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元氏更是除獨孤家的之外最大關隴門閥,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對其下手,否則各個門閥紛紛自危,鋌而走險,必然會動搖他的江山。
這讓心胸狹窄且睚眥必報的楊廣始終有一絲不快和羞辱感,這種不快和羞辱感在他登上皇帝寶坐之後,早已變成滔天的殺機,每次看着賀若弼和元旻和元巖,就像是他眼中鑽進了一根刺,讓楊廣必欲拔之而後快。
只是…………他即使是皇帝,依然不能對賀若弼和元旻、元巖動手。或者說,現在還不是時候,坐上這個寶座只是開始,坐得穩這個寶座纔是結束。只有先將威脅自己寶坐的人殺了,然後再找機會殺賀若弼,以及那些膽敢和他討價還價的門閥世家,他遲早都要將他們滅了,最終將大隋朝野真正掌控在自己手中。
楊廣從高高的御座上俯視着賀若弼、元旻和元巖,眸中閃過一絲寒光,但隨機突然熱淚盈眶,顫聲說道:“父皇龍馭賓天,朕心中不勝悲慟。父皇在時,厚愛家人,未嘗以至尊自居,朕登基大寶,以敬天法祖爲首務,豈敢不效先帝?今朕登基,大赦天下,文武官員俱受封賞,天下萬民俱承皇恩,豈能忘卻了家人,皇叔、皇姐、皇弟、皇妹上前聽封。”
靠山王楊林,已換穿了宮裝禮服的長公主楊麗華,蜀王楊秀、楊廣的兩個妹妹襄國公主和廣平公主走上前來,向皇帝見禮,楊廣早已離開龍座,一溜小跑地下去,將楊林和楊麗華堪堪將他們扶起,熱淚盈眶的道:“皇叔、皇姐、皇弟、皇妹你們都起來,都起來。朕這道加恩的旨意,你們不必跪接,靜聽便是。”
旁邊楊廣的心腹太監首領待楊廣退開一步,才清咳一聲,高聲宣旨:“皇叔楊林,加封親王;皇姐樂平公主楊麗華賞賜良田萬畝,蜀王楊秀賞賜良田萬畝,襄國公主和廣平公主賞賜白銀萬兩。”
楊林和楊麗華等五人上前謝恩,楊廣忙上前扶住楊林和楊麗華,又對眼睛通紅的楊秀好言安撫一番,說起父皇的時候,兄弟倆執手相望,熱淚縱橫,文武百官見了,有人思念起先帝來,也不禁隨之暗暗飲泣。
…………
…………
楊林、楊麗華、蜀王楊秀、襄國公主和廣平公主退下之後,楊廣環顧文武百官,上前兩步,大袖舒展,亢聲說道:“衆位卿家,承天恩賜,以水德王,始有我大隋一朝。父皇雄才大略,南征北戰,滅陳、樑、吐谷渾等諸國,大敗突厥,振長鞭而御宇內,奠盛世之基,開萬古之兆,以至國運昌盛,四海賓服。朕受先帝遺託,得承千古之業…………”
這番話早在衆多謀臣反覆修改潤筆,醞釀數日之久,楊廣早已將其背得滾瓜爛熟,且之前有過練習。此時說起來便鏗鏘有力,在金殿上久久地迴盪着,震撼着每一個人的心靈,文武百官都知道這是新任皇帝登基的最後致辭,將定下天子今後執政的基調和大的方向,所以無不側目,認真傾聽。
“從來帝王之治,無不以敬天法祖爲首務。父皇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爲利、一天下之心爲心,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英明神武,千古明君。朕之天資難及父皇萬一,唯有夙夜孜孜,寤寐不遑,躬行勤政,焚膏繼晷,以勤補拙,謹遵先帝的遺政遺志,不負父皇所託。還望衆卿竭力扶助,與朕共創大隋之萬世太平!”
敬天法祖,那就代表着楊廣不會對眼前的朝政大動干戈,先皇帝楊堅的一切遺政遺命,他都將奉行不渝。這樣一來,不但把楊廣打扮成了先帝遺志的最佳繼承人,也讓部分忐忑不安的文武百官們心中最終踏實下來。
楊廣話音一落,文武百官便齊齊跪倒,轟然齊聲應道:“扶保大隋,臣等責無旁貸。定當戳力同心,效忠朝廷!萬歲……萬歲……萬萬歲!”
…………
…………
登基大典結束之後,百官一一離開皇宮,各司其職。王君臨則被留下,跟着楊廣去了御書房議事。
楊廣吩咐給王君臨賜坐之後,仰首望往屋樑,淡然自若的自顧說道:“自晉愍帝被匈奴劉曜俘虜,西晉覆亡,天下陷於四分五裂之局,自此胡人肆虐,至父皇命朕於開皇九年統領二十萬大軍滅陳,天下重歸一統,其間二百七十餘年,胡人當道,亂我漢室正統,我大隋立國至今,雖時間雖才二十餘年,卻已有盛世徵兆。”
說到這裡,楊廣轉頭,看着王君臨,帶着考究意味的說道:“君臨可知父皇因何能得天下?”
王君臨心中一凜,知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稍有不對,便可能引發楊廣的殺機,沉吟道:“先皇得天下,實乃天命所歸,也是我天下億萬漢民所願。”
楊廣仰天長笑,道:“說得好,當時前周幼帝繼位,朝廷軟弱,突厥勢大,諸門閥世家各懷異心,北方天下分崩離析在即,父皇心懷天下,不得不順應天意和民意得此天下,立我大隋,這纔有統一天下之盛世。”
說到這裡,楊廣頓了一下,又微笑道:“君臨可知父皇因何能這麼快成不朽之大業?”
王君臨心中慶幸最近通過聶小雨學習瞭解了不少隋朝時期的歷史資料,道:“北周君威未立,先皇遂可乘時挾勢而起,且又民心所向,這只是臣一偏之見,請陛下指點。”
楊廣點頭道:“君臨所言甚是,只是漏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漢統重興。”
說罷露出思索的神情,舉步負手,踱步而行,經過王君臨左側,到王君臨身後五步許處挺立不動,目光射出深刻的感情,凝注在庭院的槐樹處,油然道:“北魏之所以能統一北方,皆因鮮卑胡人勇武善戰,漢人根本不是對手。但自胡人亂我中土,我大漢的有志之士,在生死存亡的威脅下,均知不自強便難以自保,轉而崇尚武風,一洗漢武帝以來尊儒修文的頹態。到北周末年,軍中將領漢人超過一半,父皇當時便是世代掌握兵權的大將,而父皇之所以能登上皇座,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得到了軍中所有漢人將領的全力支持。”
王君臨若所思,嘆道:“陛下目光如炬,所言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