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這個問題中的我們顯然指的是文明存在前提下的人類社會。
在這裡遊格格引用了愛因斯坦的預言。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何時爆發,會用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時我們用的一定是木棍和石頭。”
透過這則預言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目前的人類社會發展已經不允許我們再有“任性”之舉。
尤其是在大國崛起的今天,第三次世界大戰註定會將人類社會文明覆滅,這一點可以說是毫不誇張。
但就目前的國際形勢來說,和平的展望似乎沒有那麼樂觀。
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愈演愈烈的恐怖活動。
全世界都在經歷一次鎮痛。
再加上“門”和AOA的出現,卓知雯愈發的覺得這個遊格格不簡單。
那麼再看這個問題。
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在這裡,遊格格給自己的答案是,三百到五百年左右,人類社會要麼上升超越,要麼走向終焉。
三百到五百年左右?
乍一聽很長,實際上卻短的可怕。
遊格格如此語出驚人的根據在哪呢?
在這裡遊格格並沒有作出詳細的解釋,而是列出了一張類似事件表一樣的預言。
她說,在2100年之前,人類會經歷數次苦難,並從中反思。
若苦難的程度過深,這反思的代價也就越大。
隨後,在2100年-2200年的一百年中,基於反思的代價,享樂主義會暫時摒棄,人類社會發展將在穩中求勝,實現一到兩次質的突破。
具體來說,這些突破會在能源和量子領域出現。
而到了2200年以後的一百到兩百年間,人類的星際探索活動將進入高峰期。
在這段時間,世界基於新突破實現了基礎結構上的蛻變,和平仍可期待。
但是到了2400年左右,實現意義開始出現,我們將會再一次走上驕傲自負的老路子,究其根源在於社會覺悟尚未觸及根本,因爲沒有具體的實現,而被現實主義者反向取得了社會果實,這時的世界將在混亂中重組。
若重組得當,則未來可期,若不然……則世界在此終結。
……
看到這裡的時候,卓知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爲她是活在2100年之前的人,就算未來可能接受基因改造,生命突破極限,也不可能看到2300年以後的事情了。
但遊格格卻斷言了未來三百到五百年之間的世界格局,這讓卓知雯不禁懷疑遊格格是不是在胡扯了。
網絡上對遊格格的這部分預言也是褒貶不一。
且表示不屑和不認同的人要遠遠大於認同者,具體原因就在於遊格格完全沒有給出根據。
而到了2400年之後,遊格格還給出了兩種結局的未來。
世界重組只是2400年之後必然發生的事情,這在意料之中。
2400年以後的三百年中,真正影響人類的將是兩件大事。
其一是重組失敗導致的混亂滅絕時期。
在這個時期,人類文明會走向自我消亡,就像成熟的果實落地後逐漸腐爛一樣不足爲奇,但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果實腐爛只是表象,種子傳承再度萌發纔是自然秩序。
混亂並不一定代表徹底的滅絕,第四次世界大戰就算使用的石頭和木棍,只要有一部人帶着人類這幾年前來的文明存留下來,人類將會在混亂時期結束後再度崛起,而這一次,自由的覺悟終將實現,高度融合了“智械思維”和“情感思維”的新人類會帶着人類的概念走向嶄新的未來。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地球仍有足夠的基礎支撐人類的崛起。
最關鍵點的並非“資源”,而是“時間”。
第二是重組成功後,近似王權統治狀態下的超越社會。
重組成功意味着世代劃分,新世代的人類會在第一批覺悟者,也可以成爲“先行者”的智慧指引下完成超越。
這個過程中誕生的所有“僞自由”都會被無情抹殺,單從人類歷史上來看,這似乎是一次倒退,但實際上卻加速了人類奔向宇宙,完成超越的進城。
個體將逐漸向成熟的整體概念轉變。
火種起源計劃最終展開,時間此時已經無法再限定“人類”的概念及人類的文明得以延續,只是作爲代價,存在於地球上的大部人都只能在王權勾勒的圖景中憧憬未來。
……
時間。
一個時常被大多數人忽視的概念,正在我們身邊悄然消逝。
卓知雯看了眼時間,現在已經是早上五點多了。
一夜未睡對她來說已經習以爲常。
不過天亮了就意味着她即將抵達南極,屆時再想通過威遠號來獲取點信息就很難了。
所以,卓知雯一邊翻看着第五個問題,另一邊已經聯繫上了自己的副手。
副手保持着二十小時待命的狀態,很快就給出了迴應。
卓知雯想了想之後說道:“我一個小時後要使用南海之心的中央檢索功能,你去申請一下特殊權限。”
副手:“收到。”
掛斷通訊,翻開筆記的最後一頁。
這也是《自由覺悟》的最後一章。
章節名“人類消失以後”。
乍一看這個名字給人的感覺就是厭惡。
這是一種油然而生的厭惡,因爲我們明明存在着,爲什麼要思考這種問題?
