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迷惘之書,遙遠的星際,小豬撞到樹-暈,皇天后土之王,八零末看未來,arswp書友的打賞……)
“原來如此,我說史書上老是記載帝王上山封禪時候,老是遇到這般天氣……那秦皇更是要躲在五大夫松下……
現在我才知道,這哪裡真的風雨。而是鬼神前來拜見。果然帝王自有天命,爲鬼神所懼……”
就有着跟隨軍中的儒者喃喃自語,果然讀萬本書,不如行千里路啊!
漢家天子要殺到大鮮卑山去的消息,立刻之間就傳了開來,在遼東遼西,甚至一直到北方草原各地,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無數出自鮮卑的部落盡數轟動震驚,各自族中都薩滿巫師,盡數出面,言道祖神憤怒,要殺盡漢軍。
一時間,無數大小世代爲敵的族類,甚至是部落盡數集結起來,要擋住漢軍的去路,和大漢決戰。
不過,這個時代的庫莫奚也好,還是契丹也好,都算不得強盛。
便是那庫莫奚也都因爲拓跋氏被漢軍打的逃竄至此,和其爭奪草原牧場,被拓跋氏給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一時間,儘管草原上風起雲涌,盡數接到祖神之令,但是諸多部落想要聯合起來。也非是簡單事情!
而漢軍更是不會眼睜睜的看着鮮卑各部盡數串聯,而無所作爲。
一邊派人向着扶餘國送信,表示了要借路之意。惹得扶餘國上下震動……在這般年代,借路基本上就是要讓你投降差不多……
總之。是你讓自動解除武裝!
那扶餘國雖然地處遼東,卻是和鮮卑沒有什麼關係。歷史要比其古老的多了。
當年也曾經強盛一時過,號稱北接萬里長城。南達高句麗、東達挹婁、西接鮮卑,方圓約兩千多裡。
不過那早已經是昨日黃花了,當年西部鮮卑入侵扶余,其王自殺。最後是晉武帝派兵幫助復國……
而就在不久之前,那高句麗的所謂好太王又打到餘城來,扶余舉國駭服云云……
然而,在另外一個時空軌跡之中,再過幾十年,這扶余依舊沒有逃掉滅亡的命運。最終被高句麗所吞併。
而這個時候,扶餘國面臨漢軍的咄咄逼人之勢,國中上下不安,動盪,甚至打算派人去高句麗求援。
卻就聽說高句麗剛剛被漢軍大敗,連丸都都被漢軍佔領。
那扶餘國上下更是惶恐不安的時候,又傳來消息,漢軍繼續北上,連破庫莫奚和契丹數十部。
消息傳來。這小國寡民的扶餘國上下最終害怕。國王素服而降,獻上國璽法器等物。
這般中土之禮,讓劉勝之還小小的差異了一番。卻聽那扶余王自稱爲魯國公室,仙人瑕丘仲之後。所以才知中國之禮云云……
這讓劉勝之小小吃了一驚,派儒者查看典籍,果然記載有着此事。
記載此人當年在寧地賣藥上百年而不死。後來遇到地震,瑕丘仲和同裡而居的數十家人靠在水邊。盡數被房屋坍塌落水而死。
鄉人以爲其死了,遺屍水中。搶奪其家中的藥材販賣。
這瑕丘仲卻穿皮衣跟在後面,幾乎沒有把人都給嚇死,跪地求饒。
瑕丘仲說:“我只是恨你讓別人知道了我的真象而已,我要離開這裡了。”
後來,瑕丘仲作了扶餘國國王的使者,又來到了寧地。
北方人謂之謫仙人焉。瑕丘通玄,謫脫其跡。人死亦死,泛焉言惜。遨步觀化,豈勞胡驛。苟不睹本,誰知其謫。
這一段記載,卻當真有意思的很!
又讓劉勝之想到,戰國秦漢時代,號稱仙人者極多,記載的都有數十上百。
然而,越到後世修行越是艱難。再有求仙得道的,那已經就是鳳毛麟角了!
“恐怕,這扶餘國和那些海外散仙們都有着關係!”
劉勝之心中想着,卻沒有多說,封了這扶余王一個侯爵,打發到了長安居住。
也就是這個時候,卻就傳來消息。拓跋氏勾結柔然入侵,邊牆上到處都傳來烽火。
對於這種局面,劉勝之絲毫並沒有半點奇怪。早就有着心理準備,他親自來到龍城,可不是專門只是爲了巡幸來的。
當下,率領幾路大軍,繼續着北方而去。作勢要從扶餘國繼續向着那大鮮卑山而去。
更是一面派人掃蕩附近的鮮卑各族,那契丹庫莫奚諸多部落卻哪裡敢抵擋?一路望風而逃。
眼見着劉勝之就要率領大軍,開始向着最北端的大鮮卑山方向而去。
鮮卑聯軍哪裡還能夠坐得住了?各部巫師一日緊似一日的催逼,聲稱漢軍這是要滅其族神,斷其地氣,一旦真的如此,那鮮卑各族可就要當真滅種了……
無可奈何之下,鮮卑聯軍也只能被漢軍調動,從後方向着漢軍追來。
要知道大鮮卑山那裡是鮮卑三部的聖山,最初三部都發源在此。也就是因爲活動在大鮮卑山下,所以才名爲鮮卑。
劉勝之並不管那邊牆各處傳來的警訊,反而率領大軍向着大鮮卑山去。
這下子就彷佛捅了馬蜂窩。
那柔然和拓跋兩部卻也再不顧不得其他,率領兵馬沿途狂奔追趕。
就算是明知道,劉勝之作勢卻也顧不得了,光是各部之中沸騰的民心壓力,都已經不是任何一個部落大人能夠抗衡的。
巫師在鮮卑各部之中的無比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後來薩滿的濫暢。
更不要說這般時空道法顯聖,那祖神的影響力無處不在。
既然祖神下令,任何部落大人這個時候違背,恐怕立刻就要被全體族人給推翻了。
這也是劉勝之擺出這等架勢,而不怕他們不追來的最大原因。
只是這麼一來,漢軍的壓力就會變得極大。劉勝之雖然率領了十七萬大軍,甚至兵力遠遠超過了上郡之戰。
只是,那鮮卑各族都是傾巢而出,要和劉勝之決戰,一時間雲集的兵力就超過了三十萬之多。
甚至連那剛剛被打下了丸都的高句麗,也是不甘,準備報仇,參加了聯軍。
由那位所謂的好太王親自出馬,動員了國內的五萬大軍,幾乎也同樣是傾國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