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神話計劃系列

“你們那個伏羲計劃可是把數學人才可都抽調去了。”俞大維見到華羅庚的時候,經常打趣道。

爲了研製電子計算機,孟享可以說是搜刮了華夏的大多數著名的數學家。

除去吳文俊、許寶騄等人外,姜立夫、胡明覆、熊慶、楊武之等老將也紛紛出馬。不過陳省身、吳大任、陳建功、莊圻泰、曾遠榮、蘇步青等年青一代已經開始挑大樑了。諸如華夏最早提出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的趙訪熊、華夏拓撲學的奠基人江澤涵等人,孟享看着名字有點眼熟,有點記憶的,也都經過考察列入名單之列。

而帶領他們的就是華羅庚,作爲華夏解析數論、典型羣、矩陣幾何學、自導函數論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創始人,加上後世領導華夏數學研究所,領導了華夏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研製工作,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所以孟享還是由其來帶領。至於夏培肅、閔乃大等人此時還是略顯稚嫩的學生,自然也就不考慮了。

華羅庚沒有太多的學位籠罩,資歷太淺,只有20歲的那個論文才嶄露頭角,若不是在英國劍橋留學時候,他的那篇關於高斯的論文使之成名,他恐怕在習慣論資排輩的華夏難以服衆。他那本成爲20世紀數學論著的經典的《堆壘素數論》此時還沒有發表,資歷還是略有不足。

當初周白提到的時候,孟享助了他一臂之力。

在39年,第一屆龍杯科學大獎的時候,數學項的國內大獎就是由華羅庚奪得了,憑藉的不是他的《堆壘素數論》,而是計算機的五大原則。38年他返回的時候,孟享就把拉攏到了先鋒軍那裡,並提前八年給他治好了他殘疾的右腿。在設立龍杯獎項的時候,孟享就在考慮擴大國內科學界影響的事情。

對於數學,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還沒有完成,但對於孟享有意無意的提示下,以及早就給了他的關於計算機的課題。他突發靈感,羅列出了計算機五大原則。這個本來是40年,由控制論之父維納才提出的。他正是於35-36年在華夏做訪問研究的時候,才從陰陽八卦中得到一點靈感。

而此時,這五大原則在孟享模糊的提示下,就在先鋒軍初期的電子計算機的研究中被華羅庚摸索整理了出來。也只能算孟享剽竊了一半。很多時候捅開了一層窗戶紙,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這個成果此時還不是很引人注意,所以並沒有得到龍杯獎的國際大獎,而只是拿到了國內獎。雖然也帶有點爭議,但在當時華夏陷入曰寇炮火的時候,這樣的成果也算是比較突出的。

華羅庚正是憑藉着關於計算機的一些出色理論,才成爲了伏羲計劃的領頭人。畢竟這個新興項目,別人瞭解的也不多。此時唯一有個大致概念的,除了孟享就是他了。

這個年代的科學家面對着報國大業時候,還沒多少爭權奪利的念頭。只有後世外行人多了,才只能憑藉着高位來維持權威。孟享對於這些事情,都是用內行來領導的方式,單設專門負責照顧後勤和對外交往的副手或者助手來處理其他事情。對於科學研究,嚴禁外行亂插手。

科學和文化的思想禁錮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閉關自守罷了。

“我們哪裡比得上夸父計劃內的人才多?那個用量子力學的王守敬不是被外國人稱爲華夏物理俊嗎?連梅貽琦校長都到了你們項目組了?嚴濟慈,我們還需要他來我們的電磁分組呢!”華羅庚也回笑道,他和學數學的俞大維早就熟知了,加上電子計算機內的不僅僅需要數學家,而且,電子、機械的科學家也都需要。而核彈研究,也離不開數學的支持。很多組員都是兩邊掛着號的。

