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訂閱啊!求推薦票啊!求月票啊!
。
廣寧前屯衛·薊遼總督府。
自被天啓皇帝親命爲薊遼總督以來,王在晉便同孫承宗在職權上進行了細緻劃分,二人是一主前、一主後;這樣的劃分明確了雙方職責。
這從根本上也杜絕了‘令不統一’的境遇。
同孫承宗的治軍理念不同,對王在晉來說雖然其也主張置地有點,但更多的他還是喜好主動出擊,就同定遼侯在遼東時所搞出的那一套。
爲此王在晉便自己思索在兵部時留意的將才,並通過上奏的方式向天啓皇帝闡明自己的治軍觀念。
對朱由校來說他之所以會派遣孫承宗、王在晉二人前去擔任薊遼督師、薊遼總督,這一方面是爲了保障京城安危,畢竟這遼西都快讓建奴給侵佔完了。
另一方面卻是爲了保障自家師傅在遼東的安危,畢竟這遼東今已被建奴呈左右夾擊之勢給團團相圍,想要解決外部壓力,那就必須要有一支力量從外牽扯住遼西建奴方可。
也因爲這樣使得天啓格外重視來自薊遼一線的軍情,當御覽完王在晉所呈奏摺時,天啓皇帝便頒佈了聖旨命九邊等地抽調兵力前去襄助。
艾萬年、湯九州、姜名武、姜瓖、猛如虎、虎大威、王來聘、徐彥琦等一應悍將、猛將便從九邊、直隸等地前去,一時便讓王在晉麾下將領填充上了。
有了艾萬年他們的加入也讓王在晉的整軍之路變得輕鬆許多。
雖說王在晉並未從山海關中抽調一將,但這原先在山海關的將士卻被其抽調了小半,並同九邊、浙地將士爲骨幹組建了一支5萬餘衆的野戰軍。
至於廣寧前屯衛的駐防軍則僅有2萬餘衆,但即便是這樣每年朝廷調撥到薊遼總督府名下仍需200多萬兩軍餉,這還不算調撥的糧草、軍械等必需,若算下來每年單在廣寧前屯衛就耗費500萬兩不止!
但在這期間卻沒有一絲的好消息傳到京中,你說這事兒搞得還沒有被圍困在建奴重重包圍下的遼東半島玩的好,最少人家從未向朝廷要過一兩銀子!
當然,這天啓皇帝非要給的並不算,畢竟人家秦鋒從未主動要過,身爲自家人,怎能坑自己徒兒呢!
王在晉自擔任薊遼總督以來從未懈怠過絲毫,自艾萬年、湯九州、姜名武、姜瓖、猛如虎、虎大威、王來聘、徐彥琦先後來投後,其所做的便是整軍備武。
而在堅持了這麼久之後,王在晉在心中認爲是時候該做些反擊了!
爲此這薊遼總督府也變得熱鬧起來了。
只見王在晉端坐於主位,看着底下的一應將領,便講道:“今日本督將你們叫來只爲一件事兒,自我薊遼總督府立於這廣寧前屯衛已有一年有餘,在這一年多的時間中也遭受了朝中大臣的許多非議,說我王在晉只懂向朝廷要銀子,卻根本不懂得打仗,恐早已暗中投效了建奴;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我王在晉雖心想張名,但現實卻告訴我,想證明一切那就必須在戰事上取得成果,爲此也多虧諸位將軍襄助,使我‘關寧軍’終得以練成,爾等可懼乎?”
不同於以往這率先坐鎮的是孫承宗,當王在晉選擇坐鎮前線,並從大明各地抽調兵馬來團練,這也使得關寧軍從王在晉手中誕生了!
並且這軍中所配將領質量也是槓槓的!
那猛如虎聽後便第一個站出道:“總督大人,在京的那些都不過是隻懂說說的軟貨罷了,今我猛如虎願當先鋒,爲總督大人拔得頭籌!”
大明現今普遍存在的現狀就是文官地位高於武將地位,這也使得武將對一切文官皆顯得畢恭畢敬,在到了王在晉麾下做事時艾萬年、湯九州他們很懂得規矩的。
爲統領他們的文官老大發聲也是很正常不過的,不然你就會被捱整!
當然這樣的現象在遼東半島卻不存在!
任何意義上的富強那都是需要文武兼備方能成就一番事業,若出現文強武弱、文弱武強的情況,那往往也就代表着一個畸形的現象。
以手中刀開拓疆域,以手中筆治理地方;當二者相輔相成之際也爲走向強者之時。
“好!既然猛如虎這般請求,那本督便命姜瓖爲先鋒軍主將,猛如虎爲副將,統8000精兵前去攻打建奴於寧遠之地!”這王在晉見猛如虎如此熱情,那便不能冷了歸化之人的心啊!
因爲猛如虎、虎大威是從塞外逃歸的漢奴,自幼生活在塞外也使得二人難免沾染塞外之人的豪爽,可也因爲這層身份使得王在晉對二人並不表現的多麼熱情,儘管此二人是難得的猛將!
聽了王在晉此言那猛如虎本興奮的臉一時也凝住了,而在旁的姜瓖便躬身道:“末將領命!”
雖說在明軍仍存在着不少精銳存在,但就是因爲這讀書人的自認爲的區別對待使得這些人漸漸被寒了心,而被拋棄在戰場上的精銳更是數不勝數?
爲什麼建奴能夠以一小勢力一步步兵佔華夏嗎?
很多時候這都是來自大明的那些自以爲是的傢伙所造成的,而這其中尚有不少是對大明有着幫助的,但對歷史的侷限性也使得其只能眼睜睜看着大明逐步走向衰敗。
雖說王在晉比較看重‘關寧軍’,但那更多的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他想要的只是向朝廷證明他這個薊遼總督並非是吃乾飯的!
也因此雖說其麾下將領強大,但這並不代表着王在晉必然會正眼好好看他們咯,尤其是像猛如虎、虎大威這樣的粗鄙將領咯。
有辱斯文啊!
有些時候這心裡的瞧不起要遠比表面上呈現出的傷害要大得多,畢竟這表面瞧不起那就直接不甩對方了。
而心裡的瞧不起還需表面做功夫,可這有些時候面由心生啊!
在這種情況下你做出的兩種態勢會更讓人覺得很不爽的,可能王在晉在治理地方上是把好手,可在凝聚人心上卻不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