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

話分兩處。江雲去了關外,楊士驤在元宵節後回到了山東,立即發文召集華源及中興的巨頭們來濟南議事。

華源實業集團董事長徐建寅病重未至,總裁周學熙,副總裁陳超、大衛.狄文,中興實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蓮芬,副總裁兼中興鋼鐵廠廠長鄧公超,副總裁兼中興化工廠廠長王炎,副總裁兼中興藥廠廠長老狄文參加了這次至關重要的會議。

老狄文便是大衛的父親了,他同時還是華美機械的董事長,而其子大衛則是註冊於瑞士的斑馬公司的董事長。這對父子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山東,老狄文正忙着建中國第一家汽車廠,正好在濟南。他那個藥廠廠長不過是個虛名,實際管事的是瑞士人西斯.漢格爾,不過漢格爾先生正忙於藥廠的第三期擴建,沒有來濟南開這個令他不解的會議。

在瑞士,政府當然不會管企業的事,除非你逃稅或者違反法律,所以,漢格爾先生對省長的召見嗤之以鼻,還勸身爲兗州知府的張蓮芬不要去浪費時間。最近漢格爾先生除了忙乎藥廠擴建,手裡還有一種新藥正在關鍵的試驗階段,如果成功,那將是中興乃至斑馬公司掙錢的利器。

一半身子仍留在官場的張蓮芬當然不能不來。不過,他到濟南後,與王炎、鄧公超及老狄文一同拜會了陳超。

去年官制未改前,兵部便派人洽談購買華源的炮彈及子彈。數量巨大。但兵部要華源先發貨後付款,華源斷然拒絕,沒有給朝廷面子。接下來龍謙奉旨南下,這件事也就沒人提了。張蓮芬猜測,楊撫臺這次進京,可能與此事有關。所以他到濟南後,沒有先去拜會上司,而是跑到陳府商議。

數年的發展,張蓮芬、周學熙這批官員已經與蒙山軍水乳交融難分彼此了。陳超聽了張蓮芬的來意,很是欣慰。覺得龍謙看人很準。在龍謙率軍南下之前。陳超曾與龍謙數次研究兩大實業的問題,龍謙認爲張、週二人雖然有着官府背景,但都是聰明人,就算給他們一個省。哪有現在的實惠?而且。此二人有一種可貴的品格。那就是實業興國的願望極其強烈,他們捨不得傾注了自己無數心血的公司。因此,不需要多擔心。到危機來臨之時,他們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張大人所料不差。確實有消息說,朝廷有拿走華源及中興控制權的念頭。”陳超直言不諱,直奔主題。

“憑什麼?!”王炎性子急,一聽就跳起來了。

“萬方(王炎字),換做是你,看着山東兩大實業集團幾乎可以生產全套的軍械,能放心?”陳超不想繞彎子,華源那邊沒問題,但中興的幾位首腦除鄧公超外,平時來往不多,有些猜不透心思。明天就是楊士驤會議的日期了,實在沒有時間搞虛文。

“萬方稍安勿躁。”張蓮芬擺擺手,“越之先生是什麼個章程?華源中興同氣連枝,自然要同進退。”

“能有什麼章程?這些年兩大實業集團發展至今天的規模,依陳某看,關鍵就是官府不干涉,按照工廠自己的章程辦事。朝廷覺得武器製造控制在私人企業不好,那也可以。他們花錢買走便是,當然,這要股東們簽字認可。”

張蓮芬內心苦笑,你當朝廷是洋人的政府哪?“越之!你我都是坐在一條船上,何必遮遮掩掩?朝廷若是講道理,那就不是朝廷了。”

“張大人此話極高明。”陳超笑道,“我與緝之(周學熙)計議了,兵來將擋,水來土屯,華源中興有着嚴格的制度,誰也無權違反制度吧?不然,我們如何向股東交代?”

“那好,張某就以越之兄馬首是瞻了。”張蓮芬點點頭。

“客氣。毓蕖兄,若是楊蓮府拿巡撫的位子壓你呢?他可是你的頂頭上司!”

“哈哈,張某對辦實業的興趣遠比當官濃得多。不順眼,我這個兗州知府拿掉便是。正好集中精力與大夥兒辦好中興。”

“有你這句話就好辦了。張大人不負中興,中興絕不會負了毓蕖兄!”陳超一語雙關。

“如何不見緝之?”

