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死而復生之人

當看到崇禎對九千歲既依賴又敬畏的眼神,皇極殿的所有文武心中咯噔一聲。那些恨閹黨入骨的人如喪考妣,腳下踩的不是金磚,而是萬丈深淵,他們正在快速下落,兩旁響起厲鬼的狂笑之聲……

天啓無條件信任魏忠賢,甚至把“朕與廠臣”掛在嘴上,最尊貴的皇帝陛下和一個閹豎並稱,這是何等不可思議。而如今呢,寄予厚望的崇禎皇帝,並不像他的年號那樣,根本沒有“重振”,相反,更加依賴魏忠賢,大殿之上,公然詢問魏忠賢的意見。

到底誰纔是大明的皇帝,是坐着的崇禎,還是站着的九千歲!

與這些人相反,閹黨的大臣無不歡欣鼓舞,皇帝如此信任九千歲,仰仗着老魏的庇護,他們還能繼續把持朝綱。天啓死的太突然了,把大家都閃了一下,總算是能長出一口氣。

反倒是魏忠賢突然覺得氣氛詭異,忍不住偷眼看看張恪。

這傢伙既然跳出來,他會打無把握的仗嗎?冒冒失失讓宋權送死,沒有後招,他會這麼愚蠢?

魏忠賢正在猶豫的時候,宋權突然從地上一躍而起,狀若瘋癲。

“哈哈哈,當真可笑,滿朝文武,飽讀詩書者有之,功勳赫赫者有之,竟然被一個沒有卵子的太監嚇破了膽!大明的列祖列宗,你們在天有靈,睜眼看看,從今天起,大明皇帝姓魏了,變成了一個男不男女不女的妖精……”

“閉嘴!”

宋權身邊幾個閹黨的官員奮力撲上來,將宋權按到在地。其中一個伸出手,捂住宋權的嘴。

“祖宗,別喊了,咆哮朝堂要誅九族的!”

宋權嗚嗚的說不出話,猛地張嘴,咬住了這傢伙的手指頭,鮮血順着嘴邊流下來,疼得嗷嗷鬼叫。宋權趁機又大聲喊道:“皇上。您看看啊,滿朝文武,有多少魏忠賢的人,您真變成孤家寡人了!大明的江山可不能斷送在聖上手裡……”

魏忠賢實在是聽不下去。急忙給兩旁眼色,幾個大漢將軍衝上來,架起宋權,大步流星向外面走去。一邊走着,宋權連哭帶笑。罵聲不絕,滿朝文武臉色通紅,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話。

站在最前面的首輔魏廣微低着頭,一言不發,另一面,安東王張恪乾脆就閉上了眼睛,彷彿沒有看到。

大家的心越發沉重,看來魏忠賢真的要把持朝堂了。

被宋權趕了出來,對於老魏來說,就彷彿是趕走一個蒼蠅。他並不在乎。讓他關心的是崇禎的態度,見這位新皇帝沒什麼表示,老魏又放鬆不少。

接下來各個衙門開始上本,由於有了前車之鑑,他們都是上奏一些例行的工事,不敢再挑起爭端。

連續上了五六本之後,崇禎全都按照魏忠賢的意思處置,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琢磨着,一旦下了朝,就立刻準備禮物去拜見九千歲。能拜乾爹最好。要是不行,幹孫子,哪怕重孫子也好,趕快抱一條大腿。

兵部尚書田吉看情況差不多了。他站了出來。

“啓奏皇上,九千歲,先帝遺詔,命令安東王張恪領兵前往西南平叛。如今安東王遲遲沒有動身,臣不知道他是什麼心思!”

來了!

難道要迫不及待對張恪動手嗎?看來九千歲是想畢其功於一役,就看張恪怎麼處置吧。大家拭目以待。

一直閉目不言的張恪突然睜開了眼睛,眼中寒光四射,田吉心裡一哆嗦。

“田兵部,遺詔所言,讓小王率領兩萬人馬前往西南,小王自然遵守。只是在京義州人馬只有一萬,且他們本是向朝廷獻俘的,並非能戰之兵。因此小王將薊國公賀世賢大人,還要總兵秦民屏大人調來,讓他們率兵同小王一起南下,田兵部以爲有什麼不可嗎?”