比如,錢三強,後世也是華夏的計算機奠基人之一。也是兩個計劃中都有名錄。

數學作爲科學家的基本功,很多科學家數學方面也很好。電子計算機的研究需要的人手也很多,加上還有其他項目,一些人也就身兼數職。

“嚴濟慈又要忙着他的光學實驗室,又要在稷下學宮講課,又要忙着洛陽新組建的光學制造基地,整天忙得見不着影子,光學他都顧不過來,最近很長時間不見他了?”俞大維搖頭笑道。聯合戰區內忙碌的氣氛直接點燃了他的激情,他喜歡上了這種不需要勾心鬥角的踏踏實實的做實事的感覺。

“我們不是也要忙着夸父項目的大量計算嗎?”華羅庚也是揉了一下太陽穴,苦笑道。

“對了,我來正是又有幾個數據交給你,需要你們幫着覈實一下。畢竟你們更專業嘛!”俞大維呵呵一笑道。

說着,他從身旁的一個少校參謀手中拿過來一個黑色的公文包,上邊的一大四小的五顆紅星在黑色皮底下格外醒目。

華羅庚笑着雙手接過公文包,打開了裡邊的一個文件袋,拿出一摞計算數據先看了起來。

“不急不急,回去慢慢的算!”俞大維見狀先笑了笑,繼而略帶神秘的湊到華羅庚的身邊輕聲笑道,“聽說,你們的那個八卦一秒鐘能算五千次?”

伏羲計劃中,電子計算機也不直接稱呼名字,而是以八卦來代稱。俞大維此時的保密等級已經是A級了,可以瞭解到一些情況了。

“那只是加法的運算。”華羅庚點頭一笑,把那些計算數據收了起來。

“要是快點完成就好了。那麼我們的夸父計劃就輕鬆許多了。每天計算量太大,只能手算。趙訪熊他們有不少速算的法子,倒是方便了許多。”俞大維感嘆道。計算量太大,這是最關鍵的。孟享曾向小花求援,但被小花拒絕了。

“不是有不少算盤高手?用好了算盤,可比一些機械計算機的速度還快!”華羅庚呵呵一笑道。機械計算機在17世紀就有了,不過很多速度並不怎麼樣,確實不如算盤方便。

“機械計算機?那東西比起你們的八卦來,可是小巫見大巫了。就是繼電器計算機也比你們的慢了一千倍。不過我聽說,那東西比房子還大?”源於數學專業的誘惑,俞大維對之很感興趣,不過他既要忙於後勤,下一步連兵工等方面也要顧及到一些,哪裡還有時間插手伏羲計劃?只能憑着保密等級高,過問一下罷了。

“是不小。比這間辦公室可大多了。”華羅庚點了點頭,想到他正在忙碌的那個“八卦”,他心中也是感慨萬千。整個機器三十噸重,三十多米長,僅僅用到的真空管預計就要近2萬個電子管,而且這還不算試驗中損耗掉的。在試驗中,真空管用不了十幾分鍾就容易被燒掉一兩個,怎樣讓他們正常的運行下去就是一個大難題。

“就是電子管消耗太多,費用很大啊!”華羅庚不由感嘆了一句。

俞大維因爲涉及面較廣,對於電子管也有些印象。從早期的10號管、到後來的30號、57號管,再到37年的RCA公司的6V6管,都是無線電愛好者追捧的經典。就像現在的電腦愛好者一樣,無線電技術雖然作爲當時的尖端科技,但卻被無數無線電愛好者癡迷憧憬。俞大維因爲親友中有人喜歡這個,所以對電子管也瞭解一點。這些東西也都是需要大把砸錢的。

不過,他知道孟享對於這些計劃的費用都是很寬鬆的。

也確實如此,伏羲計劃也是一個龐大的項目,研製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只是第一階段,而這第一件階段的經費就被孟享砸下去了100萬美元。原來歷史中46年的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費用不過也才48萬美元而已。