可是遊格格偏偏在結尾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沒有人類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
這問題很討厭,但也很奇特。
卓知雯在這裡的筆記很少,大概是當初她沒能耐心的看完全本吧。
所以她再次拿起筆,決定認真的看待這個問題。
遊格格在這裡寫道:“作爲存在於地球上的生命,我們常常以爲太陽東昇西落,一年四季變換,土壤中結出的果實,大地上奔跑的動物,所有這一切都是爲人類服務的。其實……恰恰相反,太陽東昇西落在生命誕生於地球上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是生命自己適應了而已,是因爲我們存在於一個溫和的恆定系統之內罷了,是因爲所有這一切都有跡可循,都維持在秩序之中罷了。”
這段文字傳達的概念很明確。
哪有什麼伊甸園,更沒有所謂的服務。
我們能在地球上如今天這般生活,是因爲生命進化的結果。
生命自身有其任性,只要條件允許,它自然會勃發。
可在大部人眼裡,這一切的習以爲常都是理所當然的。
但實際上,如果你稍稍瞭解了一下地球的其他“兄弟姐妹”,你就會發現,那裡簡直就是地獄,絕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但遊格格在這裡卻再次強調了“生命”的韌性!
我們不能認定自己就是唯一的生命,生命的形式也應該遠不止碳基這一種。
我們認爲生命都需要水源,都需要呼吸,可就像人造的發動機一樣。
它工作的時候,使用的是汽油。
再比如未來的“人工智能”,它的思想可以被保存在一具超凡的身軀之內。
這具軀體不懼嚴寒、可以在岩漿中游泳,也不需要進食,只要有光,甚至引力存在的地方,它都可以爲自己充能。
此時,這樣的一個存在,稱不稱得上是生命呢?
若再把它送到一個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出的星球,那對它來說,是它適應了環境,還是環境已經無法再約束於它了呢?
由此可見,人類的進化水平依然十分落後。
我們應當警醒,世界從不屬於人類,只是我們適應了世界現有的秩序罷了。
若秩序不再,就比如有朝一日,太陽突然爆發氦閃,我們又當如何呢?
帶着地球逃亡嗎?
如此狼狽的結局真的是我們的未來嗎?
……
在這裡,遊格格提到了《流浪地球》概念,但她對於這種概念的感想卻是……毫無期待,甚至感到悲哀。
因爲不管氦閃會否發生,人類現有的生命形式都太過脆弱。
我們尚且無法抵禦地震、海嘯、氣候變暖等等對於地球來說再普通不過的自然災難,又當如何面對來自太陽的這“溫柔觸碰”呢?
地球有比現在冷的多的時候,也有比現在熱的多的時候。
但是地球依然存在,生命的概念也依然存在,區別僅在於,生命的形式不斷的在進化和改變。
人類……
只是這形式中的一環。
這……
纔是遊格格感到惶恐和悲哀的吧。
……
卓知雯看到這裡心裡很不是滋味。
或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你真的是閒的沒事幹了纔會費勁腦子像這種東西。
可問題是,總得有人去思考,去應對,他們是先行者,是人類的勇氣。
若不想見證人類消失之後的地球,若不想被取代,就要在抓住時間的力量,進化!超越!
……
《自由覺悟》全本書在這裡結束了。
文末,遊格格寫上了自己的人生格言。
……
卓知雯摘抄的時候,選取了最在意的那部分。
一切都是偶然,偶然的開始,偶然的結束,從前如此,未來如此,本就如此!
……
可爲什麼是偶然,而不是必然呢?這一點卓知雯沒能領會。
但她已經隱約意識到了,一場變革已經在醞釀。