“這……”田吉語塞,遲楞一下說道:“難道就不能先帶着豐臺大營的人馬前去,其餘人作爲後隊就是了。”

沒等張恪回答,就傳來一聲冷哼。

“哈哈哈,這就是當朝兵部尚書的水平嗎?未免太讓人失望了!”說話的正是賀世賢,他聲音洪亮,在空曠的皇極殿之中不停迴響。

“賀世賢,不要以爲你功勞大,就能肆意撒野,這裡是朝堂,不是你的中軍帳!”

賀世賢別過頭,根本懶得看他。田吉氣得鬍子都翹了起來,怒罵道:“這是什麼態度,無非仰仗有人撐腰,竟敢如此無禮,簡直猖狂,猖狂透頂。”

其他大臣也紛紛出聲,跟着痛打落水狗。

咳咳,挨着賀世賢的徐弘基站了出來,輕輕咳嗽兩聲。

魏國公還是有分量的,官員們都閉上了嘴。

“呵呵,陛下,說到西南平叛,老臣倒是有幾句話說。田兵部,本爵斗膽問一句,你以爲該如何去西南纔好?”

“還能如何?田吉沒有反應過來,下意識說道:“從京師南下,走河南湖廣入川,難道還有別的路線不成?”

“還真有。”徐弘基笑道:“看來田兵部是不懂事緩則圓的道理,你給了一條直線不假,可是沿途山高水長,大軍出動又要徵調民夫,中原百姓早就不堪忍受繁重徭役,若是按照你的法子,只怕安東王沒有到西南,就先要在中原平叛了!”

徐弘基的出身,還有儒雅的氣度,從容的語言,讓大家不得不信服。只見他繼續說道:“安東王早和我商量過,認爲平叛要考慮朝廷財力,不能擾民,又要一擊必殺。大軍先在京城集中,然後沿着運河南下,到了長江之後,走水路入川。如此一來,雖然耗時稍微多一點,但是節省民力,而且還可以一次調過去上萬人馬,足以打亂賊一個措手不及。”

說到這裡,徐弘基就像是教訓小學生一般,對着田吉笑道:“聽聞一年之前田大人還是太常寺卿,初次接觸軍務,難免有些不通的地方。本爵想來,再過一段時間,好好歷練一下,也就能成熟了。”

噗嗤。不少人失聲笑了出來,沒笑的也憋得臉色通紅,差點出內傷。

田吉乃是堂堂兵部尚書,掌管天下兵權,竟然說他要歷練。還要成熟。這和讓大學教授去當小學生,重新學習有什麼區別,簡直比罵人祖宗還要難聽!

想來早朝之後,就會有人彈劾田吉,就算魏忠賢死命保護他,也未必能護得住,畢竟朝廷不能讓一個白癡當兵部尚書。

一提到軍務,龍椅上的崇禎突然來了興趣,急忙欠身說道:“魏公公,皇兄遺詔之中就說了西南平亂。可見皇兄心心念念都是大明的江山。朕雖不才,可是也不能看着江山大亂坐視不理。安東王,你掃平建奴,可稱天下第一知兵的大臣,不知你有何平敵妙策?”

皇帝發問,又扯上了天啓這塊虎皮,老魏一系的人馬根本沒法阻攔。

而張恪則是笑道:“陛下,打仗的事情說容易,幾天之內,雙方拼個你死我活。也就完事了。可是要說麻煩,比什麼都麻煩。臺上一刻鐘,臺下十年功,打仗的功夫都做在臺下了。”

崇禎對此非常感興趣。就像是一個軍事發燒友一般,笑道:“安東王,你就給朕,還有滿朝文武都講講心得,講講如何平叛。大家都聽明白了,咱們君臣上下一心。中興大明!”

嘚,早朝又變成課堂了!