華羅庚的感嘆,只是對比中央政斧那有些拮据的科研費用而來的。此時的中央政斧軍費開支都不足,維持基本的教育經費已經很艱難了,哪裡還有錢投入科研?這也是大批的學者投身到先鋒軍這邊來的緣故。

當過工兵署長的俞大維對此瞭解的更多。當初他來的時候,就被換了一大堆的武器。自從有了山寨公司開了口子可以買賣武器後,因爲缺少進口而被中央政斧重點關注了一段時間自主兵工產業也冷淡了許多。俞大維雖然做人處事很圓潤,但一些現象也是看不慣。幾大豪門的貪婪無度和國家發展的短視,抽空了自主產業的扶持。兵工行業只能維持,而無法再做大的發展。

相比與先鋒軍這邊的大筆投資,腳踏實地的扶持基礎產業,使得他更樂於留在先鋒軍的一個原因。就像現在他主持的夸父計劃,雖然賬務很嚴格,但經費很充足。

“一億?”當初,孟享直接給他開出了初期一個億大洋的經費限額時,向來不大動聲色的他當時臉上掛滿了吃驚的表情。但他根本沒在意這些,當時腦海中那個一億的數目撞得腦袋嗡嗡直響。他不是沒有見過大錢,兵工署長經手的錢財多了。

但一出手就一億的大洋,還是讓他有些心跳。

他不知道的是,僅僅今年,孟享開出用於其他項目的科研經費開支就超過了4億大洋。用於核彈研究的只佔了總數的五分之一,比起美國人曼哈頓計劃投入二十五億美元來是差了很多。不過,這些除了國內科學家們的薪水更低廉外,也同時是建立在其中一些材料可以由基地提供的基礎上的。

各個項目中,基地的科技中心提供了完善的試驗設備。藉助分基地的優勢,孟享在地盤內已經建造了十三個科技中心了。這些比國外實驗室還要齊備先進的科研中心,大大的提高了科研項目的進程。

一些材料更是可以直接在基地出產的各類軍品上拆卸下來使用。就連電子計算機的製造過程中,基地貨也佔了不少。

電子計算機可不僅僅是需要真空管,電阻器、電容器、繼電器、開關燈零配件這都是從基地產的軍品器材上才接下來的。軍品的質量更過硬,基地產的造價還格外低廉,也是讓孟享省了大部分費用。本來是用不了100萬美元的,但這筆費用主要是用在了相關產業的自主發展的基礎研究上的。

比如真空管,雖然基地產更廉價,但以後的發展需要有自己的產業,也需要有個國產化來替代“進口貨色”。所以一系列工業鏈條的帶動就是的投入增加了。

不過,那只是給他們打基礎,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零配件還是以基地產爲主,孟享耽擱不起那麼多的時間。

爲了儘快的出成果,除了人手比之美國人的莫爾小組的四人組多了百倍,就連孟享也參與進來指點一二。雖然有了計算機五原則作爲指導,但對於電子計算機的整體形象,開了歷史金手指的孟享可謂是最瞭解的了。即使晶體管和真空管有很大的差異,但計算機的很多原理和規則是相同的。大學學習的計算機基礎也沒有忘得一乾二淨,雖然體系無法健全,但大體的結構還可以提示一二。

“機器的二進制和老祖宗傳下來的陰陽很有幾分相似之處啊!”俞大維笑道,家學的傳統使得他不是那種從小西式教育,經受了西方文明的全面洗腦的白化人,反而是華夏中體西用的典範之一。在孟享的一些提示中,發現了現代和古老的完美結合。

“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啊!”華羅庚是自學成才,接觸的傳統東西也很多,也不是那麼死板。

“孟司令提倡華夏之文明覆興,這老祖宗的東西也有不少好東西啊!”俞大維感嘆道,國內全面西化的風潮依舊很烈,尤其是在被曰本人欺凌不堪的時候,很多年輕人更是嚮往西方的強大。對於先鋒軍此時提倡有選擇的繼承和發揚華夏特色文化,他還是很贊同的。糟粕需要捨棄,好的需要繼承。

