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進到店裡,要了一個包廂,衆人七手八腳的點起菜來。什麼鹽山扣碗,羊湯,豬蹄,燒雞等等特色菜七七八八點了一大桌子。待上得酒來,王俊才搶着給衆人滿上,然後出去又要了兩條好煙,並悄悄地把賬結了,然後回到屋內,把煙打開,每個人旁邊都放了兩盒,然後繼續做他的服務工作。老同事們多年未見,肯定有聊不完的話題,他只要保證老爸不喝醉就行了。
這些人當中,除了周老師是被硬拉來湊熱鬧的以外,其他七人都是在五七幹校共同戰鬥過的同事。幹校的歲月,緊張而又忙碌,他們聊着過去的同事,過去的學生,過去的生活,內心澎湃不已,老爸這個平時也就二兩酒的量,今天也喝了超過三兩了,竟然還沒事,真的是超常發揮了。大劉講了一個他當年遇到的趣事,就在某年的的夏天,晚上天熱,大家就在宿舍外的空地上乘涼。可能是他體重大的緣故,就在他坐在椅子上打盹的時候,忽然感覺椅子在慢慢往下陷,剛開始速度很慢,後來越來越快,到最後一下子整個椅子腿全部陷了下去。虧了有椅子座擋着,要不然他整個人說不定就會掉進陷坑裡。
得虧大劉是練體育的反應快,一下子從椅子上蹦了起來,他回身用力把椅子拔出來一看,椅子下面呼呼啦現出一個大洞來,往裡一看,黑黝黝的,什麼也看不見。同事們聽到動靜趕來幫忙,其中有老教師知道學校建造前的情況,他告訴衆人這是墳坑,整個學校就是平掉一大片墳地建造的,不過當時打基礎時大部分墳都遷走了,這一個估計是漏網之魚,被大劉趕上了。衆人特別是年輕教師知道自己就住在墳地上時,嚇得老長時間晚上不敢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溜達了。
幹校的歲月,有苦有樂,衆人邊聊邊喝,不知不覺間都有些酒意了。過去的歷史,那段不平凡的歲月,是非功過早已不重要了。往事隨風而去,再也找不回來了,還是積極面對以後的退休生活吧,爭取把自己的後半生活出精彩來,纔是這些退休老人們需要真正面對的事。聊着聊着,衆人聊到了退休待遇問題,自然而然就與江東的收入水平比較起來。老爸退休後每月工資大概一千兩百元左右,這對於有着四十年多年教齡的老教師來說,實在是有些低了,但是仍然比鹽山縣同事們高了接近四百塊,他們相對來說更加得清苦。
教師工作,累腦累心也累身,他們每天做的工作絕對超過八小時,甚至有些要超過十二個小時,他們付出的心血遠遠超過工廠的工人,但是收入卻和工人差不了多少,當然這裡沒有貶低工人的意思,只不過按照市場經濟按勞分配的原則,老師們付出的多就應該得到更高的報酬。但是這個社會並不是這樣的,有很多客觀原因,導致了行業間工資差距過大,地區間收入差距明顯。衆人談起收入差距,不禁牢騷滿腹,不過大家對此也沒有辦法,這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
過了一會兒,大家又聊起了鹽中破敗的校舍,矮舊的家屬院平房,紛紛指責當地領導不重視教育,不積極想辦法籌集資金,而是坐等靠要,老是指望着上級撥款。關於這件事,老爸深有感觸,他說道:“我的老家叫蘇新村,也非常的貧窮,同樣面臨着校舍破敗的問題,但是人家不等不靠,積極想辦法,最後通過向離開村子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募捐,最後湊夠了建設資金,現在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之中。鹽中的情況和蘇新村的情況類似,人家能夠籌集起資金,鹽中應該也可以。我願意爲鹽中新建出一份力,就是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機構,我想捐款也不知道捐給誰啊?”