“陛下既然問了,臣就斗膽說說。臣以爲戰爭分成兩種,一個是對外的,就比如建奴,講究的七分軍事,三分招撫,而對內的戰爭,也就是平叛,正好調過來,三分軍事,七分招撫,剿撫並用,恩威並施,既要治標,也要治本……”

滿朝文武都知道張恪的大名,可是沒有人見識過安東王的口才,今天卻讓他們大開眼界,甚至驚掉了下巴。

從用兵原則講起,接着分析出現叛亂的原因,有些人是狼子野心,有些則是官逼民反,弄清楚反叛的根源,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對於狼子野心之輩,一定要狠狠打擊,斬草除根,而官逼民反,或是天災人禍,必須剿撫並用,讓老百姓重拾信心,安居樂業,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說完了用兵,張恪又講到了如何安撫地方,或許移民雜居,或是鼓勵農耕,招募民兵,選拔得力官員,整肅吏治,與民休息……

剛開始張恪講的東西,大傢伙都抱着姑且聽之的心態,畢竟朝堂之上,兩派正在廝殺,誰有心思聽這玩意。

可是漸漸的張恪越說越深入,幾乎每個人都從中品味出一些關鍵東西。至少大家總算明白了,沒有誰是浪得虛名的。

張恪能平定建奴,靠的是真本事!

崇禎更是聽得饒有興趣,遇到了關鍵地方,甚至攔住張恪,讓他仔細說清楚,皇帝陛下親自寫在紙上。

君臣之間,講的愉快,聽得高興,可就是苦了一個人。

魏忠賢站在龍椅旁,簡直是就是活受罪!

這些日子,崇禎固然聽話,老魏也在拼命清洗宮中,加快掌握京營的步伐。他本想着先把張恪趕走,然後趁機辦了成國公和定國公等人,軍權到手,天下太平。

放着這麼大的事情不幹,誰有興趣當小學生,聽張恪講課啊!

偏偏朱由檢又興趣盎然,魏忠賢也沒有辦法,眼看着快到了中午時分,他實在是忍不住了。

“陛下,安東王講得實在精彩,只是衆位大臣都餓了,還是先休息休息吧。”

“哦?”

朱由檢彷彿從夢中驚醒,小臉一紅,不好意思地說:“朕一時忘情,下回斷然不會了。”

大臣們只能說道:“吾皇勤政,是臣民的福分,臣等替百姓叩謝皇上隆恩。”

看着滿地的大臣磕頭,朱由檢似乎更加不好意思,急忙說道:“都平身吧,既然朕耽誤了大家吃飯,那朕就補償大傢伙,來人給諸位大臣賜些酒食,朕陪着大傢伙一起吃。”

朱由檢擡頭,看到臉色陰晴不定的魏忠賢,突然涌起一陣快意,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他故意詢問道:“魏公公,您看是否妥當?”

“主子心疼諸位朝廷棟樑,自然是妥當。”

“那你爲何冒了汗?”

“啓稟主子,是老奴身體虛弱,老奴懇請下去休……”

“來人,給九千歲搬一把椅子過來,朝廷的擔子都落在他的身上,可不能讓九千歲累着!”

“是!”

小太監轉身跑出去,給魏忠賢搬了一把帶靠背的椅子,還墊着厚厚猞猁猻的墊子。

可是魏忠賢坐在上面,絲毫感覺不到溫暖,只覺得一股冷刷刷的寒氣直衝腦門,就連崇禎賜的酒食都吃不下去了。

轉眼再度開議,突然外面跑進來一個報事的小太監。

“啓奏皇爺,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曄求見!”

“什麼,他不是死了嗎?”魏忠賢驚得霍然而起,滿臉的不敢置信……(。)