但什麼是糟粕,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議姓的東西很多。中西醫之爭就一直爭辯的很激烈,自從孟享提高了中醫的地位後不久,就迎來了西醫的全面反攻。雙方從去年開始就在各種場合上爭吵對戰,甚至還舉行了實戰。

這種東西是以引導,不適宜行政壓制。孟享也只是在背後,偶爾幫着中醫助助陣而已,並不干涉提案多。

這些還有着自由的選擇,但諸如纏腳,先鋒軍卻是大肆宣傳,使得聯合戰區內成了人人喊打的舉動了。即使一些老古董留辮子,孟享也沒有強制,只是宣傳上吹風而已。但這個殘害人身體的纏腳,卻是被先鋒軍明令禁止,從經濟手段和行政、法律手段一起下手,徹底根除這種“國粹”。

此外諸如牽扯到信仰、神話一類的,和宗教不同,聯合戰區政斧也只是稍加約束,並不強行干涉。

俞大維此時對於這些計劃的名稱就很感興趣。一個夸父,一個伏羲,這都是華夏的古老神話中的名字。而且據他所知,還有個神農計劃、有個后土計劃,甚至還有個蚩尤計劃。

對這些計劃,他只是大體知道一點而已。

對於神農計劃,俞大維只是知道這是個種子改良的計劃,但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它的主要內容是植物的全面研究。當然核心正是種子的改良,而其中的一號計劃就是雜交水稻。

源於後世的網絡轟炸和考試的死記硬背,孟享對於國家和民族榮耀的袁隆平的超級水稻可是記憶深刻。若是沒有雜交水稻爲代表的農業改良,在十幾億張嘴的壓力下,當貧富差距拉大的時候,餓死人的情況依舊會出現。可以說,後世的政治體系之所以穩定,首先是建立在大家吃飽飯的基礎上的。而其中雜交水稻居功甚偉。

從38年初的時候,考慮到地盤上吃飯問題,被糧食緊缺壓得心頭喘不過氣來的孟享已經啓動了農業改良計劃,這是神農計劃的一部分。

除了興修水利和建設的六個化肥廠外,種子改良是其中一大項。而小麥和水稻的改良是重點,尤其是水稻,孟享可是有雜交水稻的深刻印象。

除了意識和觀念的問題,雜交水稻的技術並沒有太多超時代的高科技,剩下的最需要的是不斷的試驗和積累,這需要時間。

聯合戰區內的水稻研究所可是集中了大批的水稻專家,諸如丁穎、原頌周、周拾祿、錢天鶴、謝家聲、楊開渠、沈學年等人,早早的就在先鋒軍的支持下開始了雜交水稻的研究。

丁穎早在26年的時候,就發現了廣州郊外發現了現在所在水稻的原種。繼33年,研製出了“中山一號”優質稻種外,在36年,他還曾經用華南水稻和印度野生稻雜交,育成“千粒穗”體系,其中的“銀印”稻種轟動中外。

雖然後來受到了鬼子侵略的影響,但在先鋒軍的支持下,他很快有組織起了新的研究。

爲了取得更好的數據,38年的時候,先鋒軍就在海南偏僻的地方建起了實驗農場。在當時的加裡曼丹島上的南洋基地附近,也建起了實驗農場。泰國、越南、緬甸等稻穀生產大國,也有了試驗田的分佈。

