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華夏755 )雪地突擊車登場
崛起之華夏(七百五十五)“雪地突擊車”登場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七百五十五)“雪地突擊車”登場
隊連續不斷的向從半山腰往山頂沖鋒的俄軍進攻,大多數的俄國士兵都在中隊的機槍、步槍和手榴彈面前變成了亡魂。
最後,山下的俄軍投入了全部的預備隊,發動了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但卻仍然遭到死戰不退並得到加強的中隊的反擊,俄軍終於支持不住而陷入了全面崩潰之中,和精神都受到雙重煎熬將要崩潰的殘存俄國士兵毫無秩序的向冰面上奔逃著,連軍官們也顧不上再喝斥他們的士兵丟臉的行為,而是也夾在奔逃的人流之中。
雖然事後俄國人自己誰都不願意承認逃跑的行為,但這些事實卻清楚的表明,他們的反攻行動是徹底失敗了。
從俄國人開始進攻的那天起,防守在島上的中隊就一直得到了後續部隊源源不斷的支援,在人數上處於下風而武器裝備處於上風的局面下,中隊日復一日的成功堅守充分說明瞭中隊所採取的戰術正確及意志過人,但在長時間戰斗的同時,過度疲勞的陰影也開始表現出來。不少戰士因為長時間得不到休息,感覺和行動都變得遲鈍起來,給了進攻的俄軍一些可乘之機,再加上嚴寒天氣的到來,導致傷病員不斷的增加,但由於後勤人員的不懈努力,大多數傷病員都被想方設法送到了運輸船和戰艦上並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因此沒有造成大規模的傷亡。在援軍的支持下,守島官兵終於打退了俄軍的瘋狂反撲,穩定了島上的防線,為以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至此,中俄兩軍圍繞著海參崴港口海島的爭奪戰宣告結束,在這四座海島及周圍冰面進行的長達十二天的血腥戰鬥中,全部人數不到8000人的中國守島部隊瓦解了俄軍總計達一個半步兵師所發動的不下1次主要進攻的同時,還主動發起了1步兵突擊和32次反擊。整個戰役中中隊總計陣亡1154人,另有2300多人受傷。但由於援軍的及時補充,在戰斗的最後,仍有近7000中國戰士堅守在陣地上。
而對進攻的俄軍來說,他們的損失就要嚴重得多國人差不多損失了整整一個步兵師的人員,陸軍少將涅維爾斯基被中國炮兵射出的炮彈擊中陣亡,由太平洋艦隊的水兵編成的海軍陸戰連則全部打光,並且丟失了大量的武器裝備,而如此慘重的傷亡和損失卻根本沒有能夠換回任何象樣的戰果,由於組成這些進攻部隊的官兵都是從各支防禦部隊當中抽調的精銳們的陣亡極大的打擊了海參崴要塞守軍的士氣,也削弱了海參崴俄軍的防禦力量。
由於俄軍進行的反攻努力遭到了完全的失敗,現在所有的俄國人都清醒的意識到,只要中隊在已經佔領的海島上積累了足夠的物資裝備和人員,從冰面上發起的大規模進攻是勢不可免的。
在俄軍放棄了進攻之後於天氣變得更加惡劣,中俄兩軍都無法採取軍事行動,戰場上出現了難得的平靜,甚至在海參崴北面的戰線,由於嚴寒的到來,中隊也停止了進攻,只有中隊的那些巨型攻城炮沒有停止他們的恐怖統治還在繼續向俄國人的防線射出可怕的巨彈,讓俄國人在身子被凍得瑟縮發抖的同時,心裡仍然感覺到死亡威脅的臨近。
既然無法從中隊手中奪取島嶼,俄軍在康特拉琴柯少將的帶領下,開始在海岸構築一條原來根本不需要的防線止中隊的進攻。
而康特拉琴柯深知,由於反攻的失敗軍目前的士氣已經降到了最低點,他們已經對中隊產生一種本能的恐懼而要想堅守要塞,等待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到來(盡管康特拉琴柯自己也知道個日子其實是遙遙無期的,必須有一支士氣高昂、官兵勇於沖鋒陷陣的軍隊才行。為了提高部隊的士氣,康特拉琴柯親自到各個防線巡視,並不放過任何機會來表揚普通的俄軍官兵的英雄主義精神,他的工作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在某種程度上延緩了要塞陷落的時間。
