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和談陰謀的破敗

和談陰謀的破敗

1948年12月31日,元旦前夜。位於南京黃埔路上的總統府邸一派節日的氣氛。不知內情的人以爲蔣介石在府邸開辦慶祝新年的宴會,實際上蔣介石卻是在這裡舉行“最後的晚餐”。前來參加宴會的人有副總統李宗仁、行政院長孫科、立法院長董冠賢、總統府秘書長吳忠信以及國民黨中央常委張羣、陳立夫、張治中、邵力子等40多人。

前來赴宴的每個人好像都有心事,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與周圍奢華的節日裝扮格格不入。席間,沒有人把酒言歡、大聲喧譁,也沒有樂隊助興、歌舞昇平,大家都低頭默默地進食,偶爾能聽見幾聲杯盞碰撞的清脆聲音。

蔣介石擡頭望着眼前的情景,不禁悲從心生,想起了前幾日在聖誕夜寫下的兩句詩——“冬天飲寒水,雪夜渡斷橋”。這兩句詩淋漓盡致地表露了蔣介石此刻無可奈何的心境。他的目光一一滑過每個人的臉龐,用他那低沉的嗓音打破了沉悶壓抑的氣氛。他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說:“現在局面嚴重,黨內有人主張和談。對於這樣一個重大問題,我不能不有所表示。我這有一篇擬好的文告,準備在元旦發表,也就是明天。請張羣先生爲大家讀一遍,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

張羣畢恭畢敬地接過文告,朗聲讀了起來。他讀完後,整間屋子鴉雀無聲,甚至比剛纔的氣氛還要壓抑和緊張。到底這篇文告中,蔣介石表達了什麼意思?

蔣介石在文告中稱:“只要和議無害於國家的獨立完整,而有助於人民的休養生息,只要神聖的憲法不由我而違反,民主憲政不因此而破壞,中華民國國體能夠確保,中華民國的法統不致中斷,軍隊有確實的保障,人民能夠維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與目前的最低生活水準,則我個人無復他求……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縈懷,而惟國民的公意是從。”

蔣介石在文告中,一方面表示願意與中共和談,一方面又提出維護其自身統治爲先決條件。很顯然,這是一種毫無誠意、存在幻想的和談表現。因爲,蔣介石心裡清楚,如果同意和談,就必然意味着自己要下野。可他如何肯狠下心來下野,棄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帝國”而不顧?

面對國民黨這一和談陰謀,中國共產黨一眼識破,並對各階層、各階級的政治動向給予了極大關注。

1949年1月1日,蔣介石的《新年文告》發表。同樣在這一天,

毛澤東的《將革命進行到底》新年獻詞針鋒相對地面世了。在這篇新年獻詞中,毛澤東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尖銳地指出,雖然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最後的勝利,但是敵人不會自動消失,也不會自動退出歷史的舞臺。現在擺在全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面前的問題,是將革命進行到底呢?還是使革命半途而廢?如果使革命半途而廢,那就是違揹人民的意志,接受國民黨反動派和帝國主義的意志,使他們趁機得到休整,再猛地回來反撲,將革命扼死,將全中國帶回黑暗世界。

此外,毛澤東還借用古希臘寓言《農夫與蛇》的故事,揭露了蔣介石集團假和平的真面目,告誡全國人民絕不要姑息養奸,縱容敵人。最後,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聯合起來,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使中華民族來個大翻身。

中共中央認定蔣介石的和談是沒有誠意的,打算採取“戰和並舉”的方式,將和談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1月14日,毛澤東以中共中央主席的身份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表示中共願意在此八項聲明的基礎上進行和平談判,並指出:上述各項條件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項條件下所建立的和平,纔是真正的和平。

毛澤東提出的八項和談條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擁護。唯獨蔣介石反應平淡,毫無表態之意。他心裡似乎一點都不着急,一副靜觀其變的樣子。然而,副總統李宗仁卻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蔣介石下野了。

1月18日,李宗仁飛到武漢,找到手握重兵的白崇禧,聯合發起呼籲和平的運動,逼迫蔣介石下野。蔣介石迫於內外交困的情況,於1月19日在總統府召開最後一次會議,宣佈下野。原本,蔣介石在會上慷慨陳詞一番,想有人出面挽留一下,好繼續把控政府大權。結果,他的話語落了半晌也沒人接茬。面對這種情況,蔣介石怒火中燒,但又不好發作,只好草草地結束了會議。1月21日,蔣介石正式引退,由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

李宗仁是靠鼓吹和平談判上臺的,所以他只能毫無保留地全部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項和談條件。儘管,他的內心是想阻止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最後達到與中共劃江而治的目的。然而,李宗仁的如意算盤還是落空了。

1月22日,李宗仁發表文告,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八項和談條件,並提出由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竑、彭昭賢、鍾天心五人

,組成談判代表團,與中共進行談判。1月25日,中共中央發言人表示,願意在八項聲明的基礎上與南京方面進行談判,至於談判地點,就定在即將和平解放的北平。另外,南京方面的談判代表也需要重新選定。

鑑於中共沒有立即派兵渡過長江,李宗仁緊張的心稍稍放鬆了些,他似乎看到了和談的希望。爲了進一步試探中共對和談的反應,李宗仁先後派出“南京人民和平代表團”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以私人的名義,到北平試探中共的口風。不管是在北平,還是在西柏坡,兩個代表團得到的答案都是在八項聲明的基礎上進行和談,反對虛情假意的和談。