根據孟享的提示,在海南尋找野敗的行動也早早就開始了。去年上半年的時候,在多人持續不斷的搜尋下,終於在海南和廣西發現了三株。

這是雜交水稻的開端,後邊的需要不斷的試驗。

持續了一年多,纔有了一點眉目,不過這只是實驗室的資料而已,還需要室外的試驗。同樣需要很長的時間。

不過,此時糧食方面,先鋒軍並不着急。低保分田後,各地的百姓積極姓大增,在水利設施跟上的同時,豐產有了保障,雖然上繳聯合戰區政斧的少了,但戰區內的總量多了,市場一流通,更有先鋒軍自己握着的大片農場存在。所以即使國際糧價受到了戰爭影響,不斷拔高,但國內糧食市場還算穩定。

孟享也不會催促,神農計劃也同樣是一個持續時間很長的龐大系統。

同樣的還有其他的計劃,俞大維對於后土計劃瞭解的不多,只隱約知道與材料有關係,不過對於蚩尤計劃,他卻是瞭解的比較多一些。

蚩尤計劃是源於蚩尤造兵而來,針對的就是兵工產業。除了夸父計劃外,這個計劃,他接觸的最多。

蚩尤造九兵。在蚩尤計劃初步階段中,先鋒軍自己的兵工產業也重點以九種兵器爲重點研究對象。

此時,孟享領着白崇禧領銜的中央政斧觀察團正在觀看着其中的幾種武器。

“這是我們的新式突擊步槍!”伍德生雙手平端着一支在白崇禧看來有些怪模怪樣的槍支說道。

在升級後,孟享就把AK-47和M14等名槍生產了出來。價格貴一點不要緊,只是作爲試驗借鑑,用不了多少費用。於是,伍德生在這些名槍的借鑑下,重新有修改了一下他發明的甲1式突擊步槍,成了現在的這一支。口徑同樣是新標準的7毫米。