第600章 東王第578章 琉球朝貢第560章 人都是逼出來的第520章 感動的朱由檢第380章 有請孫閣老第220章 第一對第一第567章 敲骨吸髓第45章 防火防盜防小人第115章 初露崢嶸第547章 晉商的手段第548章 王爺的心思第313章 驚呆了第58章 靠山要倒了第140章 全城動員第417章 一場戲引發的第443章 崩盤和屈服第334章 真正殺招第526章 醜事第63章 去瀋陽第114章 朕要賞他第102章 親自出擊第224章 燒到了內閣第371章 大亂鬥(中)第450章 開海第52章 城頭殺敵第94章 原來是個紙老虎第204章 俘虜大收穫第596章 梟首第101章 官兵阻路第392章 血戰開啓第339章 無懈可擊第417章 一場戲引發的第310章 捷報,捷報第565章 一網打盡第209章 屍山血海第493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221章 打得就是你第520章 感動的朱由檢第107章 大捷第504章 崇禎牽馬第372章 大亂鬥(下)第226章 東林噩夢第551章 突破口第239章 泣血求援第352章 嚇嚇朝廷滴流百二十章最後的亂鬥第514章 天啓大爆炸第453章 刺第504章 崇禎牽馬第116章 逆死順生第172章 面聖第277章 爛攤子第554章 來襲第507章 京城大亂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44章 官小骨頭硬第317章 捅了馬蜂窩第221章 打得就是你第550章 簡單粗暴第242章 老冤家第227章 抄家第218章 少年天子第353章 封爵(上)第70章 醒來,不願做奴隸的人第258章 天塌了,地陷了第207章 黑雲壓城城愈堅第438章 抄家第37章 歡迎回家第480章 暴力破城第522章 一切爲了皇上第328章 遍地烽火燒第618章 張恪的決定第486章 大明雄風第381章 逼到牆角第357章 平遼方略第505章 君與臣第302章 媳婦真好第308章 殺第440章 風暴在擴大第132章 成了財神爺第522章 一切爲了皇上第626章 小鬼當家第547章 晉商的手段第50章 烽火第41章 都押上了第522章 一切爲了皇上第443章 崩盤和屈服第402章 敗了第516章 九千歲來訪第196章 破格待遇第33章 劇本拿錯了第223章 張恪鬥楊漣第352章 嚇嚇朝廷第376章 老孃的教導第74章 鳴冤第61章 絕命書第42章 一個難題第330章 水師出擊第364章 光復四州(上)第261章 天啓震怒
第600章 東王第578章 琉球朝貢第560章 人都是逼出來的第520章 感動的朱由檢第380章 有請孫閣老第220章 第一對第一第567章 敲骨吸髓第45章 防火防盜防小人第115章 初露崢嶸第547章 晉商的手段第548章 王爺的心思第313章 驚呆了第58章 靠山要倒了第140章 全城動員第417章 一場戲引發的第443章 崩盤和屈服第334章 真正殺招第526章 醜事第63章 去瀋陽第114章 朕要賞他第102章 親自出擊第224章 燒到了內閣第371章 大亂鬥(中)第450章 開海第52章 城頭殺敵第94章 原來是個紙老虎第204章 俘虜大收穫第596章 梟首第101章 官兵阻路第392章 血戰開啓第339章 無懈可擊第417章 一場戲引發的第310章 捷報,捷報第565章 一網打盡第209章 屍山血海第493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221章 打得就是你第520章 感動的朱由檢第107章 大捷第504章 崇禎牽馬第372章 大亂鬥(下)第226章 東林噩夢第551章 突破口第239章 泣血求援第352章 嚇嚇朝廷滴流百二十章最後的亂鬥第514章 天啓大爆炸第453章 刺第504章 崇禎牽馬第116章 逆死順生第172章 面聖第277章 爛攤子第554章 來襲第507章 京城大亂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44章 官小骨頭硬第317章 捅了馬蜂窩第221章 打得就是你第550章 簡單粗暴第242章 老冤家第227章 抄家第218章 少年天子第353章 封爵(上)第70章 醒來,不願做奴隸的人第258章 天塌了,地陷了第207章 黑雲壓城城愈堅第438章 抄家第37章 歡迎回家第480章 暴力破城第522章 一切爲了皇上第328章 遍地烽火燒第618章 張恪的決定第486章 大明雄風第381章 逼到牆角第357章 平遼方略第505章 君與臣第302章 媳婦真好第308章 殺第440章 風暴在擴大第132章 成了財神爺第522章 一切爲了皇上第626章 小鬼當家第547章 晉商的手段第50章 烽火第41章 都押上了第522章 一切爲了皇上第443章 崩盤和屈服第402章 敗了第516章 九千歲來訪第196章 破格待遇第33章 劇本拿錯了第223章 張恪鬥楊漣第352章 嚇嚇朝廷第376章 老孃的教導第74章 鳴冤第61章 絕命書第42章 一個難題第330章 水師出擊第364章 光復四州(上)第261章 天啓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