在戰後。所有地外國觀察員們都一致地公認。康特拉琴柯在守衛海參崴地俄軍當中擁有無與倫比地威望。是海參崴攻防戰中起核心作用地人物。海參崴攻防戰地倖存者希什科夫曾經這樣評價康特拉琴柯:“為了親自堪察要塞地防線和堡壘工事。康特拉琴柯將軍地足跡遍佈符拉迪沃斯託克地每一個角落。……康特拉琴柯將軍就是符拉迪沃斯託克要塞地
力量、靈魂、思想、英雄主義……”
只是。康特拉琴柯地英雄主義精神只能推遲海參崴地陷落時間。而不可能保住這個俄國人在東方地最重要地港口要塞。
在俄國人加緊構築他們地新海岸防線地同時。中隊也並沒有閑著。
大量地人員和裝備及軍用物資被運到了島上之後。中隊在鞏固島上防線地同時。也開始積極地佈署。準備發動進攻。
中隊地各級指揮官們當然都知道。在滿是前些日子地戰鬥中被打死凍在了冰面上地俄國人地屍體地這段冰面地對岸。俄國人正在修築防線。阻止中隊地前進。而中官們在轉換了“角色”——即由防守地一方轉為進攻地一方——地同時。腦筋也轉得比俄國人快得多。
沒有任何一位國指揮官想讓自己的部下成為海面上那些“冰雕”的新材料。
“中國人其實擁有極為靈的大腦,他們的聰明才智一旦在合適的時候被激發出來,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力量,”後來成為了英國一代名相的溫斯頓納德潘塞吉爾爵士曾經在英國這樣評價“華俄戰爭”中的中國人,他當時還是一位下議院的議員,對發生在東方的這場規模空前的戰爭一直十分關注,“象在這次同俄國的戰爭中,中國人不但天才的想出來了從冰凍的海面向符拉迪沃斯託克發動進攻,而且還能夠利用新發明的武器來避免自己遭到象俄國人不計傷亡的進攻所得到的那種慘重損失,而對比聰明靈活的中國人,俄國人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呆板和遲鈍簡直令人難以忍受。”
在這場冰跨海的進攻作戰中,中國人發明的一件讓全世界瞠目結舌的新武器——“雪地突擊車”出現在了戰場上。
其實這種被稱為“雪地突擊車”的器,並不是中工部門特意研究出來的,而是一位叫做黑水晶的中國技師根據戰場的情況臨時想出來的。
位名字怪怪但後來卻廣為人知的中國技師的身世對後世的人來說是一個謎,人們只知道他小時候在黑龍江一帶長大,沒有名字,因此以“黑水”為姓(以示不忘故土之意,單名一個“晶”字,至於是不是和一種礦物“重名”,他本人倒並不是太在乎。
黑水晶從小就機械有一種近乎狂熱的愛好,他最初在外國工廠當過學徒,後來自學成才,1900年從軍後一直擔任軍械技師,在工作的同時不斷的學習,而“雪地突擊車”,就是他從軍後的第一個發明,而這個發明,也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來的。
至於這“雪地突擊車”在後來戰鬥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和對後世產生的巨大影響,他當時是一點也沒有想到的。
由於冬季氣候惡劣,艱難的雪地行軍也讓黑水晶有了想發明一種作戰和通行兩用的交通工具的願望。而在戰場上的中隊所裝備的飛艇和飛機等飛行器因為嚴寒和天氣惡劣大多“趴窩”,黑水晶率領軍工人員在前線對這些飛行器進行保養維護的時候,看到了“飛雲”式偵察飛機的雪橇式起落架,立刻得到了啟發,隨後經過數日的冥思苦想,在工人們的幫助下,他成功的發明瞭這種被命名為“雪地突擊車”的裝甲戰車。
這種雪地突擊車完全採用現成的技術設備和材料,以“飛雲”式偵察飛機的引擎作為動力,螺旋槳也是抓飛機的現成,引擎功率到80馬力不等(視被拆掉的飛機而定,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20到50公里,乘員2,武器為1挺馬克沁重機槍或者麥德森輕機槍(取決於能找到的機槍,為了加強防護,車體的正面安裝了厚1米的裝甲鋼板,側面也安裝了厚5毫米的裝甲鋼板,可以有效的抵禦槍彈的攻擊。
這種能在雪上飛跑的裝甲戰車一出現,就立刻引起了中國陸軍官兵們的注意,經過陸軍的測試,官兵們對這種戰車的性能和防護能力非常滿意,陸軍技術委員會經過評估後得出結論:“圓頭鉛芯機槍彈在近距離打的鋼板叮當作響,亦難傷其分毫。至於側面,只要角度合適,就不會發生意外……”。因此雪地突擊車很快就通過了各種試驗,並為中國陸軍所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