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章 德意志之殤

實際上,不管德意志帝國是否接受中華帝國提出的條件,前線的中國*軍隊以及盟友的軍隊,都在進行戰爭的準備。對於整個和平聯盟的軍隊而言,戰爭或許馬上就要結束了。他們即將攻入德國境內,只要徹底的打敗德國,戰爭就會結束了。

在德國正式拒絕了中華帝國提出的無條件投降的要求之後,帝國陸軍連同盟友們,向德意志帝國發起了最後的進攻。

1864年4月22日,帝國陸軍從西線向德國本土發起了進攻,帝國陸軍投入了三百萬人,加上西班牙王國、比利時王國和法蘭西王國,以及大不列顛島上的戰役結束之後,愛爾蘭共和國和蘇格蘭王國派遣來的軍隊,總兵力達到了七百萬人。

當然,主攻的依舊是帝國陸軍,盟友們的軍隊,更多的只能夠承擔保護後勤補給線等任務。畢竟,一旦攻入德國本土之後,就有可能遭到德國人更多的抵抗。後勤補給線的順暢,十分的重要,這將直接影響到前線的戰鬥。帝國的盟友的戰鬥力普遍比較低,除了比利時王國和西班牙王國的軍隊戰鬥力相對強悍,可以和德國人戰鬥之外,其餘的盟友的軍隊,還是更適合待在後方。

不過,這也算是物盡其用了。那些盟友的軍隊,就算不是德國陸軍的對手。但對付一些德國平民,總還是沒有問題的吧。

和平聯盟在西線的七百萬軍隊當中,一共裝備了四千輛坦克,超過兩萬門各種口徑的大炮,以及中國方面的上千架作戰飛機。從實力對比來看,和平聯盟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了。

儘管,爲了將敵人阻擋在國境線以外,德國人拼的十分的頑強。但是,這依舊無法改變他們的命運。面對和平聯盟的猛烈進攻,雙方在國境線附近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只不過,德國人的努力終究是徒勞的。他們在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之後。還是隻能夠退卻。和平聯盟的軍隊,得以進入德國境內。

和平聯盟的軍隊,攻入德國境內之後,開始向萊茵河一線推進。德國人也試圖利用萊茵河來抵擋住和平聯盟軍隊的進攻。爲此。他們不惜將萊茵河上的大橋全部炸燬了。那些德國平民,也四處的襲擊和平聯盟的軍隊,特別是後勤補給線,更是成爲了他們重點襲擊的對象。

只不過,這些德國平民的行爲。無疑是在自尋死路。負責保護後勤補給線的二線部隊們,給了這些德國平民慘重的打擊。無數抵抗的德國人被絞死,屍體就掛在道路的兩旁。儘管,這並沒有嚇到那些德國人。但卻使得這場戰爭,更加的殘酷了,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在這場戰爭之中丟掉了性命。

除了西線部隊攻入了德國境內之外,從巴爾幹半島進攻的聯軍,也渡過了多瑙河,並且順着多瑙河攻入了原來的奧匈帝國境內。在中華帝國組建流亡政府的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中國人的保護下。回到了奧匈帝國。他號召所有的奧匈帝國的國民都起來反抗德國人,驅逐德國人。

德國在戰場上的慘敗,使得整個奧匈帝國的人民都已經羣情激涌了。加上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號召,更多人行動了起來。他們要麼對德軍發起襲擊,要麼攻擊德軍的後勤補給線,要麼直接爲進入奧匈帝國境內的聯軍帶路,充當帶路黨。這使得德軍在整個奧匈帝國內,遭遇了極其嚴重的困境。一支又一支的軍隊被聯軍包圍,最終被圍殲。越來越多的地方,被聯軍攻佔。

東線的進攻。則最晚展開。因爲,這裡的春天來的更晚一點。一直到了五月初,帝國陸軍再在東線發起對德軍的反擊。超過兩百萬精銳陸軍在東線戰場上和德軍展開廝殺。儘管,雙方的兵力規模相差不大。但是。帝國陸軍的技術兵器更多。坦克和裝甲車的數量,超過三千輛。另外還有六百架飛機的支援。反觀德軍,因爲本土遭到了極其嚴重的攻擊,工業損失慘重,對重型武器的補充本來就十分緩慢,這使得他們在抵擋帝國陸軍的進攻的時候。有些力不從心。

加之俄國人早已經屈膝投降了,他們不僅得不到俄國人的支持,甚至還面臨着俄國人的進攻。這最終使得德軍很快從東歐平原上撤退,退回了德國的本土。只不過,即便是這樣,他們也沒有能夠逃離覆滅的下場,中國陸軍趁機攻入了德國本土,和西線的大軍一起,展開對德國的圍攻。