第280章 政工幹部第652章 蘇俄外蒙遠征軍的覆滅第318章 就差一點啊第904章 麥克阿瑟又回來了第513章 攻擊關東軍第1078章 這根本沒法打第917章 我們也不要太慌張第118章 該沒有子彈了吧第708章 華夏遠征軍第8章 沒電了第402章 放電影第415章 再打運兵船第555章 超級戰列艦的熱度第129章 反擊的戰鼓聲第272章 收下了孫立人第994章 痛打落水狗第989章 我們已經在熊野灘登陸第669章 華夏坦克的勝利第581章 一樣轟他孃的第208章 加入先鋒軍去搶鬼子第982章 導火索第1067章第924章 進攻庫頁島第981章 美國人還是來了第82章 歷史的慣性第159章 造船工廠第690章 基輔戰役第400章 歸魂!回家了!第543章 鋼鐵纔是硬道理第888章 婚禮第1136章 一場勝利怎麼就這麼難呢第1073章 華夏人又進攻了第95章 不成功的軍官團演講第832章 可以一戰的底氣(下)第61章 照明彈可充當閃光彈第1109章 我們還要攔他們呢第245章 蘭封變局第110章 來吧,第五師團第23章 全息僞裝及分基地電力危機第122章 讓他們查去吧第214章 豆丁坦克也來獻醜第702章 到處求援,但沒有援軍第287章 潛艇運輸和公路第1012章 土耳其人進攻了第526章 文物和冒險第529章 塔蘭託之戰第990章 不要問損失是多少第954章 若狹灣第495章 海軍陸戰隊的突擊第398章 還需要擴軍第903章 美國人的第一輪登島行動第218章 攻克兗州第981章 美國人還是來了第1085章 美國人的直升機第1036章 糟糕的沙漠環境第713章 莫斯科分基地第410章 這不是我要的結果第670章 坦克抓俘虜第800章 走樣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第994章 痛打落水狗第637章 鼠疫不會帶來多大影響第86章 兵進濟南城第152章 軍官體系第177章 我們還有更大的誠意第878章 斯潘塞灣第365章 天目山分基地1110章 又是導彈第274章 進攻膠東第892章 見招拆招第446章 日蘇還需要衝突一下第876章 日本人的悉尼伏擊第141章 鬼子放毒氣了第68章 撤離計劃的開端第121章 那個日本戰俘第174章 進攻的腳步不會停止第993章 只能無奈的祈禱第875章 美軍悉尼登陸第521章 碟蹤第623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1112章 決戰地:北海第123章 名人療養院第321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016章 美國人增兵了第398章 還需要擴軍第354章 火燒46聯隊第147章 通電第1058章 東非和南非第1034章 德國人也擔心第84章 鋼鐵的主角戲第798章 德國人顧不上第287章 潛艇運輸和公路第589章 第一場空戰第269章 七月初的時局第325章 繼續清剿第994章 痛打落水狗第746章 蘇俄人會參與進來的第646章 向西進攻第23章 全息僞裝及分基地電力危機第489章 日蘇要和談第737章 華夏文明之光
第280章 政工幹部第652章 蘇俄外蒙遠征軍的覆滅第318章 就差一點啊第904章 麥克阿瑟又回來了第513章 攻擊關東軍第1078章 這根本沒法打第917章 我們也不要太慌張第118章 該沒有子彈了吧第708章 華夏遠征軍第8章 沒電了第402章 放電影第415章 再打運兵船第555章 超級戰列艦的熱度第129章 反擊的戰鼓聲第272章 收下了孫立人第994章 痛打落水狗第989章 我們已經在熊野灘登陸第669章 華夏坦克的勝利第581章 一樣轟他孃的第208章 加入先鋒軍去搶鬼子第982章 導火索第1067章第924章 進攻庫頁島第981章 美國人還是來了第82章 歷史的慣性第159章 造船工廠第690章 基輔戰役第400章 歸魂!回家了!第543章 鋼鐵纔是硬道理第888章 婚禮第1136章 一場勝利怎麼就這麼難呢第1073章 華夏人又進攻了第95章 不成功的軍官團演講第832章 可以一戰的底氣(下)第61章 照明彈可充當閃光彈第1109章 我們還要攔他們呢第245章 蘭封變局第110章 來吧,第五師團第23章 全息僞裝及分基地電力危機第122章 讓他們查去吧第214章 豆丁坦克也來獻醜第702章 到處求援,但沒有援軍第287章 潛艇運輸和公路第1012章 土耳其人進攻了第526章 文物和冒險第529章 塔蘭託之戰第990章 不要問損失是多少第954章 若狹灣第495章 海軍陸戰隊的突擊第398章 還需要擴軍第903章 美國人的第一輪登島行動第218章 攻克兗州第981章 美國人還是來了第1085章 美國人的直升機第1036章 糟糕的沙漠環境第713章 莫斯科分基地第410章 這不是我要的結果第670章 坦克抓俘虜第800章 走樣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第994章 痛打落水狗第637章 鼠疫不會帶來多大影響第86章 兵進濟南城第152章 軍官體系第177章 我們還有更大的誠意第878章 斯潘塞灣第365章 天目山分基地1110章 又是導彈第274章 進攻膠東第892章 見招拆招第446章 日蘇還需要衝突一下第876章 日本人的悉尼伏擊第141章 鬼子放毒氣了第68章 撤離計劃的開端第121章 那個日本戰俘第174章 進攻的腳步不會停止第993章 只能無奈的祈禱第875章 美軍悉尼登陸第521章 碟蹤第623章 我們被包圍了第1112章 決戰地:北海第123章 名人療養院第321章 不平靜的夜晚第1016章 美國人增兵了第398章 還需要擴軍第354章 火燒46聯隊第147章 通電第1058章 東非和南非第1034章 德國人也擔心第84章 鋼鐵的主角戲第798章 德國人顧不上第287章 潛艇運輸和公路第589章 第一場空戰第269章 七月初的時局第325章 繼續清剿第994章 痛打落水狗第746章 蘇俄人會參與進來的第646章 向西進攻第23章 全息僞裝及分基地電力危機第489章 日蘇要和談第737章 華夏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