“哦,他今兒有事。”

華源總裁周學熙確實有事。此刻,正在徐建寅府上,與臥牀不起的徐建寅密談。

“緝之,你跟我說說,如今華源生產軍火的能力如何了?”徐建寅背靠着牀榻,臉上帶着病態的潮紅。他從去年發現肺上有問題,雖然宴請名醫調治,但效果基本沒有,很快他就臥牀休息,不再理事了。堅決拒絕了龍謙送他出國醫治的建議,他心裡清楚,自己這個病就是癆症晚期,已經收到閻羅王的請柬了。

“哦,步槍月產1500支,若是加班加點,可以翻倍。機關槍兩種,重機關槍可生產40挺,輕機關槍可以達到80挺。炮嘛,不好估計,因爲口徑繁多,20、37、57、75諸多公釐的交叉生產,還有兩種口徑的迫擊炮,難以準確估計,不過分爲兩廠後,大概每月生產40門總是可以的。”

“子彈及炮彈呢?”

“這個就多了,說句實話,自從連續購買了三條生產線後,子彈的生產一直壓着,因爲第五鎮用不了那麼多,又賣不出去。炮彈嘛,每月搞三千發一點問題都沒有。在華美提供的兩臺大型衝壓機到位後,產量可以提高一倍。”

“槍械火炮的質地如何?”

“比起德制槍炮,還是要差一些。因爲鋼材上的問題,壽命還是比不上。特別是輕機槍的槍管,打上二百粒就需更換了。不然就有危險。步槍也是,不過好的多。但比之金陵及漢陽的東西,我們已經是最好的了。至於仿製的兩款手槍……工藝複雜,目前還不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

“你還沒有說中興那邊的火炸藥和手榴彈呢。”

“中興的情況不甚清楚。但從來沒有耽誤過這邊的生產,想必他們產能有所剩餘吧?”

“是的。全國而言,只有山東建立了完善的軍工體系。即從發電、鍊鋼、火炸藥到槍炮子彈,全部自備。當然,這些都是給陸軍的,造船能力比不上南邊。不過,龍退思雄心勃勃。已經籌劃着建立船廠了。”徐建寅曾在金陵造船廠公幹。對於造船一直有濃厚的興趣。

“是嗎?我沒有聽他說過。”周學熙吃了一驚。

“他跟我說過,山東瀕海,港口衆多,而海運優於陸路。誰都知道。龍謙計劃先造民用船隻。積累經驗。延攬人才,然後再向軍用船隻進展……”

“那太好了。”周學熙搓手,興奮不已。

“中興的生鐵已經突破了四十萬噸。鋼材很快就可以突破二十萬噸大關。等與華美合資的新一期軋鋼廠投產,鋼材的產量還會上臺階的。雖然比起泰西列強,中興的那點鋼鐵微不足道,還不足於德意志國的一成,但是,對於我們自己,這一步總算走出去了。至於火炸藥,山東更是獨步宇內了。否則怎麼能連着修路開礦呢?我說這些,你明白了嗎?”雖然臥牀休息,徐建寅這位搞洋務半生的先驅對於山東實業的情況瞭如指掌。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你明白。說實話,我真沒有想到華源和中興的發展這麼快,算是圓了我一個夢啊。當初山東機器局篳路藍縷,想着能成爲國內的槍炮基地,累計投入的資金不過幾十萬兩銀子,能幹什麼?哪像人家,成百上千萬的資金,嘩嘩就投進來了,美國人的機器嘩嘩地往回搬,這幾年,超過之前的幾十年哪。”

“那是。你還沒說煤礦煉焦紡織西藥以及諸多的民用玩意兒呢。那些纔是掙錢的東西。”華源的利潤來源主要在民品,周學熙的精力也主要在民品。

“緝之,你說句實話,山東實業到這一步,誰是最大的功臣?”

“這個,自然是龍退思。我心服口服。”

“是啊。若是沒有此人,山東萬萬沒有今日的局面。我自詡搞洋務幾十年,做炸藥,造火輪,南北奔波。但在龍謙那裡,我纔對辦實業初窺門徑。系統這個詞,是龍謙的發明,其意之深邃,我現在也不敢說是真正明白了。李文忠抗了幾十年洋務的大旗,還有張香帥,我看都沒有悟透實業的精髓。比如龍謙力主建立的那兩個研究院,當時我就不明白,花那麼多的錢找那麼些閒人做什麼?搞產品的研究還好說,研究外國的經濟形勢做什麼?現在嚐到甜頭了,不能不佩服人家目光的深遠。還有公司的那些制度,開始大家都不適應,覺得繁瑣,現在好了,股東會做什麼,董事會做什麼,經理們有什麼權,負什麼責,一清二楚。更不用說配套、流水線、工藝規程、成本分析、市場調研、標準化及職業教育培訓種種……最難的是,人家從不管公司的事,那麼大的資金就是有辦法籌措,投進來,就是放的下心。”