3月26日,南京政府和談代表團正式成立,張治中爲首席談判代表,其成員還有邵力子、黃紹竑、章士釗、李蒸、劉斐。

4月2日,談判正式開始。中共方面的和談代表團由周恩來、林伯渠、葉劍英、林彪、李維漢、聶榮臻組成,其中周恩來爲首席談判代表。爲充分交換雙方意見,代表團先進行了個別商談,然後又與民主黨派人士進行了會晤。期間,周恩來還陪同張治中來到香山雙清別墅。毛澤東親切接見了張治中,並對他曾在重慶給予的招待表示感謝。

經過12天的個別商談,周恩來於4月13日清晨派人給南京代表團送來了一份《國內和平協定草案》,並通知晚上九點開始雙邊會談。接到草案的張治中猶如當頭棒喝,他意識到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雙方的“和”是不可能了,而李宗仁意欲劃江而治的幼稚想法也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了。

經過兩次正式會議,雙方就草案中的一些細節做了修訂和補充。4月16日,黃紹竑帶着最後的《國內和平協定》回到南京,請李宗仁簽字。看完這份協定後,李宗仁完全傻了眼,半天沒回過神來。他原本還指望着與中共劃江而治,現在這份念頭完全被破壞了。他氣急敗壞地召集白崇禧等人商議,另一方面派何應欽拿着協議到溪口請蔣介石定奪。蔣介石看罷,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隨即發出指示,一方面迅速出一份對案提交給中國共產黨,另一方面拒絕提案中的種種條件。

4月20日,李宗仁、何應欽致電張治中並轉各位代表,公開表明了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的態度。國民黨反動派終於撕破了嘴臉,露出了假和平的面目。這樣,南京政府與最後的和平機會失之交臂,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又將會是什麼呢?

(本章完)

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大典前的9小時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渡過長江追窮寇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雷潔瓊:我參加一屆政協會議的回憶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是留還是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搬進中南海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28響禮炮的秘密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28響禮炮的秘密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懷仁堂裡的“九頭鳥”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錢之光的特殊使命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搬進中南海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都的確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侯波:我爲共和國拍照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渡過長江追窮寇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羅浪:我與禮樂之神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五一”口號:拉開中共建國的序幕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錢之光的特殊使命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八盞大紅宮燈的秘密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和談陰謀的破敗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名之爭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侯波:我爲共和國拍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雷潔瓊:我參加一屆政協會議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開國大典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開國大典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兆麟: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錢之光的特殊使命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旗的設計與確立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羣英匯聚勤政殿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羅浪:我與禮樂之神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羣英匯聚勤政殿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渡過長江追窮寇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懷仁堂裡的“九頭鳥”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是留還是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丁一嵐:終生難忘的開國大典轉播工作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搬進中南海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兆麟: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華僑領袖受邀回國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旗的設計與確立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大典前的9小時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懷仁堂裡的“九頭鳥”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城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紅色大閱兵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兆麟: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田申:《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丁一嵐:終生難忘的開國大典轉播工作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田申:《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名之爭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都的確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侯波:我爲共和國拍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田申:《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懷仁堂裡的“九頭鳥”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開國大典
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大典前的9小時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渡過長江追窮寇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雷潔瓊:我參加一屆政協會議的回憶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是留還是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搬進中南海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28響禮炮的秘密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28響禮炮的秘密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懷仁堂裡的“九頭鳥”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錢之光的特殊使命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搬進中南海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都的確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侯波:我爲共和國拍照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渡過長江追窮寇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羅浪:我與禮樂之神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五一”口號:拉開中共建國的序幕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錢之光的特殊使命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八盞大紅宮燈的秘密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和談陰謀的破敗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名之爭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侯波:我爲共和國拍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雷潔瓊:我參加一屆政協會議的回憶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開國大典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開國大典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兆麟: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錢之光的特殊使命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旗的設計與確立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羣英匯聚勤政殿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羅浪:我與禮樂之神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羣英匯聚勤政殿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渡過長江追窮寇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懷仁堂裡的“九頭鳥”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是留還是走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丁一嵐:終生難忘的開國大典轉播工作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李銀橋:有關開國大典的回憶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搬進中南海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兆麟: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華僑領袖受邀回國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旗的設計與確立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大典前的9小時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宋慶齡應邀北上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懷仁堂裡的“九頭鳥”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一章 埋葬蔣家王朝_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城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紅色大閱兵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兩套開國閱兵方案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兆麟:回憶“開國大典”實況廣播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田申:《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丁一嵐:終生難忘的開國大典轉播工作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二章 凝聚各方力量_民主人士秘密北上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毛澤東胸前的紅綢條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田申:《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名之爭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新政協會議的召開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國都的確立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楊成武:開國大典閱兵式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天安門廣場的新生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侯波:我爲共和國拍照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田申:《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第三章 新政協的召開_懷仁堂裡的“九頭鳥”第五章 親歷與回憶_黃克誠:參加開國大典第六章 背後的故事_劉少奇秘密訪問蘇聯第四章 喜迎開國盛典_開國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