大夥紛紛表示,都願意捐款資助學校建設,一時間氣氛熱烈,羣情激昂,這時周老師開口說道:“這樣,王老師今晚上別走了,在這裡住一晚,我回去找一找現在的校領導,看他對這事有什麼看法。”大家都表示同意,時間也不早了,飯也吃的差不多了,大家相約明天學校見,就各自散了。大劉老師去結賬時,發現被王俊才提前結了,衝着老爸嘮叨了半天,後來也回去了。王俊才和老爸找了賓館住下,王俊才問老爸明天準備捐多少錢,老爸答道:“我想捐出半年的收入,大概六七千,你覺得怎麼樣?”王俊才說道:“爸,我覺的你捐的太多了,咱們的條件稍好一點,但是你這些同事他們條件都不好,如果你捐七千,他們肯定也不好意思捐少了,可是一下子拿出這麼些錢,恐怕對他們壓力很大,所以我覺得你象徵性捐上一千塊就行,剩下的我以我名下企業的名義捐助。正好我也準備在鹽山縣打一打市場,就權當做廣告了。”老爸說道:“你說得很對,是我沒考慮周全,就按你說的辦吧。”
第二天,王俊才和老爸吃過早飯,早早地來到了鹽中,周老師和大劉老師已經在傳達坐着了,周老師告訴老爸,昨天晚上,他就給現在的校長張振打了電話,把事情跟他說了,他表示今天會過來,請王老師先在傳達等一下。王俊才和老爸坐下來沒有幾分鐘,昨天在一起吃飯的幾位老師也來了,還多了一位昨天有事沒有參加的同事。老爸和那位老朋友握手擁抱,寒暄了好一會兒。人多了,傳達室就坐不開了,大家就在校門口站着聊天。
這時,一位中年男性騎着自行車到了門口,這位就是校長張振,周老師上前給老爸介紹了校長,張振熱情地說道:“熱烈歡迎王老師回家,我昨天去縣裡開了個會,所以沒有在家,耽誤大家時間了,十分抱歉,走吧,大家去辦公室吧。”衆人跟着一起進了學校。老爸仔細觀察了這位校長,年齡大概在五十上下,自己對他一點印象也沒有,估計是後來調過來的。
張振請老教師們到辦公室坐定,辦公室的人倒上茶水,張振開口說道:“各位前輩,昨天我聽周老師說,諸位都有捐資助學的意願,對此我深表感謝。真的是巧了,昨天我開的這個會,就是縣裡準備舉全縣之力,號召各方朋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興建新的鹽山中學。縣裡的規劃是在城南劃一塊更大的地皮,建設一座全新的校區,目前的老校區不光是設施陳舊,地方也太小,不符合新形勢下一所現代化高中的要求。爲此縣裡成立了專門的鹽中新校區籌建辦公室,並設立了資金募集賬戶,由專人負責管理,如果各位前輩捐款的話,將是第一批捐助人,意義非同一般。”
大家相互交流了一下,認爲這真是一場及時雨,雖然大家年齡都大了,對名利看的都淡了,可聽說有可能是第一批捐助者,馬上就沉不住氣了,紛紛表示現在就去縣政府。張振自然也樂得成全,不過學校窮的連個車也沒有,王俊才一個車也坐不開這麼多,大夥索性步行。鹽中離縣政府也不遠,就隔了兩條街,衆人說說笑笑,十來分鐘就到了。說是縣政府,如果把門上掛的牌子去掉,門口站崗的武警撤掉,王俊才還以爲到了鄉鎮政府呢。
有鹽中校長陪着,大家直接進了縣政府,來到了新校籌建辦公室。此時縣委書記孫大海正在犯愁呢,雖然自己鐵了心想舉全縣之力,興建新的鹽中,但是縣裡多年來形成的等靠風氣,讓他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他上任以來,力圖改變鹽山縣的落後局面,但是就算他再努力,無奈鹽山縣底子太薄了,縣財政發工資都得貸款,哪來多餘的錢辦教育啊。無奈之下,他想起了個人捐款的辦法,只不過擔心,鹽山人願不願意從緊迫的個人收入中,擠出一部分來捐資助學。就在他冥思苦想計策時,下面人來報,說有幾位鹽山中學的退休教師想來捐款,孫大海馬上意識到他要等的契機來了。
他先是給宣傳部門打了電話,讓他們抓緊安排記者過來採訪,然後告訴縣長張天以及在家的常委全部去鹽中籌建辦,既然是舉全縣之力,那所有的領導都得出力,誰也跑不了。老爸和他的老同事們在路上的時候就已經商量好了,每個人捐款一千元,這個數目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正好合適。他們在籌建辦拿出錢問怎麼還不收下時,工作人員告訴他們稍等片刻,縣委書記和縣長等一衆領導會來這裡,親自接見大家。衆人沒想到一個簡單的捐款行動,還能得到縣領導的接見,只好把錢收起來,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耐心等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