隨着戰火在德國本土上進行,給德國造成的創傷也就越來越大了。因爲德國人的激烈抵抗,聯軍幾乎沒攻佔一個城市,都要經過連續的激戰才行,而這也就使得一座座的城市在激戰當中變成了廢墟。

另外,中國空軍對於德國的戰略轟炸也一直都沒有結束,反而因爲推進到了德國境內之後,可以對更多的德國城市進行轟炸。聯軍沒推進到一處,都會修建大量的野戰機場,供中國空軍的飛機進駐。這些戰鬥機和轟炸機,不僅能夠保護他們不受到德國空軍的進攻,更是能夠不斷的削弱德軍的戰力。

6月5日,帝國空軍出動了最新式的‘鴻雁’3型轟炸機,在‘海東青’3型戰鬥機的保護下,對德國首都柏林進行了一次轟炸。這一次,儘管,這一次的行動只投入了四十架‘鴻雁’3型轟炸機,在柏林投下的炸彈,也只有幾十噸而已,並沒有對柏林造成太大的損失。但是,這一次的轟炸的象徵意義卻非常大。這意味,連德國人的首都都已經不安全了。德國人距離徹底的戰敗,似乎已經不遠了。

另外,本來就病重的德皇威廉一世在這一次的轟炸當中,因爲受到了驚嚇,一下子撒手人寰了。德皇威廉一世的去世,更是對德國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原本士氣就比較低迷的德軍,更是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很多部隊,甚至出現了逃兵的存在。

這對於德皇威廉一世來說,或許倒是一件好事。畢竟,如果他還活着,那等到德國戰敗之後,他就將承受屈辱了。現在離世,自少可以帶着榮耀去天堂。畢竟,正是在他的統治之下,普魯士王國才統一了德意志帝國,讓德國成爲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的。

原本的德國人是驕傲的,爲了國家的利益,他們可以去死。但是,在現在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況下,不少人都不想再把戰爭打下去了。

德皇威廉一世去世之後,威廉皇儲繼位,成爲了腓特烈三世皇帝。只不過,戰爭還要繼續進行下去。儘管德軍發起了一連串的反擊行動,但最終都還是以失敗而告終了。

6月中旬,和平聯盟的大軍突破了萊茵河。德軍苦心經營的萊茵河防線就這樣被攻破了。這一戰當中,德軍至少有上百萬人被打死或者被俘。和平聯盟也損失了超過五十萬人。當中,主要的損失都是帝國的盟友的。帝國陸軍的損失,則相對要輕微得多。

萊茵河這一戰,彷彿是徹底的打斷了德國人的脊樑一樣,讓他們沒有勇氣再繼續打下去了。這也就直接導致德軍在接下來的戰鬥當中,表現的十分的差勁。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支軍隊在喪失了勇氣和信心之後,就和行屍走肉沒有什麼區別了。想要依靠他們來保家衛國,那不過是妄想而已。

在前線的軍隊不斷的被擊敗,大家幾乎都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時候,德國首相奧托.馮.俾斯麥和外交大臣阿爾佈雷希.馮.羅恩伯爵懇請腓特烈三世皇帝接受中國人的條件,宣佈投降。

只不過,腓特烈三世固執的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即便到了此刻,他還是堅持繼續戰鬥下去。

1864年7月2日,德皇腓特烈三世在柏林郊外遇刺,經醫生的搶救之後,宣佈死亡,享年三十三歲。

腓特烈三世死亡之後,年僅五歲的威廉二世在貴族和軍隊們的擁護之下,成爲了德國新的皇帝。只不過,威廉二世繼位之後,第一個下達的詔書就是德意志帝國宣佈投降。

在威廉二世的命令之下,德國前線的軍隊們,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向和平聯盟徹底的投降了。

3天之後,帝國陸軍第3裝甲軍開進了柏林,接管了這裡的防禦。這也代表着,這一次的戰爭徹底的結束了。中華帝國領導的和平聯盟,再一次的贏得了世界大戰的勝利,成爲了戰爭的勝利者。

而德意志帝國,在這一場戰爭當中,徹底的沉淪了。等待他們的,將是以中華帝國爲首的和平聯盟的勝利者們的宰割。短暫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也將再一次的被肢解。他們,將失去作爲一個大國繼續存在下去的可能。德意志帝國,將不復存在!(。)

