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米洛斯考古博物館沿着海岸邊向東邊行駛,接近米洛斯島的最東邊,在去往Pollonia的路左側,就會看到Fylakopi古城遺址。
Fylakopi從青銅時代早期直到公元前1100年都有居住的痕跡,這裡曾經是希臘的一個重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由於黑曜石寶石的買賣迅速發展,城市在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來到這裡交易的同時,也引來了侵略者的野蠻進攻,幾度遭到破壞,又被重建了三次。
所以當帕基被抱下車的時候,第一眼看到這個遺址,彷彿像看到了北京的圓明園遺址一樣,荒蕪得讓人心感悲涼。這裡只有幾堵由石頭砌成的矮牆,周圍都是散落的石堆,只有嫩綠的草地像在訴說着這裡曾經的繁華與昌盛。
再輝煌的歷史也經不起戰火的摧毀,可是,戰火可以摧毀文明,卻摧毀不了生活的勇氣和希望,在文明屢屢被摧毀的同時,廢墟上又會屢屢開創新的文明。
伊諾帶着帕基很快就走完了遺址,他們在遺址上看了在遠處的地平線上,夕陽西下的日落美景之後,便駕着車回程了。
在美國東海岸的CapeCod(科德角,或意譯爲鱈魚角)的海邊,有一所享有盛名的海洋研究機構,那就是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HoleOographistitution,WHOI)。WHOI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目前大約有1000名工作人員,包括研究員,工程師,信息技術專家,科考船隻成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
此時在WHOI裡的一間未命名的研究所裡,純白色的空間裡擺滿了各種各樣先進的測試儀器,空氣中充滿了化學藥劑的味道。
一名帶着防護眼鏡,戴着藍色手套,身穿白大褂的研究人員正在對一塊特殊的鱗片進行分析。
“怎麼會這樣。”尼歐皺着眉頭,他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奇怪的鱗片。
“尼歐你怎麼了?”路過這裡的辛迪拍拍尼歐的肩膀。
“辛迪!你來得正好,你來看看這些數據。”尼歐拉着辛迪坐下。
辛迪仔細比對了尼歐做出來的數據,驚呼,“這是什麼?”
“這是達娜葉在希臘寄給我的鱗片,她叫我儘快分析好給她。”
“可是,根據鱗片上的環生年輪,可以推測這塊鱗片起碼也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爲什麼還能保持這麼光鮮亮麗,這太神奇了。”兩百多年的魚別說鱗片了,連骨頭都應該化成灰了。
尼歐表示贊同,“恩,而且你看它的色澤大小和形狀,這是我們至今仍未發現的海洋物種的鱗片。”
辛迪對這塊未知的鱗片充滿了狂熱之情,她想了一下,“或許我們可以試着還原它原本的模樣。”
尼歐嘆了口氣,“我試過,可是隻有一塊鱗片,做不出很完整的數據。”尼歐把他之前做的復原數據打開給辛迪看。
辛迪看着這些數據思考了片刻,頓時靈機一動,“我有辦法。”
不久後,在家裡上網的達娜葉就收到了尼歐的郵件,她馬上點開查看。
看完一大堆分析數據之後,最下方附有一張還原圖,達娜葉大吃一驚。
“這是一條兩百年前的巨型魚,體長約六點二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