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依碟文過所都成了罪過?”
李世民感覺這後輩多少有點吹毛求疵了。
民流地荒則財賦損,用度不足則國力衰。
再說了,若是百姓能肆意流徙,那跨州郡流竄作案者,要如何緝捕?
其中需要多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以及由此引發的冗官之患,只需想一想便後患無窮。
不過還不待其他人幫他辯解,李世民便繼續自語:
“然,能令文更昌,財更裕,且有近代曙光之稱……”
爲難的揪揪鬍子,大唐皇帝心裡一時間有點難以定奪。
房杜二人眼含笑意對視一眼,對陛下心裡何等想法再清楚不過:
不就是又想將此等嘉贊據爲己有嘛。
而且多半還有對那宋朝不服氣的意思,因爲如今也差不多明白,盛唐有兩晉南北隋的累世之功,宋的文道商貿與科技三道昌盛也有唐朝的積累在其中,結果……
於是杜如晦勸道:
“正因陛下心繫民生,故而後輩有此吹毛求疵之嫌。”
更別說還有自己那個玄孫李隆基的恨其不能早死之語……這麼一想,心態倒也平和不少。
畢竟魏徵乃是儒生,輔聖王締盛世乃是儒生們的畢生理想,如今眼看按部就班便能造就盛唐的情況下,自不願橫生事端。
魏徵更是出言反對。
這麼一想倒也是,李世民緩緩點頭認可,心裡也記起後輩對那劉後主的評價,看似嘉贊,實乃對那宋的徽欽等禍國殃民之流君王的諷罵。
“至於碟文之制或需酌情寬待……”杜如晦對此也不太確定。
至於那“租佃制”“莊園制”“鞫讞分司”等詞,還需私下討論方能明其義。
而且仿製的對象是那無匹後世也就罷了,仿這宋……房玄齡發現自己內心也有幾分摸不準了。
對杜如晦的這個意見,其他人反倒持着不置可否的態度。
前面說的亡國之恥還盤旋在腦海呢,此時驟然聽聞誇讚,一時間反倒是多少都有點不適應了。
汴梁皇宮當中三個姓趙的臉色終於好看了點。
“若我唐能依此制而強,則無缺口也,何須仿一連戰連敗的彈丸之國?”
房玄齡在一旁一副要打瞌睡的模樣,但心中對眼下的情況倒也非常理解。
趙普不失時機的拱了拱手:
“後世對我大宋有近代曙光之贊,或因我宋之制最類其朝。”
這倒是沒辦法,無論是最早坐下來看的趙匡胤還是最後至此的趙普,雖目前對這千餘年的全貌還不甚清楚,但後世對他們北宋…對他們大宋的意見是誰都感覺得到的。
“若能除弊去痾,與民興利,締一統而近後世,強邁漢唐亦未嘗不可。”
……
趙匡胤臉上難得有了一絲笑意,心下也愈發覺得召回趙普的這個決定挺正確的,主要是相較於那些上朝時拽着袖子噴的他滿臉口水的那些御史,趙普此時所說堪稱春風拂面了。
這話讓趙光義有點膩歪的翻了翻白眼,不過心裡也清楚這趙普一直以來也並非是諍臣的角色,適時如此說也是正常不過,但——不知爲何,他心裡愈發嚮往自己是這番話語的奉承對象了。
不過這絲笑意很快便隱去,板着臉道:
“除弊去痾,說之易,做之何難也?但若爲天下萬民,破除萬難亦爲朕應爲之事。”
這番對答便有一些奏對的意思了,不管願還是不願,趙普和趙光義都只能趕忙起身,口呼“官家聖明”。 趙匡胤矜持着手腕虛擡,打算按例客氣一番。
只不過小小的殿內,一聲不合時宜的驚歎打破了這番“君臣相諧”之景。
“龍!”
“真的是龍!”
趙匡胤有心想要呵斥一下,但對能驚得小黃門如今震驚之景同樣也心生好奇,第一時間擡頭觀看,然後發出了同樣的驚歎:
“果真乃真龍也!”
“後世竟真能號令鬼神乎?”
流程走到一半的趙普和趙光義聞言很不雅觀的拱着手擡頭,然後一時也失語。
一灣江水分隔百姓與一條巨幅光幕。
河流的一邊是百姓們或成對,或拖兒攜女,對着映如白晝的江水對岸指指點點。
而對岸橫跨數裡的燈火玉帶,有南北數裡映奇幻景色的巨幅光幕,旁邊摩天之樓聳立,而在旁邊有一條燈火神龍蜿蜒盤旋而上。
燈火神龍盤旋片刻就炸開化作花朵,隨後再行變幻種種景色,不盡神奇瑰麗,旁邊還有一行字註解:
【成都除夕,無人機表演。】
劉備等人第一時間霍然立起,旋即趕忙下令:
“孟起憲和,與我一起將門窗盡閉。”
這用意倒也很明白,屋內盡暗之後,光幕上的景色也愈發清楚。
心情激動如劉備孔明者,直接趨近而看。
不好意思擁擠推搡者如馬超,拉着簡雍問個不停。
光幕上的神龍還會遊移,而且片刻之後便隱去變作其他,引得劉備目眩神迷,情不自禁道:
“龍能大能小,或隱介藏形,或能飛騰宇宙,此爲真龍乎?”
孔明頓時失笑:
“此乃工學成像也,何有真龍?”
劉備臉一紅,他當然也看到了旁邊註解的小字,更是在這後輩帶遊成都時大概知曉了這無人機是何等作用。
但就算如此,心下也依然震撼。
孔明則是與龐統竊竊私語,大概猜測出來了這燈火神龍百般變化之景是何原理——能控一無人機便能控成百上千,在每個小東西上加一些燈火,大約便能排列而成此等景色。
但……“較之儺戲,可要好看許多”龐統大笑。
這倒是自然,孔明心裡嘟囔着,畢竟儺戲還是有禳福祛癧的願景在裡面的,而且夜間所用的火把也遠不如這後世千變萬化之燈火。
不過掃了一眼那些縱情歡笑的城度百姓,孔明也在心裡點點頭,滿是欣慰。
光幕上隨着神龍的種種變形逐漸隱去,嘈雜的歡呼與歡笑聲也逐漸隱去,而隨着光幕的再次亮起,甘露殿中衆人也猛然站起。
光幕上盛唐兒女歡笑,大唐武士擊鼓,畫面往前推進,一道城門霍然打開,映入眼中的是一幅歡慶之景。
玉燈如樹人頭攢動,華獅游龍熙熙攘攘,來往皆盛裝,歡慶不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