第475章 緬甸滅亡第1347章 德國人的美夢第1432章 騎兵對決第1192章 英國必亡第1270章 印度皇帝第13章 代理人第948章 撒丁王國的選擇第299章 大戰長江口第1188章 中國人會後悔的第183章 審判第1232章 註定失敗第930章 奧斯曼帝國的機會第883章 普魯士的目標第490章 甕中之鱉第339章 贏定了第1468章 血戰到底第233章 向滿清宣戰第477章 拒絕撤軍第1520章 坦克大戰第497章 反擊開始第721章 誘*惑第1235章 幕後交易第629章 一網打盡第450章 除了抗議還能幹什麼?第989章 打破烏龜殼第544章 運河不設防第1486章 英倫戰火第537章 女王的邀請第1323章 威脅第601章 騎兵對決第1421章 屠殺第608章 大戰第336章 追擊第1458章 受挫第676章 爲了帝國獻身第956章 戰爭導火索第879章 比利時的求助第489章 致命攻擊第1305章 波斯的危機第1127章 不利形勢第583章 光復武漢三鎮第1455章 裝甲旅,出擊!第943章 三大戰區第85章 新華危機第1303章 裂痕第106章 威震南洋第172章 求和第1441章 戰爭不可避免第734章 俄國的準備第1063章 局勢惡化第497章 反擊開始第1087章 失敗的危險第1190章 撐不住了第1169章 衝突第592章 激戰第430章 天皇的命運第419章 幫他切腹第598章 哥薩克,衝鋒!第166章 投名狀第276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475章 緬甸滅亡第589章 俄國介入第881章 外交風波第658章 乞和第255章 龍顏大怒第910章 西班牙政變第825章 收網第29章 威震棉蘭老島第58章 老本行第1059章 走狗第1012章 大勝第208章 打懵了第172章 求和第560章 帝國的態度第386章 五年計劃第387章 朝賀第1429章 布爾人的野望尋書*吧第1296章 鬱悶的德國人第171章 絕望第515章 刺殺中國皇帝第941章 劍拔弩張第711章 大戰再起第866章 大家都讓步第1197章 英普密謀第73章 莫羅灣海戰第1119章 春季攻勢第1360章 聯盟破裂第168章 首戰坤甸第716章 登陸天津衛第1105章 逼降第17章 火槍的威力第1508章 沸騰的海洋第94章 報復第1146章 皇帝的選擇第1467章 災難第90章 不堪一擊第1279章 南美來客第1296章 鬱悶的德國人第916章 斡旋第963章 世界大戰爆發
第475章 緬甸滅亡第1347章 德國人的美夢第1432章 騎兵對決第1192章 英國必亡第1270章 印度皇帝第13章 代理人第948章 撒丁王國的選擇第299章 大戰長江口第1188章 中國人會後悔的第183章 審判第1232章 註定失敗第930章 奧斯曼帝國的機會第883章 普魯士的目標第490章 甕中之鱉第339章 贏定了第1468章 血戰到底第233章 向滿清宣戰第477章 拒絕撤軍第1520章 坦克大戰第497章 反擊開始第721章 誘*惑第1235章 幕後交易第629章 一網打盡第450章 除了抗議還能幹什麼?第989章 打破烏龜殼第544章 運河不設防第1486章 英倫戰火第537章 女王的邀請第1323章 威脅第601章 騎兵對決第1421章 屠殺第608章 大戰第336章 追擊第1458章 受挫第676章 爲了帝國獻身第956章 戰爭導火索第879章 比利時的求助第489章 致命攻擊第1305章 波斯的危機第1127章 不利形勢第583章 光復武漢三鎮第1455章 裝甲旅,出擊!第943章 三大戰區第85章 新華危機第1303章 裂痕第106章 威震南洋第172章 求和第1441章 戰爭不可避免第734章 俄國的準備第1063章 局勢惡化第497章 反擊開始第1087章 失敗的危險第1190章 撐不住了第1169章 衝突第592章 激戰第430章 天皇的命運第419章 幫他切腹第598章 哥薩克,衝鋒!第166章 投名狀第276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475章 緬甸滅亡第589章 俄國介入第881章 外交風波第658章 乞和第255章 龍顏大怒第910章 西班牙政變第825章 收網第29章 威震棉蘭老島第58章 老本行第1059章 走狗第1012章 大勝第208章 打懵了第172章 求和第560章 帝國的態度第386章 五年計劃第387章 朝賀第1429章 布爾人的野望尋書*吧第1296章 鬱悶的德國人第171章 絕望第515章 刺殺中國皇帝第941章 劍拔弩張第711章 大戰再起第866章 大家都讓步第1197章 英普密謀第73章 莫羅灣海戰第1119章 春季攻勢第1360章 聯盟破裂第168章 首戰坤甸第716章 登陸天津衛第1105章 逼降第17章 火槍的威力第1508章 沸騰的海洋第94章 報復第1146章 皇帝的選擇第1467章 災難第90章 不堪一擊第1279章 南美來客第1296章 鬱悶的德國人第916章 斡旋第963章 世界大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