“徐公,我倒覺得,最令我佩服的是他拿住了洋人,特別是美國人。若是沒有華美機械和斑馬,萬萬沒有今日的局面。”

“唔,這是自然。可是,洋人狡詐貪婪,爲何華美及斑馬如此的好說話?”

“這件事我倒是有所聽聞。龍退思當初對大衛有救命之恩啊。”

“救命之恩不值得如此。龍謙有一句話極爲深刻,他說,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軍隊,更不是政府,而是資本。資本家爲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敢於冒上斷頭臺的危險。之所以華美及斑馬對山東言聽計從,那是因爲着兩個公司本來就姓龍!”

周學熙多年的疑惑一下子被捅破,“難怪!龍謙本就是從美國回來的啊!難道……”

“真相如何,我怕是看不到了。但你一定會探知的。不過這無關宏旨了。關鍵是這些資金,這些廠子,都在山東。她造的槍炮都裝備?了自己的軍隊,她掙的錢都花在了山東。這纔是最根本的。自從看了華源經濟研究院關於美、英、德、法、俄、日等國的經濟數據,真是令人汗顏啊。我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在沂州搞出了幾十萬噸鋼鐵,在國內算是執了牛耳了,可是比起美國德國等強國,簡直不值一提!庚子年,也就是經濟研究院習用的西曆紀年1900年,美國的鍊鋼數爲1600萬噸。德國爲640萬噸。英國爲600萬噸,法國爲160萬噸,俄國爲220萬噸……這是六年前的數字啊,比起人家。我們那點東西。有什麼值得驕傲的?還有槍炮。看看日俄戰爭的耗費,我們一個月所產,不夠一日之費。按照退思講。如果歐洲開戰,那種局面是我們連想也不敢想的,一仗就是幾十萬幾百萬發炮彈的損耗,別說能不能打,關鍵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資格打!”

“歐洲大戰?退思認爲歐洲會發生大戰?”

“他跟我說過,歐洲不出十年,必然發生人類有史以來最大最殘酷的戰爭。這場戰爭對中國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如果中國正確地抓住這個機遇,尚可縮短與歐洲列強的差距,不然,我們就可能永遠不會翻身了。”

話題太遠了,周學熙有些跟不上。而且,沂州鋼鐵進步神速,都快趕上日本的八幡制鐵了,周學熙根本沒敢想會趕上英、德、法等強國……

“徐公,你叫我來,不是爲了這些吧?”

“當然不是。楊蓮府召集我們議事,你認爲所謂何事?”

“自然是軍火之事。上次華源拒絕了北洋的要求,據說朝廷甚爲惱怒……徐公,小弟私下以爲,龍退思被調出山東,跟這件事有直接的關係。”

徐建寅沒有正面回答,“這幾年在龍謙那裡學了不少東西。其中最大的收益就是明白了朝廷和國家不是一回事。你不要急,聽我說,話出我口,入你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出了這個門,我根本不認。而且,我也沒機會認了。”徐建寅劇烈地咳嗽起來,好半晌,他才接着道,“朝廷換了一朝又一朝,國家卻要永遠存在下去!華源中興,既不是你我的,不是張毓蕖王萬方的,也不是龍謙陳越之的,她是國家的!有了山東這點火種,積累下人才和經驗,慢慢地鋪向全國,以吾國之廣大,未必不能在五十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趕上列強。但是,如果將她交給朝廷,我敢說,她就是金陵漢陽的結局,越走越窄,越走越背!當初金陵所造的海軍用120公釐速射炮技術不落後於列強,但我們這些年造了多少?海軍添置了幾條船?據說漢陽兵工廠已經因資金問題停產了,他們起步比我們早得多,張香帥是曾侯李文忠之後最出色的人物,卻也難挽頹勢。據說,張之洞要調京師入軍機了。他走後,漢陽的廠子,只怕是要荒草滿院了。而華源呢?你看看改進的多快?剛造時的機關槍有多少問題,現在改進了多少?手槍我們之前造不了,現在不是造出來了?我相信再有一年轉入批產沒有任何問題。這就是差別!龍謙說的對,對於朝廷,永遠只關心統治的延續,至於國家的富強,那是第二位的。如果二者發生衝突,寧肯犧牲掉國家,也要保持統治權的延續。”

這是很誅心的話了,周學熙沉吟片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家亡了,朝廷何在?”

