,區區二百里,修築水泥大道應該不是難事。
當初爲了歸化川南而修築的兩條水泥大道,這個時候正好派上用場,在建昌府、遵義府開展的歸化工作,也必定影響着今日雲南、貴州的形勢。
征服雲貴,華夏名義上已經一統,至少將大明時代的基本盤已經掌控在手中,但真正要掌控這些邊疆之地,還是任重道遠,至少雲南、貴州、廣西,甚至川南,暫時沒有多少賦稅,能維持地方上運轉就不錯了,軍費還得朝廷來出。
國力,只有國力足夠強大,才能對內對外征伐!
要儘快歸化當地的各種夷人,宗教必不可少,還要派出傳教士,儘早破壞當地的傳統宗教……
李自成用手在行軍地圖上一點,遵義府距離貴陽,不到三百里,但距離四川成都,卻有千里之遙,還是按照後世的規律,讓遵義府歸屬貴州。
新的貴州省,以貴陽、遵義爲中心,逐漸向外圍歸化,直至與四川、雲南、廣西完全融合爲漢化區;而新的雲南省,則是以昆明爲政治經濟中心,楚雄爲交通中心,更西面的大理,做爲文化旅遊中心……
李自成對照行軍地圖,將雲貴的地理、形勢重新梳理一遍,只要在當地駐軍,應該比想象的要容易一些。
負責管理兩省的主要文官,在這個時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李自成沉思良久,決定在當地選定熟悉的人數擔任主官,新的貴州省長,是大明時代的四省總督兼貴州巡撫李若星。
雲南省的情形相當複雜。
先是武定土司吾必奎,趁着張獻忠到達雲南的機會,糾結一部分土司造反,脫離黔國公沐天波的掌控,開始自立。
沐天波調石屏土司龍在田、嶍峨土司王揚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寧州土司祿永命、景東土司刁勳等部,對吾必奎堅決予以打擊,加上張獻忠在側翼的呼應,吾必奎兵敗被俘,遭到殺害,土司被廢。
但沙定洲在征伐吾必奎的戰鬥中,實力逐漸增大,加上迎娶了阿迷州土司普名聲的遺孀萬氏,將蒙自、阿迷兩土司合二爲一,便以生員湯嘉賓(萬氏的妹夫)爲謀主,起兵自立。
直到天命軍第八營來到雲南,才最終剿滅了沙定洲,將主要反叛人員誅殺,平息了叛亂。
沐天波這才意識到天命軍的實力。
天命軍第四營、第九營先後進入雲南,不僅將張獻忠的勢力向南驅逐,也讓沐天波坐臥不寧。
沐天波世受大明國恩,忠於大明朝廷,但隨着貴州、雲南歸屬於華夏,他已經認識到,大明已經成爲過去,不可能再回來了,最終在天命軍壓力下,全師歸順了華夏。
黔國公沐天波、雲南巡撫吳兆元、巡按吳文瀛;楚雄分守副使楊畏知、推官王運開;參與平叛的石屏土司龍在田、嶍峨土司王揚祖、寧州土司祿永命、景東土司刁勳,還有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澤和沐天潤、兒子沐忠顯、沐忠亮等,正在雲南等待華夏朝廷新的任命。
土司參與了吾必奎、沙定洲的叛亂,實在是給了華夏最好的機會。
參加叛亂的土司,必須堅決消滅,哪怕只有一絲一毫的瓜葛,也絕對不會放過,寧可錯殺,不可漏殺!
參與平叛的土司,可以適當以財物、官職獎勵,但土司制度必須廢除,土司們交出軍事、賦稅上的特權,他們的平叛活動,是支持黔國公沐天波、支持已經不存在的大明朝廷,並非支持華夏。
李自成對着複雜而散亂的雲南地圖,實在有些頭疼,因爲地形上的緣故,雲南不僅土司繁多,行政區劃特別零碎。
他最終還是決定,由沐天波出任雲南省長,但廢除原先的黔國公頭銜,不再有世襲罔替的爵位,除非在開疆拓土方面建功。
根據四川歸化異族的習慣,李自成決定重新劃分雲南的行政區劃,將雲南府更名爲昆明府,以原四川巡撫吳兆元爲知府;昆明府西面,是楚雄府,以楚雄分守副使楊畏知爲知府,推官王運開爲法院院長。
兩府之內,取消一切土司,全面實行州縣制。
昆明、楚雄兩府的建立,可以保證雲南省的政治經濟、交通,確保雲南省與北面四川省緊密聯繫在一起,但還遠遠不夠。
土司叛亂,這麼好的機會,李自成怎可放過?
他想起中央之國新疆區長的一句話:漢人再多,都不會發生叛亂的事,發生叛亂事件的,都是異族,不要責怪中央政府加強軍事監管……
或許有些土司永遠不會背叛華夏,但華夏必須在土司存在的地方,留下大量的兵力,爲了減少駐軍等成本,土司必須廢除!
爲了護衛昆明、楚雄兩府,李自成決定,在楚雄的西面,設立大理府,由原雲南巡按吳文瀛爲知府;昆明、楚雄的南方,名稱十分混亂,李自成清楚地記得,後世的時候,這些地方以玉溪煙、普洱茶聞名於世,便立爲玉溪府、普洱府。
雲南地方再無有名望的重臣,知府只能從朝廷派出的官員中任命了,李自成想起,雲南的軍報中,多次提到寧州土司祿永命,便想樹立典型,如果祿永命願意歸化爲漢人,可以出任玉溪知府,也可以選擇來第八營任職,但其餘的土司,在歸化爲漢人之後,最多隻能出任知縣,如果拒絕漢人身份,堅決不允許在官府任職。
其餘的府縣,只能一步步來了。
雲南地形複雜,地方官府根據地形確立邊境,協商解決,無法協商的,由雲南省府決定邊境,報朝廷批准,但不得出現“三不管”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