“並非看不透這點。而是另一個難題,是保國家還是保統治?”徐建寅銳利地盯着周學熙,“龍謙治山東,強軍富省,辦法層出不窮。若是你,是任憑龍謙發展下去,最終客大欺主,還是調虎離山,免除後患?

周學熙無語。

“楊蓮府此去京師,必然受了朝廷的密旨。當初徐世昌來濟南傳旨,承諾北洋兵不進山東。這已經很過分了。自庚子之亂,中樞威權盡失,編練新軍以自強,卻冒出了北洋和山東兩個怪胎。太后春秋已高,皇上又是那個樣子,不能不有所準備。所以,在中樞收袁慰庭兵權以控制北洋,在山東用調走龍謙的法子收回山東經濟,主要是軍火這一塊。毫無疑問,楊蓮府明日必然是這個話題。等收走華源和中興後,北洋兵馬安撫妥當,必然派兵入山東,徹底將山東收歸朝廷。”

周學熙嘆口氣,“徐公,我們該當如何?”

“華源中興是私人性質的公司,該怎麼辦你自然清楚。若是股東們同意將公司交給朝廷,你也攔不住。但是,絕不可示弱於他!更大的難題,交給龍謙去做吧。”

“徐公,會不會由此生亂?”

“亂是肯定的了。”徐建寅閉上眼,“我只是擔心毀了國家好不容易聚集的一點元氣。”

“徐公放心。我定當據理力爭。何況,還有張毓蕖陳越之他們呢。”

“真想看看龍謙怎麼應對亂局,看看他究竟會走到哪一步?可惜老天不給我這個機會了。”

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36節 大勢五第10節 沈旦堡二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8節 連樹鵬第8節 南轅北轍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5節 破莊五第13節 北京三第25節 招商會一第3節 要塞三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15節 末日二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2節 初定軍律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3節 重逢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9節 別離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1節 戰後四第38節 大勢七第38節 大勢七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34節 新廠第42節 轉機第14節 軍規三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7節 犧牲一第6節 嶧縣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3節 大幕拉開第5節 破莊五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14節 軍規三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40節 周馥二第40節 誓師出山第9節 實力對比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34節 新廠第7節 意外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17節 末日四第20節 秋瑾一第34節 大勢三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3節 周毅一第6節 戰與撤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7節 天津一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4節 風箏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5節 江雲第22節 授勳第12節 中樞第31節 錦州之戰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2節 預備役第5節 楊度第16節 逆襲一第20節 北京十第4節 監獄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5節 南京二第16節 提親第5節 太原第18節 北京八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2節 回國三第16節 北京六第4節 軍方第3節 要塞三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24節 假戲真唱第5節 探路者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28節 變化四
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36節 大勢五第10節 沈旦堡二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8節 連樹鵬第8節 南轅北轍第19節 袁世凱的盤算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5節 破莊五第13節 北京三第25節 招商會一第3節 要塞三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15節 末日二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2節 初定軍律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3節 重逢第10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二第9節 別離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30節 軍火採購第11節 戰後四第38節 大勢七第38節 大勢七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34節 新廠第42節 轉機第14節 軍規三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9節 初識方聲遠三第17節 犧牲一第6節 嶧縣第13節 機場宣言第13節 大幕拉開第5節 破莊五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14節 軍規三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40節 周馥二第40節 誓師出山第9節 實力對比第2節 軍歌嘹亮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34節 新廠第7節 意外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16節 東北局勢一第17節 末日四第20節 秋瑾一第34節 大勢三第19節 西南與西北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3節 周毅一第6節 戰與撤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7節 天津一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4節 風箏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5節 江雲第22節 授勳第12節 中樞第31節 錦州之戰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13節 洪粵誠與宋教仁第12節 預備役第5節 楊度第16節 逆襲一第20節 北京十第4節 監獄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5節 南京二第16節 提親第5節 太原第18節 北京八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2節 回國三第16節 北京六第4節 軍方第3節 要塞三第4節 初見李鴻章第8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二第24節 假戲真唱第5節 探路者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28節 變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